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
一、人物介绍
高利,女,1978年3月出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面对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的“矮腥黑穗病”传入风险增加,高利率团队研发了可快速检测试剂盒,已在多个海关及检疫检测中心、基层植保植检部门使用,还为相关单位及各地义务鉴定检测。多年来她坚持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推广预防病害技术,将最新研究成果同步到检测与防控一线;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二、主要事迹
为防小麦病患传入力守国门
高利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对于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讲,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方面,要有毅力有韧劲儿,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下去,让科技力量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利研究员,多年来针对国门生物安全及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注重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在国际检疫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方面的研究结果为口岸检疫及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为成功堵截和预防该病害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种质储备,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确保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及促进国内外小麦正常贸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积极助力
我国近年来小麦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去年进口小麦已约千万吨,随着小麦贸易的日益频繁,麦类黑粉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国际重要检疫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随小麦贸易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增加,给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潜在风险。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减产8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害是40多个国家的检疫对象,也是我国一类检疫性病害,因此对快速检疫鉴定方法的研究尤为迫切。但是,由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很难鉴别,因而许多检疫工作者时常会产生错报、误报,影响防控策略与防控措施的合理可靠性。
高利带领团队研发了可快速检测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方法,即便没有任何病理学知识积累,只需通过显微镜下的颜色差异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她说:“要让大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准确便捷的判断出来,减少错判和误判。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提供技术体系。”目前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包括小麦矮腥黑穗病快速检测技术,如SCAR标记、ELISA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等,已在多个海关及检疫检测中心推广使用,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新疆、厦门、天津、宁波等检测中心,也在基层多个植保植检部门推广使用,并受到用户一致好评。
高利采集土壤检测土壤中的病原菌
守护安全防线,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隔三岔五,团队就会收到各地邮递来的一些植物病害样品,请高利帮忙鉴定。每次收到寄来的样品,高利都会放下手上的工作,第一时间进行鉴定并及时反馈鉴定结果,给出处置建议。十多年来,这样的免费咨询高利都不知道提供了多少次,这项工作也成了她保留的社会服务性活动。“就像是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医生及时救治,疑似小麦病害样品也需要有效处置,我们有责任给农民提供专业的建议。”高利说。不仅如此,高利还为植物检疫一线人员、植保农技人员,及麦区农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培训活动。
除了长期检测监测小麦病害外,高利只要有时间还会亲自到现场去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提供许多有帮助的专业建议,如建议小麦播种前要检测种子是否携带病原菌,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可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病害;建议高风险麦区尽量种植春小麦,通过轮作,适时晚播等农事操作进行病害的预防和控制等。
我国是产麦大国,但每年仍需进口大量小麦,急需迅速、准确检测和有效防控技术和资源的储备。她常年积极建言海关口岸及政府决策部门如农业农村部有关该病害的检测与防控新技术;多年来义务为全国多个海关口岸、检测中心及植物检疫部门提供疑似样品的检测,坚持将最新研究进展及时推广到检测与防控第一线;积极协助指导麦区尤其是该病害高风险麦区的农事操作,扎实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常年监测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尤其是该病害发生的潜在高风险麦区及中风险麦区的小麦生产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控建议,获得了当地植保植检部门的肯定,为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及农民的丰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利在田间调查病害
解析侵染机制,为堵截和预防做好技术和资源储备
研究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道路异常艰难。这个病害属于国际检疫性病害,是40多个国家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国内对其认识了解得少,参考文献也不多,相关研究基础十分薄弱。最重要的是,研究初期实验材料的获取只能通过海关截获或者合作方的馈赠,因此我们团队突破重重困难建立了室内接种体系,成功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难题。小麦侵染矮腥黑穗病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与小麦锈病等其他真菌病害相比,后者只要2周左右就会出现症状,而前者则要4个月左右,周期漫长直接影响研究进度及产出。
“我们尽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弥补短板,克服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利在小麦矮腥黑穗病侵染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结果,她首次建立了该病原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解析了多个致病基因与寄主小麦的互作机制,这些抗病基因的发掘为抗病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可参考的重要信息,为构建病害精确防控策略和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利同国际同行在土耳其的试验地里调查小麦病害
近年来,高利勤奋努力,孜孜以求,在小麦矮腥黑穗病上的研究进展获得了广泛认可,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2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第二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第十二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65周年卓越奉献奖等称号。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十余个项目,以研究骨干参加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等多个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The Plant Journa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多次受邀在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为第19-21届国际黑粉病研究大会上唯一亚洲代表做特邀大会报告。
高利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制定植物检疫国家标准,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她把这些成果都归功于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更多人受益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团队会更加努力,继续为堵截和预防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发生做好技术及资源的储备,切实利用科技力量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保护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高利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试验田里调查小麦病害
高利
一、人物介绍
