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学锋
一、人物介绍
段学锋,男,1963年10月出生,延庆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2013年,段学锋组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队为全区321位老兵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建立了图文视频档案,留下红色记忆;2015年世园会围栏区划定涉及两村搬迁,他为400余户村民在老房子里拍摄了全家福、用镜头记录了从空旷工地到春色满园共12万张图片,留下珍贵历史影像。
二、主要事迹
“红色摄影”留下历史记录时代
段学锋,2013年发起成立延庆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者团队。5年间,带领队员行程10万里,为全区321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以及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建立了照片、文字和视频档案,并成功举办了展览、出版了画册《长城下的老兵》,见证了平北地区的红色历史。自2015年5月开始,他不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世园一线,跟踪拍摄谷家营与李四官庄村庄搬迁、世园会建设过程和期间的重大事件,共计1000多天,步行达1.2万余公里,拍摄图片资料12万余张,为北京世园会筹备、建设、举办,留下了珍贵的、不可复制的历史资料。
段学锋工作照
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园会拉开大幕,从那一刻起,电脑里那些见证筹备、搬迁、建设的照片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段学峰也将开启全新的记录征程,见证园区内繁花似锦的每一天和园区外会时服务保障的每一刻。
2015年,世园会围栏区划定,涉及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的搬迁。记者的敏感让段学锋当即决定,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一事件的巨大变迁,为世园会、为延庆、也为每一个因世园会改变生活的村民留下最宝贵的回忆和历史。“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不得不拆,大家心里都非常不舍。为这些村民在祖辈居住的房子里拍一张全家福,能留下美好的回忆,见证生活的变化,我觉得很有意义。”段学锋说。于是,为两村400余户村民在老房子里拍摄全家福的庞大“工程”开始了。拍摄不分昼夜,只要村民有时间,家人能凑齐,段学锋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村民随叫随到。谁家人凑齐了,就给他打电话,他立马开着车过去给他们拍。放下碗筷就走,这是那段时间段学锋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最忙碌的一天,他会往村子里来回跑上四五趟。在这一过程中,段学锋和两村所有的村民成了朋友,成了他们的“家里人”。如今,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的旧房子,住进了崭新的回迁房。在大家的新家墙面上或者条案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段学锋为他们拍摄的全家福。新居、旧舍,一张张定格了笑容的照片,见证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段学峰用镜头记录建设过程
段学峰在建设工地与建设者交谈
2016年9月,世园会园区破土建设,段学锋把镜头转向园区建设,记录世园会的建设过程。“我算了一下,这5年来,平均每年我都要在世园会园区里泡上130天。可以说,我是看着世园会‘长大’的。”段学锋说。在段学锋的镜头中,世园会园区从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变成工人和各种施工器械来往穿梭的工地,变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又披上了红裳绿衣……整个园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在小小的镜头里被凝结成了历史。
因为长期在园区中奔波,段学锋对园区里的每个微小的变化都了如指掌。2017年5月9日,段学锋在拍摄过程中,从工人口中了解到今天将会是天田山正式完工的日子。“天田山是世园会的制高点,它的完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论等多久,我也要把它正式完工的一幕拍下来。”段学锋说。当天,他留在了园区里,和工人一同坚守在工地上,看着施工机械来往穿梭,泥土在山上不断落下、压实。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在晚上11点30分,最后一斗泥土落在了天田山上。段学锋抓住时机,按动快门,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嚓”声,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除了天田山,我手里还有很多世园会重要建筑的‘成长照’。”段学锋从电脑里调出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世园会的演艺中心,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蝴蝶’,不过这张照片拍摄时候,还完全看不出蝴蝶的样子。”说罢,他又点开另一张照片,说:“这是过了几个月之后的样子,这时候已经能看出来翅膀了。”随着一张张照片划过屏幕,一只由钢铁为骨的蝴蝶渐渐破茧而出,舒展了翅膀,最后披上了缤纷绚丽的色彩。
段学峰外出采访
段学峰在外采访拍摄画面
段学锋给自己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从他为世园会回迁村村民拍下第一张全家福算起,5年间,他用1000多个日夜步行了1.2万多公里,拍摄了12万张照片。他用一张张照片为无数延庆人民和世园会的建设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记录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世园会的建设给延庆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世园会开幕以后,也定将给延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段学锋说,“以后,我还会继续背着我的相机,记录世园故事,记录我们延庆的新发展,记录咱延庆人的好日子!”
