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旭,男,199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坚持志愿服务已经有十年之久,走进海淀各个社区以及偏远村镇,向老人们传递时代的温度,并辐射北京各区县。除了自己开展科普服务之外,他还将沙河高教园区八所高校师生们的科研成果以“新时代大讲堂”的形式让社区和村的居民以及中小学生感受科技科普的魅力,以环境保护、VR技术与体验、人工智能、传统文化、AI语言大模型等主题,开展超过100余场科普活动,直接服务超过4000余居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引导同学们发挥专业力量,并亲自走进密云区金叵罗村等地,设计打造“青红驿站”,帮助村庄从科技科普、乡建彩绘、助农直播等角度设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点位,打造大学生科普服务乡村的样板间。正因此,他所做的事被教育部作为“学校-社区联动倡议”典型案例推荐至G20峰会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与智慧。曾荣获2019“北京社会好人榜” 、2019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美志愿者、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金奖等荣誉。
罗旭带领首都30余所高校的科普志愿者们走进城乡社区,每年开展落地科普服务1000余场;他联系服务上百个社区、乡镇,调研了解各类社区科普需求,将科普志愿服务与城乡社区治理相结合,在沙河高教园对接引进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走进社区乡村;他整合研发课程内容,从科技助老、融媒惠民到科技体验、前沿科普共计百余讲课程送入京津冀居民身边。曾荣获2018北京“西城青年之星”、 2019“北京社会好人榜”、2019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9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美志愿者、2020年北京市麒麟科学技术奖首都优秀传播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2023年首都应急管理创新优秀案例等荣誉。
罗旭坚持志愿服务已经有十年之久,早在本科期间,他就运用科技科普的手段走进海淀各个社区以及偏远村镇,向社区的老人们传递时代的温度。作为一名博士,罗旭也一直致力于将高校中的先进科研成果带进社区,搭建校城融合的科普平台。自2021年起,他一直在沙河大学城开展校城融合工作,将沙河八所高校的教师和同学的科研成果以“新时代大讲堂”的形式让社区和村的居民以及中小学的小朋友们感受到最先进科学知识的魅力。新时代大讲堂进中小学科普宣讲系列活动共开展20余场。
罗旭不仅自己走进社区开展科普,还组织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宣讲团队,以航空航天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家故事、VR技术与体验、人工智能、传统文化、AI语言大模型、人工智能AI、邮政机器人等多样化知识为内容主题,面向巩华学校、北航附小、北师附小、沙河中学、七里渠中心小学等10多所中小学的1700余名师生开展科技科普讲座。同时,他还联系高校的教授专家、学生团队组织起一个个高校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这些队伍在平台对接下走进社区、村,开展科技科普活动超过100余场,直接服务超过4000余居民,通过多方主体协同发力,促进沙河高教园区域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邀请他们的科研成果落地社区、村,在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的同时让高校科学研究更具应用性,真正将科学与科普联动,在科普中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同时他灵活创新科普形式,开展“漫步校园科普之旅”系列活动共10余场,690余名属地社区居民走进高校参观接受科普游学,在高校师生的带领讲解下,让科普服务润物无声。
罗旭发挥多年公益团体运营优势,在北京市17个区县广泛开展应急科普活动,将地震逃生、火灾防范、安全生产等应急保护内容通过VR、AR、智能设备体验等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在各区县的广场、商场、公园里开展了17场应急科普活动,影响辐射居民8000余人,同时联合北京市应急局组织了全市应急相关的社会组织在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应急科普培训,为期三天的培训让300余名应急志愿者掌握科普技能、提升应急科普能力。
除此之外,他还在日常社区应急治理中也将系列科技系统运用其中,卫星通信、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进入社区,帮助社区搭建起精细治理网格,摸排出社区居民关于科技科普类、手工类、普法反诈类、青少年教育辅导类等11类领域可提供198项服务需求,并通过带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将活动一一落地。也正因此,他将网格化数字平台赋能基层应急治理水平的实践写成案例并荣获2023年首都应急管理创新案例二等奖。
在走访密云、延庆等地的乡村社区过程中,罗旭发现远郊区县的老人们对于信息科技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率相较于城市社区的老人更低,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发挥思政工作的本职,引领带动同学们组织策划起科技科普行活动,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打通了乡村科普活动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沉浸式、趣味性的科普体验让数字技术普及和数字体验活动走到乡村居民身边,一个月的时间,在平谷区、延庆区、昌平区、顺义区、房山区等远郊区县开展数字科普活动12场,全年在北京市17个区县共开展科技科普活动52场,直接服务人次6136人,间接服务人次13000余人,媒体报道12次。
除此之外,他还引导同学们发挥专业力量,走进密云区金叵罗村等地,设计打造“青红驿站”,帮助村庄从科技科普、乡建彩绘、助农直播等角度整个焕新,带着村民创收增收,设计了“墨耕书耘”润乡村、“五彩笔杆”绘乡村、“光影成趣”映乡村、“平仄成韵”赋乡村、“影像岁月”赞乡村等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点位,带领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在内6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去往村里开展各类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并指导学生梳理项目“星耀乡村”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首都金奖,也正因此,他所做的事被教育部作为“学校-社区联动倡议”典型案例推荐至G20峰会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与智慧,为大学生开展乡村科技科普服务打造样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罗旭用自己不竭的热情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让万千老人、各类居民受益于科技科普,他也将继续以科技科普为翼,帮助更多人在信息时代中乘风飞翔。
