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圆圆
一、人物介绍
李圆圆,梨园镇曹园村人,早年父亲在建筑工地上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1993年患上糖尿病而失去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母亲身上。1997年母亲检查出了脑癌晚期,12岁的圆圆在母亲的坟墓前发誓一定要照顾好爸爸。初中一毕业,她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既要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还要供姐姐上学。家里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都靠圆圆艰难维持。由于父亲要长期住院治疗,需要24小时陪护,圆圆含泪把不到三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公婆家里,一年她没有见过一次孩子。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亲,圆圆和丈夫都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保证家中24小时有人。圆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一直陪伴她,让她尽到孝心。
二、主要事迹
为父尽孝是最大心愿
李圆圆,女,今年27岁,父亲是梨园镇曹园村人,母亲是刘庄人。早年父亲在建筑工地上班,母亲在家务农、操持家务。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因父亲在1993年患上糖尿病而失去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沉重负担压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及年幼的圆圆和姐姐,一边在外边做点小买卖,夏天卖冰棍,冬天卖冰糖葫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这个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家庭的重担和心里的沉重压力下,1997年母亲病倒了,这一倒母亲就再也没有起来。最终,母亲在潞河医院检查出了脑癌晚期,那年圆圆12岁。母亲就这样走了,圆圆心中的大山轰然倒塌,没有了爱她、疼她的妈妈,不能再没有爸爸。于是,圆圆在母亲的坟墓前发誓一定要照顾好爸爸。
每天起床后,都会用热毛巾为父亲擦脸
做好了午饭,一点点的喂给父亲
初中一毕业,孝顺的圆圆就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平常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还要供姐姐上学。每天的一日三餐,家里的洗洗涮涮,里里外外都靠自己艰难地维持着。邻居见了,也经常夸父亲养了一个好闺女,有福气,得到邻居的称赞,父亲长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圆圆时常想起她在上学期间,父亲把给自己治病的钱节省下来供她们姐妹读书,自己的病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了很多的病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肠炎、肠胃功能紊乱、眼睛逐渐失明状态等。每当这时,她就更加坚定了要照顾好父亲的决心。
记得在2007年10月左右,那是父亲近几年来病情最为严重的一次,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父亲被检查出重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小便只能用导尿袋导尿,医生当时就建议插导尿管并住院治疗。用医生的话来说,父亲的状况,就像已经瘘了的西瓜,外边看问题不大,里边五脏六腑都不行了,只能尽最大努力保守治疗。这期间父亲的病反反复复,一次次在死亡线上徘徊。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圆圆和她丈夫知道,她内心想着一定让爸爸活着,而且要好好活着,她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每一次抢救回来,父亲跟圆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又来这了?”
为父亲按摩双腿
为父亲修剪指甲
帮助行动不便的父亲洗脚
由于父亲要长期住院治疗,需要24小时陪护,圆圆含泪狠心地把不到三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公公婆婆家里。在送走孩子后的一年里,她没有见过一次孩子。当孩子一岁多会走路时,她才把孩子接回来。当圆圆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可当她看到孩子用迷茫的眼神盯着自己,心里却如刀绞。圆圆心里很清楚,在这分开的一年中,她除了给孩子买生活必需品,让老公送过去之外,就没有尽过一天做母亲的责任。在孩子回来后相处的日子里,当孩子第一次用稚嫩的声音叫出“妈妈,妈妈”时,圆圆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虽然这几年她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照顾父亲身上,对于女儿圆圆很愧疚,可以说不是个好妈妈,但她并不后悔。她知道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女儿,但父亲却等不了。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亲,圆圆和丈夫都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保证家中24小时有人。在这期间,圆圆的丈夫放弃了升职加薪,放弃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放弃了与外界的一切交往活动,和圆圆一起照顾老父亲,是她坚强的后盾。圆圆内心对丈夫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圆圆说,她有很多愿望,希望女儿可以健康长大,希望丈夫工作顺利,但是最希望的就是父亲可以一直陪伴她,让她尽到孝心。
