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9月 >  第五周榜单
[热心公益]申勋安:20年如一日送温暖到大山深处
首都文明网 2019-09-30

申勋安

一、人物介绍

申勋安,男,1969年11月出生,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事业部员工。

1997年因工作申勋安与大凉山结缘,此后年年跨越4000多公里将日用品御寒衣给冬天还光脚上学的孩子们送去。2007年更多的亲朋知晓,200余人捐款百万余元、衣服文具等30余批次。2012年起单位党委出面发起爱心捐助,受捐助儿童达200余人;他个人长期资助2所小学捐款超10万元。

二、主要事迹

20年如一日送温暖到大山深处

申勋安,男,1969年出生,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事业部员工。二十多年来,他在每次奔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执行发射保障任务的同时,都会为基地周边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申勋安奔走在北京和凉山之间这一场又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爱心长征”,得到了航天系统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专列一声笛鸣,缓缓驶出站台,奔向那遥远的西部深山,航天人梦想升起的地方。发射基地在热切地盼望着他们,盼望着为火箭提供澎湃动力的列车快快到来;基地周边山区的孩子们也在眼巴巴地眺望着,眺望着,因为列车上装载的不仅是发射必需的燃料,还有送给山区孩子们的一包包衣服鞋帽、一扎扎学习用品、一颗颗滚烫的沉甸甸的爱心。

在申勋安的心中,这些同样重要,正如液氢为火箭提供动力之源,为航天梦搭设天梯一样,这些价值虽然微薄的物品,却能够为孩子们抵御严寒的侵袭,带去暖融融的春意,更能为孩子们描绘一幅幅充满希望的图景,让中国梦也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跨越4000公里的“爱心长征”

作为101所低温技术事业部的一名普通员工,申勋安和他的同事们常年承担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液氢转注、运输以及服务保障任务。申勋安不仅在基地、铁路线和转注场工作出色,更是十数年来一直惦念和帮助着基地周边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教育和成长。

认真工作的申勋安

1997年的一个冬天,工作闲暇之余,申勋安探访了基地附近山区的一个村子。“那地方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很偏远,交通相当落后,当地人的生活还是相当窘迫的,”申勋安回忆说:“尤其是那些小孩子,大冬天的,那么冷,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都光着脚丫穿着凉鞋拖鞋上学。”当地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读一两年书就辍学了。“一是因为穷,家里没钱供,是真的没钱,到现在,大部分家庭一年收入不到1000块钱,供不起。还有一个是缺乏劳力。”

为山区孩子们送去欢乐

拿到新书包时喜悦的孩子们

与拿到新书包的孩子们合影

这次探访后,申勋安就再也没有放下对当地孩子的挂念。他先后多次深入大凉山,探访了彝族自治州的十多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每次探访,他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一些日用品和一些御寒的衣物。从此,申勋安就常年奔走在北京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又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爱心长征”。

爱与感动的接力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7年,申勋安在大凉山的爱心付出也被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亲人所了解,甚至很多久未联系的朋友都给他发来短信,希望能跟大凉山当地的孩子一对一结对进行爱心资助。更多的人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在申勋安的协调与安排下,通过生活车将这些捐赠物品送到了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申勋安和一起完成爱心长征的同事们

这样的捐赠活动持续了五六年,规模和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是航天系统内部,还有其他行业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内蒙古等地的热心人士也参与了进来。他们把捐赠物品邮寄到申勋安这里,再由他通过生活车托运或者邮寄的方式将这些物资运到基地,然后和同事们一起雇车拉到各个山村,送到孩子们的手里。

到泽苑乡参加捐助活动

申勋安的爱心之旅得到了101所党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自发的行动变成了有组织的行为,从2012年开始发起了“温暖在手中,爱心传千里”爱心捐助活动,申勋安和同事们将这些物品分发到了冕宁县泽苑乡的东方小学和八一小学的孩子们手中。2012年101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水华还亲自来到泽苑乡参加了一次捐助活动。