段学锋
一、人物介绍
段学锋,男,1963年10月出生,延庆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2013年,段学锋组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队为全区321位老兵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建立了图文视频档案,留下红色记忆;2015年世园会围栏区划定涉及两村搬迁,他为400余户村民在老房子里拍摄了全家福、用镜头记录了从空旷工地到春色满园共12万张图片,留下珍贵历史影像。
二、主要事迹
“红色摄影”留下历史记录时代
段学锋,2013年发起成立延庆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者团队。5年间,带领队员行程10万里,为全区321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以及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建立了照片、文字和视频档案,并成功举办了展览、出版了画册《长城下的老兵》,见证了平北地区的红色历史。自2015年5月开始,他不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世园一线,跟踪拍摄谷家营与李四官庄村庄搬迁、世园会建设过程和期间的重大事件,共计1000多天,步行达1.2万余公里,拍摄图片资料12万余张,为北京世园会筹备、建设、举办,留下了珍贵的、不可复制的历史资料。
段学锋工作照
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园会拉开大幕,从那一刻起,电脑里那些见证筹备、搬迁、建设的照片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段学峰也将开启全新的记录征程,见证园区内繁花似锦的每一天和园区外会时服务保障的每一刻。
2015年,世园会围栏区划定,涉及延庆镇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的搬迁。记者的敏感让段学锋当即决定,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一事件的巨大变迁,为世园会、为延庆、也为每一个因世园会改变生活的村民留下最宝贵的回忆和历史。“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不得不拆,大家心里都非常不舍。为这些村民在祖辈居住的房子里拍一张全家福,能留下美好的回忆,见证生活的变化,我觉得很有意义。”段学锋说。于是,为两村400余户村民在老房子里拍摄全家福的庞大“工程”开始了。拍摄不分昼夜,只要村民有时间,家人能凑齐,段学锋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村民随叫随到。谁家人凑齐了,就给他打电话,他立马开着车过去给他们拍。放下碗筷就走,这是那段时间段学锋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最忙碌的一天,他会往村子里来回跑上四五趟。在这一过程中,段学锋和两村所有的村民成了朋友,成了他们的“家里人”。如今,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的旧房子,住进了崭新的回迁房。在大家的新家墙面上或者条案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段学锋为他们拍摄的全家福。新居、旧舍,一张张定格了笑容的照片,见证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段学峰用镜头记录建设过程
段学峰在建设工地与建设者交谈
2016年9月,世园会园区破土建设,段学锋把镜头转向园区建设,记录世园会的建设过程。“我算了一下,这5年来,平均每年我都要在世园会园区里泡上130天。可以说,我是看着世园会‘长大’的。”段学锋说。在段学锋的镜头中,世园会园区从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变成工人和各种施工器械来往穿梭的工地,变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又披上了红裳绿衣……整个园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在小小的镜头里被凝结成了历史。
因为长期在园区中奔波,段学锋对园区里的每个微小的变化都了如指掌。2017年5月9日,段学锋在拍摄过程中,从工人口中了解到今天将会是天田山正式完工的日子。“天田山是世园会的制高点,它的完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论等多久,我也要把它正式完工的一幕拍下来。”段学锋说。当天,他留在了园区里,和工人一同坚守在工地上,看着施工机械来往穿梭,泥土在山上不断落下、压实。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在晚上11点30分,最后一斗泥土落在了天田山上。段学锋抓住时机,按动快门,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嚓”声,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除了天田山,我手里还有很多世园会重要建筑的‘成长照’。”段学锋从电脑里调出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世园会的演艺中心,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蝴蝶’,不过这张照片拍摄时候,还完全看不出蝴蝶的样子。”说罢,他又点开另一张照片,说:“这是过了几个月之后的样子,这时候已经能看出来翅膀了。”随着一张张照片划过屏幕,一只由钢铁为骨的蝴蝶渐渐破茧而出,舒展了翅膀,最后披上了缤纷绚丽的色彩。
段学峰外出采访
段学峰在外采访拍摄画面
段学锋给自己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从他为世园会回迁村村民拍下第一张全家福算起,5年间,他用1000多个日夜步行了1.2万多公里,拍摄了12万张照片。他用一张张照片为无数延庆人民和世园会的建设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记录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世园会的建设给延庆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世园会开幕以后,也定将给延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段学锋说,“以后,我还会继续背着我的相机,记录世园故事,记录我们延庆的新发展,记录咱延庆人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