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7月 >  第五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龙:慈心不忍,只为危重患儿微创无痕
首都文明网 2019-07-29

李龙

  一、人物介绍

李龙,男,1962年5月出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

李龙师从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院士,又留学海外,将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和肝移植技术带回国,并对全国2500多名小儿外科医生进行了培训。他的系列新技术让小儿患者不再留刀口疤痕,已覆盖儿外科80%以上病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他不怕担责,敢于做疑难手术,一年手术近3000台,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病人。

  二、主要事迹

慈心不忍,只为危重患儿微创无痕

李龙,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小儿腔镜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IPEG)亚洲区主任委员。他是国内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开拓者,十余年间,先后组织举办了29届全国小儿腹腔镜学习班,来自全国26个省的2500多名医生接受了培训,将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推广向全国。他参与完成的《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操作指南》成了卫生行业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的空白。他发明的“李氏术式”成为治疗“肠重复畸形”的常规选择;他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开展的腹腔镜经脐单孔手术达到“无痕”效果。他带领的普通(新生儿)外科,是全国小儿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患儿治疗中心,腔镜治疗病种及数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年前,4岁女孩童童突发急症,被诊断为胆管畸形,当地无法医治,一家人就来到了北京。咨询过其他医院后,家长了解到,童童的病可以治,但手术需要开腹,刀口从胸口到肚子,有半尺长。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受那么大的罪,但孩子的命又危在旦夕。最后家长在网上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一位医生可以做腹腔镜手术。见过医生的第二天,童童就进行了手术。5天后,孩子顺利出院,刀口很小,肚子上只有3个小孔。如今,童童长得亭亭玉立,还是学校的篮球运动员。为她手术的医生,就是李龙。

2012年3月15日李龙进行微创手术中

李龙在病房检查微创手术小儿情况

儿童的器官小,很脆弱,一个普通手术的创伤都能对他的身体造成致命的打击。面对这样的困境,李龙率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外科,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目前已覆盖儿外科80%以上病种,大大降低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伤害。李龙总说:“孩子与成人不一样,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所以小儿外科医生要有更长远的眼光,考虑他们的一辈子,要给孩子最好的治疗。”

李龙带领的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是全国小儿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患儿治疗中心,分为肝胆、肛肠、胃食管、内镜、新生儿、急诊6个亚专业治疗组,腔镜治疗病种及数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李龙又对腹腔镜手术做了改进,只在肚脐处开一个孔,达到了“无痕手术”的效果。

李龙向医疗工作者推广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

2011年5月28日,卫生部“先天胆道畸形诊断标准”制定讨论会(前排左二)

李龙还将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及时向全国进行了推广,先后组织举办了29届全国小儿腹腔镜学习班,来自26个省的2500多名医生接受了培训,彻底改变了中国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传统治疗模式。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医生开展腹腔镜的例数最多、能做这项手术的人最多、平均手术用时最短、并发症最少。这么多“最”的取得,离不开李龙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小儿外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2009年,李龙被推选为国际小儿内镜外科学会(IPEG)亚洲区主席。当今小儿腔镜外科在我国发展为成熟和常规采用技术,成为主流,该技术被列入全国统编《儿科系小儿外科学》本科与研究生教材。

李龙与同事探讨学术问题

李龙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领导课题组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他先后承担完成了5项国家科研基金和1项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资助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40余篇,SCI收入论文70篇,出版《小儿腹腔镜手术图解》《小儿外科指南》2部专著和《小儿腹腔镜手术(光碟)》一套,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和应用。李龙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国际小儿结直肠外科协会GAP'S奖、IPEG会议“促进技术发展贡献奖”、恩德斯中国杰出内镜领袖奖、吴-杨奖等;被评为中华小儿外科青年科技之星、北京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等;培养硕士研究生58人、博士研究生23人。

李龙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一年的手术量达2000多台。最长的一次手术,因为难度大,他连续站了15个小时。承担着这么大的压力,李龙始终没有退缩,他总说:“我就是放不下病人,一看到得病的孩子非常痛苦,如果我不伸手治疗,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后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孩子,确确实实不忍心。就想着努力拼一把,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还是能成功,能闯过来的。”

李龙说,他喜欢孩子,所以面对孩子时,他总是笑容满面、言语温和,也正是他这颗父母般的爱心,推动着他迎战疑难,激励着他不断开拓创新。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9年 >  7月 >  第五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龙:慈心不忍,只为危重患儿微创无痕
首都文明网 2019-07-29