高利,女,1978年3月出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面对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的“矮腥黑穗病”传入风险增加,高利率团队研发了可快速检测试剂盒,已在多个海关及检疫检测中心、基层植保植检部门使用,还为相关单位及各地义务鉴定检测。多年来她坚持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推广预防病害技术,将最新研究成果同步到检测与防控一线;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二、主要事迹
为防小麦病患传入力守国门
高利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对于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讲,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方面,要有毅力有韧劲儿,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下去,让科技力量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利研究员,多年来针对国门生物安全及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注重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在国际检疫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方面的研究结果为口岸检疫及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为成功堵截和预防该病害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种质储备,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确保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及促进国内外小麦正常贸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积极助力
我国近年来小麦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去年进口小麦已约千万吨,随着小麦贸易的日益频繁,麦类黑粉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国际重要检疫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随小麦贸易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增加,给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潜在风险。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减产8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害是40多个国家的检疫对象,也是我国一类检疫性病害,因此对快速检疫鉴定方法的研究尤为迫切。但是,由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很难鉴别,因而许多检疫工作者时常会产生错报、误报,影响防控策略与防控措施的合理可靠性。
高利带领团队研发了可快速检测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方法,即便没有任何病理学知识积累,只需通过显微镜下的颜色差异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她说:“要让大家尽可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准确便捷的判断出来,减少错判和误判。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提供技术体系。”目前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包括小麦矮腥黑穗病快速检测技术,如SCAR标记、ELISA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等,已在多个海关及检疫检测中心推广使用,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新疆、厦门、天津、宁波等检测中心,也在基层多个植保植检部门推广使用,并受到用户一致好评。
高利采集土壤检测土壤中的病原菌
守护安全防线,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隔三岔五,团队就会收到各地邮递来的一些植物病害样品,请高利帮忙鉴定。每次收到寄来的样品,高利都会放下手上的工作,第一时间进行鉴定并及时反馈鉴定结果,给出处置建议。十多年来,这样的免费咨询高利都不知道提供了多少次,这项工作也成了她保留的社会服务性活动。“就像是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医生及时救治,疑似小麦病害样品也需要有效处置,我们有责任给农民提供专业的建议。”高利说。不仅如此,高利还为植物检疫一线人员、植保农技人员,及麦区农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培训活动。
除了长期检测监测小麦病害外,高利只要有时间还会亲自到现场去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提供许多有帮助的专业建议,如建议小麦播种前要检测种子是否携带病原菌,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可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病害;建议高风险麦区尽量种植春小麦,通过轮作,适时晚播等农事操作进行病害的预防和控制等。
我国是产麦大国,但每年仍需进口大量小麦,急需迅速、准确检测和有效防控技术和资源的储备。她常年积极建言海关口岸及政府决策部门如农业农村部有关该病害的检测与防控新技术;多年来义务为全国多个海关口岸、检测中心及植物检疫部门提供疑似样品的检测,坚持将最新研究进展及时推广到检测与防控第一线;积极协助指导麦区尤其是该病害高风险麦区的农事操作,扎实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常年监测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尤其是该病害发生的潜在高风险麦区及中风险麦区的小麦生产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控建议,获得了当地植保植检部门的肯定,为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及农民的丰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利在田间调查病害
解析侵染机制,为堵截和预防做好技术和资源储备
研究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道路异常艰难。这个病害属于国际检疫性病害,是40多个国家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国内对其认识了解得少,参考文献也不多,相关研究基础十分薄弱。最重要的是,研究初期实验材料的获取只能通过海关截获或者合作方的馈赠,因此我们团队突破重重困难建立了室内接种体系,成功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难题。小麦侵染矮腥黑穗病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与小麦锈病等其他真菌病害相比,后者只要2周左右就会出现症状,而前者则要4个月左右,周期漫长直接影响研究进度及产出。
“我们尽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弥补短板,克服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利在小麦矮腥黑穗病侵染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结果,她首次建立了该病原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解析了多个致病基因与寄主小麦的互作机制,这些抗病基因的发掘为抗病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可参考的重要信息,为构建病害精确防控策略和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利同国际同行在土耳其的试验地里调查小麦病害
近年来,高利勤奋努力,孜孜以求,在小麦矮腥黑穗病上的研究进展获得了广泛认可,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2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第二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第十二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65周年卓越奉献奖等称号。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十余个项目,以研究骨干参加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等多个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The Plant Journa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多次受邀在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为第19-21届国际黑粉病研究大会上唯一亚洲代表做特邀大会报告。
高利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制定植物检疫国家标准,提高我国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她把这些成果都归功于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及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更多人受益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团队会更加努力,继续为堵截和预防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发生做好技术及资源的储备,切实利用科技力量为严守国门生物安全,保护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高利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试验田里调查小麦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