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信
一、人物介绍
杨信,男,1962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
“京味画家”杨信潜心于老北京民俗艺术和老字号历史传承的挖掘整理,出版数十部作品集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近十年来,他编写出“画说北京”授课教案,每年为中小学、社区、机关、幼儿园等义务授课百余场,向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等捐赠了数百幅作品,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
二、主要事迹
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
他热心公益,常年免费将自己研究的北京史料、画过的历史画作,作为课件给北京几十所中小学义务宣讲,指导孩子们创作北京题材的作品。
他多年来给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数百幅作品,用丰富的北京人文历史知识为北京的孩子搭建起一条爱北京、画北京的文化通道。
他致力于国家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的整理传承,编纂绘画出二十家老字号传承谱系的绘画,被誉为北京实力派的“京味画家”。
他就是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的杨信。
潜心绘画 让世界认识北京
杨信,1962年出生,9岁习素描,少年时期师从我国著名画家王式廓女儿王娣娣,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青年时期专攻油画。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北京著名京味民俗画家、专家。杨信多年来对北京胡同人文历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潜心致力于旧京民俗文化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创作了大量京味民俗题材的绘画作品。
杨信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先后出版《捧读胡同》《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怀旧图景 什刹海》《九门深处》《流动的北京》《北京流行风》《骆驼祥子》《什刹海传说》《年味儿》等数十部作品集。其中,由杨信绘画的《捧读胡同儿》《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三本有关老北京的图书,被读者誉为“京味民俗画三部曲”。
杨信在2022北京冬奥宣讲团活动中赠送书法作品
2004年中法文化年期间,杨信在巴黎凡尔赛展览中心举办杨信京味画系列之“胡同·印象”个人画展。2007年13幅老北京作品入选北京奥运组委会官方用图。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上,“流动的北京”作品展出并捐赠给“北京世博会组委会,荣得大型文化交流与展示活动嘉奖,引起海内外研究北京历史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2017年7月杨信赴莫斯科参加“地坛庙会全球行”,现场画扇画作品被俄罗斯列宁博物馆收藏,当天莫斯科晚报在头版头条上大篇幅报道了收藏过程。在莫斯科期间,杨信在莫斯科中国大饭店给华人举行了“扇画与中国艺术主题讲座”。
走进学校 讲述北京城前世今生
京城的位置和格局是怎么确定的?安定门、西直门、东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用途是什么?安贞门、健德门、肃清门为什么消失了?东直门与朝阳门之间的各种官仓、米仓是怎么来的?北京大运河水系的由来与现状如何?老北京人总说的“银锭观山水倒流”,为何会倒流?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神兽是什么?
……
这一切都能从杨信那里得到答案。
二十多年来,杨信系统地研究了北京中轴线、故宫建筑及其色彩、北京坛庙、北京的砖雕、北京的金木水火等史料。这些研究资料一方面是他绘画北京历史的重要素材,同时他也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图片全部带进了课堂,给孩子、老师做培训教材使用。
杨信参与朝阳区兴隆小学“走进大运河”活动并现场演讲
杨信在朝阳区兴隆小学“走进大运河”活动中解答学生问题
十年来,杨信用自己创作的画作编写出“画说北京”授课教案,每年在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府学小学、黑芝麻小学、培新小学、前门小学、崇文小学东城教师培训中心、朝阳区教师培训中心、北京1039、北京新闻广播、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北京文艺台等十几所学校、社区、机关、幼儿园培训授课达一百多场,带领着孩子们在有着800年历史的古建、坛庙、皇家园林讲解历史由来与现状,从金中都灭亡讲至北京城的由来,讲北京各大城门的由来与作用,讲贯穿北京城水系24个历史古闸的地点、名称的由来与意义……
杨信参与府学小学五年级“作家与作品”大讲堂
杨信参与海淀民族小学活动
杨信到天坛东里小学进行书法指导
杨信与北京五中高中部学生互动
杨信对朝阳区老君堂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老北京文化至为珍贵,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价值。由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它对全国的文化发展必然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孩子们认识到,以皇城为背景形成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老北京文化,不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杨信用丰富的北京人文历史知识,为北京的孩子搭建起一条爱北京、画北京的文化通道。
身体力行 传承传播老北京民俗文化
杨信多年致力于国家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的整理传承,编纂绘画出“吴裕泰、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同仁堂、老舍茶馆、烤肉宛、稻香村、王致和、天府豆花庄、慈禧西行(阳坊)、故宫养心殿千叟宴……”等二十家传承谱系的绘画,并给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数百幅作品。
2017年1月21日,老舍诞辰118周年纪念日暨“杨信老舍文学作品插图展”在北京友谊宾馆美术馆举办。展览期间,杨信给观展的观众举办了两场“解读骆驼祥子”的义务讲座,也把画老舍先生作品时调研的史料分享给大家。
