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琦,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主任。自2002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吴佩琦先后在通州区市政工程公司、通州区市政设施巡查中心、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就职。她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吴佩琦,出生于湖北黄冈,大学毕业的她作为优秀毕业生选调到北京,从南到北,从此扎根大运河畔。面对传统市政工程,无论是三伏天烈日下的沥青铺设,还是深夜里路面铣刨,抑或是暴雨下汛期值守、寒冬中管线抢修,她都脚踏实地,扎根一线,勤查多看,多方协调。在她的努力下,市政道路建设、架空线入地、老旧小区管线改造等市区两级各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并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无论是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还是地下管线可视化管理创新,抑或是地下管廊建设管理探索,她都精心钻研,潜心探索,敢闯敢试,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在她的努力下,副中心地下管线安全、综合管廊管理水平均进入全市前列,形成副中心发展特有的创新之路!不论处于什么岗位,她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细微之处增添城市色彩,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吴佩琦立足自身岗位,统筹全区能源运行工作,助推城市副中心打造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在供热领域,面对地热供暖绿色环保、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强的优点,她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是加快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动全区供热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她的推动下,中国石油与城市副中心合作的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副中心0701街区保障房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顺利投用,创新集成了中国石油在地热清洁供暖领域的“取热不耗水,等量同层回灌”系列优势技术和集约式全地下工艺设计先进理念,有效利用地下3000米深处地热水资源,采用“深层地热供暖+市政热网保障调峰”耦合系统,推进传统供热向绿色转型替代,从此3000多户保障房居民家庭用上了可再生能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1.4万亩,有效助力副中心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构建安全可靠多元供热系统新模式。在电力领域,她与供电公司共同推进城市绿心组团“零碳示范”建设,开展能源站数据与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互联,100%绿电购入,能源站可调节负荷纳入到通州区虚拟电厂中,利用首都碳监测平台实现城市绿心碳排放的在线监测,实现城市绿心组团年底前达到零碳排放目标,为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新能源领域,她坚信副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试点示范氢能应用”对推动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示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坚持优先支持区域内加油站增加加氢设备,以油氢合建方式有序推进副中心试点示范氢能应用设施建设。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企业多次交流,以及对区域内6家加油站油氢合建方式改造条件的实地走访调研,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和上级批准,确定区域内4座加油站油氢合建改造项目。接到任务后,她立即组织9个区级部门、台湖镇政府和3家建设企业,召开加氢站建设推进会,积极协调经开区政府,商讨马驹桥服务区加氢站建设相关审批事宜,目前4座加氢站建设正在对接办理前期规划手续。她积极对接北投集团、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单位,切实了解能源使用需求,秉承着“能源站集中建设,区域共享规模效益”的原则,研究实施“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热回收”的复合式能源系统,克服了周边区域能源基础配套条件不足等困难,满足了三大建筑及共享设施约45万平方米建筑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生活热水、博物馆常年供冷需求。能源站启用后,将极大提升城市绿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并为副中心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相较于“燃气锅炉+分体空调”的系统形式,每年可减少能耗折算标煤3800吨。
吴佩琦敢于开拓创新,探索管线管理新模式。在了解传统管线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她组织建设通州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利用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大数据、无线互联等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增强现实(AR)技术首次在北京市应用于地下管线方面,创新性地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应用的“透视眼”。此外,依据每年更新的管线数据,三维系统内嵌管线图也会随动更新,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普查管线数据已达共计12700公里。平台的建设解决了以往管线隐藏在地下难以查看、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的情况,为地下管线应急抢险等工作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服务。平台建成后,她组织编制《通州区地下管线施工防护管理实施细则》,于2021年4月16日由通州区政府印发。同时,她细心部署积极安排做好管线数据查询服务及应急数据支持工作,服务副中心各大工程项目,为建设单位提供规划设计的数据参考,为施工单位提供管线数据支持,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吴佩琦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组织建设通州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利用“云GIS”、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大数据、无线互联等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增强现实(AR)技术首次在我市应用于地下管线方面,创新性地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应用的“透视眼”。系统内嵌全区906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一张图,涵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工业管线8大类14小类管线类型,以及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等79类地上城市部件;此外,依据每年更新的管线数据,三维系统内嵌管线图也会随动更新,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