申勋安就是这样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人和山区孩子们的心,一次次传递着爱与感动。

  难忘一张张笑脸

村子里的人们早已经熟悉了他们的车队,每一次见面,孩子们、老师们都欢欣鼓舞,“就是当那些小孩儿围着你叫你叔叔、叔叔的时候,你能从他们的笑脸、从他们的那种眼神里感受到真诚,这种眼神和真诚最让我难忘,就让你觉得,就这么一个小事情,但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看着孩子们单纯的笑脸,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得到的,远比他们还要多”。

被问到和孩子们交流时最难忘的事情时,申勋安这样说:“还有一次,那些小孩和我熟悉了,他们还把当地一种叫‘救兵粮’的小野果塞在我衣兜里,在大凉山,这就是孩子们最珍贵的零食,他们愿意和我分享,我非常感动。”

在申勋安“爱心长征”的20余年,山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一批批毕业,又增添了一张张新面孔。“我并不是想孩子们记住我,我只希望能见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足够。”

“人这一辈子,总得做点不求回报的事情”

提及“爱心长征”的初衷,申勋安淡淡地说:“人这一辈子,最基本就是爱与付出,总得做点什么不求回报的事情。经常有人问我山里的那些孩子最需要什么,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爱。他们都是大山深处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面对如今的肯定,申勋安袒露着自己的心迹:“荣誉代表了大家的认可,而我更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要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耐心,我们需要更多人、更多力量的加入。我们还想联系民间组织走得再远些,发动支教等形式的援助力量,把零散的工作做得越来越正规化,为更多的孩子送去温暖。”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丰富和真实,界定它的不只是物质,更需要一种精神。申勋安和他的同事们一路陪护山区孩子们茁壮成长,航天动力人也因此赢得了山区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爱与尊敬。二十年过去了,爱心的传递没有中断,它跨越了千山万水,把首都北京、中国航天与祖国西部最美的花朵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爱心没有距离,只有行动;爱心不分你我,只要付出,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9月 >  第五周榜单
[热心公益]申勋安:20年如一日送温暖到大山深处
首都文明网 2019-09-30

申勋安

一、人物介绍

申勋安,男,1969年11月出生,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事业部员工。

1997年因工作申勋安与大凉山结缘,此后年年跨越4000多公里将日用品御寒衣给冬天还光脚上学的孩子们送去。2007年更多的亲朋知晓,200余人捐款百万余元、衣服文具等30余批次。2012年起单位党委出面发起爱心捐助,受捐助儿童达200余人;他个人长期资助2所小学捐款超10万元。

二、主要事迹

20年如一日送温暖到大山深处

申勋安,男,1969年出生,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事业部员工。二十多年来,他在每次奔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执行发射保障任务的同时,都会为基地周边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申勋安奔走在北京和凉山之间这一场又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爱心长征”,得到了航天系统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专列一声笛鸣,缓缓驶出站台,奔向那遥远的西部深山,航天人梦想升起的地方。发射基地在热切地盼望着他们,盼望着为火箭提供澎湃动力的列车快快到来;基地周边山区的孩子们也在眼巴巴地眺望着,眺望着,因为列车上装载的不仅是发射必需的燃料,还有送给山区孩子们的一包包衣服鞋帽、一扎扎学习用品、一颗颗滚烫的沉甸甸的爱心。

在申勋安的心中,这些同样重要,正如液氢为火箭提供动力之源,为航天梦搭设天梯一样,这些价值虽然微薄的物品,却能够为孩子们抵御严寒的侵袭,带去暖融融的春意,更能为孩子们描绘一幅幅充满希望的图景,让中国梦也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跨越4000公里的“爱心长征”

作为101所低温技术事业部的一名普通员工,申勋安和他的同事们常年承担着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液氢转注、运输以及服务保障任务。申勋安不仅在基地、铁路线和转注场工作出色,更是十数年来一直惦念和帮助着基地周边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教育和成长。

