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5月 >  第四周榜单
[自强不息]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残疾青年奏国乐砥砺前行
首都文明网 2018-05-21

一、人物介绍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乐团,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精美的演奏乐器,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即便如此,他们当中却有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有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者,他们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曾被9个国家大使馆邀请演出,2016年受巴基斯坦外交部邀请赴伊斯兰堡和拉合尔参加巴中建交65周年庆典活动……这个乐团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他们生活在京郊的一个小院里,在这总是传出阵阵美妙的乐声。他们传国乐、奋励志,相互携手走遍大江南北,投身公益演出,传递正能量。这群80后、90后的孩子们用干净、透明、单纯的心灵诠释着对音乐的挚爱,同时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二、主要事迹

残疾青年奏国乐砥砺前行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乐团,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精美的演奏乐器,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即便如此,他们当中却有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有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者,他们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曾被9个国家大使馆邀请演出……

就在不久前,乐团又实现了一个多年的梦想,他们在京东小巨蛋举行了一场专场音乐会,活动现场他们用真挚纯净的音乐感染并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演绎出这样美妙乐曲的竟是一群残疾人。”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

这个乐团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他们生活在京郊的一个小院里,在这总是传出阵阵美妙的乐声。这群80后、90后的孩子们用他们干净、透明、单纯的心灵诠释着对音乐的挚爱,同时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我们来到了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探访这些“折翼天使”背后的故事。

因命运而相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坐落于北京西北角近六环的一个小院,这里便是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根据地,15名成员就在这个小院里组成了他们的“家”。

走下车才发现,这里美其名曰“训练基地”,实则是北京远郊的一处废弃工厂,如今“变废为宝”,经过简单粉刷,成为艺术团成员们训练和生活的地方。“我们喜欢叫这里为‘家’,”刘继东笑呵呵地说:“虽然很简陋,但对于我们这群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北漂’来说,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是家。”

刘继东,一名80后的山东小伙儿,是这个团里的执行团长,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灵魂人物”之一。 我们见到刘继东时,他的小腿上还绑着支架,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他还是急赶几步迎上来与我们打招呼。

“刚刚做完手术,目前还在恢复中。”刘继东告诉我们,在他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高烧导致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通过手术可以让他的脚矫正一些。

高中时期,一次偶然刘继东接触到了声乐,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他觉得音乐仿佛一把开启心灵快乐之源的钥匙,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理工大学音乐系。

2006年大学毕业后,刘继东幸运地被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教学院录用,成为了一名声乐老师。班里3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声器乐特长生情况也大都跟他一样是残疾人。

“我自己就是残疾人,我非常清楚一个残疾孩子能够坚持多年学习乐器有多难,他们往往需要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努力。”特殊的经历使得刘继东对这帮孩子格外疼惜。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才有这么一批有艺术特长的残疾孩子,这是几十年一遇的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特殊性才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在他看来,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过程,今后如何将这份音乐的执着和坚守持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刘继东的担忧不无道理。2008年,他所带的学生毕业时,由于生计或各种原因,大部分都面临改行的困境。“绝不能让这批孩子就这么散了。”刘继东说,“我不想看到孩子们这么多年在音乐道路上付出的努力白费了,不希望这群孩子放弃他们的梦想。”

就这样,刘继东与他的同事仲辉乐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校执教的“铁饭碗”,辞职组建了残疾人乐团。

“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好好的老师不当,跑出去瞎折腾。亲友们也都劝我三思后行,一方面是考虑当老师是一份好工作,另一方面是以后要面临的困难无法预计,很有可能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说到这儿,刘继东笑了,却流露出十分坚定的眼神,“时至今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现实有时候就是很残酷,乐团成立后,没有知名度,没有演出,没有资源……一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残疾人乐团,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坐吃山空”了,一时间他们有想过放弃。但是,为了最初的音乐梦想,刘继东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但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带领着团员南下浙江,来到一个景区驻点演出,勉强维持生活。

直到2011年底,乐团结识了两位重要的伯乐: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陈冠教授,另一位是大河套(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慕朋举先生。“两位‘贵人’就好似一座灯塔,”刘继东感慨万千,“眼看着我们这艘离梦想渐行渐远的小船即将搁浅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在他们的帮助下,2012年乐团重返北京,重组了“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从那时起,才算是成立了正式的山水乐团。

