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镭
一、人物介绍
陈镭,男,1984年10月出生,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科技信息化科科长。
2013年陈镭制定了《海淀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19年“一网通办”平台初步建成,率先成为全市功能完备、高效整合的区级政务服务平台。至2020年,605个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海淀群众体验到的“智慧政务”已为全国提供了独创经验。
二、主要事迹
“智慧政务”简政为民在国内独创先行
参加工作10多年来,陈镭从一名普通的政府信息化工作者,成长为政务服务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将新技术新产品与业务深度结合,从需求实现的手段变为撬动改革的动力,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改革深化,形成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独创经验,让海淀“一网通办”“区块链”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他牵头搭建了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了区块链全面深化应用工作,落地了605个区块链场景,其中141个场景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让办事的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海淀区的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工作获得陈吉宁市长等多位市领导相关批示,得到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组高度评价,荣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深耕政务服务,用热爱造就成长
2012年,陈镭从海淀区信息中心被借调到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筹备组工作,从技术支撑部门转到业务部门工作后,陈镭意识到解决业务问题才是技术应用的关键,然而技术与业务之间存在一条鸿沟,难以融会贯通。陈镭首先努力研究政务服务业务,通过查阅材料和到各业务部门调研,陈镭全面了解了政务服务各事项各环节的关系,学习行政审批法,了解行政审批的核心逻辑。当时,陈镭每一天都是排得满满的。在与一线业务人员沟通并亲身体验窗口服务工作时,通过换位思考,他快速找出了当时海淀区政务服务的问题和痛点,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陈镭开展一网通办培训
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陈镭开始着手设计规划海淀区政务服务的信息化架构,以信息技术来助力政务服务发展,于2013年制定了《海淀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从顶层架构整体设计全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率先开启了政务服务信息化统一建设的模式。2018年,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一网通办”平台建设的要求,陈镭带领团队启动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2019年,在他的具体推进下,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初步建成,率先成为全市功能完备、高效整合的区级政务服务平台,为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改革措施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除了技术优势,陈镭的迅速成长还源自他对政务服务领域的热爱与研究。“一定要深入把握业务需求,业务先得研究透了,才能找到技术支撑的发力点。”这是陈镭对团队常说的一句话。政务服务有什么特点,“放管服”改革方向是什么,怎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这些问题既是他思考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尺。源于这份热爱,基于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深入研究和对技术特点的把握,陈镭对改革措施落地有着独到的思考。“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保证了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可追溯和安全性,能够真正达到替代传统纸质材料的效果,所以咱们这个事项的应用方案可以把传统流程改造一下,不需要办事人必须到窗口提交材料。”在每周召开的区块链事项落地方案评审会上,陈镭每次都会同事项所属部门一同深入探讨最优化方案,并从业务需求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让方案能够真正落地实施,确保将技术优势和改革效果发挥到最优水平。很多部门的老业务专家在沟通中都不得不佩服陈镭对于业务的深度把握,并且陈镭从全区政务服务整体考虑,站在办事人侧和审批人侧整体设计业务改革,通过技术应用让双方效率都得到提升。经过陈镭的协调,各部门慢慢的不再抵触改革工作,并积极配合协调上级部门。
勇挑改革重担,积极乐观永不言弃
“信息化是我们单位最忙的科室了,从楼道里陈镭的跑步声你就能听出来。”海淀政务信息化工作具备政务事项多、平台体量大、改革要求高等特点,为了解决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陈镭每天的安排都是满满的。“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跑着去开会的路上。”听起来是句玩笑话,却是陈镭日常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
2014年至2017年,海淀区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承接了全市企业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和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在当时改革政策支持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信息系统加强部门间协作来完成改革任务。他攻坚克难,仔细研究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建立起新的部门间协作模式,成功完成试点任务。后来,海淀区改革模式被全市借鉴推广。
陈镭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陈镭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演讲
陈镭正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进行演讲
