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飞
一、人物介绍
裴志飞,女,1975年12月出生,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2017年8月裴志飞请缨援青。玉树平均海拔超4000米,她曾因长时间手术瘫倒在地。当地能做妇科手术的医生少,她把带徒弟当做重点工作,援青一年期满她仍不放心申请延期。两年间,她创办了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建立起三级诊疗模式,基本满足了患者需要,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二、主要事迹
为雪域高原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裴志飞,女,1975年12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8月,裴志飞成为北京对口援玉树医疗队的一员。在完成一年援期后主动请缨延长一年,成为唯一援玉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两年间,她克服高原缺氧症状困扰,多次体力不支险些晕倒在手术台上,裴志飞还是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在玉树州人民医院一手创办了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填补了玉树州宫颈疾病诊治的空白,并开展新技术业务产科8项、妇科14项。在她到来之后,医院妇产科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大幅降低,门诊量增加了76%,入院患者增加了59%,手术量增长了68%,还带出了一支当地医生队伍,把北京的先进医疗技术留在了当地。
1997年,还是学生的裴志飞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99年,她从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成为了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因为孕妇一人关系着两条生命,所以妇产科风险高、纠纷多,加上环境差、待遇低等因素,很多同事都调走或转行了,但裴志飞从小就立志要像医生父亲一样解除百姓痛苦,因此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一腔孤勇”上高原
2017年8月,北京对口援玉树医疗队开始征集成员,怀揣着支援边远地区、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浪漫主义梦想”,裴志飞主动请缨前往。虽然援玉的前辈们跟她透露过高原生活的辛苦,家人们也担心艰苦的环境会让她的身体吃不消,但裴志飞对自己充满信心: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
怀抱着对援玉生活的期待和满满的干劲儿,裴志飞来到了玉树,但刚上高原,她就被来了个下马威。玉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除去山上植被丰厚的7、8月份,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左右。在过度缺氧的情况下,心慌、头痛、恶心、呼吸困难让裴志飞有些吃不消,在玉树,平地上习以为常的运动、奔跑、大声讲话都成了奢求。适应了几天之后,自认为身体不错的裴志飞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在高原的生活,于是拖了一遍宿舍的地,但没想到到了半夜,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她浑身无力,头痛剧烈,瘫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连打电话求助或者下床拿药的力气都没有……昏昏沉沉之间,裴志飞想起了家人,开始问自己:来玉树,我后悔吗?
一夜未眠,万幸的是到了早上,剧烈的头痛已经褪去,虽然还是浑身无力,裴志飞仍然准时出现在了医院。不同于其他大夫只给重点病人查房,每天早上,裴志飞会把科室50多个病房都查一遍。这天,看着以往风风火火冲在最前面的裴志飞扶着墙,慢慢在后面挪着步子,对昨晚的事一无所知的同事调侃道:“咱们的‘女汉子’今天怎么了?”裴志飞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不负患者信任晕倒前一刻完成手术