罗旭,男,199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坚持志愿服务已经有十年之久,走进海淀各个社区以及偏远村镇,向老人们传递时代的温度,并辐射北京各区县。除了自己开展科普服务之外,他还将沙河高教园区八所高校师生们的科研成果以“新时代大讲堂”的形式让社区和村的居民以及中小学生感受科技科普的魅力,以环境保护、VR技术与体验、人工智能、传统文化、AI语言大模型等主题,开展超过100余场科普活动,直接服务超过4000余居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引导同学们发挥专业力量,并亲自走进密云区金叵罗村等地,设计打造“青红驿站”,帮助村庄从科技科普、乡建彩绘、助农直播等角度设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点位,打造大学生科普服务乡村的样板间。正因此,他所做的事被教育部作为“学校-社区联动倡议”典型案例推荐至G20峰会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与智慧。曾荣获2019“北京社会好人榜” 、2019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美志愿者、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金奖等荣誉。
罗旭带领首都30余所高校的科普志愿者们走进城乡社区,每年开展落地科普服务1000余场;他联系服务上百个社区、乡镇,调研了解各类社区科普需求,将科普志愿服务与城乡社区治理相结合,在沙河高教园对接引进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走进社区乡村;他整合研发课程内容,从科技助老、融媒惠民到科技体验、前沿科普共计百余讲课程送入京津冀居民身边。曾荣获2018北京“西城青年之星”、 2019“北京社会好人榜”、2019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9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美志愿者、2020年北京市麒麟科学技术奖首都优秀传播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2023年首都应急管理创新优秀案例等荣誉。
罗旭坚持志愿服务已经有十年之久,早在本科期间,他就运用科技科普的手段走进海淀各个社区以及偏远村镇,向社区的老人们传递时代的温度。作为一名博士,罗旭也一直致力于将高校中的先进科研成果带进社区,搭建校城融合的科普平台。自2021年起,他一直在沙河大学城开展校城融合工作,将沙河八所高校的教师和同学的科研成果以“新时代大讲堂”的形式让社区和村的居民以及中小学的小朋友们感受到最先进科学知识的魅力。新时代大讲堂进中小学科普宣讲系列活动共开展20余场。
罗旭不仅自己走进社区开展科普,还组织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宣讲团队,以航空航天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家故事、VR技术与体验、人工智能、传统文化、AI语言大模型、人工智能AI、邮政机器人等多样化知识为内容主题,面向巩华学校、北航附小、北师附小、沙河中学、七里渠中心小学等10多所中小学的1700余名师生开展科技科普讲座。同时,他还联系高校的教授专家、学生团队组织起一个个高校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这些队伍在平台对接下走进社区、村,开展科技科普活动超过100余场,直接服务超过4000余居民,通过多方主体协同发力,促进沙河高教园区域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邀请他们的科研成果落地社区、村,在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的同时让高校科学研究更具应用性,真正将科学与科普联动,在科普中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同时他灵活创新科普形式,开展“漫步校园科普之旅”系列活动共10余场,690余名属地社区居民走进高校参观接受科普游学,在高校师生的带领讲解下,让科普服务润物无声。
罗旭发挥多年公益团体运营优势,在北京市17个区县广泛开展应急科普活动,将地震逃生、火灾防范、安全生产等应急保护内容通过VR、AR、智能设备体验等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在各区县的广场、商场、公园里开展了17场应急科普活动,影响辐射居民8000余人,同时联合北京市应急局组织了全市应急相关的社会组织在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应急科普培训,为期三天的培训让300余名应急志愿者掌握科普技能、提升应急科普能力。
除此之外,他还在日常社区应急治理中也将系列科技系统运用其中,卫星通信、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进入社区,帮助社区搭建起精细治理网格,摸排出社区居民关于科技科普类、手工类、普法反诈类、青少年教育辅导类等11类领域可提供198项服务需求,并通过带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将活动一一落地。也正因此,他将网格化数字平台赋能基层应急治理水平的实践写成案例并荣获2023年首都应急管理创新案例二等奖。
在走访密云、延庆等地的乡村社区过程中,罗旭发现远郊区县的老人们对于信息科技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率相较于城市社区的老人更低,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发挥思政工作的本职,引领带动同学们组织策划起科技科普行活动,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打通了乡村科普活动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沉浸式、趣味性的科普体验让数字技术普及和数字体验活动走到乡村居民身边,一个月的时间,在平谷区、延庆区、昌平区、顺义区、房山区等远郊区县开展数字科普活动12场,全年在北京市17个区县共开展科技科普活动52场,直接服务人次6136人,间接服务人次13000余人,媒体报道12次。
除此之外,他还引导同学们发挥专业力量,走进密云区金叵罗村等地,设计打造“青红驿站”,帮助村庄从科技科普、乡建彩绘、助农直播等角度整个焕新,带着村民创收增收,设计了“墨耕书耘”润乡村、“五彩笔杆”绘乡村、“光影成趣”映乡村、“平仄成韵”赋乡村、“影像岁月”赞乡村等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点位,带领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在内6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去往村里开展各类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并指导学生梳理项目“星耀乡村”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首都金奖,也正因此,他所做的事被教育部作为“学校-社区联动倡议”典型案例推荐至G20峰会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与智慧,为大学生开展乡村科技科普服务打造样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罗旭用自己不竭的热情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让万千老人、各类居民受益于科技科普,他也将继续以科技科普为翼,帮助更多人在信息时代中乘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