2018年,海淀区开始准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当时,大家对“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怎么用还处于空白状态,不理解是常态。陈镭笑谈,当时天天往各个部门跑,到处讲区块链,“感觉自己跟搞传销似的”。2019年,就是在这样天天跑、日日磨的过程中,海淀区实现了两个试点场景的落地。2020年,大家对要用区块链技术有了基本的共识,可是具体到事项上怎么用,技术系统怎么配合,和市局如何申请沟通都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陈镭就用一次次与相关部门开会的机会,把区块链技术“掰开揉碎”讲清楚,向市局进行数据申请的函准备好模版提供给需要部门,事项改革的方案召开评审会研究……就这样一步步一点点地推动,不断落地场景的同时还形成了区块链应用八步工作法,用成熟机制指导后续工作。
这些工作过程中,陈镭总是勇挑重担,带领科室和团队连夜奋战。白天要开会、讨论,很多工作就必须得晚上推进,加班熬夜成了科室工作的常态,可面对高强度、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他从不言苦,从不喊退,加班总是最晚一个走。陈镭不仅自己在工作上敢拼敢干,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成就了很多奇思妙想的产生,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他积极乐观永不言弃,总能想出解决方案。陈镭通过他风趣幽默的沟通方式,感染科室同事紧紧拧成一股绳,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热情,成为单位的先锋队。
紧跟时代步伐,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发挥专业优势,深入钻研业务之外,陈镭最注重的就是学习。作为信息技术领域工作者,陈镭坚持学习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原理及应用方式,积极研究并运用于工作中。运用业余时间充分学习,是陈镭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天都会在各类学习平台上坚持学习3个小时,仅“得到”平台2019年一年学习时长超过230小时,学习课程1755讲,积累了大量知识,实时关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行为模式和企业运行管理模式,并进一步研究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与创新。
不仅自己学,陈镭还带动大家学。身为科长,科务会上他总是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党小组长,他第一时间召集组员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政策;对外交流时,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分享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陈镭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创造了很多工作模式,科学进行工作管理和项目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单位其他同事都感觉科技信息化科给大家的感觉像是一个创业公司,人人都在高效运转,天天都在创新。
形成独创经验,成绩斐然
对于陈镭,8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工作,他不仅收获了快速的成长,也提交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陈镭负责的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水平在全市一直处在前列,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海淀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试点工作,得到陈吉宁市长、隋振江、殷勇、王红副市长等市领导相关批示,获得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组高度评价,荣获电子政务理事会“2019年全国电子政务优秀案例”、中国信息协会“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为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第一做出了海淀贡献,形成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独创经验,各地政务服务部门纷纷到海淀学习取经。
陈镭接待区人大代表考察
海淀区区块链技术应用协调包括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规自委、区科信局、区房管局等共计16个委办局38类数据链上应用,包括12类国家级数据、21类市级数据、5类区级数据。通过联盟链的方式,以市级部门自愿加入联盟为原则,引导上链并签署电子协议达成数据应用共识,各部门对自身数据资产“自营自管”,共同形成自由、公平、公开的数据生态。全方位扩展联盟节点单位,已协调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规自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及新增的市交通委运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怀柔区、成都天府新区等共计58个单位加入海淀区政务服务联盟链。海淀区块链联盟链为市、区部门在数据共享应用、业务高效协同、信息安全可信等方面搭建了桥梁。
业务效果方面,以二手房交易为例,海淀区实现现场核验材料由7份减至1份,核验时间由15分钟减至2分钟,群众办事获得感大幅提升。2020年,海淀区作为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区,605个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落地场景不同程度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141个场景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87个场景实现了全程网办,57个场景实现“只跑一次”。“我要开画廊”主题场景,仅用2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审批,较以往减少了4个工作日。“区块链+教师资格认定”和“自采暖补贴”,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变跑多次为“一次不用跑”,让办事群众体验到区块链技术赋能“智慧政务”,防疫期间,极大方便了群众远程办事。
陈镭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未来,陈镭还将会在政务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光与热。“通过区块链技术把数据协同起来,使数据向数据所有者去归集,海淀区计划对所有的事项进行改革的设计。”今年在接受北京新闻采访时,陈镭这样向记者介绍海淀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深化应用工作。
陈镭
一、人物介绍
