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男,45岁,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研磨师。20年苦练,他研磨出的“航天精度”令人折服。在他的手里,研磨一块铸铁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作为一名研磨师,叶辉日常的工作是为航天装备提供精密的元器件,这项工作对研磨件的细节要求,达到了纳米级。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外国人说中国人做不出这种精度,“航天研磨师”叶辉霸气回应:你把“中国”两字去掉。做精度的牵引者,大国工匠底气如虹。
叶辉“火”了。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699厂一线工人,成为了航天系统、乃至全国人民都叫得上名字的“航天研磨师”。2019年,他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航天精度”令人为之折服,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但叶辉最享受的,还是回到属于他的“一亩三分地”,静下心来,细细地研磨一件件产品。
2019年3月24日晚上,699厂很多职工早早地就锁定了中央一套,等待着《挑战不可能》节目的开始。
叶辉在那一期节目中的第三个项目出场。为了展示他的挑战项目,节目组特意设计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天平,一端是叶辉和同事通过手工研磨组合在一起的两块铸铁,另一端是不断增加的人数。
最终,这个组合体经受住了500多公斤力量的拉扯,成功挑战了“不可能”。经过测算,这相当于把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面叠在一起,而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一根头发直径的1/700!
节目现场的效果另观众惊呼“神奇”,而节目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叶辉的项目挑战并没能够一次录制完成。“为了保证研磨效果,我们和导演组沟通,设计了一个可以移动的透明洁净间,能让观众看到他们研磨的过程,同时也能满足研磨的洁净度条件要求”,699厂宣传干事小刘介绍:“但是第一次我们录制的时候,叶师傅他们刚研了没几下,那个屋子就塌了,导演组都惊了,说没想到他们研磨的力量那么大。那次就没录成,我们回去等了一周,重新做了一个更牢固的道具才最终搞定。”
据小刘介绍,在正式录制前的试验阶段,叶辉的作品甚至“扛住”了一吨的重量。
“五一”当天,叶辉又登上了央视一套生活频道《生活因你而美》五一特别节目,现场展示了研磨精度,精准的“航天精度”、“零误差”的航天质量意识令人叹服。
1997年,技校毕业后的叶辉被分配到699厂研磨组。见师傅的第一天,他和师兄弟们被要求伸出手掌。师傅李玉仔细打量他们的手掌之后,便劝退了好几个人。从那时起,叶辉便知道研磨这个活跟别的不一样。
学习久了,叶辉的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其他一块进厂的人很快就转为正式工,有的还在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而他却一直是学徒。最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出徒前的研磨师是不能接触零件生产的。因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工作间里,面对着墙壁,转动两块铸铁平台,培养自己对精度的感觉。
一开始的好奇心很快被这种单调的重复动作磨尽,叶辉开始心浮气躁。原本平整的铸铁平面被他磨得凹凸不平,研磨的量块也“惨不忍睹”。与此同时,和他一起学习研磨的人一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
“要不你就放弃吧。”看出叶辉有些倦怠,师傅对他这样说。
这句话让心高气傲的叶辉打起了精神,而在了解师傅的经历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学习研磨的决心。二院的研磨师一直稀缺,作为第一代研磨师,师傅李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60多岁还被返聘继续工作。
收拾心情后,叶辉重新拿起了重几十斤的研磨平台。无数遍练习,无数次摩擦,叶辉逐步找到了感觉。
一天,叶辉像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室,准备磨报废的零件。“你可以修理这批0.5微米的量块任务了。”师傅拿给了他一套需要研磨的零件。
五年,叶辉终于出徒了,他已达到了五等量块研磨精度。
就在叶辉梦想着终于可以在研磨行业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右手手掌贯穿,三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
好不容易熬过学徒期,这个伤摧毁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叶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和自我怀疑:“可能这辈子我注定与研磨没有缘分。”
师傅听闻后赶到医院:“你要是放弃了,二院这一脉就彻底断了!”等了40年,才培养出了一个传人,早已退休的师傅如何再培养新的弟子?