“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在北京相聚并组建了国内唯一的残疾人民族器乐和声乐专职艺术团,这本身已经是个奇迹。希望艺术团的成员无论何时,都可以保持一份仁山智水的纯粹来做音乐。”刘继东说,“‘山水’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民乐艺术团,”刘继东再三向我们强调,“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不想人们把关注点都集中在我们的残疾上。”

2015年12月份赴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

2016年3月份参加黑龙江卫视《开课啦》节目录制

2012年正式成立艺术团到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历经磨砺,艺术团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乐团也获得了种种成功。他们曾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接见;他们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演出;有“反拉二胡第一人”、创造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团员王钊,而其他几乎每个团员都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和省市地方的演出金、银奖。

2016年3月份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演出

他们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4项金奖、3项银奖;即便在和正常人的比赛中,他们也毫不逊色,在北京市第二届器乐大赛中,作为唯一的残疾人参赛乐团,艺术团以总成绩第一名进入决赛,最终斩获金奖;2014年,他们还在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50周年晚会上登台献艺,获得了“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人物”;2016年应巴基斯坦政府及巴基斯坦新闻部的邀请在巴基斯坦国庆日及中巴建交65周年庆祝仪式上进行了精彩的音乐演出,录制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等多档节目……

他们想告诉别人,他们不是靠怜悯,而是靠实力。

因梦想而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常人获得这些殊荣都需要勤学苦练,何况是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

在专业上,艺术团的成员努力克服着他们的残疾,他们力求创造更多的奇迹。

2016年5月份山水乐团排练情景

一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小院成了他们生活和排练的所有场所,在这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他们没钱聘请优秀的老师来指导,练习使用的也并不是昂贵的乐器,但是乐团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固定时间的集体排练:上午八点到十点自由练习;十点到十二点全体排练;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下午两点到五点继续合练。只有晚饭后是自由时间,但多数团员会选择继续练习,他们每人每天练习时间都超过8小时。

“残疾人合练比健全人要难得多。”笛子演奏者仲辉乐说,“肢残的还好一点,盲人看不到谱子,只能依靠记忆,明眼人要一遍遍帮盲人读谱。”我们在身边的时候,仲辉乐的妻子正在为他读谱,“只要有空闲的时候,我们都在读谱。”

同时,盲人也看不见指挥,要一遍遍排练来协调大家的快慢、强弱和具体节点。排练反反复复而进展缓慢,会令人急躁,“有的团员觉得自己笨,拖慢大家,其他人就尽量安慰、想办法。健全人乐团可能多排练十分钟就有人要求多付排练费,我们千百遍反复排练毫无怨言。”

2016年6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悦来乐爱”专场音乐会

2017年12月份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新年联欢演出

靠着社会资助和演出生存着,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有人评价他们说,他们没有钱可以,但是不能没有音乐。每个团员在音乐上,都有自己的专长。

王钊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左手以及手臂像婴儿一样短小,不能正常抓握,起初学习二胡的时候,因为他左手萎缩无法摁弦,并没有老师敢收他为徒,“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残缺的手放进弓内,用皮筋套住。”王钊说,那就可以用右手摁弦,左手拉弓。

现在,王钊的二胡演奏绝不输正常人,他成为世界吉尼斯纪录反拉二胡第一人。这些年,他留下的汗水与泪水我们难以想象。

盲人杨外外是团里的二胡演员,也是王钊的室友,曾经获得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金奖。他说在这个乐团里几乎不会出现偷懒不练功的事,“我们有这个机会聚集在一起,做我们喜欢的事情,会更加珍惜,所以必须多加练习。”

“我在上网,‘看看’新闻。”在休息的时间,我发现杨外外竟然在电脑前敲击键盘。

一个主机加上一个键盘,电脑是他除了二胡之外最钟爱的东西,借助读屏软件,将本应在显示器上展现的文字以模拟人声的方式读出来,读屏软件每秒读出8-10字,这样的速度正常人几乎听不清楚,可杨外外却说因为用久了都很习惯,如果速度太慢会浪费时间。

这个一米七几的大个儿的90后大男孩儿,跟普通男孩子一样,闲暇时偶而也会玩上两把游戏。杨外外说:“我一般是打不过别人的,不过还是有赢的可能。我可以凭听声音就判断出对方的方位和招数。”在专业上,杨外外的认真和执着却丝毫不输于他人。杨外外在艺术团里被公认“有悟性”,他和二胡情绪纠缠,高兴、不高兴了都想拉一会儿。

