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1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助人为乐]鲁桂兰:水库“花木兰”耄耋公益暖人心
首都文明网 2021-09-27

鲁桂兰 

一、人物介绍 

        鲁桂兰,女,1939年4月出生,怀柔区龙山街道西园社区居民。

        当年修建密云水库因成绩突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鲁桂兰,自1990年起为孤老残疾人义务理发、对不能自理的孙老太太坚持服务上门。耄耋的她对网上点餐拍视频等时尚驾轻就熟,帮邻居网购有求必应。学书法后她不畏严寒站着写一百多个福字赠送居民,在社区“庆建党百年”诗歌朗诵决赛获一等奖的她,多次到敬老院慰问演出。

二、主要事迹 

水库“花木兰”耄耋公益暖人心

        鲁桂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4月出生,北京市怀柔区龙山街道西园社区居民。

        鲁桂兰今年82岁,是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在参加修建密云水库时,担任花木兰团“猛虎突击队”队长,因为成绩突出,1959年7月1日在工地上“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密云水库工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开始在社区开展义务为居民理发活动,一坚持就是三十年。暮年之际,她秉承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的理念,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书法、朗诵等,并多次参加各类文化公益志愿活动。鲁桂兰曾先后荣获“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鲁桂兰在两优一先彰会上

巾帼英雄 火线入党

        鲁桂兰入党已经62年,但回忆起当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时刻,依然会热泪盈眶。1958年6月,密云水库开工。8月28日,19岁的鲁桂兰随怀柔5600多名民工一起,来到了修建密云水库的工地现场。他们住的是简易工棚、吃的是窝头咸菜,条件的艰苦没有挡住鲁桂兰建设水库的热情,反倒是因为不会使用手推车把她给急哭了。从没用过独轮车的她,推起车来歪歪斜斜,怎么也掌握不了平衡,急得她直掉眼泪。晚上收工后,她叫来同村伙伴吴美兰、王金兰,在夜深人静的工地上,三人苦练推车。起初,只能装百十斤砂石料,后来技术娴熟了,每人都能推着装满三百斤砂石料的独轮车,一路飞奔。鲁桂兰三人小组,常在工地比赛,看谁装得多、干得好,常常超额完成任务。当时,一位正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迅速按下快门,留下了姑娘们推车的身影。在开挖潮河明渠时,鲁桂兰和伙伴们的车装得满、跑得快,单车重量达150至200公斤,超定额三四倍。她们互相鼓励,起初用小车推,后来挖到底部,就用肩头扛;开始扛一个筐,后来双肩扛双筐。鲁桂兰以苦为乐,豪迈地唱着突击队队歌:“穆桂英在这块大地上摆过战场,我们在这里修筑天堂;穆桂英为宋朝大破天门阵,我们为人民降服老龙王。”姑娘们唱得轻松,但这歌声的背后,却隐含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工地用水不便,连洗脸水都紧张,只好几人合用一盆水。夏季潮热,窝棚内酷热难耐。长期睡地铺,许多人长了痱子,刺痒难耐。连阴天时,草帘子缝中都长出青草。夏天还好说,隆冬时节,简陋的窝棚四面透风。鲁桂兰就和伙伴们把被子叠一起,然后钻一个被窝取暖。

1958年鲁桂兰修建密云水库(长辫子推车者)

        当时,负责管理鲁桂兰她们的团长、政委非常钦佩这三个名字中都带“兰”的姑娘,亲切地称她们为“三兰”。于是,工地喇叭里常传出:“学三兰、赶三兰、超三兰”的口号。不久,连长选拔32个最能干的女孩子,组成突击队,命名其为“猛虎突击队”。在队长鲁桂兰、副队长王志兰的带领下,“猛虎突击队”很快成为工地上的一面旗帜。