痛定思痛。出院后的叶辉举着已经被判定残废的手,开始了新的研磨历程。相伴了五年的平台成了叶辉最好的理疗机,他开始强制自己右手全开,按压平台,重复那套熟悉了五年的动作。“疼啊,抽筋一般的疼。磨几分钟,就一身汗。”叶辉回忆道。
3个月里,每天叶辉都准时来到工作台前进行康复训练。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再到右手恢复正常伸展,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康复后,叶辉对研磨有了更深的羁绊。像开窍了一样,很快,他相继达到了四等和三等量块的研磨精度。
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目前,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
两次上央视,叶辉两次都哭了。
《挑战不可能》中,当挑战成功时,叶辉一个握拳轻捶胸口的动作引起了主持人撒贝宁的好奇,对此,叶辉红着眼眶解释说:“祖国在我心中。”一句话,惹哭了孙杨、李昌钰、董卿等整个嘉宾团,也令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感动。
“五一”的节目上,节目组安排了神秘来宾环节,叶辉的师傅李玉通过大屏幕给他送上寄语。面对着80多岁的恩师,这个高大的航天硬汉在台上哭得像个孩子。
对于技能人员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
因为小众,研磨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叶辉的所有职称评定考试都是考别的门类。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技术高超,但他评职称却总是比别人晚几年。
叶辉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在叶辉看来,默默无闻对研磨师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工作状态。“从事几十纳米精度的研磨,心态变化会对研磨师产生很大影响。太在乎各种荣誉,心就无法平静,也无法达到研磨的最高境界。”
很长一段时间里,叶辉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安静的研磨室里不断挑战自己的研磨技术。在到达一等精度之后,他试着打磨出检测仪器检测不出来的精度。结果因为产品精度太高,导致仪器软件出现了紊乱,生生把机器给“逼疯了”。
央视节目播出之后,以往“人迹罕至”的恒温研磨室热闹了起来。很多人来咨询叶辉愿不愿意收徒弟。“当然愿意收,一定要给厂里培养出传人。”叶辉语气坚定。
但同时他也知道,当下能沉住心钻研技术的年轻人可遇不可求。学徒时间长,技术又难,还不易出成绩,研磨本就不是一个多受欢迎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机器替代不了的工种,研磨师在国外一直十分受重视,奔驰、宝马等知名企业都将研磨师当做自己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叶辉也曾接到很多知名企业的邀约,“待遇随便开”的报价让人心动,但他从来没有作出回应。
“在航天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不能把它带离航天。这是我师傅那一辈人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今后,这也会是我对徒弟的要求。”叶辉说。
2022年,叶辉再次成为了名人,他的事迹在央视新闻《我的故事》新媒体节目播出后,再度引发社会讨论,网友们都说,他才是对“该追的‘星’”。但其实在不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的同时,叶辉还是个热血的好心人。
前两年某一个寒冷冬日的晚上,叶辉下班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天桥时,看到一位老人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靠在天桥栏杆上艰难用颤抖的双臂支撑着身体,当他经过时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在老人即将摔到的时候,赶紧扔下自己的电动车,过去扶住老人。当时,老人已经短暂的失去意识,叶师傅立马想起急救时所学的急救知识,小心的将老人身体放平并脱下自己羽绒服盖在老人身上,防止其在寒冷天气下失温,同时观察老人呼吸及脉搏,轻声呼喊。
过了一小会儿,老人缓缓睁开眼睛,并恢复意识。但是明显发现其半边身体不受控制且言语不清,叶师傅初步判定老人可能是颅内血管破损,突发脑梗塞,于是一边询问老人伤势,一边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配合老人拨打其亲属电话,告知其亲属老人病情状况及事发位置。不久,老人亲属来到现场,随救护一起赶往附近医院。叶辉谢绝了亲属要答谢的现金,并催促家属,立即前往医院救治老人,事后并从未向单位同事提及当日所发生的事情。
事后过去近两年,周围同事无意间才发现叶辉见义勇为的事迹,问起他当时的想法,他说其实就是一瞬间的反应。感觉无论是谁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对老人施以援手,避免老人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自己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件极其正常且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正能量,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航天人担当与作为。