在这个乐团中,杜漫的残疾程度最重,儿时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双腿没有力量和支撑,只有依靠肢具才能站起来。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只有脖子和头部可以活动,经历过无数次手术,现在能够坐着演出,实属不易。杜漫每次坐下起来,都要扳动自己的双腿肢具,旁边人都能听到关节处发出的咔咔声。

漫漫是个爱漂亮的女孩,明亮的眼睛特别吸引人,她对音乐更是有难得的执着和坚持。女孩子都爱美,尽管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她的双腿已经萎缩,但她仍然喜欢穿裙子。“你看我这么笑行吗?”我和她拍照的时候,漫漫有些羞涩,她希望我们把她拍得漂亮些,“让妈妈看看我最近是不是更漂亮了。”她把快乐归功于12岁开始拿起的二胡,“音乐是情绪的释放,释放了,心就干净了”。

“音乐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慢慢和音乐有了感情。”杜漫告诉我们,这份感情是无法割舍的。

“我们不是不会,只是不便而已。”刘继东说,“我们是一支专业的乐团,并不希望人们过多关注在我们的残疾上。我们其实也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因音乐而凝聚

这些年来,乐团里除了亲如一家人的感情,还成就了四对姻缘,仲辉乐和陈孟静就是其中的代表。仲辉乐在乐队里吹笛子,同时也担任团里的业务副团长。

因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仲辉乐只能在三四米内看到目标物的大致轮廓,他每次看乐谱都把脸贴到纸上瞅,笑称自己是在吃谱子。妻子陈孟静是大提琴手,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走动。在乐团里相识相知之后,他们结合在一起,并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是个意外,也是个奇迹。”仲辉乐说。

“孩子出生的时候,全团的人都到医院了。”陈孟静告诉记者,这是团里的第一个“团二代”,是在许多人的关爱与照顾中降临的,她给孩子起名儿叫“多多”。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让她非常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现在,团里已经成就了三对夫妻,新来的团员也会迅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还注意到,在乐团里,即使是盲人演员也能行走自如,他们对这个小院子实在太熟悉了。

“可以说,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盲人演员张志涛告诉我们,“平时外出都是由肢体残疾的带路,我们负责提一些重物,这样形成配合,这样就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中午12点,团员们经过一上午的训练之后,来到他们的“餐厅”,这里也是他们的集体演奏室,志愿者李敏和齐叔已经早早为他们准备好了午餐,视力好的帮盲人演员盛好饭菜,他们围坐一桌,更像是一家人。

“齐叔每天早上五点钟便起床开始做饭,一小时后李敏起床,帮忙做饭、打扫卫生以及为盲人团员冲马桶。而晚上,他们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夫妻俩为“孩子们”洗衣服、过生日、为“女儿们”梳头,‘孩子们’心里会叫李敏为‘李妈妈’。正因为他们,所以我们有了信心。”刘继东告诉我们。

下午2时许,团员们开始了网络直播。“我们也在利用互联网为大家演奏,有映客、花椒……”担任主持人的刘继东告诉记者,直播两个月他们已经拥有近千粉丝了。

在直播的一小时时间里,记者近距离的感受了一场音乐盛会的心灵洗礼。

《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四大名著的曲目被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群演奏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得不屏气凝神,静静感受生命的魅力。

“残而不残,不美而美”是山水乐团的口号,同样也是他们的追求。

在这个乐团里,让人感受到的不是他们身体上残缺的特殊性,而是他们身上一股团结、坚韧、自信、阳光的魅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有他们共同坚持的音乐梦想,有他们每个人的小家庭、小梦想……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8年 >  5月 >  第四周榜单
[自强不息]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残疾青年奏国乐砥砺前行
首都文明网 2018-05-21

一、人物介绍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乐团,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精美的演奏乐器,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即便如此,他们当中却有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有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者,他们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曾被9个国家大使馆邀请演出,2016年受巴基斯坦外交部邀请赴伊斯兰堡和拉合尔参加巴中建交65周年庆典活动……这个乐团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他们生活在京郊的一个小院里,在这总是传出阵阵美妙的乐声。他们传国乐、奋励志,相互携手走遍大江南北,投身公益演出,传递正能量。这群80后、90后的孩子们用干净、透明、单纯的心灵诠释着对音乐的挚爱,同时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二、主要事迹