        鲁桂兰带领突击队战酷暑,斗严寒,整天在工地上撒欢儿似的干活,走得路太多了,腿肿了,脚底也打了泡,但她们一声不吭,第二天接着干。有一次,鲁桂兰的头上长了一个脓包,化脓后疼得厉害。到工地医疗室一看,医生立马给她开刀吸出脓血,并给她开了三天病假条。可鲁桂兰只歇了一天,就又出现在工地上。风沙与汗水混一起,打在脸上,翳蒙双眼,她就擦一擦,继续奋战。至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被鲁桂兰擦掉的眉毛一直没长出多少来。当年,工地主食基本是窝头,外加几片葱花和咸盐煮成的白汤,只有到了月底,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鲁桂兰干活不惜力,比小伙子干得都多,饭量也大得惊人:二两重的窝头一顿能吃五六个。当时,工地每个月都评先进,奖励“流动红旗”。猛虎突击队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每个月都是优胜者,那面流动红旗一直稳稳地留在她们那里。

        1959年6月下旬,汛期来临,潮河上游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围堰安全。危急关头,鲁桂兰与先进生产者一起,向全体建设者提出“开展劳动竞赛、确保汛期拦洪”倡议。大家积极响应,抢晴天,战雨天,最终,提前完成了加固围堰任务,确保了工程安全。

 

1960年鲁桂兰参加北京市青年水利观摩团 

        1959年7月1日,因为成绩突出,鲁桂兰在工地上“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密云水库工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从1958年8月28日进驻,到1959年10月6日撤离,整整406天,鲁桂兰和她的突击队员,不用说回家,连大年也是在工地上过的。鲁桂兰带领的“猛虎突击队”先后八次被评为“红旗突击队”,六次被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一等先进生产者,1959年4月,她被评为青年红旗手,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五四”银质纪念章一枚。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受到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自强不息 助人为乐

        修好密云水库后,鲁桂兰回到了老家。成家后,相继有了两个孩子,丈夫在外边上班,她每天操持家务、养猪喂鸡,闲暇时做些零工贴补家用,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农村家庭妇女。

        1990年,搬进西园社区居住后,鲁桂兰发现很多老年人理发非常不便。于是,她自己买来剪子、推子、围布等各种理发工具,开始义务为身边的老人们理发,一坚持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鲁桂兰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为身边的鳏寡孤独老人、残疾人义务理发,从未间断。直到现在,尽管82岁的鲁桂兰也是个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但她仍坚持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帮助。家住九号楼87岁的孙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鲁桂兰就长期为她登门理发。每次都要扶着楼梯慢慢上到3楼,去给孙老太太义务理发。现在这位87岁的老太太,有时候意识糊涂,不认人了,但每次鲁桂兰去给她理发,她都能清清楚楚叫出鲁桂兰的名字,攥着她的手,连连道谢。

        2011年10月,患难与共的老伴儿辞世,几十年相濡以沫,转眼阴阳两隔。鲁桂兰一下子垮了,儿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方设法帮母亲走出阴影。在儿女的陪伴与帮助下,鲁桂兰那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劲儿再次被唤醒。她决心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不辜负好的年代,将自己在年轻时代没有实现的愿望付诸行动。平凡的现实生活没有束缚鲁桂兰追逐美好精神生活的脚步,她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一片诗意的天空。在儿女的帮助下,她开始在自己的那片精神园地里精雕细琢,放飞自己的梦想。

        家人为鲁桂兰选购了一款智能手机。每天,大家轮流帮着她学习操作。七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只上过七次村里的“识字速成班”课,其操弄智能手机的难度可想而知,儿女们的爱心激发了鲁桂兰的潜能。她埋头苦钻,终于学会了微信、网购等。随后,俩闺女又教她学朗诵和书法,为她购买了诗集等资料。鲁桂兰更专心、更上劲了,遇到生字,她就在纸上画图。比如“袅袅炊烟”,她问过念法后,就在旁边画了两只小鸟。循序渐进,熟能生巧,鲁桂兰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孙辈来家看望她,她就向外孙、外孙女求教。为帮助母亲进一步提高,大闺女把她拉进了“怀柔朗读者”群。经过一段时间苦练,她的朗诵水平迅速提高,经常参加各类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鲁桂兰还经常参与各类文化慈善活动,她多次到敬老院、养老驿站等地参加义务演出和慰问活动。在北房敬老院,她不顾年老体弱,和老人们聊天,为他们送上自己制作的礼品。在西台下养老驿站,她和伙伴们为老人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在北房镇南房村敬老院,她的诗朗诵《最美年华》,感动了许多老人,很多老人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你活得自在,我们也得向你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肺腑之言道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