陈镭,男,1984年10月出生,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科技信息化科科长。
2013年陈镭制定了《海淀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2019年“一网通办”平台初步建成,率先成为全市功能完备、高效整合的区级政务服务平台。至2020年,605个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海淀群众体验到的“智慧政务”已为全国提供了独创经验。
二、主要事迹
“智慧政务”简政为民在国内独创先行
参加工作10多年来,陈镭从一名普通的政府信息化工作者,成长为政务服务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将新技术新产品与业务深度结合,从需求实现的手段变为撬动改革的动力,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改革深化,形成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独创经验,让海淀“一网通办”“区块链”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他牵头搭建了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了区块链全面深化应用工作,落地了605个区块链场景,其中141个场景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让办事的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海淀区的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工作获得陈吉宁市长等多位市领导相关批示,得到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组高度评价,荣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深耕政务服务,用热爱造就成长
2012年,陈镭从海淀区信息中心被借调到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筹备组工作,从技术支撑部门转到业务部门工作后,陈镭意识到解决业务问题才是技术应用的关键,然而技术与业务之间存在一条鸿沟,难以融会贯通。陈镭首先努力研究政务服务业务,通过查阅材料和到各业务部门调研,陈镭全面了解了政务服务各事项各环节的关系,学习行政审批法,了解行政审批的核心逻辑。当时,陈镭每一天都是排得满满的。在与一线业务人员沟通并亲身体验窗口服务工作时,通过换位思考,他快速找出了当时海淀区政务服务的问题和痛点,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陈镭开展一网通办培训
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陈镭开始着手设计规划海淀区政务服务的信息化架构,以信息技术来助力政务服务发展,于2013年制定了《海淀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从顶层架构整体设计全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率先开启了政务服务信息化统一建设的模式。2018年,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一网通办”平台建设的要求,陈镭带领团队启动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2019年,在他的具体推进下,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初步建成,率先成为全市功能完备、高效整合的区级政务服务平台,为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改革措施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除了技术优势,陈镭的迅速成长还源自他对政务服务领域的热爱与研究。“一定要深入把握业务需求,业务先得研究透了,才能找到技术支撑的发力点。”这是陈镭对团队常说的一句话。政务服务有什么特点,“放管服”改革方向是什么,怎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这些问题既是他思考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尺。源于这份热爱,基于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深入研究和对技术特点的把握,陈镭对改革措施落地有着独到的思考。“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保证了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可追溯和安全性,能够真正达到替代传统纸质材料的效果,所以咱们这个事项的应用方案可以把传统流程改造一下,不需要办事人必须到窗口提交材料。”在每周召开的区块链事项落地方案评审会上,陈镭每次都会同事项所属部门一同深入探讨最优化方案,并从业务需求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让方案能够真正落地实施,确保将技术优势和改革效果发挥到最优水平。很多部门的老业务专家在沟通中都不得不佩服陈镭对于业务的深度把握,并且陈镭从全区政务服务整体考虑,站在办事人侧和审批人侧整体设计业务改革,通过技术应用让双方效率都得到提升。经过陈镭的协调,各部门慢慢的不再抵触改革工作,并积极配合协调上级部门。
勇挑改革重担,积极乐观永不言弃
“信息化是我们单位最忙的科室了,从楼道里陈镭的跑步声你就能听出来。”海淀政务信息化工作具备政务事项多、平台体量大、改革要求高等特点,为了解决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陈镭每天的安排都是满满的。“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跑着去开会的路上。”听起来是句玩笑话,却是陈镭日常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
2014年至2017年,海淀区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承接了全市企业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和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在当时改革政策支持不成熟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信息系统加强部门间协作来完成改革任务。他攻坚克难,仔细研究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建立起新的部门间协作模式,成功完成试点任务。后来,海淀区改革模式被全市借鉴推广。
陈镭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陈镭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演讲
陈镭正在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上进行演讲
