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10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孔晖:退休老教授乡间义务教学二十五载
首都文明网 2019-10-21

孔晖

一、人物介绍

孔晖,女,1943年10月出生,原新疆石油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

为支援国家建设赴新疆奉献27年的孔晖,退休后随夫回到大兴开启乡间生活。看到村民辅导英语困难,她为孩子们办起了义务英语辅导班;从三五人到三十多人,她用自己的平房作教室至今已25载。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多元知识,还撰写11篇爱国主义教材胜似德育书。如今已76岁的她被尊为乡贤。

  二、主要事迹

退休老教授乡间义务教学二十五载

孔晖生于大连,自幼聪慧,在家境贫寒的窘境下,得到老师支持,考入大学。1966年入党,为回报国家,支援边疆建设,主动申请前往新疆支教,一去就是27年。后成为新疆石油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英语副教授。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双文明先进人、三八红旗手等。1994年,结束返聘生涯,随丈夫定居在庞各庄镇南地村。最初,用个人收入帮助村内贫困村民,后希望通过英语辅导教学,改变乡村面貌,帮助乡村振兴。1994年,开始尝试免费英语辅导,至今已达25载。从最初的三五人,到今天的三四十人,孔晖用自己的余热,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三尺讲台上,一位老者正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为学生。

孔晖日常工作照

为国:二十七载支边教学奉献青春

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有一位深受附近十里八乡村民喜爱的“乡贤”,她叫孔晖,已经76岁高龄。每逢周末,村民们就把孩子送到孔晖家中,这位已经退休二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授,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回报乡里,振兴乡村,孔晖老人燃烧着自己的余温,让人想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谈到免费教学二十五载,孔晖老人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解答其坚持下去的内在原因。

1943年,孔晖生于大连。她自幼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时期曾跳级一年。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报考大学的她,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我想考大学,但是父母希望我负担家庭的重任。”最困难的时期,孔晖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都给予孔晖鼓励,其中一位老师还许诺:一旦她考上大学,就由他来资助她上学。孔晖深受感动,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后考入沈阳师范大学外语与英文系专业学习。

六十年代初,全国兴起学雷锋热潮。在校期间的孔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成绩优异,大二那年,周恩来总理在沈阳东北局大礼堂接见大学生,孔晖也有幸一睹领袖风采。“周总理讲了许多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我深受感动。”1966年,孔晖自大学毕业,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作为老师信任、同学喜爱的学生干部,孔晖拥有决定全班同学工作分配的权利。“回大连有一个名额,去新疆支边也有一个名额。为了国家建设,我没有回家,把去大连的名额让给了一位有着实际困难的同学。我选择去了新疆。”在许多人不解的目光中,孔晖离开了大连,只身前往新疆。这一去,就是二十七载。

孔晖先是在新疆天山修理厂学校任英语教员。凭借英语天分和不懈努力,孔辉后来进入新疆师范任英文教员、党支部副书记。最终,在新疆石油学院任英文教员、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基础二部支部书记。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等。此时,“为国”奉献自己青春的孔晖,还在寻找机会,回馈社会。“当年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改变别人的一生。”

为民:二十五载免费教学振兴乡村

1994年,结束返聘生活的孔晖,随同丈夫回到了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开启了乡间生活。初回乡里,孔晖看到了贫穷,以及村民们的不易。“一个年三十的晚上,我见一户人家锅灶冷冷的,一点热气没有。男主人披着一件军大衣,冻得嘴角发颤。我问他,大过年的,为什么不吃东西。他说,穷呗。”深受震撼的孔晖,每月从自己1700元的退休金中拿出1500元资助这个家庭。后来,她还出资为村民打围墙、盖羊圈。时间长了,她领悟到一点:只有教育才能改变村民们的一生。于是,孔晖二十五载的免费教学生涯开启了。

“要提高扶贫的层次,人才、文化、科技发展是根本。”孔晖本着这个信念,开启了自己的尝试。“在农村,村民辅导孩子英语有困难。我利用自己的优势辅导孩子们学英语。通过向村委申请,经过讨论,同意了我办这个免费辅导班的想法。”起初,有三五个村民的孩子,围在院里听孔晖讲课。后来口口相传,从三五人到十多人,再到十里八乡的三十多人,院子里、屋子里地方逐渐不够了,孔晖便单拿出自己的一间平房作为教室。二十五载的寒来暑往,孔晖站在三尺讲台上,用梦想点亮乡村的希望。