玉树当地医疗水平不高,裴志飞供职的玉树州人民医院是玉树最好的医院,但就是这样一家医院,在2016年时,妇产科只有9个医生,最简单的子宫肌瘤和剖宫产手术都没几个人会做;同时,玉树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人口却只有40多万,辖区面积太大、交通太不便利,低下的医疗水平导致老百姓得了病就只能去外地看,这样成本高不说,一些急病病人往往根本挺不到送到其他医院。“离玉树最近的大医院在省会西宁,距离超过800公里,坐汽车至少得12个小时山路,若有个急病,病人还没送到估计就已经没了……”面对着硬件软件的双重困难,裴志飞的“医生本能”被激发出来:“工作难开展,才更需要我们来;病人情况紧急,才更需要我们来救助。”
裴志飞准备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
已经在一线奋战了20年,同时在北京各大医院多次进修过的裴志飞,自认已经是一名经验非常丰富的妇产科医生了,但是到了玉树之后,接踵而至的极危重病人还是让她大吃一惊。
2017年9月,刚到玉树不久的裴志飞主刀进行了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盆腔内长了巨大的肿物,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本想把病人转到西宁去,裴志飞看着痛苦不已的患者,一想到她可能要辗转近千公里的山路,当下就说:“不要转走了,手术我来做吧。”患者非常肥胖,打开腹腔后,裴志飞发现各种组织脏器粘连在一起,解剖结构完全看不清楚,加上患者本身还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这台本来不太难的手术难度陡然增大。裴志飞压力很大,“我是北京来的大夫,患者和医生都信任我,可千万不能在这台手术中出一点差错。”一点点分离各种粘连、分辨组织结构,高度集中精神让裴志飞很快就满头大汗。三个半小时之后,肿物终于被切除了,只剩下缝合等简单的结尾工作,松了一口气的裴志飞刚把心放回肚子,下一瞬间就觉得眼前发黑双腿无力,瘫倒在了地上。要知道在平原地区,精神高度集中做三四个小时的手术已经很累了,更别提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没有经验且一直有轻微低血糖的裴志飞做完这台手术就由于消耗太大支持不住了。实在站不起来的她只能坐在地上指导其他大夫为患者进行了缝合,小护士赶紧给她找了一包葡萄糖让她喝下,裴志飞才慢慢恢复过来。
裴志飞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补充葡萄糖水
从此之后她每次上手术台之前都会吃几块糖,以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可是面对不时出现的危重患者,常常是即使吃了糖,仍然会撑不住。“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每次我要晕都是在手术基本完成之后,其他医生可以替我完成收尾工作。”提起这一次次危险的经历,裴志飞仍然有心思打趣。
24小时不关机翻山越岭随叫随到
但在玉树做手术,体力不支晕倒并不是裴志飞面临的唯一危险。“2017年8月有一天,下着大雨,半夜12点钟,有一位危重病人从州内其他医院转过来,医院紧急打我电话叫我过去,刚刚睡着的我赶紧起来往医院跑——当时也顾不上什么高反了,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好,血压只有40/20mmHg,昏迷不醒,我赶紧开始了手术, 没想到手术刀切下去,病人的血直接喷出来,喷了我满脸,因为我不戴眼镜,血也直接喷到了我眼睛里,当时我有一瞬间的愣神——在乙肝、结核等多种传染病高发的玉树地区,万一她有传染病怎么办?接触到眼睛的粘膜是有很大可能传染的……”但在下一瞬间,裴志飞就下定了决心:救人要紧,就是把自己豁出去了,也要保住患者的生命再说。“患者胎盘早剥,腹腔里全是血,子宫已经完完全全地裂开了,在北京是见不到这种情况的,这又是一场硬仗。”定下心神,几个小时之后,裴志飞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得救了。万幸的是,几天后患者传染病化验结果为阴性,裴志飞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身边的医生护士都劝她不然戴个眼镜,“我眼镜都买好了,但是每次抢救时候都着急,哪还能想着这些。”比起对患者,她对自己可谓是“一点儿也不上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挽救重症病人的生命,大半夜辗转200多公里山路,翻越海拔超过4000米的几座高山,忍着严重高反带来的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坚持做手术,“有时候半夜赶路还碰到下雨路滑,指挥部的领导都不放心我,怕路上出什么危险,一个劲儿地给我打电话让我提醒司机别睡着了,因为这边的山路太险,很多路段都是弯急路窄,另一边脚下就是湍急的大江,哪怕稍微出点差错就万劫不复,但当时我自己已经因为高反,难受得一张嘴就想吐,哪还能打起精神跟司机说话……”说话没力气,但是见到躺在手术室等着她救的病人,恶心、头痛欲裂等不适仿佛自动从裴志飞身上“消失”了,“可能真的是医生的本能,病人都生命垂危了,我有什么难受不能忍的?”