鲁桂兰参加怀柔清明诗会

鲁桂兰在母亲节演出

        近年来,鲁桂兰随团队参加了雁栖湖、文化馆、百姓大舞台、怀柔作协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文娱志愿演出活动。2017年7月,区文化馆组织的“放飞梦想”选拨赛中,鲁桂兰脱颖而出,并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北京赛区)暨第四届“放飞梦想”北京诗歌朗诵大赛。2019年4月2日,鲁桂兰参加了怀柔区清明诗会;2020年5月,鲁桂兰参加了“和满京城.奋进九州”老年文艺志愿者汇报演出;2020年10月25日,她参加了“孝满京城.德润人心”重阳诗会;2020年12月13日,她在文化馆参加了“家国情怀.传承文明”主题诗会;2021年3月14日,她参加了怀柔诗联学会和响水湖景区共同举办的“梅开呈傲骨.诗书颂党恩”庆祝活动;5月29日,她在“小手拉大手.党旗高高飘飘”社会实践活动上,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心得感悟;5月31日,她参加了宝山小学“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主题活动;5月20日,鲁桂兰在怀柔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花开盛世 礼赞祖国”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决赛中,获得朗诵一等奖。在社区,她是支部朗诵组成员,多次在社区参加文化演出活动,并深入老党员家中,开展各类宣讲诵读活动。6月29日,她在怀柔区直机关工位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上,出演了主题党课《八十对80》。

鲁桂兰参加百姓大舞台演出活动

        2017年9月,鲁桂兰所在的西园小区开办了书法学习班,她马上报名参加。可开班第一堂课她就懵了;她连咋儿拿毛笔都不知道。又急又气,下课回家后,她连晚饭都没吃。孩子们听说后,连说带劝,一笔一画地为她演示。又在手机上为她下载了学书法软件。有老师的耐心传授,有手机的反复演示,有孩子们的热情鼓励,鲁桂兰学书法的劲头上来了。只要有空儿,鲁桂兰就戴上老花镜,端坐桌前,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练。培训班里,鲁桂兰年龄最大,学习也最认真、最刻苦。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鲁桂兰的书法技能大幅度提高。在居委会组织的为社区居民送福字、送春联活动中,鲁桂兰不顾寒风刺骨,站着写了一百多个福字送给居民,深受大家好评。社区开展的义务执勤,慈善捐款活动,她都是积极参加,并踊跃发动家人一起为社区献爱心。

        如今,耄耋之年的鲁桂兰非常时尚,拼多多网购、美团点餐、拍视频、K歌等等,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并积极帮助身边人学习这些新生事物。邻居们请鲁桂兰网购运动服、鞋子、书包等,她有求必应,倾情相助。今年春天,她帮小区十几位老人网购了同款式运动服。不明就里的路人,不由羡慕:这小区真好,还发统一服装呢。

        2018年,鲁桂兰一家被评为北京市“书香家庭”;2020年,怀柔电视台《文化怀柔》栏目专门采访了鲁桂兰。《怀柔政协报》,辟专栏报道她的事迹。今年七月,鲁桂兰的事迹又先后入选怀柔区直机关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编写的《百年百人百事》、《在党五十年》书籍。

        年逾八旬的鲁桂兰活得越来越精神。从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到兴修水库的劳动模范,从服务邻里回馈社会到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成为《文化怀柔》专栏人物。一路走来, 一个柔弱的农村妇女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动人乐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21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助人为乐]鲁桂兰:水库“花木兰”耄耋公益暖人心
首都文明网 2021-09-27