现在的叶辉不骄不躁,依然在自己的研磨岗位上勤恳工作、低调行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叶辉,男,45岁,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研磨师。20年苦练,他研磨出的“航天精度”令人折服。在他的手里,研磨一块铸铁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作为一名研磨师,叶辉日常的工作是为航天装备提供精密的元器件,这项工作对研磨件的细节要求,达到了纳米级。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外国人说中国人做不出这种精度,“航天研磨师”叶辉霸气回应:你把“中国”两字去掉。做精度的牵引者,大国工匠底气如虹。
叶辉“火”了。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699厂一线工人,成为了航天系统、乃至全国人民都叫得上名字的“航天研磨师”。2019年,他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航天精度”令人为之折服,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但叶辉最享受的,还是回到属于他的“一亩三分地”,静下心来,细细地研磨一件件产品。
2019年3月24日晚上,699厂很多职工早早地就锁定了中央一套,等待着《挑战不可能》节目的开始。
叶辉在那一期节目中的第三个项目出场。为了展示他的挑战项目,节目组特意设计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天平,一端是叶辉和同事通过手工研磨组合在一起的两块铸铁,另一端是不断增加的人数。
最终,这个组合体经受住了500多公斤力量的拉扯,成功挑战了“不可能”。经过测算,这相当于把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面叠在一起,而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一根头发直径的1/700!
节目现场的效果另观众惊呼“神奇”,而节目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叶辉的项目挑战并没能够一次录制完成。“为了保证研磨效果,我们和导演组沟通,设计了一个可以移动的透明洁净间,能让观众看到他们研磨的过程,同时也能满足研磨的洁净度条件要求”,699厂宣传干事小刘介绍:“但是第一次我们录制的时候,叶师傅他们刚研了没几下,那个屋子就塌了,导演组都惊了,说没想到他们研磨的力量那么大。那次就没录成,我们回去等了一周,重新做了一个更牢固的道具才最终搞定。”
据小刘介绍,在正式录制前的试验阶段,叶辉的作品甚至“扛住”了一吨的重量。
“五一”当天,叶辉又登上了央视一套生活频道《生活因你而美》五一特别节目,现场展示了研磨精度,精准的“航天精度”、“零误差”的航天质量意识令人叹服。
1997年,技校毕业后的叶辉被分配到699厂研磨组。见师傅的第一天,他和师兄弟们被要求伸出手掌。师傅李玉仔细打量他们的手掌之后,便劝退了好几个人。从那时起,叶辉便知道研磨这个活跟别的不一样。
学习久了,叶辉的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其他一块进厂的人很快就转为正式工,有的还在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而他却一直是学徒。最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出徒前的研磨师是不能接触零件生产的。因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工作间里,面对着墙壁,转动两块铸铁平台,培养自己对精度的感觉。
一开始的好奇心很快被这种单调的重复动作磨尽,叶辉开始心浮气躁。原本平整的铸铁平面被他磨得凹凸不平,研磨的量块也“惨不忍睹”。与此同时,和他一起学习研磨的人一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
“要不你就放弃吧。”看出叶辉有些倦怠,师傅对他这样说。
这句话让心高气傲的叶辉打起了精神,而在了解师傅的经历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学习研磨的决心。二院的研磨师一直稀缺,作为第一代研磨师,师傅李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60多岁还被返聘继续工作。
收拾心情后,叶辉重新拿起了重几十斤的研磨平台。无数遍练习,无数次摩擦,叶辉逐步找到了感觉。
一天,叶辉像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室,准备磨报废的零件。“你可以修理这批0.5微米的量块任务了。”师傅拿给了他一套需要研磨的零件。
五年,叶辉终于出徒了,他已达到了五等量块研磨精度。
就在叶辉梦想着终于可以在研磨行业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右手手掌贯穿,三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
好不容易熬过学徒期,这个伤摧毁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叶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和自我怀疑:“可能这辈子我注定与研磨没有缘分。”
师傅听闻后赶到医院:“你要是放弃了,二院这一脉就彻底断了!”等了40年,才培养出了一个传人,早已退休的师傅如何再培养新的弟子?