残疾青年奏国乐砥砺前行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乐团,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精美的演奏乐器,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即便如此,他们当中却有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有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者,他们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曾被9个国家大使馆邀请演出……

就在不久前,乐团又实现了一个多年的梦想,他们在京东小巨蛋举行了一场专场音乐会,活动现场他们用真挚纯净的音乐感染并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演绎出这样美妙乐曲的竟是一群残疾人。”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

这个乐团叫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是一支民族器乐兼顾声乐的专职乐团。他们生活在京郊的一个小院里,在这总是传出阵阵美妙的乐声。这群80后、90后的孩子们用他们干净、透明、单纯的心灵诠释着对音乐的挚爱,同时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

我们来到了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探访这些“折翼天使”背后的故事。

因命运而相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坐落于北京西北角近六环的一个小院,这里便是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根据地,15名成员就在这个小院里组成了他们的“家”。

走下车才发现,这里美其名曰“训练基地”,实则是北京远郊的一处废弃工厂,如今“变废为宝”,经过简单粉刷,成为艺术团成员们训练和生活的地方。“我们喜欢叫这里为‘家’,”刘继东笑呵呵地说:“虽然很简陋,但对于我们这群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北漂’来说,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是家。”

刘继东,一名80后的山东小伙儿,是这个团里的执行团长,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灵魂人物”之一。 我们见到刘继东时,他的小腿上还绑着支架,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他还是急赶几步迎上来与我们打招呼。

“刚刚做完手术,目前还在恢复中。”刘继东告诉我们,在他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高烧导致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通过手术可以让他的脚矫正一些。

高中时期,一次偶然刘继东接触到了声乐,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他觉得音乐仿佛一把开启心灵快乐之源的钥匙,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理工大学音乐系。

2006年大学毕业后,刘继东幸运地被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教学院录用,成为了一名声乐老师。班里3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声器乐特长生情况也大都跟他一样是残疾人。

“我自己就是残疾人,我非常清楚一个残疾孩子能够坚持多年学习乐器有多难,他们往往需要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努力。”特殊的经历使得刘继东对这帮孩子格外疼惜。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才有这么一批有艺术特长的残疾孩子,这是几十年一遇的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特殊性才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在他看来,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过程,今后如何将这份音乐的执着和坚守持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刘继东的担忧不无道理。2008年,他所带的学生毕业时,由于生计或各种原因,大部分都面临改行的困境。“绝不能让这批孩子就这么散了。”刘继东说,“我不想看到孩子们这么多年在音乐道路上付出的努力白费了,不希望这群孩子放弃他们的梦想。”

就这样,刘继东与他的同事仲辉乐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校执教的“铁饭碗”,辞职组建了残疾人乐团。

“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好好的老师不当,跑出去瞎折腾。亲友们也都劝我三思后行,一方面是考虑当老师是一份好工作,另一方面是以后要面临的困难无法预计,很有可能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说到这儿,刘继东笑了,却流露出十分坚定的眼神,“时至今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现实有时候就是很残酷,乐团成立后,没有知名度,没有演出,没有资源……一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残疾人乐团,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坐吃山空”了,一时间他们有想过放弃。但是,为了最初的音乐梦想,刘继东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但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带领着团员南下浙江,来到一个景区驻点演出,勉强维持生活。

直到2011年底,乐团结识了两位重要的伯乐: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陈冠教授,另一位是大河套(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慕朋举先生。“两位‘贵人’就好似一座灯塔,”刘继东感慨万千,“眼看着我们这艘离梦想渐行渐远的小船即将搁浅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在他们的帮助下,2012年乐团重返北京,重组了“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从那时起,才算是成立了正式的山水乐团。

“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在北京相聚并组建了国内唯一的残疾人民族器乐和声乐专职艺术团,这本身已经是个奇迹。希望艺术团的成员无论何时,都可以保持一份仁山智水的纯粹来做音乐。”刘继东说,“‘山水’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民乐艺术团,”刘继东再三向我们强调,“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不想人们把关注点都集中在我们的残疾上。”

2015年12月份赴广州星海音乐厅演出

2016年3月份参加黑龙江卫视《开课啦》节目录制

2012年正式成立艺术团到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历经磨砺,艺术团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乐团也获得了种种成功。他们曾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接见;他们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演出;有“反拉二胡第一人”、创造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团员王钊,而其他几乎每个团员都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和省市地方的演出金、银奖。