鲁桂兰 

一、人物介绍 

        鲁桂兰,女,1939年4月出生,怀柔区龙山街道西园社区居民。

        当年修建密云水库因成绩突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鲁桂兰,自1990年起为孤老残疾人义务理发、对不能自理的孙老太太坚持服务上门。耄耋的她对网上点餐拍视频等时尚驾轻就熟,帮邻居网购有求必应。学书法后她不畏严寒站着写一百多个福字赠送居民,在社区“庆建党百年”诗歌朗诵决赛获一等奖的她,多次到敬老院慰问演出。

二、主要事迹 

水库“花木兰”耄耋公益暖人心

        鲁桂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4月出生,北京市怀柔区龙山街道西园社区居民。

        鲁桂兰今年82岁,是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在参加修建密云水库时,担任花木兰团“猛虎突击队”队长,因为成绩突出,1959年7月1日在工地上“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密云水库工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开始在社区开展义务为居民理发活动,一坚持就是三十年。暮年之际,她秉承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的理念,与时俱进,坚持学习书法、朗诵等,并多次参加各类文化公益志愿活动。鲁桂兰曾先后荣获“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鲁桂兰在两优一先彰会上

巾帼英雄 火线入党

        鲁桂兰入党已经62年,但回忆起当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时刻,依然会热泪盈眶。1958年6月,密云水库开工。8月28日,19岁的鲁桂兰随怀柔5600多名民工一起,来到了修建密云水库的工地现场。他们住的是简易工棚、吃的是窝头咸菜,条件的艰苦没有挡住鲁桂兰建设水库的热情,反倒是因为不会使用手推车把她给急哭了。从没用过独轮车的她,推起车来歪歪斜斜,怎么也掌握不了平衡,急得她直掉眼泪。晚上收工后,她叫来同村伙伴吴美兰、王金兰,在夜深人静的工地上,三人苦练推车。起初,只能装百十斤砂石料,后来技术娴熟了,每人都能推着装满三百斤砂石料的独轮车,一路飞奔。鲁桂兰三人小组,常在工地比赛,看谁装得多、干得好,常常超额完成任务。当时,一位正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迅速按下快门,留下了姑娘们推车的身影。在开挖潮河明渠时,鲁桂兰和伙伴们的车装得满、跑得快,单车重量达150至200公斤,超定额三四倍。她们互相鼓励,起初用小车推,后来挖到底部,就用肩头扛;开始扛一个筐,后来双肩扛双筐。鲁桂兰以苦为乐,豪迈地唱着突击队队歌:“穆桂英在这块大地上摆过战场,我们在这里修筑天堂;穆桂英为宋朝大破天门阵,我们为人民降服老龙王。”姑娘们唱得轻松,但这歌声的背后,却隐含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工地用水不便,连洗脸水都紧张,只好几人合用一盆水。夏季潮热,窝棚内酷热难耐。长期睡地铺,许多人长了痱子,刺痒难耐。连阴天时,草帘子缝中都长出青草。夏天还好说,隆冬时节,简陋的窝棚四面透风。鲁桂兰就和伙伴们把被子叠一起,然后钻一个被窝取暖。

1958年鲁桂兰修建密云水库(长辫子推车者)

        当时,负责管理鲁桂兰她们的团长、政委非常钦佩这三个名字中都带“兰”的姑娘,亲切地称她们为“三兰”。于是,工地喇叭里常传出:“学三兰、赶三兰、超三兰”的口号。不久,连长选拔32个最能干的女孩子,组成突击队,命名其为“猛虎突击队”。在队长鲁桂兰、副队长王志兰的带领下,“猛虎突击队”很快成为工地上的一面旗帜。