2019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年味儿》一书,得到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王兆国,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著名民俗专家赵书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展览期间恰逢春节,杨信在东城区角楼图书馆举办了专题讲座“北京的年味与规矩”,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
2019年5月29日,杨信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第四十四期,以“‘画’说北京,‘物’读胡同”为主题,为北下关街道31个社区数百名居民分享了他的“京味儿画家”创作之路。北下关街道赵副主任介绍说:“杨信老师一直在用画笔来描绘北京民俗,记录北京胡同的春夏秋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播者。而我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是扎根胡同,让艺术大家走进胡同,与我们胡同里的居民一起面对面交流,从而传播我们的胡同文化。我们都是胡同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都与‘胡同’结缘,我们都热爱胡同文化。这也是我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与杨信老师的缘分。”
一位老年观众形容,杨信老师的画特别有生活感,“他有的画就和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些是一样的。捧读杨信的画册,看着看着,魂儿就掉进去了。我看过他的《捧读胡同儿》和《京城老行当》两部画册,前一册表现作者由童年至壮年的经历,画得情趣盎然;而后者表现清末及民国年间的市井生活,居然也惟妙惟肖。仿佛当时人家热热闹闹地过日子,杨先生就蹲在一旁瞅着呢。”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华诞喜庆的日子,从春节开始杨信就着手做“祥瑞中国”北京中轴线和大运河水系古桥历史神兽的考察、采风、创作过程。他说,古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同样重要,他会尽快把祥瑞系列的画作集结成册,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神兽文化,注重古都的文物保护。
艺术履历:
2000年出版《捧读胡同》
2001年出版《京城老行当》
2003年出版《大前门外》
同年赴法国举办“胡同·记忆”个人画展
2005年出版《怀旧图景 什刹海》
同年赴台湾环岛举办“胡同·记忆”个人画展
2006年出版《九门深处》手绘地图
同年赴新西兰举办画展
2007年13幅作品入选奥组委官方指定用图,外宣品发往29个国家及地区
同年赴韩国首尔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作品《流动的北京》在北京馆中展出
2011年出版《北京流行风》
2014年出版《骆驼祥子》
2015年出版《什刹海轶事》
2018年出版《年味》
杨信
一、人物介绍
杨信,男,1962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
“京味画家”杨信潜心于老北京民俗艺术和老字号历史传承的挖掘整理,出版数十部作品集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近十年来,他编写出“画说北京”授课教案,每年为中小学、社区、机关、幼儿园等义务授课百余场,向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等捐赠了数百幅作品,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
二、主要事迹
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
他热心公益,常年免费将自己研究的北京史料、画过的历史画作,作为课件给北京几十所中小学义务宣讲,指导孩子们创作北京题材的作品。
他多年来给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数百幅作品,用丰富的北京人文历史知识为北京的孩子搭建起一条爱北京、画北京的文化通道。
他致力于国家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的整理传承,编纂绘画出二十家老字号传承谱系的绘画,被誉为北京实力派的“京味画家”。
他就是用画笔传播北京文化的杨信。
潜心绘画 让世界认识北京
杨信,1962年出生,9岁习素描,少年时期师从我国著名画家王式廓女儿王娣娣,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青年时期专攻油画。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北京著名京味民俗画家、专家。杨信多年来对北京胡同人文历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潜心致力于旧京民俗文化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创作了大量京味民俗题材的绘画作品。
杨信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先后出版《捧读胡同》《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怀旧图景 什刹海》《九门深处》《流动的北京》《北京流行风》《骆驼祥子》《什刹海传说》《年味儿》等数十部作品集。其中,由杨信绘画的《捧读胡同儿》《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三本有关老北京的图书,被读者誉为“京味民俗画三部曲”。
杨信在2022北京冬奥宣讲团活动中赠送书法作品
2004年中法文化年期间,杨信在巴黎凡尔赛展览中心举办杨信京味画系列之“胡同·印象”个人画展。2007年13幅老北京作品入选北京奥运组委会官方用图。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上,“流动的北京”作品展出并捐赠给“北京世博会组委会,荣得大型文化交流与展示活动嘉奖,引起海内外研究北京历史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2017年7月杨信赴莫斯科参加“地坛庙会全球行”,现场画扇画作品被俄罗斯列宁博物馆收藏,当天莫斯科晚报在头版头条上大篇幅报道了收藏过程。在莫斯科期间,杨信在莫斯科中国大饭店给华人举行了“扇画与中国艺术主题讲座”。
走进学校 讲述北京城前世今生
京城的位置和格局是怎么确定的?安定门、西直门、东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用途是什么?安贞门、健德门、肃清门为什么消失了?东直门与朝阳门之间的各种官仓、米仓是怎么来的?北京大运河水系的由来与现状如何?老北京人总说的“银锭观山水倒流”,为何会倒流?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神兽是什么?
