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钟鸣:十五年坚守于废墟深处寻微光 以专业力量培养新时代搜救先锋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3

 


钟鸣

一.人物介绍

钟鸣,男,1963年2月生,群众,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15年来,钟鸣致力于生命救援和搜救犬训练,创立“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出版国内首部搜救犬领域专业书籍,训练出我国首条符合国际标准双B级的高级搜救犬,还为国内多地消防救援队和社会专业队伍授课,推进了中国搜救犬培训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24年“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评选为4A级社会组织。


钟鸣(左)带队参加“搜救犬世界杯”比赛

二.事迹介绍

多年奔波,提升训练软实力

钟鸣多次参与灾难现场救援,他发现救援现场的搜救犬普遍存在定位找人困难,不敢冲向废墟,专业犬只数量不足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救援效率不高,钟鸣意识到这与当时国内搜救犬训练方法滞后、不成体系有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钟鸣毅然走出国门,踏上求学之路,花费3年时间远赴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系统学习国际领先的搜救犬训练技术。学成归国后,他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技术成功训练出“巴特”和“子歇”两只双域国际标准搜救犬。虽然他已掌握国际先进的救援犬训练技术,但当时国内搜救犬训练领域并不规范、科学,更是没有可以参考的训练教材。为改变这一现状,钟鸣历时10年,自费10万余元,遍访30余位国外行业专家,于2020年出版《国际标准搜救犬训练与认证指南》,不仅填补了行业内无公开专业教材的空白,更将中国搜救犬训练水准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5年,他化身公益“讲师”,往来河北、山西、云南等地开展公益培训和巡讲,为消防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传授搜救犬训练知识与技术,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惠及7万人次。

倾尽家财,升级训练硬实力


钟鸣(二排右二)在搜救犬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

废墟训练场是搜救犬训练的重要基础设施,但造价高达数十万元。为了建造一座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废墟训练场,钟鸣四处奔走筹集到30万元资金,于2012年建造了第一座废墟训练场。为了发展搜救犬训练事业,他不顾家人劝阻,于2015年毅然变卖了名下位于西城区的唯一房产,筹得500余万元,注册成立国内首家专注于推动搜救犬事业国际化发展的社会组织“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并于2016年、2023年接连建立两座废墟训练场。

他亲身参与废墟训练场设计、建设、验收等工作,这些训练场不仅满足了中心自身的需求,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防队伍和专业搜救犬团队前来训练和交流,推动了中国搜救犬硬件设施从1.0到3.0的跨越,并为国内20余个城市的100余支救援队培训出177条符合国际标准专业搜救犬。这些高标准搜救犬相继参与了2024年云南泥石流灾害救援、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表现非常出色。

倾尽心血,付出终见成果

2016年,钟鸣在开展培训时,遇到了2个月大的“子歇”,出于对犬类的敏感性,钟鸣随即说了几个简单基础指令信号和手势引导,“子歇”全部听懂了,完成度和服从性非常好,正是这场偶遇让钟鸣结识了这位“好战友”。

为了照顾这位战士,不论阴晴雨雪,钟鸣每天都和“子歇”生活在一起,细心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和食谱。他的爱人常说:“你和‘子歇’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都要多。”确实,除了日常训练,钟鸣将自己的时间都留给中心的搜救犬。“一身毛、一身汗、一身泥”这是钟鸣日常的工作状态,在他的眼中搜救犬就是战友,是朋友,更是兄弟。2020年,“子歇”被认证为我国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双B级,可参加国际救援的高级搜救犬。


钟鸣(左)为未成年群体普及搜救犬知识

多年来,钟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事业,携犬参与国内外灾害救援,如2013年雅安地震、2017年北京门头沟斋堂洪水救援、2023年积石山地震救援等。2025年7月29日,钟鸣带领队伍前往平谷区镇罗营镇开展救援,7月30日转战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陡子峪村展开救援行动,“洪水退去后,到处都是淤泥和断壁残垣,每一步走得都特别沉重。”救援队员王一凯声音带着疲惫却依旧坚定,“我们都得把每个地方搜仔细了,这是对生命的交代。”“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救援队队长钟鸣说道,“现在搜救工作才刚开始,我们会按照计划持续展开搜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目前,救援队伍仍在灾区一线紧张地开展搜救工作。

这些搜救犬在多次国际国内救援过程中表现出色,搜索救援幸存者与遇难者近百人。2023年钟鸣代表中国参加第27届搜救犬世界杯获得第54名,以实际行动全方位推动中国搜救犬事业发展,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援精神。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5年 >  8月 >  第二周榜单
[热心公益]钟鸣:十五年坚守于废墟深处寻微光 以专业力量培养新时代搜救先锋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5-08-13

