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一周榜单
[敬业奉献]孙勐:倾心竭力只为历史留痕
首都文明网 2018-07-02

 

孙勐

一、人物介绍

孙勐在田野考古一线奋战了十五个春秋。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重大项目考古工作,保护古代墓葬及遗迹千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工作中,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敢于担当,勇于探索,不畏艰辛,带领勘探人员,经夏历冬,夙夜奋战,放弃休息,无暇与家人团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住在工地,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最终发现了通州时代最早的古城,找到了通州的“根和魂”。该项目证实了副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与前瞻性,丰富了副中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做出了贡献,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主要事迹

倾心竭力只为历史留痕

孙勐,1979年12月出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工作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在田野考古一线奋战了十五个春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工作中,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敢于担当,不畏艰辛,带领勘探人员,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最终发现了通州最早的古城,找到了通州的“根和魂”。该项目荣获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爱岗敬业,在释读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工作中埋头苦干

该同志大学毕业后,选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就是要一心从事考古工作。十五年来,他一直从事野外考古,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重庆涪陵)、北京奥运场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和北京等重大项目的考古工作。先后参加了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房山金代皇家陵寝等大遗址的发掘,为首都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贡献了力量。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成了石景山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海淀区玲珑巷明清宦官墓葬区等考古工作,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丰富了北京的文化内涵。

2015年8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南城墙西段解剖

孙勐同志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坚守的情怀,始终奋斗在田野考古第一线。考古工作有其特殊性,一旦开工,周末、节假日都不能停工,他和他的团队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在考古工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考古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

勇于担当,在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考古工作任务中成绩显著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2016年以来,为做好城市副中心中的考古工作,单位选派孙勐同志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通过查找、分析大量文献、档案,确定了路县故城城址的线索。此后,他精心组织城址的考古勘探,带领勘探工人,在五个月时间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以城墙夯土为切入点,确定了城墙、城壕以及该城址的基本范围、形制、年代等情况。这是通州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也是通州建城之始。路县故城城址的及时发现,文物价值、历史内涵的准确判断,为城址的全面保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做出了贡献。2017年4月,路县故城遗址考古荣获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城壕发掘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城外遗址区发掘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排水渠遗迹发掘

2017年7月至11月,为配合京唐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他主持在路县故城城址外进行了考古发掘,完成面积16000平方米,发掘了汉代灰坑800余座、房址27座、汉代至清代水井111口以及各个时期墓葬多座。发掘成果与路县故城城址作为县级治所的时代相吻合,证明了该处遗址是路县故城外的一处生活、生产区。

精于业务,用丰硕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

孙勐同志能够始终保持着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在坚持野外考古的同时,还加班加点钻研考古科研工作,并重视对考古发掘材料的研究并及时出版。考古资料的整理、公布和出版,这是对田野工作的总结、深化与研究,也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度阐释。他的专著《南水北调北京段考古报告》、《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葬发掘报告》,获得学界的高度赞誉。他参与编写的《盛世调吉水古都遗博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出土文物》,获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北京考古史·元代卷》,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此外,他还撰写并发表了论文二十余篇。

2017年4月,路县故城遗址评选现场

孙勐同志将考古视为毕生追求的一项事业,有着强烈而执著的热爱。考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术、运用相关的理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更需要考古工作者情感的投入与责任的担当。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指示精神,将自己的生命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融在一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一周榜单
[敬业奉献]孙勐:倾心竭力只为历史留痕
首都文明网 2018-07-02

 

孙勐

一、人物介绍

孙勐在田野考古一线奋战了十五个春秋。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重大项目考古工作,保护古代墓葬及遗迹千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工作中,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敢于担当,勇于探索,不畏艰辛,带领勘探人员,经夏历冬,夙夜奋战,放弃休息,无暇与家人团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住在工地,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最终发现了通州时代最早的古城,找到了通州的“根和魂”。该项目证实了副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与前瞻性,丰富了副中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做出了贡献,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主要事迹

倾心竭力只为历史留痕

孙勐,1979年12月出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工作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在田野考古一线奋战了十五个春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工作中,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敢于担当,不畏艰辛,带领勘探人员,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最终发现了通州最早的古城,找到了通州的“根和魂”。该项目荣获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爱岗敬业,在释读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工作中埋头苦干

该同志大学毕业后,选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就是要一心从事考古工作。十五年来,他一直从事野外考古,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重庆涪陵)、北京奥运场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和北京等重大项目的考古工作。先后参加了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房山金代皇家陵寝等大遗址的发掘,为首都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贡献了力量。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成了石景山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海淀区玲珑巷明清宦官墓葬区等考古工作,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丰富了北京的文化内涵。

2015年8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南城墙西段解剖

孙勐同志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坚守的情怀,始终奋斗在田野考古第一线。考古工作有其特殊性,一旦开工,周末、节假日都不能停工,他和他的团队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在考古工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考古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

勇于担当,在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考古工作任务中成绩显著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2016年以来,为做好城市副中心中的考古工作,单位选派孙勐同志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通过查找、分析大量文献、档案,确定了路县故城城址的线索。此后,他精心组织城址的考古勘探,带领勘探工人,在五个月时间内,对近8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以城墙夯土为切入点,确定了城墙、城壕以及该城址的基本范围、形制、年代等情况。这是通州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也是通州建城之始。路县故城城址的及时发现,文物价值、历史内涵的准确判断,为城址的全面保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文化传承、文脉延续做出了贡献。2017年4月,路县故城遗址考古荣获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城壕发掘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城外遗址区发掘

2016年3月,在通州路县故城遗址东南部排水渠遗迹发掘

2017年7月至11月,为配合京唐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他主持在路县故城城址外进行了考古发掘,完成面积16000平方米,发掘了汉代灰坑800余座、房址27座、汉代至清代水井111口以及各个时期墓葬多座。发掘成果与路县故城城址作为县级治所的时代相吻合,证明了该处遗址是路县故城外的一处生活、生产区。

精于业务,用丰硕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

孙勐同志能够始终保持着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在坚持野外考古的同时,还加班加点钻研考古科研工作,并重视对考古发掘材料的研究并及时出版。考古资料的整理、公布和出版,这是对田野工作的总结、深化与研究,也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度阐释。他的专著《南水北调北京段考古报告》、《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葬发掘报告》,获得学界的高度赞誉。他参与编写的《盛世调吉水古都遗博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出土文物》,获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北京考古史·元代卷》,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此外,他还撰写并发表了论文二十余篇。

2017年4月,路县故城遗址评选现场

孙勐同志将考古视为毕生追求的一项事业,有着强烈而执著的热爱。考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术、运用相关的理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更需要考古工作者情感的投入与责任的担当。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指示精神,将自己的生命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融在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