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清
一、人物介绍
王劲清,女,1983年8月出生,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1月27日随援鄂医疗队抵汉的王劲清,报道白衣战士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情境让受众感受心灵震撼、对首例治愈出院病人的特别报道点燃了希望之火;65天内她累计播发各类稿件百余篇,受到人民日报同行的关注和报道。工作13年来她深耕民生涉足多项重大题材,屡获大奖。
二、主要事迹
讴歌白衣抗疫 展现仁者大爱
王劲清同志于1月27日随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成为最早在汉开展采访的媒体记者之一。工作中,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疫情一线,主动策划新闻选题,拓展报道范围,累计播发各类稿件100多篇、新媒体素材若干,充分报道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先进典型,大力讴歌白衣战士无疆大爱,引导受众理解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王劲清随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进行一线采访
王劲清采访武汉医护人员
王劲清在武汉一线进行采访(中间戴白色护目镜者为王劲清)
作为记者,王劲清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经过战疫的洗礼,王劲清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前认为记者是一份职业,但到了前线才发现,她从事的是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是一名新闻战士,要继承延安老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扛起肩上重担,发挥先锋作用。在汉期间,她集体意识强,听从指挥、服从管理,是市委宣传部和医疗队各项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工作中,她热心助人,服务大家,主动分享新闻线索和选题,共享采访音频资料,帮助医疗队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的工作和事迹受到人民日报关注和报道。
王劲清穿着防护服进入疫情隔离区采访
王劲清在武汉医疗区内留影
在没有特效药、出师不利、诊疗方案也不是特别完善的情况下,前方战士使出浑身解数跟死神争夺生命,看着每天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看着队员们疲惫不堪的身影,王劲清的情绪也在绝望和重新振作中拉扯。面对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等各方面的短板,怎么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住这块舆论阵地,怎么通过报道给前方战士带来鼓励,给后方听众带来信心,怎么把自己从一个新闻报道员变成战斗员,不仅是需要思考的,也是需要去实践的。这65天的经历,放在历史长河终是短暂的一瞬,但这期间中华民族承受的巨大痛苦却是以秒计数,王劲清也参与其中。在这期间,她想起了新华广播在延安时期,就是通过一根根天线,发出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信心、勇气和力量。北京派出的这支精英医护部队,在前方进行阻击,跟他们配合的就是立体防疫战中我们这些同在前线的新闻战士,当冲锋号响起,都要冲出战壕,不是既来之则安之,在这里,除了向前,没有第二个选择,必须竭尽全力,实现战役目标!虽然扩大核酸检测补了前账,可后方的人民紧盯的是数字,自我隔离也会引起思想恐慌,在前方战斗最激烈,大伙儿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哪篇报道怎么抓就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北京医疗队迎来第一例出院那篇,做了加强报道,虽然是四个人出院,但那就是火种,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在党建引领方面,也是浓墨重彩,医疗队来武汉的第40天,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医护人员眼含热泪说出:“人家叫我们什么?不是叫白衣天使,是叫我们白衣战士,如果我们只是来工作的,蔡奇书记在机场送我们的时候就不会声音哽咽;如果我们是来工作的,那么我们的亲朋好友问候我们,说‘你们还好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小心翼翼;如果我们是来工作的,那么我们的游青山师傅就不会3500公里、6个日夜冒着生命危险来给我们送物资。我们不讲条件、不提要求,我们是认真的,我们要向保卫生命一样捍卫我们的荣誉。”这个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士气!每天准时在《北京新闻》播出的前线报道也收到了很多听众留言,都让前方记者备受感动和鼓舞。
王劲清在回京的飞机上与航班工作人员合影
在总书记来到武汉当天,王劲清着重写了北京医疗队的反响,突出只要凝聚信仰,民族就充满希望,这个信仰来自总书记,他为了14亿人的生命安全,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防止输出,封锁武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决定,这个历史担当的勇气和决心让人佩服、感动,他曾经讲过“我将无我”,他把一切都献给人民,作为青年记者更是无可退缩,党只要召唤,必定毅然挺身而出。
王劲清于2007年7月毕业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担任新闻广播记者已经13年。刚入台就来到祖国边陲新疆和田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锻炼,期间发生俄罗斯探险人员失踪事件,王劲清自始至终跟随中俄联合搜救队采访,采访到获救的第一名幸存者兹韦列夫,他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频次日凌晨发回北京。期间几乎每天都是凌晨回住所,天不亮又出发,是她记者生涯中值得珍藏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担当、勇气、奉献精神,被电台领队和当地老师评价:“不做记者,就可惜了”。入台之后,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慢慢成长为主力记者,工作13年来,跟北京有关的大型报道、策划全都参与其中。尤其这几年深耕民生口,在扶贫、民政、残联慈善等领域从不同角度挖掘出很多好新闻,屡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项: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节目创优奖、两次获得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一次获得北京新闻奖二等奖、首都女记协好新闻奖、首都见义勇为好新闻奖、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两次获得首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两次获得北京广播电视台重大主题宣传创新奖、多次获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佳、优秀节目奖、几十次获得北京电台新闻台季评奖项。