痛定思痛。出院后的叶辉举着已经被判定残废的手,开始了新的研磨历程。相伴了五年的平台成了叶辉最好的理疗机,他开始强制自己右手全开,按压平台,重复那套熟悉了五年的动作。“疼啊,抽筋一般的疼。磨几分钟,就一身汗。”叶辉回忆道。
3个月里,每天叶辉都准时来到工作台前进行康复训练。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再到右手恢复正常伸展,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康复后,叶辉对研磨有了更深的羁绊。像开窍了一样,很快,他相继达到了四等和三等量块的研磨精度。
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目前,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
两次上央视,叶辉两次都哭了。
《挑战不可能》中,当挑战成功时,叶辉一个握拳轻捶胸口的动作引起了主持人撒贝宁的好奇,对此,叶辉红着眼眶解释说:“祖国在我心中。”一句话,惹哭了孙杨、李昌钰、董卿等整个嘉宾团,也令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感动。
“五一”的节目上,节目组安排了神秘来宾环节,叶辉的师傅李玉通过大屏幕给他送上寄语。面对着80多岁的恩师,这个高大的航天硬汉在台上哭得像个孩子。
对于技能人员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
因为小众,研磨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叶辉的所有职称评定考试都是考别的门类。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技术高超,但他评职称却总是比别人晚几年。
叶辉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在叶辉看来,默默无闻对研磨师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工作状态。“从事几十纳米精度的研磨,心态变化会对研磨师产生很大影响。太在乎各种荣誉,心就无法平静,也无法达到研磨的最高境界。”
很长一段时间里,叶辉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安静的研磨室里不断挑战自己的研磨技术。在到达一等精度之后,他试着打磨出检测仪器检测不出来的精度。结果因为产品精度太高,导致仪器软件出现了紊乱,生生把机器给“逼疯了”。
央视节目播出之后,以往“人迹罕至”的恒温研磨室热闹了起来。很多人来咨询叶辉愿不愿意收徒弟。“当然愿意收,一定要给厂里培养出传人。”叶辉语气坚定。
但同时他也知道,当下能沉住心钻研技术的年轻人可遇不可求。学徒时间长,技术又难,还不易出成绩,研磨本就不是一个多受欢迎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机器替代不了的工种,研磨师在国外一直十分受重视,奔驰、宝马等知名企业都将研磨师当做自己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叶辉也曾接到很多知名企业的邀约,“待遇随便开”的报价让人心动,但他从来没有作出回应。
“在航天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不能把它带离航天。这是我师傅那一辈人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今后,这也会是我对徒弟的要求。”叶辉说。
2022年,叶辉再次成为了名人,他的事迹在央视新闻《我的故事》新媒体节目播出后,再度引发社会讨论,网友们都说,他才是对“该追的‘星’”。但其实在不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的同时,叶辉还是个热血的好心人。
前两年某一个寒冷冬日的晚上,叶辉下班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天桥时,看到一位老人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靠在天桥栏杆上艰难用颤抖的双臂支撑着身体,当他经过时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在老人即将摔到的时候,赶紧扔下自己的电动车,过去扶住老人。当时,老人已经短暂的失去意识,叶师傅立马想起急救时所学的急救知识,小心的将老人身体放平并脱下自己羽绒服盖在老人身上,防止其在寒冷天气下失温,同时观察老人呼吸及脉搏,轻声呼喊。
过了一小会儿,老人缓缓睁开眼睛,并恢复意识。但是明显发现其半边身体不受控制且言语不清,叶师傅初步判定老人可能是颅内血管破损,突发脑梗塞,于是一边询问老人伤势,一边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配合老人拨打其亲属电话,告知其亲属老人病情状况及事发位置。不久,老人亲属来到现场,随救护一起赶往附近医院。叶辉谢绝了亲属要答谢的现金,并催促家属,立即前往医院救治老人,事后并从未向单位同事提及当日所发生的事情。
事后过去近两年,周围同事无意间才发现叶辉见义勇为的事迹,问起他当时的想法,他说其实就是一瞬间的反应。感觉无论是谁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对老人施以援手,避免老人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自己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件极其正常且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正能量,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航天人担当与作为。
现在的叶辉不骄不躁,依然在自己的研磨岗位上勤恳工作、低调行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