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一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兴子:背靠政府穿针引线,一年助67户村民“脱低”
首都文明网 2018-07-02

李兴子

  一、人物介绍

李兴子,男,1984年7月出生,房山区霞云岭乡王家台村“第一书记”。

2016年李兴子在低收入村上任后先后促成7名村民转移就业、为19人办理了稳岗补贴;从区农委、农职学院等申请到的项目,将陆续解决60余个就业岗位;他还从乡政府为63名困难劳动力申得公益性就业岗位。2017年全村有67户实现“脱低”,其中44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二、主要事迹

背靠政府穿针引线,一年助67户村民“脱低”

王家台村位于霞云岭乡西北部,村庄历史悠久、山地广阔。近年来,全村为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陆续关停了大批石板矿加工厂,但替代产业发展相对不足,村民收入受到影响。2016年,全村有低收入户157户、325人,人均年收入不足11160元,被认定为低收入村。2016年11月,市人力社保局李兴子同志被组织部门选派到王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两委”开展增收帮扶工作。

到村后,李兴子同志深入了解了村情民意,发现村民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全村低收入户中70%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没有固定工作,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偏低,有的村民对劳动致富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兴子同志坚持“转移就业一人,促进全家脱贫”的帮扶理念,开始积极给村民“找活儿干”。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村民干事热情

李兴子在与村民们聊天儿时发现,不少村民对工作的理解,就是在村内修路打井等临时性建设项目中打零工,而对正规就业的概念既不了解也不抱希望。为了提高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他从全村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着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组织大家围绕发展沟域经济和民俗旅游开展专题学习。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结合村情带头宣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内容。此外,还选取了6名党员作为脱低增收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绿色产业、积极转移就业。渐渐的,村民们对工作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性也高了起来。

开展就业服务,引导村民外出就业

在替代产业培育初期,村内岗位资源有限,引导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就业观念保守、文化技能有限、外出交通不便,多数人对外出就业并不积极。为此,李兴子借助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在村内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先是主动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就业意向,重点针对70、80后的无业劳动力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宁肯村里混日子,也不外出赚票子”的陈旧观念,勇敢走出去闯一闯,还请职业指导师专门对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此后,筛选能够安排食宿、学历技能要求较低、报酬福利稳定的岗位,主动带领村民走访企业、上门求职,到4家当地企业找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谈需求,跑了不下10次,累计车程2000多公里,促成了7名村民转移就业。此外,还借助全市“公共就业春风行动”举办了专场服务,宣传转移就业补贴政策,为19人办理了稳岗补贴,人均年收入增加1900元。

请职业指导师为村民讲解就业技巧(左三)

为村民介绍就业岗位(右一)

发展绿色产业,开发村内就业岗位

引导“两委”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吸纳村民就近就业,是促进村民稳定就业的长久之计。李兴子在对4条主要山沟实地勘察后发现,村内广阔的山场林地是发展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的有效资源。为了用好这些资源,他一方面积极与“两委”进行研究,积极向乡政府进行汇报,从区农委申得了“王家台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67万元,预计运营后能吸纳30户低收入户就业;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中草药种植专家,向北京农职学院实训中心争取到了《北京山区黑枸杞示范与推广》的科研项目,目前全村已种植5000余株,种植期间吸纳了20名低收入户参与种植,人均一次性增收约900元,后续养护工作还将创造出10个固定岗位,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他还配合乡政府“村务综合岗”申报工作,制定了合理的选人规则和工作规范,为63名就业困难劳动力申得了公益性就业岗位。

到农职学院对接黑枸杞种植项目(左三)

与村民一起种植黑枸杞

请农业专家为核桃树进行无人机打药(左一)

做好解困帮扶,解决村民就业后顾之忧

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能够让村民更加安心工作、踏实就业。经过了解,照顾家中老人和子女,是牵扯村民精力、制约离家工作的又一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兴子又协调派出单位,请来了广安门中医院的专家,在村内举办义诊,还为3名病情复杂的村民,联系了知名医院前去医治;针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庭,帮助销售滞销的核桃1000余斤;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有学生儿童的家庭捐赠图书上千余册,还有食品和棉被等。

通过这些努力,村民的工作热情有了提高,主动学技术、找事干的人渐渐增多。产业转型项目陆续启动,外出就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为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打下了基础。2017年全村有67户的低收入户实现脱低,其中44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接下来的工作,李兴子表示,还要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前提、就业帮扶为主线,与“两委”班子一同努力,早日摘到低收入村的帽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7月 >  第一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兴子:背靠政府穿针引线,一年助67户村民“脱低”
首都文明网 2018-07-02

