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建
一、人物介绍
田文建,女,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通信信号分公司维修七项目部总工。从业二十多年来,她锐意创新,自研设备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她活学活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不断创新工艺设备;她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故障。她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不输于男性的毅力和能力,为北京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保驾护航。
二、主要事迹
巾帼出手保障地铁通信运营
锐意创新,自研设备保障运营
从业二十多年,田文建是公司同年龄段里少有的女性。可二十多年里,她却表现出不输于男性的毅力和能力,这体现在她强大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上。
2011年,田文建到维修七项目部担任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北京地铁10号线的地面信号、通信和车载信号的维修工作。这对于田文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要知道10号线承载着日均逾百万的客流量,是北京地铁系统中最繁忙的线路,因此每时每刻都会面临新的技术问题。
北京地铁10号线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信号系统,但由于知识产权等原因,外方厂家对维修单位不提供测试工具,给维修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没有测试工具的话,我们只能在正线和试车线上进行测试,这需要司机及相关人员的配合,这样就会延长检维修的时间。”田文建说,这样的话列车就不能严格按运营图走,将会对列车的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难题来了,没有外部力量帮忙,列车运营安全又容不得半点儿出错,该怎么办?田文建坚信天助自助者,“外国人不给提供,我们就自己搞研发”。
研发车载测试平台(左)
田文建亲手制作接口的插针设备
2012年,她带领专业主管开始研制测试工具,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在2013年终于将“北京地铁10号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便携式测试装置”研制成功。新研制的测试箱装置不仅可以在日常故障处理时快速地判断故障点,提高设备维护的能力,缩短故障处理时间,而且使故障处理的流程更简便,有效降低了地铁运营现场设备故障检修所消耗的人力。同时,它还能简化故障处理流程及时间,利用它可以在静态环境下模拟车载信号输出,测试由车载信号系统发出的各项功能,减少了正线和试车线的测试流程,有效降低了故障检修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进一步保证信号设备的运行质量创造了条件,为北京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优质的设备保障。
而测试工具的研制成功还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这将使今后的设备检修不再依赖外方厂家,可以由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的设备维护人员自主完成全部调试内容,即实现了自主维修,大大节约了外委维修资金。此装置还获得第八届北京市发明大赛金奖、北京市技协成果一等奖、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二等奖。
活学活用,学习为创新提供灵感
田文建能成功研制测试工具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实践和学习沉淀的结果。虽然只有大专文凭,但多年来,她从未中断过学习,始终秉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信条,充分相信学海无涯苦作舟,方能使人不断强大。
1993年,她从联大机械工程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来到了北京地铁通信信号分公司工作,专业课的学习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实践的经历也是她不断学习的历程。
为同事讲解线缆安装(右)
为同事讲解自主创新的图纸(右)
1994年,她参加了地铁1号线第一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的施工调试任务;1999年参加了地铁复八线,2002年参加了13号线、八通线信号系统设计联络、设备施工、调试等工作;在2006年至2008年的2号线既有线路信号系统改造工程中,她负责设计联络、计划方案编制、施工调试等工作;2008年她调任公司技术科担任副科长职务,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现场设备的隐患,深入现场与设备厂家制定设备改进方案,完成了多项隐患治理、技术改进以及多条线路车载信号设备的国产化试验工作。近年来,她编写了技术规范、设备教材、设备招标文件,并参与到对新入职员工、地铁实习人员、订单班学生等的授课培训工作中,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北京地铁培养后备技术力量。
2015年在通号分公司工会的支持下,维修七项目部成立了“田文建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本着“自主维修、自主创新,展现新时期职工风采”的宗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创新工作室已自主研究开发了1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多项已经转化为技术成果应用到安全运营工作之中。
创新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自主维修解决问题。因为车载设备硬件故障率较高,而故障板件只能返回德国原厂进行维修,维修价格是新购价格的60%至70%,且周期为6个月至8个月,不能满足备件要求。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攻关小组通过分析、选型等大量工作,目前已实现了车载DIS分线箱、车载地面信号设备风扇单元的自主维修任务,有效地降低了列车车载信号设备故障,同时节省了大量外委维修费用。
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故障
对于北京地铁来说,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千万人次,这对于地铁运营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其中,田文建他们所负责的检维修环节至关重要。
通过设备下载列车数据
在日常工作中,田文建树立了“小故障、大影响”的意识,把好每一道检维修的安全关和质量关。自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间,她数次深入一线参与抢险抢修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的作用,带领其他员工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日常工作安排协调有序,临场指挥也能够面面俱到、临危不乱,迅速从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如今,田文建虽然已经成为了项目部总工,但只要有空还会去一线检查、巡视,因为她生怕自己长期脱离一线,业务能力会有下降。
“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给自己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打多少分?”
