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姜建莉: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首都文明网 2018-07-16

姜建莉

一、人物介绍

姜建莉,1972年生,1988年3月参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太阳宫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姜建莉可是个“能人”,她有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只要姜书记在,社区里的难事都会迎刃而解。曾荣获2010年北京市人口与计生先进工作者、2011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朝阳区优秀社工金蜜蜂奖、2016年朝阳区巾帼之星标兵、2016年朝阳区农村系统第四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佳人物、2016年朝阳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朝阳区农村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员”。

二、主要事迹

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姜建莉在夏家园社区工作了十五个春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中,她全情投入,设身处地为社区居民着想,解决社区内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十五年社区工作,她初心未改,服务对接需求——是姜书记手里的一把好用的钥匙。

倡三方共建 “六邻平台”服务居民

2012年,姜建莉任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后,提出了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三方共建的党建工作思路。随后,一手创建了社区“左邻右舍共建联盟”党建项目, 注重打造与社会单位党组织共筑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共建阵地。搭建“六邻平台”,围绕“学、亲、助、睦、乐、夸”,增加社区居民邻里情,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以“社区党建联手抓、社区建设联手策、社区事物联手推、社区服务联手做、社区教育联手办”的五联工作法,充分挖掘辖区单位各种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居民与辖区单位共建共创。

党建项目启动会

2017年,她进一步深入发掘党建项目内涵,引入共商共治共享理念,成功将原项目升级为“左邻右舍邻里情”共商共建党建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员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其中,“左邻”即“益企舞动夏家园”企社联动公益项目,采取“以点穿线,由线带面”的服务模式,整合夏家园社区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资源,建设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库,将其优化配置,动员更多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为特殊群体服务、社区治理支持等公益项目服务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志愿者反哺体系,呵护志愿者的热情,让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收获,促进地区公益服务发展与体系建设。“右舍”指“党的光辉暖家园”文化项目,拓宽六邻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升为民办实事能力。在项目执行中,她坚持做服务居民的带头组织者、活动策划者、行为指导者,大力弘扬正能量、示范引领志愿服务,积极带动身边居民,营造了夏家园“亲如一家人”温馨氛围,共同携手创建美好和谐社区。

推社区治理 “家系列”成效显著

姜建莉注重发挥居民领袖的能动性、积极性及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精神的培养,着力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整合社区各志愿服务队伍。

社区家乐社会组织成立大会

为社区老党员过生日(右四)

在社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及参事议事等工作中,组建了夏家园社区“家系列”社区社会组织,相继建立“家益”“家靓”“家乐”“家和”“家风”社区社会组织。“家”系列社会组织在近两年的运行中取得很大成效。“家益”组织承担了社区的平安365社区治安志愿服务;“家靓”每月负责楼内及小区的环境治理;“家乐”社会组织承办了社区的各项文艺演出活动;“家和”搭建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解决居民身边事;“家风”开展各项传统文化教育。她始终坚持居民自治,牢牢把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家风和公益服务需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互助活动,促成“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邻里关系,促使居民主动关心邻里、关爱社区,加强了社区能力建设,实现了社区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姜建莉善于把握时机,利用资源,“以小博大”及时调整工作,今年4月中旬,在职党员报到工作还在党员登记阶段,姜建莉就开始规划在职党员如何融入社区。她根据社区的楼门文化建设开展情况,及时调整楼门文化建设进度,鼓励报到党员参与到社区楼门文化建设中,此项活动受到报到党员纷纷响应,充分发扬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报到的党员实现了身份认同、责任认同与行动认同,增强了夏家园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想百姓所想 多方沟通促发展

实地查看坝河排污问题(左二)

自行车乱摆放问题治理(左二)

在姜建莉看来,居民反映的问题就是她工作的内容,有人反映河道有污水排放,她在水务办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排水集团等多家职能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协调会,涉及四家企业近百万的资金协调到位得以解决;有人反映共享单车等在小区内妨碍居民生活,她与各物业协商,达成小区三种车辆禁入,同时在综治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出入口及用车率高、人流量大的密集区,增设了车辆停放点和指示标识;对于小区车管难度和停车矛盾日趋加剧的新情况,她多次与新纪物业沟通,以物权法为准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收回1300余份有效问卷,调整了小区收费,确保小区环境提升。

小巷整治部署会议

夏家园社区有一条小区区间路,是四家物业小区居民出行、两家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今年被列入了背街小巷改造中,施工前期,姜建莉就多次与领导沟通,从改造升级到综合治理,她多次实地勘测、与施工方协商、与各物业和幼儿园协商,最终使增设环岛、施划停车位、上下车道分离、规范快递车停放四项措施与道路改造同步进行,改变小区周边不合理布局,解决脏乱差及交通问题。

在近四十天的施工期间,姜建莉每天早出晚归,在现场不是给居民解释施工情况,就是和施工方探讨施工情况。在工程中,她也融入社区动员工作,树立“政府出资金、企业出力量、居民出维护”的思想,每施工到一家单位前,她就及时与该单位沟通,协调该单位参与施工情况,同时在道路上规划了社区宣传墙。整治后,区间路整体环境焕然一新,整洁有序。