24小时手机不关机,不管是半夜还是清晨,不管是近在咫尺的州人民医院还是远在几百公里以外,裴志飞已经记不清自己两年来救回多少个个病人了。“当地的百姓太淳朴了,就冲着她们对我感谢的眼神,我觉得自己受的苦真的不算什么。”
主动请缨成为唯一援玉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
作为北京援青医疗队第三批第二期中唯一的女医生,裴志飞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一手创办了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建立起宫颈疾病早筛查、早诊断及早治疗的“TCT+HPV+阴道镜”等三级诊疗模式,填补了玉树州宫颈疾病治疗的空白。
裴志飞带领学生在为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手术
裴志飞在为藏族学生讲解病例
为了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除了日常的出诊和手术,“带徒弟”也是她的一项重头工作。一年援期满的时候,裴志飞的“徒弟”们已经能应付大多数常规疾病了,但她仍有不放心:“她们跟以前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面对复杂患者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况且宫颈疾病诊疗中心是我一手创办,现在中心还在发展期,这个时候离开我舍不得……”抱着这份“舍不得”,原本2018年7月援期已满的裴志飞毅然选择了延长一年。递上一份延期申请容易,但是没有长期在高原生活过的人很难体会这份申请包含的重量。这份勇气也让裴志飞成了青海支边队伍里唯一支边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
在北京支援玉树指挥部里,只有三张圆桌的小食堂墙上贴着两排大字:“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干部们的信条,也是生活写照。在接近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长期生活,缺氧喘不上气、脏器压力大,来之前体检一切正常的裴志飞身体出现不少问题:甲状腺结节、从低血压变成高血压、心脏瓣膜闭合不严、肝上还长了一个血管瘤……在她房间里必备的三样药品是红景天、速效救心丸和安眠药——因为缺氧,夜里失眠是常有的事儿,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有时候不得不吃些安眠药。但对于别人来说是痛苦的时间,裴志飞却把它当做多出来的工作时间:“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想想今天工作做得怎么样,或者看看医书——平原上觉多,在玉树,因为失眠,好像每天的时间都变多了,正好有时间学习。”把失眠也能看得如此乐观,可能也只有裴志飞了。
短短两年给当地医院妇产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裴志飞两年的努力,玉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医院仅有简单的产科,几乎没有妇科,现在在裴志飞的带领下,医院新开展了14项妇科和8项产科技术业务;原来连子宫肌瘤和剖宫产等最基本的手术都不会做的当地医生们,如今已经能应对大多数常见手术;原来医院妇产科的手术方式、查房制度甚至连病例书写都缺乏规范,在裴志飞的带领下,医院规范了技术业务29项;从患者角度看,孕产妇死亡率由2016年的0.195%降至现在的0%左右;新生儿窒息率由20.56%降低至10.93%。裴志飞来后的两年里,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量增加了76%,入院患者增加了59%,手术量增长了68%。通过两期的援建,现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已基本能满足当地患者就诊需要,对常见、多发或棘手的疾病能熟练诊断处理,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当地大夫也已经能正确处理,患者基本不需要转往外地。极大地减轻了患者人力、物力的压力。
“大家都说,援玉树,第一年拼的是身体,第二年是拼毅力,也有人说,援建支边是一件伟大的工作,但我常常会想,玉树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为国家守着三江源不受污染,比起他们,不管是一年还是两年,我们都只是短暂的停留,为当地的百姓做些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想得开”的裴志飞,只有在提起家人的时候,才会流露出属于母亲的一丝柔软。“今年母亲节,女儿开玩笑地跟我说她缺乏母爱,她是无心一说,我听起来真的很难受,这两年我没什么时间陪在她身边,甚至连她的生日也忘记了,她父亲工作忙,很多时候只能给她点外卖吃,她马上就要中考了,没能陪伴她的这段人生,我真的很遗憾。”