李圆圆
一、人物介绍
李圆圆,梨园镇曹园村人,早年父亲在建筑工地上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1993年患上糖尿病而失去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母亲身上。1997年母亲检查出了脑癌晚期,12岁的圆圆在母亲的坟墓前发誓一定要照顾好爸爸。初中一毕业,她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既要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还要供姐姐上学。家里一日三餐、洗洗涮涮都靠圆圆艰难维持。由于父亲要长期住院治疗,需要24小时陪护,圆圆含泪把不到三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公婆家里,一年她没有见过一次孩子。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亲,圆圆和丈夫都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保证家中24小时有人。圆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一直陪伴她,让她尽到孝心。
二、主要事迹
为父尽孝是最大心愿
李圆圆,女,今年27岁,父亲是梨园镇曹园村人,母亲是刘庄人。早年父亲在建筑工地上班,母亲在家务农、操持家务。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因父亲在1993年患上糖尿病而失去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沉重负担压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及年幼的圆圆和姐姐,一边在外边做点小买卖,夏天卖冰棍,冬天卖冰糖葫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这个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家庭的重担和心里的沉重压力下,1997年母亲病倒了,这一倒母亲就再也没有起来。最终,母亲在潞河医院检查出了脑癌晚期,那年圆圆12岁。母亲就这样走了,圆圆心中的大山轰然倒塌,没有了爱她、疼她的妈妈,不能再没有爸爸。于是,圆圆在母亲的坟墓前发誓一定要照顾好爸爸。
每天起床后,都会用热毛巾为父亲擦脸
做好了午饭,一点点的喂给父亲
初中一毕业,孝顺的圆圆就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平常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还要供姐姐上学。每天的一日三餐,家里的洗洗涮涮,里里外外都靠自己艰难地维持着。邻居见了,也经常夸父亲养了一个好闺女,有福气,得到邻居的称赞,父亲长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圆圆时常想起她在上学期间,父亲把给自己治病的钱节省下来供她们姐妹读书,自己的病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了很多的病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肠炎、肠胃功能紊乱、眼睛逐渐失明状态等。每当这时,她就更加坚定了要照顾好父亲的决心。
记得在2007年10月左右,那是父亲近几年来病情最为严重的一次,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父亲被检查出重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小便只能用导尿袋导尿,医生当时就建议插导尿管并住院治疗。用医生的话来说,父亲的状况,就像已经瘘了的西瓜,外边看问题不大,里边五脏六腑都不行了,只能尽最大努力保守治疗。这期间父亲的病反反复复,一次次在死亡线上徘徊。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圆圆和她丈夫知道,她内心想着一定让爸爸活着,而且要好好活着,她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每一次抢救回来,父亲跟圆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又来这了?”
为父亲按摩双腿
为父亲修剪指甲
帮助行动不便的父亲洗脚
由于父亲要长期住院治疗,需要24小时陪护,圆圆含泪狠心地把不到三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公公婆婆家里。在送走孩子后的一年里,她没有见过一次孩子。当孩子一岁多会走路时,她才把孩子接回来。当圆圆紧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可当她看到孩子用迷茫的眼神盯着自己,心里却如刀绞。圆圆心里很清楚,在这分开的一年中,她除了给孩子买生活必需品,让老公送过去之外,就没有尽过一天做母亲的责任。在孩子回来后相处的日子里,当孩子第一次用稚嫩的声音叫出“妈妈,妈妈”时,圆圆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虽然这几年她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照顾父亲身上,对于女儿圆圆很愧疚,可以说不是个好妈妈,但她并不后悔。她知道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女儿,但父亲却等不了。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亲,圆圆和丈夫都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保证家中24小时有人。在这期间,圆圆的丈夫放弃了升职加薪,放弃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放弃了与外界的一切交往活动,和圆圆一起照顾老父亲,是她坚强的后盾。圆圆内心对丈夫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圆圆说,她有很多愿望,希望女儿可以健康长大,希望丈夫工作顺利,但是最希望的就是父亲可以一直陪伴她,让她尽到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