真情赢得民心,温暖空巢老人

说起姜书记,不得不提到她9年义务照顾空巢老人的佳话,那是现在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2004年,夏家园社区来了一位“五保户”,老人叫杨淑清,无儿无女,还身患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当时的社区老主任带着我就承担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从医院护理,到喂水喂饭,擦屎擦尿……”姜建莉说,我当时28、29岁,自己父母可能都没这么细心照顾过,去照顾一个陌生人,当时很不理解。“老主任就耐心做我的工作,和我说对待社区的居民就要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我们既然做社区工作,就不能怕脏怕累,要用真心真情服务居民。”慢慢的,姜建莉理解了,为民服务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等到2006年,老主任退休,姜建莉就独自承担了照顾空巢老人的责任。

“其实挺难的,社区一堆事情,还有自己的家庭,基本都没有时间照顾。”说到这,姜建莉眼里满是对家人的愧疚。有一次,姜建莉带着六七岁大的儿子在外面玩,接到电话,说杨淑清老人犯病了。她知道老人有高血压,忙让孩子自己回家,自己跑到老人家中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医院照顾老人一夜没有合眼,早上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

每天都去老人家探望,洗衣服做饭无微不至;老人有糖尿病,做了手术伤口不好愈合,她片刻不离身边照顾;逢年过节,主动给老人送去饺子,和老人一起过年……9年的真情付出,9年的执着坚守,9年的无私奉献,老人和姜建莉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杨奶奶,你要像对待亲奶奶一样对待她。”姜建莉常和儿子说。

2013年,杨淑清老人去世前,紧紧抓住姜建莉的手,动情地说:“孩子,苦了你了,虽然咱们没血缘关系,可你就是我的亲女儿,我比别人都幸福。”有人问姜建莉,你这样辛苦的付出图什么?她说,什么也不图,孝亲敬老是我们应该做的,把社区居民当亲人,这是我干社区工作的初衷。在儿子眼里,母亲是最让自己自豪和崇敬的人。“我将来也要像妈妈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儿子每每拿出和杨奶奶的合影,姜建莉眼里早已满是泪水。

这就是姜建莉,一个把居民当亲人的社区书记。她用真情这把钥匙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尊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姜建莉明白,只有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她也明白总书记提出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髓和意义,她坚信,奋斗的人更美丽、也会更幸福。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姜建莉: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首都文明网 2018-07-16

姜建莉

一、人物介绍

姜建莉,1972年生,1988年3月参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太阳宫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姜建莉可是个“能人”,她有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只要姜书记在,社区里的难事都会迎刃而解。曾荣获2010年北京市人口与计生先进工作者、2011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朝阳区优秀社工金蜜蜂奖、2016年朝阳区巾帼之星标兵、2016年朝阳区农村系统第四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佳人物、2016年朝阳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朝阳区农村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员”。

二、主要事迹

打造社区治理的“万能钥匙”

姜建莉在夏家园社区工作了十五个春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中,她全情投入,设身处地为社区居民着想,解决社区内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十五年社区工作,她初心未改,服务对接需求——是姜书记手里的一把好用的钥匙。

倡三方共建 “六邻平台”服务居民

2012年,姜建莉任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后,提出了社区、辖区单位和居民三方共建的党建工作思路。随后,一手创建了社区“左邻右舍共建联盟”党建项目, 注重打造与社会单位党组织共筑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共建阵地。搭建“六邻平台”,围绕“学、亲、助、睦、乐、夸”,增加社区居民邻里情,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以“社区党建联手抓、社区建设联手策、社区事物联手推、社区服务联手做、社区教育联手办”的五联工作法,充分挖掘辖区单位各种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居民与辖区单位共建共创。

党建项目启动会

2017年,她进一步深入发掘党建项目内涵,引入共商共治共享理念,成功将原项目升级为“左邻右舍邻里情”共商共建党建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员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其中,“左邻”即“益企舞动夏家园”企社联动公益项目,采取“以点穿线,由线带面”的服务模式,整合夏家园社区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资源,建设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库,将其优化配置,动员更多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为特殊群体服务、社区治理支持等公益项目服务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志愿者反哺体系,呵护志愿者的热情,让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收获,促进地区公益服务发展与体系建设。“右舍”指“党的光辉暖家园”文化项目,拓宽六邻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升为民办实事能力。在项目执行中,她坚持做服务居民的带头组织者、活动策划者、行为指导者,大力弘扬正能量、示范引领志愿服务,积极带动身边居民,营造了夏家园“亲如一家人”温馨氛围,共同携手创建美好和谐社区。

推社区治理 “家系列”成效显著

姜建莉注重发挥居民领袖的能动性、积极性及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精神的培养,着力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整合社区各志愿服务队伍。

社区家乐社会组织成立大会

为社区老党员过生日(右四)