如今作为记者群体的中坚力量,王劲清更知责任之大。2018年春节期间平昌冬奥闭幕式迎来北京八分钟,向全世界正式宣布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作为新闻台唯一一名跑冬奥会的记者,王劲清开车和同事在腊月二十六奔赴河北,下到深几百米的隧道吸尘采访两个多小时;深夜奔驰在无灯无车的高速从宣化高铁施工山沟沟赶往崇礼;在雪场冻得流眼泪鼻子酸疼;大喘气爬上海坨山旁的瞭望塔采访成稿再摸黑下山,跟同事一起出色完成了《北京八分钟》,获得各级领导好评,并在国家广电总局一季度优秀广电作品分享会上获得专家点评肯定,以“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通知”为题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予以公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认真学习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出广播电视新闻精品力作,加强和改进主题主线宣传,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提升新闻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第二季度她参与采制的《声音的追忆》也同样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二季度优秀广电作品,在官网公告。
因为跑口北京市扶贫支援办,王劲清经常穿行在西藏、新疆、青海、河北、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天不亮出门,凌晨还没回驻地是常有的事情,经历过西藏当雄的盘山路爆胎,右侧就是湍急的河流;经历过在河北的高速连续五小时无油可加,凌晨达到剩余20公里的油量;曾经5天穿梭河北5个县,完成21个点位采访,行程近2000公里。面对急难险重,从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工作13年来,一以贯之。
除了工作,在公益事业方面,王劲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013年,资助一名贵州小学生上学,2019年该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重点;2017年,以联合制片人身份,与纪录片导演刘汉祥一起筹备《柔软改变中国》公益纪录片,用三年时间跟踪拍摄、记录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呈现当代乡村、乡村留守儿童真实面貌与困境,为时代保留这段鲜活生动的革新;2016年赴德州参加华德福幼教培训,用所学帮助有需要的自闭症儿童与外界沟通;2017年,被环球殡葬研究所列为殡葬改革媒体专家库,加入到义务宣传厚养薄葬、节地生态葬的队伍;从《中华遗嘱库》创立至今,积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力所能及参加基金会活动,服务老年人。
王劲清日常照片
2018年王劲清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荐并当选为“第六届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在这次抗击疫情报道中,王劲清无愧于记者、青联委员担当!虽然疫情快结束了,可她的战场依然还在,经过战斗的洗礼,她将永远保持战斗的姿态,随时听从党的召唤,战必胜!
王劲清
一、人物介绍
王劲清,女,1983年8月出生,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1月27日随援鄂医疗队抵汉的王劲清,报道白衣战士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情境让受众感受心灵震撼、对首例治愈出院病人的特别报道点燃了希望之火;65天内她累计播发各类稿件百余篇,受到人民日报同行的关注和报道。工作13年来她深耕民生涉足多项重大题材,屡获大奖。
二、主要事迹
讴歌白衣抗疫 展现仁者大爱
王劲清同志于1月27日随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成为最早在汉开展采访的媒体记者之一。工作中,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疫情一线,主动策划新闻选题,拓展报道范围,累计播发各类稿件100多篇、新媒体素材若干,充分报道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先进典型,大力讴歌白衣战士无疆大爱,引导受众理解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王劲清随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进行一线采访
王劲清采访武汉医护人员
王劲清在武汉一线进行采访(中间戴白色护目镜者为王劲清)
作为记者,王劲清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经过战疫的洗礼,王劲清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前认为记者是一份职业,但到了前线才发现,她从事的是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是一名新闻战士,要继承延安老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扛起肩上重担,发挥先锋作用。在汉期间,她集体意识强,听从指挥、服从管理,是市委宣传部和医疗队各项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工作中,她热心助人,服务大家,主动分享新闻线索和选题,共享采访音频资料,帮助医疗队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的工作和事迹受到人民日报关注和报道。
王劲清穿着防护服进入疫情隔离区采访
王劲清在武汉医疗区内留影
在没有特效药、出师不利、诊疗方案也不是特别完善的情况下,前方战士使出浑身解数跟死神争夺生命,看着每天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看着队员们疲惫不堪的身影,王劲清的情绪也在绝望和重新振作中拉扯。面对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等各方面的短板,怎么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住这块舆论阵地,怎么通过报道给前方战士带来鼓励,给后方听众带来信心,怎么把自己从一个新闻报道员变成战斗员,不仅是需要思考的,也是需要去实践的。这65天的经历,放在历史长河终是短暂的一瞬,但这期间中华民族承受的巨大痛苦却是以秒计数,王劲清也参与其中。在这期间,她想起了新华广播在延安时期,就是通过一根根天线,发出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信心、勇气和力量。北京派出的这支精英医护部队,在前方进行阻击,跟他们配合的就是立体防疫战中我们这些同在前线的新闻战士,当冲锋号响起,都要冲出战壕,不是既来之则安之,在这里,除了向前,没有第二个选择,必须竭尽全力,实现战役目标!