        鲁桂兰带领突击队战酷暑,斗严寒,整天在工地上撒欢儿似的干活,走得路太多了,腿肿了,脚底也打了泡,但她们一声不吭,第二天接着干。有一次,鲁桂兰的头上长了一个脓包,化脓后疼得厉害。到工地医疗室一看,医生立马给她开刀吸出脓血,并给她开了三天病假条。可鲁桂兰只歇了一天,就又出现在工地上。风沙与汗水混一起,打在脸上,翳蒙双眼,她就擦一擦,继续奋战。至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被鲁桂兰擦掉的眉毛一直没长出多少来。当年,工地主食基本是窝头,外加几片葱花和咸盐煮成的白汤,只有到了月底,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鲁桂兰干活不惜力,比小伙子干得都多,饭量也大得惊人:二两重的窝头一顿能吃五六个。当时,工地每个月都评先进,奖励“流动红旗”。猛虎突击队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每个月都是优胜者,那面流动红旗一直稳稳地留在她们那里。

        1959年6月下旬,汛期来临,潮河上游水位猛涨,严重威胁围堰安全。危急关头,鲁桂兰与先进生产者一起,向全体建设者提出“开展劳动竞赛、确保汛期拦洪”倡议。大家积极响应,抢晴天,战雨天,最终,提前完成了加固围堰任务,确保了工程安全。

 

1960年鲁桂兰参加北京市青年水利观摩团 

        1959年7月1日,因为成绩突出,鲁桂兰在工地上“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密云水库工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从1958年8月28日进驻,到1959年10月6日撤离,整整406天,鲁桂兰和她的突击队员,不用说回家,连大年也是在工地上过的。鲁桂兰带领的“猛虎突击队”先后八次被评为“红旗突击队”,六次被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一等先进生产者,1959年4月,她被评为青年红旗手,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五四”银质纪念章一枚。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受到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自强不息 助人为乐

        修好密云水库后,鲁桂兰回到了老家。成家后,相继有了两个孩子,丈夫在外边上班,她每天操持家务、养猪喂鸡,闲暇时做些零工贴补家用,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农村家庭妇女。

        1990年,搬进西园社区居住后,鲁桂兰发现很多老年人理发非常不便。于是,她自己买来剪子、推子、围布等各种理发工具,开始义务为身边的老人们理发,一坚持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鲁桂兰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为身边的鳏寡孤独老人、残疾人义务理发,从未间断。直到现在,尽管82岁的鲁桂兰也是个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但她仍坚持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帮助。家住九号楼87岁的孙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鲁桂兰就长期为她登门理发。每次都要扶着楼梯慢慢上到3楼,去给孙老太太义务理发。现在这位87岁的老太太,有时候意识糊涂,不认人了,但每次鲁桂兰去给她理发,她都能清清楚楚叫出鲁桂兰的名字,攥着她的手,连连道谢。

        2011年10月,患难与共的老伴儿辞世,几十年相濡以沫,转眼阴阳两隔。鲁桂兰一下子垮了,儿女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方设法帮母亲走出阴影。在儿女的陪伴与帮助下,鲁桂兰那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劲儿再次被唤醒。她决心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不辜负好的年代,将自己在年轻时代没有实现的愿望付诸行动。平凡的现实生活没有束缚鲁桂兰追逐美好精神生活的脚步,她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一片诗意的天空。在儿女的帮助下,她开始在自己的那片精神园地里精雕细琢,放飞自己的梦想。

        家人为鲁桂兰选购了一款智能手机。每天,大家轮流帮着她学习操作。七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只上过七次村里的“识字速成班”课,其操弄智能手机的难度可想而知,儿女们的爱心激发了鲁桂兰的潜能。她埋头苦钻,终于学会了微信、网购等。随后,俩闺女又教她学朗诵和书法,为她购买了诗集等资料。鲁桂兰更专心、更上劲了,遇到生字,她就在纸上画图。比如“袅袅炊烟”,她问过念法后,就在旁边画了两只小鸟。循序渐进,熟能生巧,鲁桂兰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孙辈来家看望她,她就向外孙、外孙女求教。为帮助母亲进一步提高,大闺女把她拉进了“怀柔朗读者”群。经过一段时间苦练,她的朗诵水平迅速提高,经常参加各类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鲁桂兰还经常参与各类文化慈善活动,她多次到敬老院、养老驿站等地参加义务演出和慰问活动。在北房敬老院,她不顾年老体弱,和老人们聊天,为他们送上自己制作的礼品。在西台下养老驿站,她和伙伴们为老人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在北房镇南房村敬老院,她的诗朗诵《最美年华》,感动了许多老人,很多老人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你活得自在,我们也得向你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肺腑之言道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

