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2年 >  8月 >  第二周榜单
[自强不息]袁艳萍:在黑暗中照亮他人的残奥冠军
首都文明网 2022-08-15

 

袁艳萍

  一、人物介绍 

  袁艳萍,女,1976年4月出生,朝阳区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因伤病退役、读大学又丧失视力的袁艳萍,30岁时加入国家盲人柔道队并在2008北京残奥会一举夺金,此后连续两届残奥夺金实现三连冠。2009年她加入朝阳区残联投入助残事业,训练之余撰写活动策划、组织比赛等,疫情间她策划了线上轮椅舞蹈课和48期书画培训课;她希望成为黑暗中的光亮照亮他人。 

  二、主要事迹

在黑暗中照亮他人的残奥冠军

  从2008年到2022年,从运动员到火炬手,袁艳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超越、永不满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46岁的袁艳萍,是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盲人柔道项目冠军获得者。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袁艳萍又光荣地成为一名火炬手。

  从2008年到2022年,从运动员到火炬手,袁艳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超越、永不满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袁艳萍比赛获奖照片

  从无奈退役到盲人柔道运动员

  一封信件改变了她的一生

  1976年,袁艳萍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从小就又高又壮的她,14岁时开始练习专业柔道。天赋加勤奋,使她在4年间先后进入了市队、省队和国家队,成为女子柔道72公斤级别里的一名冉冉新星。

  然而,1998年的一场意外,让这一切戛然而止。那一年,正处于运动上升期的袁艳萍,在一次训练中脚踝和腓骨受伤。经过两次手术,一块钢板和六个螺丝钉留在了腿里用来固定骨头。钢板、螺丝钉固定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拴住了她憧憬未来的希望。2002年,她无奈地选择了退役。

  2004年,国家在“优秀退役运动员入读高校”方面推出新政策,袁艳萍有幸成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那时的她感觉人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特地选择了英语专业,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体育梦想。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早起晚睡,如饥似渴地学习。

  未来本应美好,厄运却再一次降临。2004年年底,遗传加上用眼过度,让从小就戴着“厚眼镜”的袁艳萍视力直线下降,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到的程度。经过检查和治疗,她被告知“视力已无法恢复”。

  那一年,袁艳萍才28岁。在青春即将逝去的时候,她却看不清未来。但也是在那一年,她偶然听到了一条新闻报道:国家盲人柔道队在京集训。柔道!这不是她曾经生活的全部吗?自己是否能够加入盲人柔道队呢?袁艳萍在黑暗中又找到了光。尽管那时的她已年近30,还带着一身伤病,可再次站上领奖台的愿望,让她不顾一切地将这些顾虑抛到了脑后。

  袁艳萍给朝阳区残联“理事长信箱”写了一封信。信中,她言辞恳切地陈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想要加入国家盲人柔道队的想法。邮件发出两周后,北京市残联和朝阳区残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到学校找到了袁艳萍,将一件全新的柔道服交给了她。

袁艳萍(蓝)比赛中

  从2008年到2016年

  40岁的她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

  从“健全人柔道”到“盲人柔道”,并不是简单的项目转变。因规则不同,比赛中双方需要先抓住对方的身体,这让一向以灵活性打法见长的袁艳萍失去了自己的所有优势。不能认输!不能退缩!倔强的袁艳萍一头扎进训练之中,无数次被男陪练摔倒在地,再无数次挣扎着站起来……终于,在摸爬滚打中,她逐渐适应了新规则,并找到了自己的制胜法宝,多次取得世界盲人柔道锦标赛、世界盲人运动会等比赛冠军。

  2008年,北京。32岁的袁艳萍作为东道主选手,在所有人的期望中登上了奥运赛场。在比赛前,心理辅导师曾问她:“最害怕什么?”对她来说,天气是至关因素,因为“阴天下雨时,眼压会有变化,对比赛状态有很大影响”。可万万没想到,比赛当天北京偏偏下起了小雨,这让袁艳萍的情绪非常低落。让她终生难忘的是,通往比赛场地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一束束亮光照在脸上,加上周围观众热情的呐喊和欢呼声,她的状态一下就回来了,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奥运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012年,伦敦。再次征战残奥会,袁艳萍已经36岁了。偏大的年龄,让她在训练时有些力不从心。封闭集训期间,每天和健全男队员对抗,有时被摔得一股股钻心的疼痛从后脑涌到眉骨,两三天都缓不过来劲。每天大运动量的身体素质练习,让袁艳萍的两条腿只能直着走路,膝盖没法弯曲,下楼时身体都要侧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往下挪。或许是因为年龄大的缘故,训练得越累越睡不着觉,有时只睡三个小时。因为疲劳和压力,她常会从梦中惊醒。但辛苦没有白费,决赛时她在5秒内就战胜对手,摘得冠军。