李龙

  一、人物介绍

李龙,男,1962年5月出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

李龙师从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院士,又留学海外,将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和肝移植技术带回国,并对全国2500多名小儿外科医生进行了培训。他的系列新技术让小儿患者不再留刀口疤痕,已覆盖儿外科80%以上病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他不怕担责,敢于做疑难手术,一年手术近3000台,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病人。

  二、主要事迹

慈心不忍,只为危重患儿微创无痕

李龙,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小儿腔镜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IPEG)亚洲区主任委员。他是国内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开拓者,十余年间,先后组织举办了29届全国小儿腹腔镜学习班,来自全国26个省的2500多名医生接受了培训,将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推广向全国。他参与完成的《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操作指南》成了卫生行业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的空白。他发明的“李氏术式”成为治疗“肠重复畸形”的常规选择;他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开展的腹腔镜经脐单孔手术达到“无痕”效果。他带领的普通(新生儿)外科,是全国小儿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患儿治疗中心,腔镜治疗病种及数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年前,4岁女孩童童突发急症,被诊断为胆管畸形,当地无法医治,一家人就来到了北京。咨询过其他医院后,家长了解到,童童的病可以治,但手术需要开腹,刀口从胸口到肚子,有半尺长。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受那么大的罪,但孩子的命又危在旦夕。最后家长在网上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一位医生可以做腹腔镜手术。见过医生的第二天,童童就进行了手术。5天后,孩子顺利出院,刀口很小,肚子上只有3个小孔。如今,童童长得亭亭玉立,还是学校的篮球运动员。为她手术的医生,就是李龙。

2012年3月15日李龙进行微创手术中

李龙在病房检查微创手术小儿情况

儿童的器官小,很脆弱,一个普通手术的创伤都能对他的身体造成致命的打击。面对这样的困境,李龙率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外科,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目前已覆盖儿外科80%以上病种,大大降低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伤害。李龙总说:“孩子与成人不一样,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所以小儿外科医生要有更长远的眼光,考虑他们的一辈子,要给孩子最好的治疗。”

李龙带领的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是全国小儿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患儿治疗中心,分为肝胆、肛肠、胃食管、内镜、新生儿、急诊6个亚专业治疗组,腔镜治疗病种及数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李龙又对腹腔镜手术做了改进,只在肚脐处开一个孔,达到了“无痕手术”的效果。

李龙向医疗工作者推广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

2011年5月28日,卫生部“先天胆道畸形诊断标准”制定讨论会(前排左二)

李龙还将小儿腹腔镜微创技术及时向全国进行了推广,先后组织举办了29届全国小儿腹腔镜学习班,来自26个省的2500多名医生接受了培训,彻底改变了中国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传统治疗模式。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医生开展腹腔镜的例数最多、能做这项手术的人最多、平均手术用时最短、并发症最少。这么多“最”的取得,离不开李龙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小儿外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2009年,李龙被推选为国际小儿内镜外科学会(IPEG)亚洲区主席。当今小儿腔镜外科在我国发展为成熟和常规采用技术,成为主流,该技术被列入全国统编《儿科系小儿外科学》本科与研究生教材。

李龙与同事探讨学术问题

李龙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领导课题组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他先后承担完成了5项国家科研基金和1项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资助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40余篇,SCI收入论文70篇,出版《小儿腹腔镜手术图解》《小儿外科指南》2部专著和《小儿腹腔镜手术(光碟)》一套,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和应用。李龙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国际小儿结直肠外科协会GAP'S奖、IPEG会议“促进技术发展贡献奖”、恩德斯中国杰出内镜领袖奖、吴-杨奖等;被评为中华小儿外科青年科技之星、北京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等;培养硕士研究生58人、博士研究生23人。

李龙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一年的手术量达2000多台。最长的一次手术,因为难度大,他连续站了15个小时。承担着这么大的压力,李龙始终没有退缩,他总说:“我就是放不下病人,一看到得病的孩子非常痛苦,如果我不伸手治疗,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后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孩子,确确实实不忍心。就想着努力拼一把,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还是能成功,能闯过来的。”

李龙说,他喜欢孩子,所以面对孩子时,他总是笑容满面、言语温和,也正是他这颗父母般的爱心,推动着他迎战疑难,激励着他不断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