虽然扩大核酸检测补了前账,可后方的人民紧盯的是数字,自我隔离也会引起思想恐慌,在前方战斗最激烈,大伙儿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哪篇报道怎么抓就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北京医疗队迎来第一例出院那篇,做了加强报道,虽然是四个人出院,但那就是火种,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在党建引领方面,也是浓墨重彩,医疗队来武汉的第40天,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医护人员眼含热泪说出:“人家叫我们什么?不是叫白衣天使,是叫我们白衣战士,如果我们只是来工作的,蔡奇书记在机场送我们的时候就不会声音哽咽;如果我们是来工作的,那么我们的亲朋好友问候我们,说‘你们还好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小心翼翼;如果我们是来工作的,那么我们的游青山师傅就不会3500公里、6个日夜冒着生命危险来给我们送物资。我们不讲条件、不提要求,我们是认真的,我们要向保卫生命一样捍卫我们的荣誉。”这个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士气!每天准时在《北京新闻》播出的前线报道也收到了很多听众留言,都让前方记者备受感动和鼓舞。
王劲清在回京的飞机上与航班工作人员合影
在总书记来到武汉当天,王劲清着重写了北京医疗队的反响,突出只要凝聚信仰,民族就充满希望,这个信仰来自总书记,他为了14亿人的生命安全,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防止输出,封锁武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决定,这个历史担当的勇气和决心让人佩服、感动,他曾经讲过“我将无我”,他把一切都献给人民,作为青年记者更是无可退缩,党只要召唤,必定毅然挺身而出。
王劲清于2007年7月毕业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担任新闻广播记者已经13年。刚入台就来到祖国边陲新疆和田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锻炼,期间发生俄罗斯探险人员失踪事件,王劲清自始至终跟随中俄联合搜救队采访,采访到获救的第一名幸存者兹韦列夫,他发自内心地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频次日凌晨发回北京。期间几乎每天都是凌晨回住所,天不亮又出发,是她记者生涯中值得珍藏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担当、勇气、奉献精神,被电台领队和当地老师评价:“不做记者,就可惜了”。入台之后,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慢慢成长为主力记者,工作13年来,跟北京有关的大型报道、策划全都参与其中。尤其这几年深耕民生口,在扶贫、民政、残联慈善等领域从不同角度挖掘出很多好新闻,屡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项: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节目创优奖、两次获得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一次获得北京新闻奖二等奖、首都女记协好新闻奖、首都见义勇为好新闻奖、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两次获得首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两次获得北京广播电视台重大主题宣传创新奖、多次获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佳、优秀节目奖、几十次获得北京电台新闻台季评奖项。
如今作为记者群体的中坚力量,王劲清更知责任之大。2018年春节期间平昌冬奥闭幕式迎来北京八分钟,向全世界正式宣布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作为新闻台唯一一名跑冬奥会的记者,王劲清开车和同事在腊月二十六奔赴河北,下到深几百米的隧道吸尘采访两个多小时;深夜奔驰在无灯无车的高速从宣化高铁施工山沟沟赶往崇礼;在雪场冻得流眼泪鼻子酸疼;大喘气爬上海坨山旁的瞭望塔采访成稿再摸黑下山,跟同事一起出色完成了《北京八分钟》,获得各级领导好评,并在国家广电总局一季度优秀广电作品分享会上获得专家点评肯定,以“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通知”为题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予以公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认真学习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出广播电视新闻精品力作,加强和改进主题主线宣传,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提升新闻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第二季度她参与采制的《声音的追忆》也同样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二季度优秀广电作品,在官网公告。
因为跑口北京市扶贫支援办,王劲清经常穿行在西藏、新疆、青海、河北、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天不亮出门,凌晨还没回驻地是常有的事情,经历过西藏当雄的盘山路爆胎,右侧就是湍急的河流;经历过在河北的高速连续五小时无油可加,凌晨达到剩余20公里的油量;曾经5天穿梭河北5个县,完成21个点位采访,行程近2000公里。面对急难险重,从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工作13年来,一以贯之。
除了工作,在公益事业方面,王劲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2013年,资助一名贵州小学生上学,2019年该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重点;2017年,以联合制片人身份,与纪录片导演刘汉祥一起筹备《柔软改变中国》公益纪录片,用三年时间跟踪拍摄、记录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呈现当代乡村、乡村留守儿童真实面貌与困境,为时代保留这段鲜活生动的革新;2016年赴德州参加华德福幼教培训,用所学帮助有需要的自闭症儿童与外界沟通;2017年,被环球殡葬研究所列为殡葬改革媒体专家库,加入到义务宣传厚养薄葬、节地生态葬的队伍;从《中华遗嘱库》创立至今,积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力所能及参加基金会活动,服务老年人。
王劲清日常照片
2018年王劲清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荐并当选为“第六届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在这次抗击疫情报道中,王劲清无愧于记者、青联委员担当!虽然疫情快结束了,可她的战场依然还在,经过战斗的洗礼,她将永远保持战斗的姿态,随时听从党的召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