认真工作的申勋安

1997年的一个冬天,工作闲暇之余,申勋安探访了基地附近山区的一个村子。“那地方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很偏远,交通相当落后,当地人的生活还是相当窘迫的,”申勋安回忆说:“尤其是那些小孩子,大冬天的,那么冷,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都光着脚丫穿着凉鞋拖鞋上学。”当地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读一两年书就辍学了。“一是因为穷,家里没钱供,是真的没钱,到现在,大部分家庭一年收入不到1000块钱,供不起。还有一个是缺乏劳力。”

为山区孩子们送去欢乐

拿到新书包时喜悦的孩子们

与拿到新书包的孩子们合影

这次探访后,申勋安就再也没有放下对当地孩子的挂念。他先后多次深入大凉山,探访了彝族自治州的十多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每次探访,他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一些日用品和一些御寒的衣物。从此,申勋安就常年奔走在北京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又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爱心长征”。

爱与感动的接力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7年,申勋安在大凉山的爱心付出也被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亲人所了解,甚至很多久未联系的朋友都给他发来短信,希望能跟大凉山当地的孩子一对一结对进行爱心资助。更多的人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在申勋安的协调与安排下,通过生活车将这些捐赠物品送到了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申勋安和一起完成爱心长征的同事们

这样的捐赠活动持续了五六年,规模和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是航天系统内部,还有其他行业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内蒙古等地的热心人士也参与了进来。他们把捐赠物品邮寄到申勋安这里,再由他通过生活车托运或者邮寄的方式将这些物资运到基地,然后和同事们一起雇车拉到各个山村,送到孩子们的手里。

到泽苑乡参加捐助活动

申勋安的爱心之旅得到了101所党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自发的行动变成了有组织的行为,从2012年开始发起了“温暖在手中,爱心传千里”爱心捐助活动,申勋安和同事们将这些物品分发到了冕宁县泽苑乡的东方小学和八一小学的孩子们手中。2012年101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水华还亲自来到泽苑乡参加了一次捐助活动。

申勋安就是这样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人和山区孩子们的心,一次次传递着爱与感动。

  难忘一张张笑脸

村子里的人们早已经熟悉了他们的车队,每一次见面,孩子们、老师们都欢欣鼓舞,“就是当那些小孩儿围着你叫你叔叔、叔叔的时候,你能从他们的笑脸、从他们的那种眼神里感受到真诚,这种眼神和真诚最让我难忘,就让你觉得,就这么一个小事情,但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看着孩子们单纯的笑脸,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得到的,远比他们还要多”。

被问到和孩子们交流时最难忘的事情时,申勋安这样说:“还有一次,那些小孩和我熟悉了,他们还把当地一种叫‘救兵粮’的小野果塞在我衣兜里,在大凉山,这就是孩子们最珍贵的零食,他们愿意和我分享,我非常感动。”

在申勋安“爱心长征”的20余年,山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一批批毕业,又增添了一张张新面孔。“我并不是想孩子们记住我,我只希望能见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足够。”

“人这一辈子,总得做点不求回报的事情”

提及“爱心长征”的初衷,申勋安淡淡地说:“人这一辈子,最基本就是爱与付出,总得做点什么不求回报的事情。经常有人问我山里的那些孩子最需要什么,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关爱。他们都是大山深处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面对如今的肯定,申勋安袒露着自己的心迹:“荣誉代表了大家的认可,而我更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要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耐心,我们需要更多人、更多力量的加入。我们还想联系民间组织走得再远些,发动支教等形式的援助力量,把零散的工作做得越来越正规化,为更多的孩子送去温暖。”

一个人的人生是否丰富和真实,界定它的不只是物质,更需要一种精神。申勋安和他的同事们一路陪护山区孩子们茁壮成长,航天动力人也因此赢得了山区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爱与尊敬。二十年过去了,爱心的传递没有中断,它跨越了千山万水,把首都北京、中国航天与祖国西部最美的花朵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爱心没有距离,只有行动;爱心不分你我,只要付出,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