如今两年的援期就要满了,裴志飞想起了刚来玉树因为强烈高反瘫在床上时问自己的问题:来玉树,后悔吗?看着目前井然有序的州人民医院妇产科,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回忆起自己抢救回来的数不清的病人,她可以无愧地回答自己:来玉树,真是来对了。
裴志飞
一、人物介绍
裴志飞,女,1975年12月出生,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2017年8月裴志飞请缨援青。玉树平均海拔超4000米,她曾因长时间手术瘫倒在地。当地能做妇科手术的医生少,她把带徒弟当做重点工作,援青一年期满她仍不放心申请延期。两年间,她创办了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建立起三级诊疗模式,基本满足了患者需要,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二、主要事迹
为雪域高原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裴志飞,女,1975年12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7年8月,裴志飞成为北京对口援玉树医疗队的一员。在完成一年援期后主动请缨延长一年,成为唯一援玉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两年间,她克服高原缺氧症状困扰,多次体力不支险些晕倒在手术台上,裴志飞还是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在玉树州人民医院一手创办了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填补了玉树州宫颈疾病诊治的空白,并开展新技术业务产科8项、妇科14项。在她到来之后,医院妇产科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大幅降低,门诊量增加了76%,入院患者增加了59%,手术量增长了68%,还带出了一支当地医生队伍,把北京的先进医疗技术留在了当地。
1997年,还是学生的裴志飞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99年,她从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成为了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因为孕妇一人关系着两条生命,所以妇产科风险高、纠纷多,加上环境差、待遇低等因素,很多同事都调走或转行了,但裴志飞从小就立志要像医生父亲一样解除百姓痛苦,因此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一腔孤勇”上高原
2017年8月,北京对口援玉树医疗队开始征集成员,怀揣着支援边远地区、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浪漫主义梦想”,裴志飞主动请缨前往。虽然援玉的前辈们跟她透露过高原生活的辛苦,家人们也担心艰苦的环境会让她的身体吃不消,但裴志飞对自己充满信心: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
怀抱着对援玉生活的期待和满满的干劲儿,裴志飞来到了玉树,但刚上高原,她就被来了个下马威。玉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除去山上植被丰厚的7、8月份,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左右。在过度缺氧的情况下,心慌、头痛、恶心、呼吸困难让裴志飞有些吃不消,在玉树,平地上习以为常的运动、奔跑、大声讲话都成了奢求。适应了几天之后,自认为身体不错的裴志飞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在高原的生活,于是拖了一遍宿舍的地,但没想到到了半夜,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她浑身无力,头痛剧烈,瘫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连打电话求助或者下床拿药的力气都没有……昏昏沉沉之间,裴志飞想起了家人,开始问自己:来玉树,我后悔吗?
一夜未眠,万幸的是到了早上,剧烈的头痛已经褪去,虽然还是浑身无力,裴志飞仍然准时出现在了医院。不同于其他大夫只给重点病人查房,每天早上,裴志飞会把科室50多个病房都查一遍。这天,看着以往风风火火冲在最前面的裴志飞扶着墙,慢慢在后面挪着步子,对昨晚的事一无所知的同事调侃道:“咱们的‘女汉子’今天怎么了?”裴志飞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不负患者信任晕倒前一刻完成手术