  2016年,里约。袁艳萍再次获得残奥会女子盲人柔道70公斤以上级冠军,实现了奥运“三连冠”。年龄越来越大,伤病越来越重,是什么力量支撑40岁的她依然顽强拼搏?袁艳萍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为国争光的梦想,为首都北京赢得荣誉的使命感,激励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国内盲人柔道70公斤以上级人才短缺,只要国家需要、身体允许,我就义不容辞。”

袁艳萍(右)进行火炬传递

  从奥运冠军到助残工作者

  她为别人点亮了一束光

  3月4日,上午9时许,49名火炬手在大兴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残奥会火炬传递,袁艳萍就是其中一员。

  火炬点燃后,袁艳萍慢慢跑向下一名火炬手,整个过程不过六七十米路,可十余年来征战残奥赛场的一幕幕却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她的脑海里。14年前,作为选手在奥运赛场上拼搏;而今,作为火炬手参与到奥运之中。为此,袁艳萍感到万分自豪。“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积极进取、挑战自我,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如同手中的火炬一样,袁艳萍希望自己能像光束一样照亮他人。现在的她,是朝阳区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文体中心的宣传工作,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更加自信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

  2009年,袁艳萍加入到了区残联,成为一名文体宣传专干。从那时起,除了备赛,袁艳萍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助残行动中来。积极撰写活动策划、组织编排活动;组织和带领残疾人朋友参加市区的各项比赛活动……她要成为别人的“光”。

袁艳萍参加宣讲活动,用自身经历激励更多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为了丰富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袁艳萍开动脑筋,策划了为期3个月的线上轮椅舞蹈课和48期书画培训课,让朝阳区的许多残疾人朋友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为了让残疾人朋友也能感受冰雪之乐,袁艳萍积极联系场地,组织一批批残疾人朋友到延庆、平谷等地去体验冰雪运动,让大家感受冰雪之乐;征集冬奥、冬残奥主题手工艺品,策划线上+线下展览。

  活动前策划,活动中组织,活动后总结,工作虽然琐碎,但她感到骄傲,“我要把赛场上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作风带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袁艳萍参与十八里店地区办事处管控区-泓善寺社区的防疫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2年 >  8月 >  第二周榜单
[自强不息]袁艳萍:在黑暗中照亮他人的残奥冠军
首都文明网 2022-08-15

 

袁艳萍

  一、人物介绍 

  袁艳萍,女,1976年4月出生,朝阳区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因伤病退役、读大学又丧失视力的袁艳萍,30岁时加入国家盲人柔道队并在2008北京残奥会一举夺金,此后连续两届残奥夺金实现三连冠。2009年她加入朝阳区残联投入助残事业,训练之余撰写活动策划、组织比赛等,疫情间她策划了线上轮椅舞蹈课和48期书画培训课;她希望成为黑暗中的光亮照亮他人。 

  二、主要事迹

在黑暗中照亮他人的残奥冠军

  从2008年到2022年,从运动员到火炬手,袁艳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超越、永不满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46岁的袁艳萍,是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盲人柔道项目冠军获得者。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袁艳萍又光荣地成为一名火炬手。

  从2008年到2022年,从运动员到火炬手,袁艳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超越、永不满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袁艳萍比赛获奖照片

  从无奈退役到盲人柔道运动员

  一封信件改变了她的一生

  1976年,袁艳萍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从小就又高又壮的她,14岁时开始练习专业柔道。天赋加勤奋,使她在4年间先后进入了市队、省队和国家队,成为女子柔道72公斤级别里的一名冉冉新星。

  然而,1998年的一场意外,让这一切戛然而止。那一年,正处于运动上升期的袁艳萍,在一次训练中脚踝和腓骨受伤。经过两次手术,一块钢板和六个螺丝钉留在了腿里用来固定骨头。钢板、螺丝钉固定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拴住了她憧憬未来的希望。2002年,她无奈地选择了退役。

  2004年,国家在“优秀退役运动员入读高校”方面推出新政策,袁艳萍有幸成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那时的她感觉人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特地选择了英语专业,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体育梦想。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早起晚睡,如饥似渴地学习。

  未来本应美好,厄运却再一次降临。2004年年底,遗传加上用眼过度,让从小就戴着“厚眼镜”的袁艳萍视力直线下降,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到的程度。经过检查和治疗,她被告知“视力已无法恢复”。