李兴子

  一、人物介绍

李兴子,男,1984年7月出生,房山区霞云岭乡王家台村“第一书记”。

2016年李兴子在低收入村上任后先后促成7名村民转移就业、为19人办理了稳岗补贴;从区农委、农职学院等申请到的项目,将陆续解决60余个就业岗位;他还从乡政府为63名困难劳动力申得公益性就业岗位。2017年全村有67户实现“脱低”,其中44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二、主要事迹

背靠政府穿针引线,一年助67户村民“脱低”

王家台村位于霞云岭乡西北部,村庄历史悠久、山地广阔。近年来,全村为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陆续关停了大批石板矿加工厂,但替代产业发展相对不足,村民收入受到影响。2016年,全村有低收入户157户、325人,人均年收入不足11160元,被认定为低收入村。2016年11月,市人力社保局李兴子同志被组织部门选派到王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两委”开展增收帮扶工作。

到村后,李兴子同志深入了解了村情民意,发现村民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全村低收入户中70%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没有固定工作,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偏低,有的村民对劳动致富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兴子同志坚持“转移就业一人,促进全家脱贫”的帮扶理念,开始积极给村民“找活儿干”。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村民干事热情

李兴子在与村民们聊天儿时发现,不少村民对工作的理解,就是在村内修路打井等临时性建设项目中打零工,而对正规就业的概念既不了解也不抱希望。为了提高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他从全村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着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组织大家围绕发展沟域经济和民俗旅游开展专题学习。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结合村情带头宣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内容。此外,还选取了6名党员作为脱低增收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绿色产业、积极转移就业。渐渐的,村民们对工作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性也高了起来。

开展就业服务,引导村民外出就业

在替代产业培育初期,村内岗位资源有限,引导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就业观念保守、文化技能有限、外出交通不便,多数人对外出就业并不积极。为此,李兴子借助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在村内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先是主动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就业意向,重点针对70、80后的无业劳动力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宁肯村里混日子,也不外出赚票子”的陈旧观念,勇敢走出去闯一闯,还请职业指导师专门对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此后,筛选能够安排食宿、学历技能要求较低、报酬福利稳定的岗位,主动带领村民走访企业、上门求职,到4家当地企业找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谈需求,跑了不下10次,累计车程2000多公里,促成了7名村民转移就业。此外,还借助全市“公共就业春风行动”举办了专场服务,宣传转移就业补贴政策,为19人办理了稳岗补贴,人均年收入增加1900元。

请职业指导师为村民讲解就业技巧(左三)

为村民介绍就业岗位(右一)

发展绿色产业,开发村内就业岗位

引导“两委”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吸纳村民就近就业,是促进村民稳定就业的长久之计。李兴子在对4条主要山沟实地勘察后发现,村内广阔的山场林地是发展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的有效资源。为了用好这些资源,他一方面积极与“两委”进行研究,积极向乡政府进行汇报,从区农委申得了“王家台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67万元,预计运营后能吸纳30户低收入户就业;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中草药种植专家,向北京农职学院实训中心争取到了《北京山区黑枸杞示范与推广》的科研项目,目前全村已种植5000余株,种植期间吸纳了20名低收入户参与种植,人均一次性增收约900元,后续养护工作还将创造出10个固定岗位,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他还配合乡政府“村务综合岗”申报工作,制定了合理的选人规则和工作规范,为63名就业困难劳动力申得了公益性就业岗位。

到农职学院对接黑枸杞种植项目(左三)

与村民一起种植黑枸杞

请农业专家为核桃树进行无人机打药(左一)

做好解困帮扶,解决村民就业后顾之忧

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能够让村民更加安心工作、踏实就业。经过了解,照顾家中老人和子女,是牵扯村民精力、制约离家工作的又一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兴子又协调派出单位,请来了广安门中医院的专家,在村内举办义诊,还为3名病情复杂的村民,联系了知名医院前去医治;针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庭,帮助销售滞销的核桃1000余斤;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有学生儿童的家庭捐赠图书上千余册,还有食品和棉被等。

通过这些努力,村民的工作热情有了提高,主动学技术、找事干的人渐渐增多。产业转型项目陆续启动,外出就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为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打下了基础。2017年全村有67户的低收入户实现脱低,其中44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接下来的工作,李兴子表示,还要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前提、就业帮扶为主线,与“两委”班子一同努力,早日摘到低收入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