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8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王仲元:救命还省钱的“平民医生”
首都文明网 2018-08-27

王仲元

一、人物介绍

王仲元,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原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兼结核三科主任。从医35年,他扎根在结核病诊治一线,与瘟疫打交道,同病魔作抗争,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在诊治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核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空洞的研究,成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身为医学专家,他始终坚持“为患者治好病的同时,要尽量为他们省钱”,因此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平民医生”。而同行却因他多次冲在烈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最前沿,在抗击“非典”、禽流感、处置爆发性呼吸道传染病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称他为“敢死队员”。

二、主要事迹

救命还省钱的“平民医生”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王仲元作为一名结核病临床工作者,涉足结核病领域至今已有35年。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他始终坚持在结核病诊治一线,与瘟疫打交道,同病魔作抗争,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对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局部注药治疗浅表淋巴结结核、胸壁结核、乳腺结核、结核性椎旁脓肿等难治性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空洞的研究,成功治愈了千万患者,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避免了手术之苦,缩短了治疗时间,为这些患者带来希望之光;他作为原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兼结核三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委、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防痨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带领团队走在科研、临床双重前沿;坚守结核病防治领域数十载,他以医者之心、军人之责,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使研究所医疗水平和研究成果备受瞩目。

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尽管王仲元已是结核病诊治领域的名专家,但他坚定地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有仁者之心,必须尽扶伤之责。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出好门诊,从早晨不到八点钟一直看到中午一点钟,认真为每一名患者看病。

王仲元看片子

王仲元在为患者清创

一天上午,王仲元的诊室外挤满了患者,一位刚进来的患者开口就说:“医生,开药。”王仲元不嫌麻烦,追问:“为什么开药?”“我得了淋巴结核吃药一年半了,医生说接着吃就行了。”王仲元从医多年,始终动态地把握处理患者病情,他认为淋巴结核病吃药治疗半年,复查半年即可,没有必要长期服药。他没有开几片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为这名患者做了复查,发现其淋巴组织已恢复正常,就给他果断停药。王仲元同样要求下属,用药不能墨守成规,要视病情而定,进行个体化治疗。比如体重70公斤和40公斤的患者用药量是不同的,如果都按服用利福平3粒治疗,体重超过50公斤的患者效果肯定不理想,可能还会形成耐药。王仲元在科室里一贯强调按病情用药:“我们所属医生早就一改以往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连续一年服用5种药的方法,实行6个月吃3种药的治疗方案,不但收效良好,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精神、经济和身体的负担。我们看到有些患者病情已经非常稳定了,但还是继续吃药,导致出现强烈的副作用,甚至致死。这是对患者的极大不负责任,是做医生的失职。”

在患者中间,王仲元有一个绰号叫“平民医生”,很多贫困患者就是念叨着这个“绰号”慕名找到他的。结核病患者经济条件差的较多,为了给他们治好病,王仲元想方设法为他们省钱,有的实在没有钱住院,王仲元就在门诊做一些辅助检查,确诊后对症开药让其带回家去服用。为观察用药效果、指导用药,他还把办公室、家里的座机号码以及自己的手机号都给患者,以便随时联系。时间长了有的同事说他是“平民医生”,开的都是便宜药。对此,王仲元坚持认为:“为患者治好病的同时,尽量为他们省钱,这是医生应该做的。”

王仲元随医疗队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右)

在经年累月的行医中,他不仅不开高价药,不开据过度检查项目,还为贫困患者主动承担医药费。不久前,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的患者,因结核性脑膜炎从某医院急诊科转入原309医院结核病研究所,入院时病情十分严重。经过王仲元的积极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患者经济困难,后期住院费一再拖欠,下级医生问王仲元怎么办,王仲元毫不犹豫地说:“继续治疗。”最后病人康复出院,8000多元的欠款只能由科室承担。

为了尊重事实,王仲元坚持追寻真理,抱着“疑病从无”的态度去诊断,不仅掀开了很多顽疾的神秘面纱,也一次次地避免了误诊误治,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一次,一位年仅26岁的湖北患者小秋慕名来找王仲元,他被京内外多家大医院诊断为肺癌,宣判为不治之症。王仲元详细地查阅了他的病历资料,发现其血沉快,怀疑是支气管结核,脓液流出阻塞破坏支气管造成瘘,导致肺不张。尽管有很多知名专家的诊断,他还是决定试试看,为患者安排了气管镜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王仲元的判断,患者为结核病并非肿瘤。经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病情很快好转,一个月不到竟奇迹般地出院了。

王仲元与科里医生讨论交流(左二)

王仲元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医疗知识

谈起结核病特点,王仲元感叹结核病临床复杂,病情多变,治疗周期至少六个月,患者又往往年轻,治疗对于他们来说是漫长难熬的。为了精益求精,王仲元大胆进行学术创新,不断探索新业务、新技术,为广大结核病患者造福。虽然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精力有限,但王仲元尽可能挤时间,瞄准学术前沿,进行探索创新,他把重点定在结核病的个性化短程化疗和耐药结核病的局部治疗上。参加工作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10项、中华医疗科技奖二等奖1项,主持北京市科委临床特色面上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总后卫生部面上项目1项,国家卫生部项目1项。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痛苦,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8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王仲元:救命还省钱的“平民医生”
首都文明网 2018-08-27