2018年,海淀区开始准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当时,大家对“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怎么用还处于空白状态,不理解是常态。陈镭笑谈,当时天天往各个部门跑,到处讲区块链,“感觉自己跟搞传销似的”。2019年,就是在这样天天跑、日日磨的过程中,海淀区实现了两个试点场景的落地。2020年,大家对要用区块链技术有了基本的共识,可是具体到事项上怎么用,技术系统怎么配合,和市局如何申请沟通都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陈镭就用一次次与相关部门开会的机会,把区块链技术“掰开揉碎”讲清楚,向市局进行数据申请的函准备好模版提供给需要部门,事项改革的方案召开评审会研究……就这样一步步一点点地推动,不断落地场景的同时还形成了区块链应用八步工作法,用成熟机制指导后续工作。
这些工作过程中,陈镭总是勇挑重担,带领科室和团队连夜奋战。白天要开会、讨论,很多工作就必须得晚上推进,加班熬夜成了科室工作的常态,可面对高强度、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他从不言苦,从不喊退,加班总是最晚一个走。陈镭不仅自己在工作上敢拼敢干,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成就了很多奇思妙想的产生,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他积极乐观永不言弃,总能想出解决方案。陈镭通过他风趣幽默的沟通方式,感染科室同事紧紧拧成一股绳,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热情,成为单位的先锋队。
紧跟时代步伐,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发挥专业优势,深入钻研业务之外,陈镭最注重的就是学习。作为信息技术领域工作者,陈镭坚持学习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原理及应用方式,积极研究并运用于工作中。运用业余时间充分学习,是陈镭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天都会在各类学习平台上坚持学习3个小时,仅“得到”平台2019年一年学习时长超过230小时,学习课程1755讲,积累了大量知识,实时关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行为模式和企业运行管理模式,并进一步研究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与创新。
不仅自己学,陈镭还带动大家学。身为科长,科务会上他总是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党小组长,他第一时间召集组员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政策;对外交流时,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技术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分享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陈镭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创造了很多工作模式,科学进行工作管理和项目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单位其他同事都感觉科技信息化科给大家的感觉像是一个创业公司,人人都在高效运转,天天都在创新。
形成独创经验,成绩斐然
对于陈镭,8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工作,他不仅收获了快速的成长,也提交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陈镭负责的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水平在全市一直处在前列,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海淀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试点工作,得到陈吉宁市长、隋振江、殷勇、王红副市长等市领导相关批示,获得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组高度评价,荣获电子政务理事会“2019年全国电子政务优秀案例”、中国信息协会“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为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第一做出了海淀贡献,形成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独创经验,各地政务服务部门纷纷到海淀学习取经。
陈镭接待区人大代表考察
海淀区区块链技术应用协调包括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规自委、区科信局、区房管局等共计16个委办局38类数据链上应用,包括12类国家级数据、21类市级数据、5类区级数据。通过联盟链的方式,以市级部门自愿加入联盟为原则,引导上链并签署电子协议达成数据应用共识,各部门对自身数据资产“自营自管”,共同形成自由、公平、公开的数据生态。全方位扩展联盟节点单位,已协调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规自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及新增的市交通委运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怀柔区、成都天府新区等共计58个单位加入海淀区政务服务联盟链。海淀区块链联盟链为市、区部门在数据共享应用、业务高效协同、信息安全可信等方面搭建了桥梁。
业务效果方面,以二手房交易为例,海淀区实现现场核验材料由7份减至1份,核验时间由15分钟减至2分钟,群众办事获得感大幅提升。2020年,海淀区作为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区,605个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落地场景不同程度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141个场景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87个场景实现了全程网办,57个场景实现“只跑一次”。“我要开画廊”主题场景,仅用2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审批,较以往减少了4个工作日。“区块链+教师资格认定”和“自采暖补贴”,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变跑多次为“一次不用跑”,让办事群众体验到区块链技术赋能“智慧政务”,防疫期间,极大方便了群众远程办事。
陈镭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未来,陈镭还将会在政务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光与热。“通过区块链技术把数据协同起来,使数据向数据所有者去归集,海淀区计划对所有的事项进行改革的设计。”今年在接受北京新闻采访时,陈镭这样向记者介绍海淀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深化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