……
这一切都能从杨信那里得到答案。
二十多年来,杨信系统地研究了北京中轴线、故宫建筑及其色彩、北京坛庙、北京的砖雕、北京的金木水火等史料。这些研究资料一方面是他绘画北京历史的重要素材,同时他也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图片全部带进了课堂,给孩子、老师做培训教材使用。
杨信参与朝阳区兴隆小学“走进大运河”活动并现场演讲
杨信在朝阳区兴隆小学“走进大运河”活动中解答学生问题
十年来,杨信用自己创作的画作编写出“画说北京”授课教案,每年在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府学小学、黑芝麻小学、培新小学、前门小学、崇文小学东城教师培训中心、朝阳区教师培训中心、北京1039、北京新闻广播、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北京文艺台等十几所学校、社区、机关、幼儿园培训授课达一百多场,带领着孩子们在有着800年历史的古建、坛庙、皇家园林讲解历史由来与现状,从金中都灭亡讲至北京城的由来,讲北京各大城门的由来与作用,讲贯穿北京城水系24个历史古闸的地点、名称的由来与意义……
杨信参与府学小学五年级“作家与作品”大讲堂
杨信参与海淀民族小学活动
杨信到天坛东里小学进行书法指导
杨信与北京五中高中部学生互动
杨信对朝阳区老君堂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老北京文化至为珍贵,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价值。由于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它对全国的文化发展必然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孩子们认识到,以皇城为背景形成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老北京文化,不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杨信用丰富的北京人文历史知识,为北京的孩子搭建起一条爱北京、画北京的文化通道。
身体力行 传承传播老北京民俗文化
杨信多年致力于国家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的整理传承,编纂绘画出“吴裕泰、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同仁堂、老舍茶馆、烤肉宛、稻香村、王致和、天府豆花庄、慈禧西行(阳坊)、故宫养心殿千叟宴……”等二十家传承谱系的绘画,并给社区、学校、敬老院、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数百幅作品。
2017年1月21日,老舍诞辰118周年纪念日暨“杨信老舍文学作品插图展”在北京友谊宾馆美术馆举办。展览期间,杨信给观展的观众举办了两场“解读骆驼祥子”的义务讲座,也把画老舍先生作品时调研的史料分享给大家。
2019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年味儿》一书,得到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王兆国,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著名民俗专家赵书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展览期间恰逢春节,杨信在东城区角楼图书馆举办了专题讲座“北京的年味与规矩”,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
2019年5月29日,杨信做客“胡同里的百家讲坛”第四十四期,以“‘画’说北京,‘物’读胡同”为主题,为北下关街道31个社区数百名居民分享了他的“京味儿画家”创作之路。北下关街道赵副主任介绍说:“杨信老师一直在用画笔来描绘北京民俗,记录北京胡同的春夏秋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播者。而我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是扎根胡同,让艺术大家走进胡同,与我们胡同里的居民一起面对面交流,从而传播我们的胡同文化。我们都是胡同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都与‘胡同’结缘,我们都热爱胡同文化。这也是我们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与杨信老师的缘分。”
一位老年观众形容,杨信老师的画特别有生活感,“他有的画就和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些是一样的。捧读杨信的画册,看着看着,魂儿就掉进去了。我看过他的《捧读胡同儿》和《京城老行当》两部画册,前一册表现作者由童年至壮年的经历,画得情趣盎然;而后者表现清末及民国年间的市井生活,居然也惟妙惟肖。仿佛当时人家热热闹闹地过日子,杨先生就蹲在一旁瞅着呢。”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华诞喜庆的日子,从春节开始杨信就着手做“祥瑞中国”北京中轴线和大运河水系古桥历史神兽的考察、采风、创作过程。他说,古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同样重要,他会尽快把祥瑞系列的画作集结成册,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神兽文化,注重古都的文物保护。
艺术履历:
2000年出版《捧读胡同》
2001年出版《京城老行当》
2003年出版《大前门外》
同年赴法国举办“胡同·记忆”个人画展
2005年出版《怀旧图景 什刹海》
同年赴台湾环岛举办“胡同·记忆”个人画展
2006年出版《九门深处》手绘地图
同年赴新西兰举办画展
2007年13幅作品入选奥组委官方指定用图,外宣品发往29个国家及地区
同年赴韩国首尔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作品《流动的北京》在北京馆中展出
2011年出版《北京流行风》
2014年出版《骆驼祥子》
2015年出版《什刹海轶事》
2018年出版《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