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迪
一、人物介绍
卢迪,男,1982年11月出生,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卢迪开始创业,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了全网管控和全流程监管。他首创“两桶一袋”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预约上门回收并予以奖励,线上线下科普传播覆盖千万人次。目前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万用户,年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30多万吨,使垃圾处理难题有效化解。
二、主要事迹
互联网+垃圾分类 资源利用化解难题
卢迪,1982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昌平区绿水青山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
从“治安守护者”变身“环境守护者”。卢迪奋力践行在任何岗位都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警察行列荣获先进个人,在环境保护领域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在北京率先开创“两桶一袋”上门回收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开展垃圾分类,对垃圾实现全网大数据管理,达到源头可溯,去向可查,数据可知,风险可控的目标,为北京垃圾分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借助互联网力量,让垃圾分类也“先进”起来
如何将“互联网+垃圾分类”做得有价值,有意义,能长久,一直是卢迪考虑的问题。警校毕业的卢迪,在任派出所所长时就关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更在思考怎样将互联网与垃圾分类结合起来,让垃圾分类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居民服务。通过与爱分类总裁徐源鸿的深入沟通和探讨,走访各界人士,深入一线调研,最终形成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使垃圾分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发展,让垃圾分类和管理不再困难,让居民参与“有利可图”,让政府管理宏观可控,让企业参与干劲更足。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爱分类对居民垃圾分类实现了线上指导,客服咨询,线下地推,入户亲民的目标,对政府在垃圾分类的管理上实现全网管控,全局指导,全面分析,全流程监管。所有参与爱分类项目的小区垃圾分类和回收量都在政府部门的掌握之中,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与时俱进”。这套网络大数据管理系统让垃圾分类“先进”了起来。
“居民的方便参与是检验效果好坏的标准”
卢迪带领爱分类研发人员,本着方便居民的理念,以让居民最大参与为目标,在北京首创方便居民的“两桶一袋”模式,为北京在后期全面拓展垃圾分类趟开了一条新路。
“爱分类”给每位注册用户免费发放“可回收物袋”,专门装可回收物。居民装满一袋后,可通过“爱分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400电话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上门时间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回收员根据居民预约时间开展上门回收、现场称重、贴溯源二维码,同时给居民换新回收袋。居民交投后每公斤回收物可获得0.8元环保金,此环保金可在小区周边的合作超市或网上商城进行消费购买物品,让居民得到了实惠。
“两桶一袋”的模式使垃圾分类化繁为简,达到了让百姓乐于参与分类的效果,解决了政府一直头疼的垃圾分类问题。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在调研爱分类的模式后,不久便在全市推广这种便民的分类模式。
在2021年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为避免居民乱丢垃圾导致疫情防控困难,卢迪带领全体员工,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全年科普教育达185场,覆盖6000余人次,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制作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传播覆盖人数达到千万人次。在爱分类公司服务区域,居民分类参与率和自主投放准确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2022年,卢迪带领爱分类员工和绿水青山志愿者对全市中小学校的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公益宣讲,以中小学生的参与带动家庭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形成“小手拉大手,分类齐动手”的良好分类氛围,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习惯,并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爱分类”业务已拓展至北京十多个区和内蒙、安徽等京外省区市,覆盖用户达到60余万户,150万人口,每年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30余万吨,有效解决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难题,也为外省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要让别人看不起的行业让人看得起”
“我们要让别人看不起的行业让人看得起”。这是卢迪在一次与回收员开展座谈交流时的一句话。
在外人眼里,回收员就是一个收破烂的,甚至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行业,但在卢迪看来,这恰恰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方式,也是践行不忘初心,完成心中夙愿的最好途径。
卢迪一直告诉大家,爱分类上门回收是一种环保行为,也是垃圾减量的重要一步,更是宣传垃圾分类和提倡大家环保的公益行动,与收废品有本质的区别。爱分类员工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要路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前期居民的不理解,相信通过我们不间断地做下去,终有一天会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价值。
带着这份执着,卢迪每天不断的来往与员工、居民、政府之间,用最大的真诚去和各行各业的人员进行交流。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家已经认可爱分类。有些社区的居民听完讲解后迫不及待地问爱分类什么时候能入驻他们的小区。这些变化更坚定了卢迪要将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做好党建工作,让党员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卢迪上报昌平区南邵镇党委,请求成立公司党支部。南邵镇党委通过考察,认为爱分类公司符合成立党支部的所有条件,决定批准成立党支部。当前,以爱分类党支部为核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地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将为民工作做实做透。
用公益传递爱心,用服务传递温暖
2021年11月,了解到智兴博悦康复托管中心的智障儿童缺少过冬衣物和粮食,卢迪亲自打电话核实情况,掌握具体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然后根据对方需求实际,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尺寸合适、质量较好的过冬衣物,并购买了牛奶、鸡蛋、水果等生活物资,组织工作人员将这些物资在冬季来临之前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保证了托管中心孩子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用公益的大爱之心向弱势群体传递温暖。
卢迪表示,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关键小事都关乎百姓居民的安居乐业,一定要有人做并要做好,要用一份爱心去开展,让居民在国家发展中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用专业的能力和技术,以温馨的服务和态度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城市更宜居,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卢迪