玉树当地医疗水平不高,裴志飞供职的玉树州人民医院是玉树最好的医院,但就是这样一家医院,在2016年时,妇产科只有9个医生,最简单的子宫肌瘤和剖宫产手术都没几个人会做;同时,玉树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人口却只有40多万,辖区面积太大、交通太不便利,低下的医疗水平导致老百姓得了病就只能去外地看,这样成本高不说,一些急病病人往往根本挺不到送到其他医院。“离玉树最近的大医院在省会西宁,距离超过800公里,坐汽车至少得12个小时山路,若有个急病,病人还没送到估计就已经没了……”面对着硬件软件的双重困难,裴志飞的“医生本能”被激发出来:“工作难开展,才更需要我们来;病人情况紧急,才更需要我们来救助。”
裴志飞准备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
已经在一线奋战了20年,同时在北京各大医院多次进修过的裴志飞,自认已经是一名经验非常丰富的妇产科医生了,但是到了玉树之后,接踵而至的极危重病人还是让她大吃一惊。
2017年9月,刚到玉树不久的裴志飞主刀进行了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盆腔内长了巨大的肿物,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本想把病人转到西宁去,裴志飞看着痛苦不已的患者,一想到她可能要辗转近千公里的山路,当下就说:“不要转走了,手术我来做吧。”患者非常肥胖,打开腹腔后,裴志飞发现各种组织脏器粘连在一起,解剖结构完全看不清楚,加上患者本身还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这台本来不太难的手术难度陡然增大。裴志飞压力很大,“我是北京来的大夫,患者和医生都信任我,可千万不能在这台手术中出一点差错。”一点点分离各种粘连、分辨组织结构,高度集中精神让裴志飞很快就满头大汗。三个半小时之后,肿物终于被切除了,只剩下缝合等简单的结尾工作,松了一口气的裴志飞刚把心放回肚子,下一瞬间就觉得眼前发黑双腿无力,瘫倒在了地上。要知道在平原地区,精神高度集中做三四个小时的手术已经很累了,更别提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没有经验且一直有轻微低血糖的裴志飞做完这台手术就由于消耗太大支持不住了。实在站不起来的她只能坐在地上指导其他大夫为患者进行了缝合,小护士赶紧给她找了一包葡萄糖让她喝下,裴志飞才慢慢恢复过来。
裴志飞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补充葡萄糖水
从此之后她每次上手术台之前都会吃几块糖,以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可是面对不时出现的危重患者,常常是即使吃了糖,仍然会撑不住。“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每次我要晕都是在手术基本完成之后,其他医生可以替我完成收尾工作。”提起这一次次危险的经历,裴志飞仍然有心思打趣。
24小时不关机翻山越岭随叫随到
但在玉树做手术,体力不支晕倒并不是裴志飞面临的唯一危险。“2017年8月有一天,下着大雨,半夜12点钟,有一位危重病人从州内其他医院转过来,医院紧急打我电话叫我过去,刚刚睡着的我赶紧起来往医院跑——当时也顾不上什么高反了,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好,血压只有40/20mmHg,昏迷不醒,我赶紧开始了手术, 没想到手术刀切下去,病人的血直接喷出来,喷了我满脸,因为我不戴眼镜,血也直接喷到了我眼睛里,当时我有一瞬间的愣神——在乙肝、结核等多种传染病高发的玉树地区,万一她有传染病怎么办?接触到眼睛的粘膜是有很大可能传染的……”但在下一瞬间,裴志飞就下定了决心:救人要紧,就是把自己豁出去了,也要保住患者的生命再说。“患者胎盘早剥,腹腔里全是血,子宫已经完完全全地裂开了,在北京是见不到这种情况的,这又是一场硬仗。”定下心神,几个小时之后,裴志飞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得救了。万幸的是,几天后患者传染病化验结果为阴性,裴志飞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身边的医生护士都劝她不然戴个眼镜,“我眼镜都买好了,但是每次抢救时候都着急,哪还能想着这些。”比起对患者,她对自己可谓是“一点儿也不上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挽救重症病人的生命,大半夜辗转200多公里山路,翻越海拔超过4000米的几座高山,忍着严重高反带来的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坚持做手术,“有时候半夜赶路还碰到下雨路滑,指挥部的领导都不放心我,怕路上出什么危险,一个劲儿地给我打电话让我提醒司机别睡着了,因为这边的山路太险,很多路段都是弯急路窄,另一边脚下就是湍急的大江,哪怕稍微出点差错就万劫不复,但当时我自己已经因为高反,难受得一张嘴就想吐,哪还能打起精神跟司机说话……”说话没力气,但是见到躺在手术室等着她救的病人,恶心、头痛欲裂等不适仿佛自动从裴志飞身上“消失”了,“可能真的是医生的本能,病人都生命垂危了,我有什么难受不能忍的?”