孔晖在为孩子们辅导授课

孔晖在为孩子们上课(右)

孔晖在温习第二天为孩子们讲的课程

走进这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就能感受到孔晖是如何深爱着这些学生。教室里,有她自己出资购买的课桌椅、黑板等教学用具。十多块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板书,凝聚了孔晖几十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学生们优秀的作品被挂在墙壁上,以资鼓励。每一份作业,孔晖都精心修改。我们难以想象,这位年近八十,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还坚持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没有薪酬,没有人督促,她心甘情愿、任劳任怨。2018年,南地村村民为孔晖送上写有“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锦旗,表达了村民们一直以来的感谢。

“为民,是一位党员应尽的义务。”孔晖这样说道。

为学子:深爱三尺讲台的老党员

免费学堂的学生,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孔晖花费更多时间,用在三尺讲台下。“我仔细研究了他们的课本,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模块化’教学为宗旨,让我的辅导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真正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孔晖的教室内,琳琅满目的课本,随处可见的红色、蓝色笔记,以及堆积如山的辅导材料,都展示着这位老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让孩子们建立英语思维,模块化教学就是为他们的知识归纳分类,形成方法,让他们受益终生。”

孔晖与学生们愉快地讨论

孔晖和她的学生们排练合唱

最特别的是,孔晖还将更多的知识元素纳入到她的英语教学之中。她把平时收集到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积累整理,书写出的11篇爱国主义教材胜似一本德育书。十几年来,她还实践英语书法教学、时政英语教学等。“我1966年入党,为国为民的深刻思想,是我一生做人的宗旨。”如今已经76岁高龄的孔晖,正准备接收她的新一批学生。“我未想过结束,只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三尺讲台上,一位老者正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为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10月 >  第三周榜单
[助人为乐]孔晖:退休老教授乡间义务教学二十五载
首都文明网 2019-10-21

孔晖

一、人物介绍

孔晖,女,1943年10月出生,原新疆石油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

为支援国家建设赴新疆奉献27年的孔晖,退休后随夫回到大兴开启乡间生活。看到村民辅导英语困难,她为孩子们办起了义务英语辅导班;从三五人到三十多人,她用自己的平房作教室至今已25载。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多元知识,还撰写11篇爱国主义教材胜似德育书。如今已76岁的她被尊为乡贤。

  二、主要事迹

退休老教授乡间义务教学二十五载

孔晖生于大连,自幼聪慧,在家境贫寒的窘境下,得到老师支持,考入大学。1966年入党,为回报国家,支援边疆建设,主动申请前往新疆支教,一去就是27年。后成为新疆石油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英语副教授。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双文明先进人、三八红旗手等。1994年,结束返聘生涯,随丈夫定居在庞各庄镇南地村。最初,用个人收入帮助村内贫困村民,后希望通过英语辅导教学,改变乡村面貌,帮助乡村振兴。1994年,开始尝试免费英语辅导,至今已达25载。从最初的三五人,到今天的三四十人,孔晖用自己的余热,改变了学生们的命运。三尺讲台上,一位老者正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为学生。

孔晖日常工作照

为国:二十七载支边教学奉献青春

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有一位深受附近十里八乡村民喜爱的“乡贤”,她叫孔晖,已经76岁高龄。每逢周末,村民们就把孩子送到孔晖家中,这位已经退休二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授,免费为孩子们辅导英语。回报乡里,振兴乡村,孔晖老人燃烧着自己的余温,让人想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谈到免费教学二十五载,孔晖老人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解答其坚持下去的内在原因。

1943年,孔晖生于大连。她自幼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时期曾跳级一年。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报考大学的她,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我想考大学,但是父母希望我负担家庭的重任。”最困难的时期,孔晖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都给予孔晖鼓励,其中一位老师还许诺:一旦她考上大学,就由他来资助她上学。孔晖深受感动,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后考入沈阳师范大学外语与英文系专业学习。