地下管线三维平台解决了以往管线隐藏在地下难以查看、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的情况,实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上地下一体化地下管线管理,并为通州区城市大脑、城市信息模型(CIM)提供地下空间数据基础,为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方面提供多种应用支持,实现地下管线精准定位、快速查询、现场测量、综合分析等应用,从而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安全和平稳运行。2023年,为北京京能热力、潞电电力、北京燃气、通州市政设计公司、住总集团、潞源街道,潞城镇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提供数据服务142次,包括管线查询51次,突发事件应急数据支持23次,现场数据分析服务68次。为地下管线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了较为直观有效的数据参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平台的建成和使用大大减少了城市马路拉链的现象,有效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和资源浪费,以新科技应用切实助推了副中心的绿色发展,增强了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能力。这种体制、机制加平台的模式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誉为“副中心模式”予以全市推广。这个平台的应用和推广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待了来自中央军委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建部、市规自委、市经信局、市城管委、市气象局、天津市城管委、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九三学社、北京市测绘院等多家单位和领导的参观调研,分享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经验,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调研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既有的系统功能和拓展业务范畴,使得她的工作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朝着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方向发展。
吴佩琦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组织完成全区240条道路的通信架空线入地和20条主次干道电力架空线入地任务,净化了城市环境也提升了设施运行安全;组织完成新仓路中山大街至玉带河西街段排水管线改造施工,保障首师大附中顺利开学;组织完成“三庙一塔”周边架空线入地任务,助力“三庙一塔”成为通州区5A景区;组织完成通州区“有路无灯”综合整治一期和二期建设任务,为97条道路增设路灯,保障了老百姓夜间安全出行;组织开展通州区老旧小区管线改造工作和老旧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及管线拆改移工作;组织完成奥体公园建设、玉带河大街改造、怡乐中路改扩建、杨庄路改扩建、内环路改造、便民桥危桥改造等施工任务;组织完成文化旅游区综合管廊移交和运维工作。
吴佩琦优异的工作事迹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社《瞭望杂志》总第2039期 202315,地下管廊提升城市韧性;总第2047期 202323,地下管廊向智前行。《劳动午报》2023年8月11日,全力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记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主任吴佩琦。《副中心报》2023年1月5日,260条道路175公里架空线入地;2023年3月13日,地下“生命线”让城市更有韧性;2023年5月12日,韧性城市:一网监测 主动式保障城市安全地下综合管廊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市委组织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北京卫视新闻频道2023年11月9日人物专访。北京电视台《2023年北京应急先锋榜样人物颁奖典礼》2023年12月30日播出她的获奖事迹。她撰写的城市管理类文章也多次刊登在《城市管理与科技》市级杂志期刊上。
时代激扬风采,奋斗成就未来。站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头,吴佩琦秉承“市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的服务理念,从细处着眼,从微小入手,以创新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作为奉献的途径,书写出新时代市政人的辛劳书卷!在未来的向度中,她将不断推动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赋能副中心绿色发展,为打造绿色、宜居、美丽的城市副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佩琦,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主任。自2002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吴佩琦先后在通州区市政工程公司、通州区市政设施巡查中心、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就职。她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吴佩琦,出生于湖北黄冈,大学毕业的她作为优秀毕业生选调到北京,从南到北,从此扎根大运河畔。面对传统市政工程,无论是三伏天烈日下的沥青铺设,还是深夜里路面铣刨,抑或是暴雨下汛期值守、寒冬中管线抢修,她都脚踏实地,扎根一线,勤查多看,多方协调。在她的努力下,市政道路建设、架空线入地、老旧小区管线改造等市区两级各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并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无论是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还是地下管线可视化管理创新,抑或是地下管廊建设管理探索,她都精心钻研,潜心探索,敢闯敢试,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在她的努力下,副中心地下管线安全、综合管廊管理水平均进入全市前列,形成副中心发展特有的创新之路!不论处于什么岗位,她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细微之处增添城市色彩,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吴佩琦立足自身岗位,统筹全区能源运行工作,助推城市副中心打造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在供热领域,面对地热供暖绿色环保、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强的优点,她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是加快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动全区供热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她的推动下,中国石油与城市副中心合作的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副中心0701街区保障房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顺利投用,创新集成了中国石油在地热清洁供暖领域的“取热不耗水,等量同层回灌”系列优势技术和集约式全地下工艺设计先进理念,有效利用地下3000米深处地热水资源,采用“深层地热供暖+市政热网保障调峰”耦合系统,推进传统供热向绿色转型替代,从此3000多户保障房居民家庭用上了可再生能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1.4万亩,有效助力副中心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构建安全可靠多元供热系统新模式。在电力领域,她与供电公司共同推进城市绿心组团“零碳示范”建设,开展能源站数据与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互联,100%绿电购入,能源站可调节负荷纳入到通州区虚拟电厂中,利用首都碳监测平台实现城市绿心碳排放的在线监测,实现城市绿心组团年底前达到零碳排放目标,为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在新能源领域,她坚信副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试点示范氢能应用”对推动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建设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示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坚持优先支持区域内加油站增加加氢设备,以油氢合建方式有序推进副中心试点示范氢能应用设施建设。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企业多次交流,以及对区域内6家加油站油氢合建方式改造条件的实地走访调研,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和上级批准,确定区域内4座加油站油氢合建改造项目。接到任务后,她立即组织9个区级部门、台湖镇政府和3家建设企业,召开加氢站建设推进会,积极协调经开区政府,商讨马驹桥服务区加氢站建设相关审批事宜,目前4座加氢站建设正在对接办理前期规划手续。她积极对接北投集团、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单位,切实了解能源使用需求,秉承着“能源站集中建设,区域共享规模效益”的原则,研究实施“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热回收”的复合式能源系统,克服了周边区域能源基础配套条件不足等困难,满足了三大建筑及共享设施约45万平方米建筑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生活热水、博物馆常年供冷需求。能源站启用后,将极大提升城市绿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并为副中心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相较于“燃气锅炉+分体空调”的系统形式,每年可减少能耗折算标煤3800吨。