王仲元

一、人物介绍

王仲元,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原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兼结核三科主任。从医35年,他扎根在结核病诊治一线,与瘟疫打交道,同病魔作抗争,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在诊治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核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空洞的研究,成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身为医学专家,他始终坚持“为患者治好病的同时,要尽量为他们省钱”,因此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平民医生”。而同行却因他多次冲在烈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最前沿,在抗击“非典”、禽流感、处置爆发性呼吸道传染病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称他为“敢死队员”。

二、主要事迹

救命还省钱的“平民医生”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王仲元作为一名结核病临床工作者,涉足结核病领域至今已有35年。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他始终坚持在结核病诊治一线,与瘟疫打交道,同病魔作抗争,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对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局部注药治疗浅表淋巴结结核、胸壁结核、乳腺结核、结核性椎旁脓肿等难治性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单向活瓣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空洞的研究,成功治愈了千万患者,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避免了手术之苦,缩短了治疗时间,为这些患者带来希望之光;他作为原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兼结核三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委、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防痨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带领团队走在科研、临床双重前沿;坚守结核病防治领域数十载,他以医者之心、军人之责,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使研究所医疗水平和研究成果备受瞩目。

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尽管王仲元已是结核病诊治领域的名专家,但他坚定地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有仁者之心,必须尽扶伤之责。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出好门诊,从早晨不到八点钟一直看到中午一点钟,认真为每一名患者看病。

王仲元看片子

王仲元在为患者清创

一天上午,王仲元的诊室外挤满了患者,一位刚进来的患者开口就说:“医生,开药。”王仲元不嫌麻烦,追问:“为什么开药?”“我得了淋巴结核吃药一年半了,医生说接着吃就行了。”王仲元从医多年,始终动态地把握处理患者病情,他认为淋巴结核病吃药治疗半年,复查半年即可,没有必要长期服药。他没有开几片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地为这名患者做了复查,发现其淋巴组织已恢复正常,就给他果断停药。王仲元同样要求下属,用药不能墨守成规,要视病情而定,进行个体化治疗。比如体重70公斤和40公斤的患者用药量是不同的,如果都按服用利福平3粒治疗,体重超过50公斤的患者效果肯定不理想,可能还会形成耐药。王仲元在科室里一贯强调按病情用药:“我们所属医生早就一改以往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连续一年服用5种药的方法,实行6个月吃3种药的治疗方案,不但收效良好,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精神、经济和身体的负担。我们看到有些患者病情已经非常稳定了,但还是继续吃药,导致出现强烈的副作用,甚至致死。这是对患者的极大不负责任,是做医生的失职。”

在患者中间,王仲元有一个绰号叫“平民医生”,很多贫困患者就是念叨着这个“绰号”慕名找到他的。结核病患者经济条件差的较多,为了给他们治好病,王仲元想方设法为他们省钱,有的实在没有钱住院,王仲元就在门诊做一些辅助检查,确诊后对症开药让其带回家去服用。为观察用药效果、指导用药,他还把办公室、家里的座机号码以及自己的手机号都给患者,以便随时联系。时间长了有的同事说他是“平民医生”,开的都是便宜药。对此,王仲元坚持认为:“为患者治好病的同时,尽量为他们省钱,这是医生应该做的。”

王仲元随医疗队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右)

在经年累月的行医中,他不仅不开高价药,不开据过度检查项目,还为贫困患者主动承担医药费。不久前,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的患者,因结核性脑膜炎从某医院急诊科转入原309医院结核病研究所,入院时病情十分严重。经过王仲元的积极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患者经济困难,后期住院费一再拖欠,下级医生问王仲元怎么办,王仲元毫不犹豫地说:“继续治疗。”最后病人康复出院,8000多元的欠款只能由科室承担。

为了尊重事实,王仲元坚持追寻真理,抱着“疑病从无”的态度去诊断,不仅掀开了很多顽疾的神秘面纱,也一次次地避免了误诊误治,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一次,一位年仅26岁的湖北患者小秋慕名来找王仲元,他被京内外多家大医院诊断为肺癌,宣判为不治之症。王仲元详细地查阅了他的病历资料,发现其血沉快,怀疑是支气管结核,脓液流出阻塞破坏支气管造成瘘,导致肺不张。尽管有很多知名专家的诊断,他还是决定试试看,为患者安排了气管镜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王仲元的判断,患者为结核病并非肿瘤。经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病情很快好转,一个月不到竟奇迹般地出院了。

王仲元与科里医生讨论交流(左二)

王仲元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医疗知识

谈起结核病特点,王仲元感叹结核病临床复杂,病情多变,治疗周期至少六个月,患者又往往年轻,治疗对于他们来说是漫长难熬的。为了精益求精,王仲元大胆进行学术创新,不断探索新业务、新技术,为广大结核病患者造福。虽然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精力有限,但王仲元尽可能挤时间,瞄准学术前沿,进行探索创新,他把重点定在结核病的个性化短程化疗和耐药结核病的局部治疗上。参加工作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10项、中华医疗科技奖二等奖1项,主持北京市科委临床特色面上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总后卫生部面上项目1项,国家卫生部项目1项。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痛苦,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