 


钟鸣

一.人物介绍

钟鸣,男,1963年2月生,群众,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15年来,钟鸣致力于生命救援和搜救犬训练,创立“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出版国内首部搜救犬领域专业书籍,训练出我国首条符合国际标准双B级的高级搜救犬,还为国内多地消防救援队和社会专业队伍授课,推进了中国搜救犬培训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24年“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评选为4A级社会组织。


钟鸣(左)带队参加“搜救犬世界杯”比赛

二.事迹介绍

多年奔波,提升训练软实力

钟鸣多次参与灾难现场救援,他发现救援现场的搜救犬普遍存在定位找人困难,不敢冲向废墟,专业犬只数量不足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救援效率不高,钟鸣意识到这与当时国内搜救犬训练方法滞后、不成体系有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钟鸣毅然走出国门,踏上求学之路,花费3年时间远赴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系统学习国际领先的搜救犬训练技术。学成归国后,他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技术成功训练出“巴特”和“子歇”两只双域国际标准搜救犬。虽然他已掌握国际先进的救援犬训练技术,但当时国内搜救犬训练领域并不规范、科学,更是没有可以参考的训练教材。为改变这一现状,钟鸣历时10年,自费10万余元,遍访30余位国外行业专家,于2020年出版《国际标准搜救犬训练与认证指南》,不仅填补了行业内无公开专业教材的空白,更将中国搜救犬训练水准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5年,他化身公益“讲师”,往来河北、山西、云南等地开展公益培训和巡讲,为消防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传授搜救犬训练知识与技术,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惠及7万人次。

倾尽家财,升级训练硬实力


钟鸣(二排右二)在搜救犬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

废墟训练场是搜救犬训练的重要基础设施,但造价高达数十万元。为了建造一座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废墟训练场,钟鸣四处奔走筹集到30万元资金,于2012年建造了第一座废墟训练场。为了发展搜救犬训练事业,他不顾家人劝阻,于2015年毅然变卖了名下位于西城区的唯一房产,筹得500余万元,注册成立国内首家专注于推动搜救犬事业国际化发展的社会组织“北京探索应急救援促进中心”并于2016年、2023年接连建立两座废墟训练场。

他亲身参与废墟训练场设计、建设、验收等工作,这些训练场不仅满足了中心自身的需求,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防队伍和专业搜救犬团队前来训练和交流,推动了中国搜救犬硬件设施从1.0到3.0的跨越,并为国内20余个城市的100余支救援队培训出177条符合国际标准专业搜救犬。这些高标准搜救犬相继参与了2024年云南泥石流灾害救援、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表现非常出色。

倾尽心血,付出终见成果

2016年,钟鸣在开展培训时,遇到了2个月大的“子歇”,出于对犬类的敏感性,钟鸣随即说了几个简单基础指令信号和手势引导,“子歇”全部听懂了,完成度和服从性非常好,正是这场偶遇让钟鸣结识了这位“好战友”。

为了照顾这位战士,不论阴晴雨雪,钟鸣每天都和“子歇”生活在一起,细心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和食谱。他的爱人常说:“你和‘子歇’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都要多。”确实,除了日常训练,钟鸣将自己的时间都留给中心的搜救犬。“一身毛、一身汗、一身泥”这是钟鸣日常的工作状态,在他的眼中搜救犬就是战友,是朋友,更是兄弟。2020年,“子歇”被认证为我国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双B级,可参加国际救援的高级搜救犬。


钟鸣(左)为未成年群体普及搜救犬知识

多年来,钟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事业,携犬参与国内外灾害救援,如2013年雅安地震、2017年北京门头沟斋堂洪水救援、2023年积石山地震救援等。2025年7月29日,钟鸣带领队伍前往平谷区镇罗营镇开展救援,7月30日转战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陡子峪村展开救援行动,“洪水退去后,到处都是淤泥和断壁残垣,每一步走得都特别沉重。”救援队员王一凯声音带着疲惫却依旧坚定,“我们都得把每个地方搜仔细了,这是对生命的交代。”“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救援队队长钟鸣说道,“现在搜救工作才刚开始,我们会按照计划持续展开搜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目前,救援队伍仍在灾区一线紧张地开展搜救工作。

这些搜救犬在多次国际国内救援过程中表现出色,搜索救援幸存者与遇难者近百人。2023年钟鸣代表中国参加第27届搜救犬世界杯获得第54名,以实际行动全方位推动中国搜救犬事业发展,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