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人
一、人物介绍
他义务讲课60余次,听众达8000余人。2000年,他自筹资金2000多元,收集图书100多册、图片500多幅、纪念文章700多篇,举办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回顾展,并结合亲身经历进行讲解,先后有1万多人参观了展览。2001年,献人又举办了“毛主席著作展”,展出收藏书籍500余册、像章180余枚。献人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先后两次向大兴区档案馆捐赠资料。从1999年开始,每年编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与美、日、英、法、德、俄、印七国比较表》,向机关、乡镇印发数千张。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并获得了“北京市荣誉秘书”和“北京市藏书状元户”等称号。
二、主要事迹
义务宣教二十载立志一生献人民
与党结缘、从戎易名是奉献余热的信仰起源
献人同志原名王德荫,1949年3月,正在北京汇文中学读书的王德荫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笔从戎应召成为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中的一员。在此期间,他聆听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罗荣桓、薄一波、陶铸等中央首长的报告和讲课,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为自己,而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于是,将名字改为“献人”,立志永远跟党走,誓把一生献人民。1953年7月,在鲜红的党旗下,他庄严宣誓,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纵览34年军旅生涯,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斗8年。在战争炮火的洗礼下,他磨练了钢铁意志,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交出了一份尽职答卷,至今还留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臂章、纪念章各1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枚,朝鲜军功章2枚。立战功小功1次,三等功1次。另有功臣集、纪念册、军功章证、志愿军立功证明书等若干件。这是献人同志戎马倥偬的见证,也是他奉行理想信念的注解。
老有所学、以学促教是奉献余热的主要依托
“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了我,是党和国家赋予了我精神和信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党员所应该做到的。我的身体尚好,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发挥余热,为党为人民继续做些有益的事情。”献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1989年离休后,他秉承军旅34年政宣的工作经验,义务承担起“国防教育和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工作。为了把课讲好,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其中有抗美援朝书集160本,论述现代战争书集160本,中国军事百科全书60本,经济建设书集100余本,各种统计资料40本。他还订报纸、杂志20种,坚持每天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为使观众有直观感受,他亲手绘制了“红军长征地图”、“抗美援朝战争全图”、“越南战场形势图”等供讲课使用。
献人讲党课
献人进部队授课
2004年,献人同志成为大兴区老干部理论辅导组的成员,登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发挥作用。仅2013年,他就3次来到北京公安消防总队教育培训基地,为新入伍的部队战士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故事,每次听众都达1000余人。每次讲课,他都自费印制学习材料送给听众,并婉言谢绝接送。对时事热点问题,他更是娓娓道来:“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会,会议上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就是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党员应该看到,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当前就要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言语朴实的他,一直是党的理论政策的解读者、宣传者、践行者。
一心为民、奉献到底是奉献余热的精神内核
“夙求授课讲实效,生活俭朴不复求。”献人同志在为听众购买辅导材料方面从不吝啬,但自己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献人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65平米的两居室里,面积最大的客厅被改作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抗美援朝、现代战争等内容的书籍。卧室里也铺满书籍,仅剩的过道连转身都困难。他的一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是残疾人,平时靠开“摩的”挣点生活费,全家的生活比较困难。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自费订阅和购买参考报刊和书籍。1991年,为了向党70周年诞辰献礼,献人将精心收藏40多年的《学习》《红旗》两刊物共660册,合订本65本无偿赠给大兴档案馆。
献人参加黄村中里社区党支部基层党员专题学习(中右)
在社区居委会为大家讲党课(右三)
2000年,他自筹资金收集了大量的图书、图片、纪念文章,举办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回顾展,展出了抗美援朝珍贵图片500多幅,制作了上甘岭无敌坑道模型供人参观。他还亲自承担了讲解任务,结合自己入朝作战的经历,讲述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和指战员的爱国精神。先后有近万名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参观了展览,反响热烈。
献人同志有一句令人赞誉的话:“活着为革命,死后献人民。”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早已有了明确的打算。他认为,人死后,一化了之,无益于国家和人民,所以决定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再做最后一次贡献,2006年和2007年,他和老伴儿先后办理了“无偿捐献遗体”的登记手续。2008年11月,老伴王宜珍因病去世,在家人和好友的目送下,她的遗体被协和医科大学的灵车接走,实现了她的遗愿。去年,献人的弟弟王德成和献人的三儿子王志广先后去世,深受献人同志影响的他们同样捐献了遗体。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王志广18岁的女儿、献人的孙女也领取了捐献遗体申请书。祖孙三代捐献遗体的事迹传出后,很多人对献人一家由衷钦佩,有人特意给献人写了诗:“原来佳话只听闻,有位老翁叫献人,近知献老一家子,祖孙三代献人民。”
美名自古不胫走,翘首相传远近闻。突出事迹的背后是辛勤耕耘,疲劳辛苦背后是信念支撑,献人从未对自己离休后的作为喊苦说累,总是在讲台上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地授课,讲台下精挑细选、默默无闻地备课,讲台后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地生活,他总是那么充满活力,不计得失,痴迷奉献,挥洒余热。
献人如是说:“我希望我的言传身教对于群众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同志们能从我的授课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力量,应用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行动中。我希望在构建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与群众一起携手同行。”