“如果从业务方面来说,我给自己打90分;如果是管理方面,我只能给自己打80分。”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田文建对于自己的业务能力信心满满,而如今在管理层,她又将开启自己永无止境的求学之路。
新的一年,田文建将继续带领她的创新工作室开展自主维修研究,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维修,为实现“六型地铁”而奋斗。
田文建
一、人物介绍
田文建,女,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通信信号分公司维修七项目部总工。从业二十多年来,她锐意创新,自研设备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她活学活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不断创新工艺设备;她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故障。她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不输于男性的毅力和能力,为北京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保驾护航。
二、主要事迹
巾帼出手保障地铁通信运营
锐意创新,自研设备保障运营
从业二十多年,田文建是公司同年龄段里少有的女性。可二十多年里,她却表现出不输于男性的毅力和能力,这体现在她强大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上。
2011年,田文建到维修七项目部担任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北京地铁10号线的地面信号、通信和车载信号的维修工作。这对于田文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要知道10号线承载着日均逾百万的客流量,是北京地铁系统中最繁忙的线路,因此每时每刻都会面临新的技术问题。
北京地铁10号线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信号系统,但由于知识产权等原因,外方厂家对维修单位不提供测试工具,给维修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没有测试工具的话,我们只能在正线和试车线上进行测试,这需要司机及相关人员的配合,这样就会延长检维修的时间。”田文建说,这样的话列车就不能严格按运营图走,将会对列车的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难题来了,没有外部力量帮忙,列车运营安全又容不得半点儿出错,该怎么办?田文建坚信天助自助者,“外国人不给提供,我们就自己搞研发”。
研发车载测试平台(左)
田文建亲手制作接口的插针设备
2012年,她带领专业主管开始研制测试工具,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在2013年终于将“北京地铁10号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便携式测试装置”研制成功。新研制的测试箱装置不仅可以在日常故障处理时快速地判断故障点,提高设备维护的能力,缩短故障处理时间,而且使故障处理的流程更简便,有效降低了地铁运营现场设备故障检修所消耗的人力。同时,它还能简化故障处理流程及时间,利用它可以在静态环境下模拟车载信号输出,测试由车载信号系统发出的各项功能,减少了正线和试车线的测试流程,有效降低了故障检修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进一步保证信号设备的运行质量创造了条件,为北京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优质的设备保障。
而测试工具的研制成功还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这将使今后的设备检修不再依赖外方厂家,可以由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的设备维护人员自主完成全部调试内容,即实现了自主维修,大大节约了外委维修资金。此装置还获得第八届北京市发明大赛金奖、北京市技协成果一等奖、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二等奖。
活学活用,学习为创新提供灵感
田文建能成功研制测试工具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实践和学习沉淀的结果。虽然只有大专文凭,但多年来,她从未中断过学习,始终秉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信条,充分相信学海无涯苦作舟,方能使人不断强大。
1993年,她从联大机械工程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来到了北京地铁通信信号分公司工作,专业课的学习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实践的经历也是她不断学习的历程。
为同事讲解线缆安装(右)
为同事讲解自主创新的图纸(右)
1994年,她参加了地铁1号线第一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的施工调试任务;1999年参加了地铁复八线,2002年参加了13号线、八通线信号系统设计联络、设备施工、调试等工作;在2006年至2008年的2号线既有线路信号系统改造工程中,她负责设计联络、计划方案编制、施工调试等工作;2008年她调任公司技术科担任副科长职务,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现场设备的隐患,深入现场与设备厂家制定设备改进方案,完成了多项隐患治理、技术改进以及多条线路车载信号设备的国产化试验工作。近年来,她编写了技术规范、设备教材、设备招标文件,并参与到对新入职员工、地铁实习人员、订单班学生等的授课培训工作中,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北京地铁培养后备技术力量。
2015年在通号分公司工会的支持下,维修七项目部成立了“田文建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本着“自主维修、自主创新,展现新时期职工风采”的宗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创新工作室已自主研究开发了1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多项已经转化为技术成果应用到安全运营工作之中。
创新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自主维修解决问题。因为车载设备硬件故障率较高,而故障板件只能返回德国原厂进行维修,维修价格是新购价格的60%至70%,且周期为6个月至8个月,不能满足备件要求。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攻关小组通过分析、选型等大量工作,目前已实现了车载DIS分线箱、车载地面信号设备风扇单元的自主维修任务,有效地降低了列车车载信号设备故障,同时节省了大量外委维修费用。
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故障
对于北京地铁来说,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千万人次,这对于地铁运营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其中,田文建他们所负责的检维修环节至关重要。
通过设备下载列车数据
在日常工作中,田文建树立了“小故障、大影响”的意识,把好每一道检维修的安全关和质量关。自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间,她数次深入一线参与抢险抢修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的作用,带领其他员工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日常工作安排协调有序,临场指挥也能够面面俱到、临危不乱,迅速从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如今,田文建虽然已经成为了项目部总工,但只要有空还会去一线检查、巡视,因为她生怕自己长期脱离一线,业务能力会有下降。
“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给自己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打多少分?”
“如果从业务方面来说,我给自己打90分;如果是管理方面,我只能给自己打80分。”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田文建对于自己的业务能力信心满满,而如今在管理层,她又将开启自己永无止境的求学之路。
新的一年,田文建将继续带领她的创新工作室开展自主维修研究,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维修,为实现“六型地铁”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