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
一、人物介绍
王晓龙,男,1971年9月出生,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非典中的报道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汶川地震由藏进川第一批抵达、报道脱贫攻坚曾三年坚守拉萨的王晓龙,疫情中驻守武汉65天,每天拍五六位人物传四五条视频,有作品3小时内播放超1500万点赞过70万;因过度劳累他突发牙疾脸肿变形也顾不上输液仍连续奋战,堪称新闻铁人。
二、事迹介绍
25年奋战一线的新闻铁人
王晓龙,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中共党员。该同志从业25年来,始终奋战在重大突发新闻采访第一线、最前沿,是应急报道中名副其实的突击手、急先锋!
作为一名优秀摄像记者,该同志2020年第一时间随北京医疗队赴湖北武汉报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在过去的25年间,用手中的摄像机出色完成了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生死救援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报道,第一时间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报道了应急救援的各方工作进展,弘扬了应急救援现场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通达了信息、鼓舞了人心、平复了情绪,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媒体人的力量。
该同志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北京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作品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在内的50余个新闻奖项。因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当得知北京广播电视台将派记者前往武汉开展报道时,王晓龙第一时间报名,并于1月27日随北京医疗队奔赴武汉开始了为期65天的抗疫最前沿的采访报道。
1月29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拍摄转运病人
2月15日,王晓龙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拍摄转运病人前救护车辆准备情况
2月19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换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
65天里,王晓龙和搭档连续多日深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隔离病区与医疗队员们并肩作战,为北京卫视《北京新闻》《北京您早》《特别关注》以及新媒体平台供稿200多篇,以最快的速度,将全国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及时的信息、最真实的情景、最感人的故事呈现在电视屏幕和手机客户端上,让广大电视观众和网友及时看到患者们正在得到全力精心地救治,了解到京汉两地医护人员正在忘我地工作,武汉这座城市正在一天天恢复生机。王晓龙和他的同事们用媒体的力量传递信心,弘扬大爱。
3月12日,王晓龙在湖北妇幼医院换防护装备准备进入隔离病区拍摄
3月20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拍摄完走出隔离区
4月4日,国家哀悼日,王晓龙为这次疫情中的逝者祈祷
65天里,王晓龙始终是战斗的姿态,摄像机几乎不离手。每一天,他都要拍摄五、六个人物,要给北京传回四、五条新闻视频。在隔离病区里,北京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紧张救治;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为病人洗头、理发;91岁老兵出院后激动地向北京医护人员致以军礼;痊愈的病人为北京护士在纸药盒上写下感谢信……一场场争分夺秒的救治、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瞬间,都被王晓龙的摄像机捕捉并记录下来,编辑成电视新闻呈现给广大观众。他拍摄的新媒体作品《心疼!为了不脱防护服,北京医疗队蔡卫敏为同事示范穿纸尿裤!》3小时播放量超过1500万,点赞超过70万。
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拍摄北京医疗队员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在武汉期间,王晓龙和同事宗昊合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17万字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员的口述实录纪实文学《出征》,纪录了北京医疗队援鄂65天的经历。
65天里,王晓龙扛起摄像机时记录现场,放下摄像机后就拿起笔写下历史。期间,他陆续写下了12篇、一万多字的“战疫笔记”,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刊发,引发网友的热赞。他笔下医疗队员的“抗疫”故事真情流露、直抵人心,展现了白衣战士的舍生忘死、热血柔情,得到了各方赞誉。笔耕不辍的他还与同事一道共同写作了反映北京援鄂医疗队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出征》,于4月底出版发行。
65天里,王晓龙长时间连续作战,每天只能睡上几个小时。每次进入隔离区,一进就是4-5个小时不肯离开,他总想多拍摄记录一些。由于多日疲劳、积劳成疾,在武汉的他突发急性牙周炎,半边脸肿得都变了形。当地医院给他开刀引流,为防伤口感染每天都要输液。但是一忙起工作,王晓龙总是顾不上输液。他在病区里连续奋战的忘我敬业,也深深打动了病房里的病人。有一位年轻的患者用签字笔给王晓龙画了一幅向日葵,送给他表达敬意。患者说,向日葵一直向着太阳,黄色象征幸福,愿今后的生活都充满阳光。
在武汉与北京医疗队员共同战斗了65天,王晓龙受到了医疗队员“白衣执甲、大爱无疆”的感召,在离汉前夕,他毅然在武汉办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手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王晓龙此次奔赴武汉,已经85岁的父母竟然没顾上和他说一句话。在武汉奋战的65天,加上返京后隔离的14天,王晓龙离开家人足足79天时间。尽管心中万分惦念年迈的家人,但事业的感召让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疫最前线的报道中!
王晓龙是2020年的抗疫先锋,在从业25年的时间里,他同时也在多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在应急救援的现场留下了坚毅奋战的身影。2003年,王晓龙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参与拍摄完成了大型纪录片《非凡抗击》,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他在珠峰完成了奥运火炬登顶报道后,四川汶川突发大地震,顾不上高原缺氧和身心的极度疲惫,他没有返回北京,而是从西藏直奔四川,成为第一批进入汶川灾区的记者。在地震重灾区,他发回了一系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2014年到2017年,王晓龙主动请缨,坚守在西藏拉萨,用三年时间支援边疆,拍摄报道了大量北京对口支援拉萨脱贫攻坚的新闻作品。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北京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在“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火箭发射任务”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特大新闻报道中,都屡次能见到王晓龙的身影,其作品也屡次获奖。
王晓龙是一名应急先锋,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哪里是阵地就战斗在哪里!他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在他的肩上永远扛着的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心中始终牢记着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晓龙
一、人物介绍
王晓龙,男,1971年9月出生,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非典中的报道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汶川地震由藏进川第一批抵达、报道脱贫攻坚曾三年坚守拉萨的王晓龙,疫情中驻守武汉65天,每天拍五六位人物传四五条视频,有作品3小时内播放超1500万点赞过70万;因过度劳累他突发牙疾脸肿变形也顾不上输液仍连续奋战,堪称新闻铁人。
二、事迹介绍
25年奋战一线的新闻铁人
王晓龙,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中共党员。该同志从业25年来,始终奋战在重大突发新闻采访第一线、最前沿,是应急报道中名副其实的突击手、急先锋!