一、人物介绍
卢迪,男,1982年11月出生,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卢迪开始创业,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了全网管控和全流程监管。他首创“两桶一袋”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预约上门回收并予以奖励,线上线下科普传播覆盖千万人次。目前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万用户,年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30多万吨,使垃圾处理难题有效化解。
二、主要事迹
互联网+垃圾分类 资源利用化解难题
卢迪,1982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昌平区绿水青山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
从“治安守护者”变身“环境守护者”。卢迪奋力践行在任何岗位都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警察行列荣获先进个人,在环境保护领域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在北京率先开创“两桶一袋”上门回收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开展垃圾分类,对垃圾实现全网大数据管理,达到源头可溯,去向可查,数据可知,风险可控的目标,为北京垃圾分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借助互联网力量,让垃圾分类也“先进”起来
如何将“互联网+垃圾分类”做得有价值,有意义,能长久,一直是卢迪考虑的问题。警校毕业的卢迪,在任派出所所长时就关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更在思考怎样将互联网与垃圾分类结合起来,让垃圾分类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居民服务。通过与爱分类总裁徐源鸿的深入沟通和探讨,走访各界人士,深入一线调研,最终形成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使垃圾分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发展,让垃圾分类和管理不再困难,让居民参与“有利可图”,让政府管理宏观可控,让企业参与干劲更足。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爱分类对居民垃圾分类实现了线上指导,客服咨询,线下地推,入户亲民的目标,对政府在垃圾分类的管理上实现全网管控,全局指导,全面分析,全流程监管。所有参与爱分类项目的小区垃圾分类和回收量都在政府部门的掌握之中,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与时俱进”。这套网络大数据管理系统让垃圾分类“先进”了起来。
“居民的方便参与是检验效果好坏的标准”
卢迪带领爱分类研发人员,本着方便居民的理念,以让居民最大参与为目标,在北京首创方便居民的“两桶一袋”模式,为北京在后期全面拓展垃圾分类趟开了一条新路。
“爱分类”给每位注册用户免费发放“可回收物袋”,专门装可回收物。居民装满一袋后,可通过“爱分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400电话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上门时间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回收员根据居民预约时间开展上门回收、现场称重、贴溯源二维码,同时给居民换新回收袋。居民交投后每公斤回收物可获得0.8元环保金,此环保金可在小区周边的合作超市或网上商城进行消费购买物品,让居民得到了实惠。
“两桶一袋”的模式使垃圾分类化繁为简,达到了让百姓乐于参与分类的效果,解决了政府一直头疼的垃圾分类问题。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在调研爱分类的模式后,不久便在全市推广这种便民的分类模式。
在2021年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为避免居民乱丢垃圾导致疫情防控困难,卢迪带领全体员工,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全年科普教育达185场,覆盖6000余人次,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制作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传播覆盖人数达到千万人次。在爱分类公司服务区域,居民分类参与率和自主投放准确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2022年,卢迪带领爱分类员工和绿水青山志愿者对全市中小学校的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公益宣讲,以中小学生的参与带动家庭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形成“小手拉大手,分类齐动手”的良好分类氛围,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习惯,并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爱分类”业务已拓展至北京十多个区和内蒙、安徽等京外省区市,覆盖用户达到60余万户,150万人口,每年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30余万吨,有效解决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难题,也为外省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要让别人看不起的行业让人看得起”
“我们要让别人看不起的行业让人看得起”。这是卢迪在一次与回收员开展座谈交流时的一句话。
在外人眼里,回收员就是一个收破烂的,甚至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行业,但在卢迪看来,这恰恰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方式,也是践行不忘初心,完成心中夙愿的最好途径。
卢迪一直告诉大家,爱分类上门回收是一种环保行为,也是垃圾减量的重要一步,更是宣传垃圾分类和提倡大家环保的公益行动,与收废品有本质的区别。爱分类员工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要路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前期居民的不理解,相信通过我们不间断地做下去,终有一天会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价值。
带着这份执着,卢迪每天不断的来往与员工、居民、政府之间,用最大的真诚去和各行各业的人员进行交流。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家已经认可爱分类。有些社区的居民听完讲解后迫不及待地问爱分类什么时候能入驻他们的小区。这些变化更坚定了卢迪要将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做好党建工作,让党员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卢迪上报昌平区南邵镇党委,请求成立公司党支部。南邵镇党委通过考察,认为爱分类公司符合成立党支部的所有条件,决定批准成立党支部。当前,以爱分类党支部为核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地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将为民工作做实做透。
用公益传递爱心,用服务传递温暖
2021年11月,了解到智兴博悦康复托管中心的智障儿童缺少过冬衣物和粮食,卢迪亲自打电话核实情况,掌握具体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然后根据对方需求实际,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尺寸合适、质量较好的过冬衣物,并购买了牛奶、鸡蛋、水果等生活物资,组织工作人员将这些物资在冬季来临之前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保证了托管中心孩子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用公益的大爱之心向弱势群体传递温暖。
卢迪表示,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关键小事都关乎百姓居民的安居乐业,一定要有人做并要做好,要用一份爱心去开展,让居民在国家发展中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用专业的能力和技术,以温馨的服务和态度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城市更宜居,让百姓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