  那一年,袁艳萍才28岁。在青春即将逝去的时候,她却看不清未来。但也是在那一年,她偶然听到了一条新闻报道:国家盲人柔道队在京集训。柔道!这不是她曾经生活的全部吗?自己是否能够加入盲人柔道队呢?袁艳萍在黑暗中又找到了光。尽管那时的她已年近30,还带着一身伤病,可再次站上领奖台的愿望,让她不顾一切地将这些顾虑抛到了脑后。

  袁艳萍给朝阳区残联“理事长信箱”写了一封信。信中,她言辞恳切地陈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想要加入国家盲人柔道队的想法。邮件发出两周后,北京市残联和朝阳区残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到学校找到了袁艳萍,将一件全新的柔道服交给了她。

袁艳萍(蓝)比赛中

  从2008年到2016年

  40岁的她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

  从“健全人柔道”到“盲人柔道”,并不是简单的项目转变。因规则不同,比赛中双方需要先抓住对方的身体,这让一向以灵活性打法见长的袁艳萍失去了自己的所有优势。不能认输!不能退缩!倔强的袁艳萍一头扎进训练之中,无数次被男陪练摔倒在地,再无数次挣扎着站起来……终于,在摸爬滚打中,她逐渐适应了新规则,并找到了自己的制胜法宝,多次取得世界盲人柔道锦标赛、世界盲人运动会等比赛冠军。

  2008年,北京。32岁的袁艳萍作为东道主选手,在所有人的期望中登上了奥运赛场。在比赛前,心理辅导师曾问她:“最害怕什么?”对她来说,天气是至关因素,因为“阴天下雨时,眼压会有变化,对比赛状态有很大影响”。可万万没想到,比赛当天北京偏偏下起了小雨,这让袁艳萍的情绪非常低落。让她终生难忘的是,通往比赛场地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一束束亮光照在脸上,加上周围观众热情的呐喊和欢呼声,她的状态一下就回来了,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奥运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012年,伦敦。再次征战残奥会,袁艳萍已经36岁了。偏大的年龄,让她在训练时有些力不从心。封闭集训期间,每天和健全男队员对抗,有时被摔得一股股钻心的疼痛从后脑涌到眉骨,两三天都缓不过来劲。每天大运动量的身体素质练习,让袁艳萍的两条腿只能直着走路,膝盖没法弯曲,下楼时身体都要侧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往下挪。或许是因为年龄大的缘故,训练得越累越睡不着觉,有时只睡三个小时。因为疲劳和压力,她常会从梦中惊醒。但辛苦没有白费,决赛时她在5秒内就战胜对手,摘得冠军。

  2016年,里约。袁艳萍再次获得残奥会女子盲人柔道70公斤以上级冠军,实现了奥运“三连冠”。年龄越来越大,伤病越来越重,是什么力量支撑40岁的她依然顽强拼搏?袁艳萍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为国争光的梦想,为首都北京赢得荣誉的使命感,激励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国内盲人柔道70公斤以上级人才短缺,只要国家需要、身体允许,我就义不容辞。”

袁艳萍(右)进行火炬传递

  从奥运冠军到助残工作者

  她为别人点亮了一束光

  3月4日,上午9时许,49名火炬手在大兴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残奥会火炬传递,袁艳萍就是其中一员。

  火炬点燃后,袁艳萍慢慢跑向下一名火炬手,整个过程不过六七十米路,可十余年来征战残奥赛场的一幕幕却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她的脑海里。14年前,作为选手在奥运赛场上拼搏;而今,作为火炬手参与到奥运之中。为此,袁艳萍感到万分自豪。“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积极进取、挑战自我,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如同手中的火炬一样,袁艳萍希望自己能像光束一样照亮他人。现在的她,是朝阳区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文体中心的宣传工作,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更加自信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

  2009年,袁艳萍加入到了区残联,成为一名文体宣传专干。从那时起,除了备赛,袁艳萍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助残行动中来。积极撰写活动策划、组织编排活动;组织和带领残疾人朋友参加市区的各项比赛活动……她要成为别人的“光”。

袁艳萍参加宣讲活动,用自身经历激励更多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为了丰富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袁艳萍开动脑筋,策划了为期3个月的线上轮椅舞蹈课和48期书画培训课,让朝阳区的许多残疾人朋友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为了让残疾人朋友也能感受冰雪之乐,袁艳萍积极联系场地,组织一批批残疾人朋友到延庆、平谷等地去体验冰雪运动,让大家感受冰雪之乐;征集冬奥、冬残奥主题手工艺品,策划线上+线下展览。

  活动前策划,活动中组织,活动后总结,工作虽然琐碎,但她感到骄傲,“我要把赛场上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作风带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袁艳萍参与十八里店地区办事处管控区-泓善寺社区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