吴佩琦敢于开拓创新,探索管线管理新模式。在了解传统管线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她组织建设通州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利用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大数据、无线互联等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增强现实(AR)技术首次在北京市应用于地下管线方面,创新性地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应用的“透视眼”。此外,依据每年更新的管线数据,三维系统内嵌管线图也会随动更新,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普查管线数据已达共计12700公里。平台的建设解决了以往管线隐藏在地下难以查看、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的情况,为地下管线应急抢险等工作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服务。平台建成后,她组织编制《通州区地下管线施工防护管理实施细则》,于2021年4月16日由通州区政府印发。同时,她细心部署积极安排做好管线数据查询服务及应急数据支持工作,服务副中心各大工程项目,为建设单位提供规划设计的数据参考,为施工单位提供管线数据支持,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吴佩琦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组织建设通州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系统三维平台,利用“云GIS”、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大数据、无线互联等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增强现实(AR)技术首次在我市应用于地下管线方面,创新性地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应用的“透视眼”。系统内嵌全区906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一张图,涵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工业管线8大类14小类管线类型,以及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等79类地上城市部件;此外,依据每年更新的管线数据,三维系统内嵌管线图也会随动更新,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
地下管线三维平台解决了以往管线隐藏在地下难以查看、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的情况,实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上地下一体化地下管线管理,并为通州区城市大脑、城市信息模型(CIM)提供地下空间数据基础,为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方面提供多种应用支持,实现地下管线精准定位、快速查询、现场测量、综合分析等应用,从而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安全和平稳运行。2023年,为北京京能热力、潞电电力、北京燃气、通州市政设计公司、住总集团、潞源街道,潞城镇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提供数据服务142次,包括管线查询51次,突发事件应急数据支持23次,现场数据分析服务68次。为地下管线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了较为直观有效的数据参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平台的建成和使用大大减少了城市马路拉链的现象,有效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和资源浪费,以新科技应用切实助推了副中心的绿色发展,增强了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能力。这种体制、机制加平台的模式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誉为“副中心模式”予以全市推广。这个平台的应用和推广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待了来自中央军委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建部、市规自委、市经信局、市城管委、市气象局、天津市城管委、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九三学社、北京市测绘院等多家单位和领导的参观调研,分享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经验,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调研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既有的系统功能和拓展业务范畴,使得她的工作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朝着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方向发展。
吴佩琦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组织完成全区240条道路的通信架空线入地和20条主次干道电力架空线入地任务,净化了城市环境也提升了设施运行安全;组织完成新仓路中山大街至玉带河西街段排水管线改造施工,保障首师大附中顺利开学;组织完成“三庙一塔”周边架空线入地任务,助力“三庙一塔”成为通州区5A景区;组织完成通州区“有路无灯”综合整治一期和二期建设任务,为97条道路增设路灯,保障了老百姓夜间安全出行;组织开展通州区老旧小区管线改造工作和老旧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及管线拆改移工作;组织完成奥体公园建设、玉带河大街改造、怡乐中路改扩建、杨庄路改扩建、内环路改造、便民桥危桥改造等施工任务;组织完成文化旅游区综合管廊移交和运维工作。
吴佩琦优异的工作事迹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社《瞭望杂志》总第2039期 202315,地下管廊提升城市韧性;总第2047期 202323,地下管廊向智前行。《劳动午报》2023年8月11日,全力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记通州区地下管廊管线事务中心主任吴佩琦。《副中心报》2023年1月5日,260条道路175公里架空线入地;2023年3月13日,地下“生命线”让城市更有韧性;2023年5月12日,韧性城市:一网监测 主动式保障城市安全地下综合管廊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市委组织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北京卫视新闻频道2023年11月9日人物专访。北京电视台《2023年北京应急先锋榜样人物颁奖典礼》2023年12月30日播出她的获奖事迹。她撰写的城市管理类文章也多次刊登在《城市管理与科技》市级杂志期刊上。
时代激扬风采,奋斗成就未来。站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头,吴佩琦秉承“市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的服务理念,从细处着眼,从微小入手,以创新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作为奉献的途径,书写出新时代市政人的辛劳书卷!在未来的向度中,她将不断推动能源转型,深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赋能副中心绿色发展,为打造绿色、宜居、美丽的城市副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