鲁桂兰参加怀柔清明诗会

鲁桂兰在母亲节演出

        近年来,鲁桂兰随团队参加了雁栖湖、文化馆、百姓大舞台、怀柔作协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文娱志愿演出活动。2017年7月,区文化馆组织的“放飞梦想”选拨赛中,鲁桂兰脱颖而出,并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北京赛区)暨第四届“放飞梦想”北京诗歌朗诵大赛。2019年4月2日,鲁桂兰参加了怀柔区清明诗会;2020年5月,鲁桂兰参加了“和满京城.奋进九州”老年文艺志愿者汇报演出;2020年10月25日,她参加了“孝满京城.德润人心”重阳诗会;2020年12月13日,她在文化馆参加了“家国情怀.传承文明”主题诗会;2021年3月14日,她参加了怀柔诗联学会和响水湖景区共同举办的“梅开呈傲骨.诗书颂党恩”庆祝活动;5月29日,她在“小手拉大手.党旗高高飘飘”社会实践活动上,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心得感悟;5月31日,她参加了宝山小学“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主题活动;5月20日,鲁桂兰在怀柔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花开盛世 礼赞祖国”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决赛中,获得朗诵一等奖。在社区,她是支部朗诵组成员,多次在社区参加文化演出活动,并深入老党员家中,开展各类宣讲诵读活动。6月29日,她在怀柔区直机关工位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上,出演了主题党课《八十对80》。

鲁桂兰参加百姓大舞台演出活动

        2017年9月,鲁桂兰所在的西园小区开办了书法学习班,她马上报名参加。可开班第一堂课她就懵了;她连咋儿拿毛笔都不知道。又急又气,下课回家后,她连晚饭都没吃。孩子们听说后,连说带劝,一笔一画地为她演示。又在手机上为她下载了学书法软件。有老师的耐心传授,有手机的反复演示,有孩子们的热情鼓励,鲁桂兰学书法的劲头上来了。只要有空儿,鲁桂兰就戴上老花镜,端坐桌前,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练。培训班里,鲁桂兰年龄最大,学习也最认真、最刻苦。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鲁桂兰的书法技能大幅度提高。在居委会组织的为社区居民送福字、送春联活动中,鲁桂兰不顾寒风刺骨,站着写了一百多个福字送给居民,深受大家好评。社区开展的义务执勤,慈善捐款活动,她都是积极参加,并踊跃发动家人一起为社区献爱心。

        如今,耄耋之年的鲁桂兰非常时尚,拼多多网购、美团点餐、拍视频、K歌等等,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并积极帮助身边人学习这些新生事物。邻居们请鲁桂兰网购运动服、鞋子、书包等,她有求必应,倾情相助。今年春天,她帮小区十几位老人网购了同款式运动服。不明就里的路人,不由羡慕:这小区真好,还发统一服装呢。

        2018年,鲁桂兰一家被评为北京市“书香家庭”;2020年,怀柔电视台《文化怀柔》栏目专门采访了鲁桂兰。《怀柔政协报》,辟专栏报道她的事迹。今年七月,鲁桂兰的事迹又先后入选怀柔区直机关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编写的《百年百人百事》、《在党五十年》书籍。

        年逾八旬的鲁桂兰活得越来越精神。从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到兴修水库的劳动模范,从服务邻里回馈社会到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成为《文化怀柔》专栏人物。一路走来, 一个柔弱的农村妇女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