献人
一、人物介绍
他义务讲课60余次,听众达8000余人。2000年,他自筹资金2000多元,收集图书100多册、图片500多幅、纪念文章700多篇,举办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回顾展,并结合亲身经历进行讲解,先后有1万多人参观了展览。2001年,献人又举办了“毛主席著作展”,展出收藏书籍500余册、像章180余枚。献人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先后两次向大兴区档案馆捐赠资料。从1999年开始,每年编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与美、日、英、法、德、俄、印七国比较表》,向机关、乡镇印发数千张。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并获得了“北京市荣誉秘书”和“北京市藏书状元户”等称号。
二、主要事迹
义务宣教二十载立志一生献人民
与党结缘、从戎易名是奉献余热的信仰起源
献人同志原名王德荫,1949年3月,正在北京汇文中学读书的王德荫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笔从戎应召成为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中的一员。在此期间,他聆听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罗荣桓、薄一波、陶铸等中央首长的报告和讲课,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为自己,而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于是,将名字改为“献人”,立志永远跟党走,誓把一生献人民。1953年7月,在鲜红的党旗下,他庄严宣誓,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纵览34年军旅生涯,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斗8年。在战争炮火的洗礼下,他磨练了钢铁意志,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交出了一份尽职答卷,至今还留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臂章、纪念章各1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枚,朝鲜军功章2枚。立战功小功1次,三等功1次。另有功臣集、纪念册、军功章证、志愿军立功证明书等若干件。这是献人同志戎马倥偬的见证,也是他奉行理想信念的注解。
老有所学、以学促教是奉献余热的主要依托
“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了我,是党和国家赋予了我精神和信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党员所应该做到的。我的身体尚好,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发挥余热,为党为人民继续做些有益的事情。”献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1989年离休后,他秉承军旅34年政宣的工作经验,义务承担起“国防教育和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工作。为了把课讲好,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其中有抗美援朝书集160本,论述现代战争书集160本,中国军事百科全书60本,经济建设书集100余本,各种统计资料40本。他还订报纸、杂志20种,坚持每天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为使观众有直观感受,他亲手绘制了“红军长征地图”、“抗美援朝战争全图”、“越南战场形势图”等供讲课使用。
献人讲党课
献人进部队授课
2004年,献人同志成为大兴区老干部理论辅导组的成员,登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发挥作用。仅2013年,他就3次来到北京公安消防总队教育培训基地,为新入伍的部队战士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故事,每次听众都达1000余人。每次讲课,他都自费印制学习材料送给听众,并婉言谢绝接送。对时事热点问题,他更是娓娓道来:“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会,会议上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就是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党员应该看到,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当前就要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言语朴实的他,一直是党的理论政策的解读者、宣传者、践行者。
一心为民、奉献到底是奉献余热的精神内核
“夙求授课讲实效,生活俭朴不复求。”献人同志在为听众购买辅导材料方面从不吝啬,但自己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献人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65平米的两居室里,面积最大的客厅被改作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抗美援朝、现代战争等内容的书籍。卧室里也铺满书籍,仅剩的过道连转身都困难。他的一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是残疾人,平时靠开“摩的”挣点生活费,全家的生活比较困难。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自费订阅和购买参考报刊和书籍。1991年,为了向党70周年诞辰献礼,献人将精心收藏40多年的《学习》《红旗》两刊物共660册,合订本65本无偿赠给大兴档案馆。
献人参加黄村中里社区党支部基层党员专题学习(中右)
在社区居委会为大家讲党课(右三)
2000年,他自筹资金收集了大量的图书、图片、纪念文章,举办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回顾展,展出了抗美援朝珍贵图片500多幅,制作了上甘岭无敌坑道模型供人参观。他还亲自承担了讲解任务,结合自己入朝作战的经历,讲述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和指战员的爱国精神。先后有近万名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参观了展览,反响热烈。
献人同志有一句令人赞誉的话:“活着为革命,死后献人民。”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早已有了明确的打算。他认为,人死后,一化了之,无益于国家和人民,所以决定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再做最后一次贡献,2006年和2007年,他和老伴儿先后办理了“无偿捐献遗体”的登记手续。2008年11月,老伴王宜珍因病去世,在家人和好友的目送下,她的遗体被协和医科大学的灵车接走,实现了她的遗愿。去年,献人的弟弟王德成和献人的三儿子王志广先后去世,深受献人同志影响的他们同样捐献了遗体。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王志广18岁的女儿、献人的孙女也领取了捐献遗体申请书。祖孙三代捐献遗体的事迹传出后,很多人对献人一家由衷钦佩,有人特意给献人写了诗:“原来佳话只听闻,有位老翁叫献人,近知献老一家子,祖孙三代献人民。”
美名自古不胫走,翘首相传远近闻。突出事迹的背后是辛勤耕耘,疲劳辛苦背后是信念支撑,献人从未对自己离休后的作为喊苦说累,总是在讲台上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地授课,讲台下精挑细选、默默无闻地备课,讲台后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地生活,他总是那么充满活力,不计得失,痴迷奉献,挥洒余热。
献人如是说:“我希望我的言传身教对于群众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同志们能从我的授课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力量,应用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行动中。我希望在构建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与群众一起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