作为一名优秀摄像记者,该同志2020年第一时间随北京医疗队赴湖北武汉报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在过去的25年间,用手中的摄像机出色完成了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生死救援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报道,第一时间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报道了应急救援的各方工作进展,弘扬了应急救援现场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通达了信息、鼓舞了人心、平复了情绪,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媒体人的力量。
该同志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北京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作品获得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在内的50余个新闻奖项。因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当得知北京广播电视台将派记者前往武汉开展报道时,王晓龙第一时间报名,并于1月27日随北京医疗队奔赴武汉开始了为期65天的抗疫最前沿的采访报道。
1月29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拍摄转运病人
2月15日,王晓龙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拍摄转运病人前救护车辆准备情况
2月19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换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
65天里,王晓龙和搭档连续多日深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隔离病区与医疗队员们并肩作战,为北京卫视《北京新闻》《北京您早》《特别关注》以及新媒体平台供稿200多篇,以最快的速度,将全国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及时的信息、最真实的情景、最感人的故事呈现在电视屏幕和手机客户端上,让广大电视观众和网友及时看到患者们正在得到全力精心地救治,了解到京汉两地医护人员正在忘我地工作,武汉这座城市正在一天天恢复生机。王晓龙和他的同事们用媒体的力量传递信心,弘扬大爱。
3月12日,王晓龙在湖北妇幼医院换防护装备准备进入隔离病区拍摄
3月20日,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拍摄完走出隔离区
4月4日,国家哀悼日,王晓龙为这次疫情中的逝者祈祷
65天里,王晓龙始终是战斗的姿态,摄像机几乎不离手。每一天,他都要拍摄五、六个人物,要给北京传回四、五条新闻视频。在隔离病区里,北京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紧张救治;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为病人洗头、理发;91岁老兵出院后激动地向北京医护人员致以军礼;痊愈的病人为北京护士在纸药盒上写下感谢信……一场场争分夺秒的救治、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瞬间,都被王晓龙的摄像机捕捉并记录下来,编辑成电视新闻呈现给广大观众。他拍摄的新媒体作品《心疼!为了不脱防护服,北京医疗队蔡卫敏为同事示范穿纸尿裤!》3小时播放量超过1500万,点赞超过70万。
王晓龙在武汉协和西院区拍摄北京医疗队员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在武汉期间,王晓龙和同事宗昊合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17万字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员的口述实录纪实文学《出征》,纪录了北京医疗队援鄂65天的经历。
65天里,王晓龙扛起摄像机时记录现场,放下摄像机后就拿起笔写下历史。期间,他陆续写下了12篇、一万多字的“战疫笔记”,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刊发,引发网友的热赞。他笔下医疗队员的“抗疫”故事真情流露、直抵人心,展现了白衣战士的舍生忘死、热血柔情,得到了各方赞誉。笔耕不辍的他还与同事一道共同写作了反映北京援鄂医疗队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出征》,于4月底出版发行。
65天里,王晓龙长时间连续作战,每天只能睡上几个小时。每次进入隔离区,一进就是4-5个小时不肯离开,他总想多拍摄记录一些。由于多日疲劳、积劳成疾,在武汉的他突发急性牙周炎,半边脸肿得都变了形。当地医院给他开刀引流,为防伤口感染每天都要输液。但是一忙起工作,王晓龙总是顾不上输液。他在病区里连续奋战的忘我敬业,也深深打动了病房里的病人。有一位年轻的患者用签字笔给王晓龙画了一幅向日葵,送给他表达敬意。患者说,向日葵一直向着太阳,黄色象征幸福,愿今后的生活都充满阳光。
在武汉与北京医疗队员共同战斗了65天,王晓龙受到了医疗队员“白衣执甲、大爱无疆”的感召,在离汉前夕,他毅然在武汉办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手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王晓龙此次奔赴武汉,已经85岁的父母竟然没顾上和他说一句话。在武汉奋战的65天,加上返京后隔离的14天,王晓龙离开家人足足79天时间。尽管心中万分惦念年迈的家人,但事业的感召让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疫最前线的报道中!
王晓龙是2020年的抗疫先锋,在从业25年的时间里,他同时也在多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在应急救援的现场留下了坚毅奋战的身影。2003年,王晓龙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参与拍摄完成了大型纪录片《非凡抗击》,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8年,他在珠峰完成了奥运火炬登顶报道后,四川汶川突发大地震,顾不上高原缺氧和身心的极度疲惫,他没有返回北京,而是从西藏直奔四川,成为第一批进入汶川灾区的记者。在地震重灾区,他发回了一系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抗震救灾新闻报道。2014年到2017年,王晓龙主动请缨,坚守在西藏拉萨,用三年时间支援边疆,拍摄报道了大量北京对口支援拉萨脱贫攻坚的新闻作品。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北京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在“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火箭发射任务”中,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特大新闻报道中,都屡次能见到王晓龙的身影,其作品也屡次获奖。
王晓龙是一名应急先锋,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哪里是阵地就战斗在哪里!他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在他的肩上永远扛着的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心中始终牢记着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