在社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及参事议事等工作中,组建了夏家园社区“家系列”社区社会组织,相继建立“家益”“家靓”“家乐”“家和”“家风”社区社会组织。“家”系列社会组织在近两年的运行中取得很大成效。“家益”组织承担了社区的平安365社区治安志愿服务;“家靓”每月负责楼内及小区的环境治理;“家乐”社会组织承办了社区的各项文艺演出活动;“家和”搭建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解决居民身边事;“家风”开展各项传统文化教育。她始终坚持居民自治,牢牢把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家风和公益服务需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互助活动,促成“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邻里关系,促使居民主动关心邻里、关爱社区,加强了社区能力建设,实现了社区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姜建莉善于把握时机,利用资源,“以小博大”及时调整工作,今年4月中旬,在职党员报到工作还在党员登记阶段,姜建莉就开始规划在职党员如何融入社区。她根据社区的楼门文化建设开展情况,及时调整楼门文化建设进度,鼓励报到党员参与到社区楼门文化建设中,此项活动受到报到党员纷纷响应,充分发扬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报到的党员实现了身份认同、责任认同与行动认同,增强了夏家园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想百姓所想 多方沟通促发展

实地查看坝河排污问题(左二)

自行车乱摆放问题治理(左二)

在姜建莉看来,居民反映的问题就是她工作的内容,有人反映河道有污水排放,她在水务办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排水集团等多家职能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协调会,涉及四家企业近百万的资金协调到位得以解决;有人反映共享单车等在小区内妨碍居民生活,她与各物业协商,达成小区三种车辆禁入,同时在综治办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出入口及用车率高、人流量大的密集区,增设了车辆停放点和指示标识;对于小区车管难度和停车矛盾日趋加剧的新情况,她多次与新纪物业沟通,以物权法为准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500余份,收回1300余份有效问卷,调整了小区收费,确保小区环境提升。

小巷整治部署会议

夏家园社区有一条小区区间路,是四家物业小区居民出行、两家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今年被列入了背街小巷改造中,施工前期,姜建莉就多次与领导沟通,从改造升级到综合治理,她多次实地勘测、与施工方协商、与各物业和幼儿园协商,最终使增设环岛、施划停车位、上下车道分离、规范快递车停放四项措施与道路改造同步进行,改变小区周边不合理布局,解决脏乱差及交通问题。

在近四十天的施工期间,姜建莉每天早出晚归,在现场不是给居民解释施工情况,就是和施工方探讨施工情况。在工程中,她也融入社区动员工作,树立“政府出资金、企业出力量、居民出维护”的思想,每施工到一家单位前,她就及时与该单位沟通,协调该单位参与施工情况,同时在道路上规划了社区宣传墙。整治后,区间路整体环境焕然一新,整洁有序。

真情赢得民心,温暖空巢老人

说起姜书记,不得不提到她9年义务照顾空巢老人的佳话,那是现在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2004年,夏家园社区来了一位“五保户”,老人叫杨淑清,无儿无女,还身患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当时的社区老主任带着我就承担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从医院护理,到喂水喂饭,擦屎擦尿……”姜建莉说,我当时28、29岁,自己父母可能都没这么细心照顾过,去照顾一个陌生人,当时很不理解。“老主任就耐心做我的工作,和我说对待社区的居民就要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我们既然做社区工作,就不能怕脏怕累,要用真心真情服务居民。”慢慢的,姜建莉理解了,为民服务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等到2006年,老主任退休,姜建莉就独自承担了照顾空巢老人的责任。

“其实挺难的,社区一堆事情,还有自己的家庭,基本都没有时间照顾。”说到这,姜建莉眼里满是对家人的愧疚。有一次,姜建莉带着六七岁大的儿子在外面玩,接到电话,说杨淑清老人犯病了。她知道老人有高血压,忙让孩子自己回家,自己跑到老人家中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医院照顾老人一夜没有合眼,早上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

每天都去老人家探望,洗衣服做饭无微不至;老人有糖尿病,做了手术伤口不好愈合,她片刻不离身边照顾;逢年过节,主动给老人送去饺子,和老人一起过年……9年的真情付出,9年的执着坚守,9年的无私奉献,老人和姜建莉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杨奶奶,你要像对待亲奶奶一样对待她。”姜建莉常和儿子说。

2013年,杨淑清老人去世前,紧紧抓住姜建莉的手,动情地说:“孩子,苦了你了,虽然咱们没血缘关系,可你就是我的亲女儿,我比别人都幸福。”有人问姜建莉,你这样辛苦的付出图什么?她说,什么也不图,孝亲敬老是我们应该做的,把社区居民当亲人,这是我干社区工作的初衷。在儿子眼里,母亲是最让自己自豪和崇敬的人。“我将来也要像妈妈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儿子每每拿出和杨奶奶的合影,姜建莉眼里早已满是泪水。

这就是姜建莉,一个把居民当亲人的社区书记。她用真情这把钥匙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尊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姜建莉明白,只有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她也明白总书记提出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髓和意义,她坚信,奋斗的人更美丽、也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