24小时手机不关机,不管是半夜还是清晨,不管是近在咫尺的州人民医院还是远在几百公里以外,裴志飞已经记不清自己两年来救回多少个个病人了。“当地的百姓太淳朴了,就冲着她们对我感谢的眼神,我觉得自己受的苦真的不算什么。”
主动请缨成为唯一援玉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
作为北京援青医疗队第三批第二期中唯一的女医生,裴志飞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一手创办了玉树州人民医院的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建立起宫颈疾病早筛查、早诊断及早治疗的“TCT+HPV+阴道镜”等三级诊疗模式,填补了玉树州宫颈疾病治疗的空白。
裴志飞带领学生在为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手术
裴志飞在为藏族学生讲解病例
为了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除了日常的出诊和手术,“带徒弟”也是她的一项重头工作。一年援期满的时候,裴志飞的“徒弟”们已经能应付大多数常规疾病了,但她仍有不放心:“她们跟以前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面对复杂患者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况且宫颈疾病诊疗中心是我一手创办,现在中心还在发展期,这个时候离开我舍不得……”抱着这份“舍不得”,原本2018年7月援期已满的裴志飞毅然选择了延长一年。递上一份延期申请容易,但是没有长期在高原生活过的人很难体会这份申请包含的重量。这份勇气也让裴志飞成了青海支边队伍里唯一支边两年的医疗技术人员。
在北京支援玉树指挥部里,只有三张圆桌的小食堂墙上贴着两排大字:“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干部们的信条,也是生活写照。在接近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长期生活,缺氧喘不上气、脏器压力大,来之前体检一切正常的裴志飞身体出现不少问题:甲状腺结节、从低血压变成高血压、心脏瓣膜闭合不严、肝上还长了一个血管瘤……在她房间里必备的三样药品是红景天、速效救心丸和安眠药——因为缺氧,夜里失眠是常有的事儿,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有时候不得不吃些安眠药。但对于别人来说是痛苦的时间,裴志飞却把它当做多出来的工作时间:“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想想今天工作做得怎么样,或者看看医书——平原上觉多,在玉树,因为失眠,好像每天的时间都变多了,正好有时间学习。”把失眠也能看得如此乐观,可能也只有裴志飞了。
短短两年给当地医院妇产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裴志飞两年的努力,玉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医院仅有简单的产科,几乎没有妇科,现在在裴志飞的带领下,医院新开展了14项妇科和8项产科技术业务;原来连子宫肌瘤和剖宫产等最基本的手术都不会做的当地医生们,如今已经能应对大多数常见手术;原来医院妇产科的手术方式、查房制度甚至连病例书写都缺乏规范,在裴志飞的带领下,医院规范了技术业务29项;从患者角度看,孕产妇死亡率由2016年的0.195%降至现在的0%左右;新生儿窒息率由20.56%降低至10.93%。裴志飞来后的两年里,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量增加了76%,入院患者增加了59%,手术量增长了68%。通过两期的援建,现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已基本能满足当地患者就诊需要,对常见、多发或棘手的疾病能熟练诊断处理,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当地大夫也已经能正确处理,患者基本不需要转往外地。极大地减轻了患者人力、物力的压力。
“大家都说,援玉树,第一年拼的是身体,第二年是拼毅力,也有人说,援建支边是一件伟大的工作,但我常常会想,玉树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为国家守着三江源不受污染,比起他们,不管是一年还是两年,我们都只是短暂的停留,为当地的百姓做些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想得开”的裴志飞,只有在提起家人的时候,才会流露出属于母亲的一丝柔软。“今年母亲节,女儿开玩笑地跟我说她缺乏母爱,她是无心一说,我听起来真的很难受,这两年我没什么时间陪在她身边,甚至连她的生日也忘记了,她父亲工作忙,很多时候只能给她点外卖吃,她马上就要中考了,没能陪伴她的这段人生,我真的很遗憾。”
如今两年的援期就要满了,裴志飞想起了刚来玉树因为强烈高反瘫在床上时问自己的问题:来玉树,后悔吗?看着目前井然有序的州人民医院妇产科,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回忆起自己抢救回来的数不清的病人,她可以无愧地回答自己:来玉树,真是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