六十年代初,全国兴起学雷锋热潮。在校期间的孔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成绩优异,大二那年,周恩来总理在沈阳东北局大礼堂接见大学生,孔晖也有幸一睹领袖风采。“周总理讲了许多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我深受感动。”1966年,孔晖自大学毕业,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作为老师信任、同学喜爱的学生干部,孔晖拥有决定全班同学工作分配的权利。“回大连有一个名额,去新疆支边也有一个名额。为了国家建设,我没有回家,把去大连的名额让给了一位有着实际困难的同学。我选择去了新疆。”在许多人不解的目光中,孔晖离开了大连,只身前往新疆。这一去,就是二十七载。

孔晖先是在新疆天山修理厂学校任英语教员。凭借英语天分和不懈努力,孔辉后来进入新疆师范任英文教员、党支部副书记。最终,在新疆石油学院任英文教员、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基础二部支部书记。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等。此时,“为国”奉献自己青春的孔晖,还在寻找机会,回馈社会。“当年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改变别人的一生。”

为民:二十五载免费教学振兴乡村

1994年,结束返聘生活的孔晖,随同丈夫回到了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开启了乡间生活。初回乡里,孔晖看到了贫穷,以及村民们的不易。“一个年三十的晚上,我见一户人家锅灶冷冷的,一点热气没有。男主人披着一件军大衣,冻得嘴角发颤。我问他,大过年的,为什么不吃东西。他说,穷呗。”深受震撼的孔晖,每月从自己1700元的退休金中拿出1500元资助这个家庭。后来,她还出资为村民打围墙、盖羊圈。时间长了,她领悟到一点:只有教育才能改变村民们的一生。于是,孔晖二十五载的免费教学生涯开启了。

“要提高扶贫的层次,人才、文化、科技发展是根本。”孔晖本着这个信念,开启了自己的尝试。“在农村,村民辅导孩子英语有困难。我利用自己的优势辅导孩子们学英语。通过向村委申请,经过讨论,同意了我办这个免费辅导班的想法。”起初,有三五个村民的孩子,围在院里听孔晖讲课。后来口口相传,从三五人到十多人,再到十里八乡的三十多人,院子里、屋子里地方逐渐不够了,孔晖便单拿出自己的一间平房作为教室。二十五载的寒来暑往,孔晖站在三尺讲台上,用梦想点亮乡村的希望。

孔晖在为孩子们辅导授课

孔晖在为孩子们上课(右)

孔晖在温习第二天为孩子们讲的课程

走进这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就能感受到孔晖是如何深爱着这些学生。教室里,有她自己出资购买的课桌椅、黑板等教学用具。十多块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板书,凝聚了孔晖几十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学生们优秀的作品被挂在墙壁上,以资鼓励。每一份作业,孔晖都精心修改。我们难以想象,这位年近八十,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还坚持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没有薪酬,没有人督促,她心甘情愿、任劳任怨。2018年,南地村村民为孔晖送上写有“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锦旗,表达了村民们一直以来的感谢。

“为民,是一位党员应尽的义务。”孔晖这样说道。

为学子:深爱三尺讲台的老党员

免费学堂的学生,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孔晖花费更多时间,用在三尺讲台下。“我仔细研究了他们的课本,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模块化’教学为宗旨,让我的辅导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真正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孔晖的教室内,琳琅满目的课本,随处可见的红色、蓝色笔记,以及堆积如山的辅导材料,都展示着这位老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让孩子们建立英语思维,模块化教学就是为他们的知识归纳分类,形成方法,让他们受益终生。”

孔晖与学生们愉快地讨论

孔晖和她的学生们排练合唱

最特别的是,孔晖还将更多的知识元素纳入到她的英语教学之中。她把平时收集到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积累整理,书写出的11篇爱国主义教材胜似一本德育书。十几年来,她还实践英语书法教学、时政英语教学等。“我1966年入党,为国为民的深刻思想,是我一生做人的宗旨。”如今已经76岁高龄的孔晖,正准备接收她的新一批学生。“我未想过结束,只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三尺讲台上,一位老者正鞠躬尽瘁,为国为民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