2016年3月份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演出

他们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4项金奖、3项银奖;即便在和正常人的比赛中,他们也毫不逊色,在北京市第二届器乐大赛中,作为唯一的残疾人参赛乐团,艺术团以总成绩第一名进入决赛,最终斩获金奖;2014年,他们还在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50周年晚会上登台献艺,获得了“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人物”;2016年应巴基斯坦政府及巴基斯坦新闻部的邀请在巴基斯坦国庆日及中巴建交65周年庆祝仪式上进行了精彩的音乐演出,录制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等多档节目……

他们想告诉别人,他们不是靠怜悯,而是靠实力。

因梦想而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常人获得这些殊荣都需要勤学苦练,何况是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

在专业上,艺术团的成员努力克服着他们的残疾,他们力求创造更多的奇迹。

2016年5月份山水乐团排练情景

一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小院成了他们生活和排练的所有场所,在这相对狭窄的空间里,他们没钱聘请优秀的老师来指导,练习使用的也并不是昂贵的乐器,但是乐团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固定时间的集体排练:上午八点到十点自由练习;十点到十二点全体排练;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下午两点到五点继续合练。只有晚饭后是自由时间,但多数团员会选择继续练习,他们每人每天练习时间都超过8小时。

“残疾人合练比健全人要难得多。”笛子演奏者仲辉乐说,“肢残的还好一点,盲人看不到谱子,只能依靠记忆,明眼人要一遍遍帮盲人读谱。”我们在身边的时候,仲辉乐的妻子正在为他读谱,“只要有空闲的时候,我们都在读谱。”

同时,盲人也看不见指挥,要一遍遍排练来协调大家的快慢、强弱和具体节点。排练反反复复而进展缓慢,会令人急躁,“有的团员觉得自己笨,拖慢大家,其他人就尽量安慰、想办法。健全人乐团可能多排练十分钟就有人要求多付排练费,我们千百遍反复排练毫无怨言。”

2016年6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悦来乐爱”专场音乐会

2017年12月份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新年联欢演出

靠着社会资助和演出生存着,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有人评价他们说,他们没有钱可以,但是不能没有音乐。每个团员在音乐上,都有自己的专长。

王钊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左手以及手臂像婴儿一样短小,不能正常抓握,起初学习二胡的时候,因为他左手萎缩无法摁弦,并没有老师敢收他为徒,“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残缺的手放进弓内,用皮筋套住。”王钊说,那就可以用右手摁弦,左手拉弓。

现在,王钊的二胡演奏绝不输正常人,他成为世界吉尼斯纪录反拉二胡第一人。这些年,他留下的汗水与泪水我们难以想象。

盲人杨外外是团里的二胡演员,也是王钊的室友,曾经获得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金奖。他说在这个乐团里几乎不会出现偷懒不练功的事,“我们有这个机会聚集在一起,做我们喜欢的事情,会更加珍惜,所以必须多加练习。”

“我在上网,‘看看’新闻。”在休息的时间,我发现杨外外竟然在电脑前敲击键盘。

一个主机加上一个键盘,电脑是他除了二胡之外最钟爱的东西,借助读屏软件,将本应在显示器上展现的文字以模拟人声的方式读出来,读屏软件每秒读出8-10字,这样的速度正常人几乎听不清楚,可杨外外却说因为用久了都很习惯,如果速度太慢会浪费时间。

这个一米七几的大个儿的90后大男孩儿,跟普通男孩子一样,闲暇时偶而也会玩上两把游戏。杨外外说:“我一般是打不过别人的,不过还是有赢的可能。我可以凭听声音就判断出对方的方位和招数。”在专业上,杨外外的认真和执着却丝毫不输于他人。杨外外在艺术团里被公认“有悟性”,他和二胡情绪纠缠,高兴、不高兴了都想拉一会儿。

在这个乐团中,杜漫的残疾程度最重,儿时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双腿没有力量和支撑,只有依靠肢具才能站起来。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只有脖子和头部可以活动,经历过无数次手术,现在能够坐着演出,实属不易。杜漫每次坐下起来,都要扳动自己的双腿肢具,旁边人都能听到关节处发出的咔咔声。

漫漫是个爱漂亮的女孩,明亮的眼睛特别吸引人,她对音乐更是有难得的执着和坚持。女孩子都爱美,尽管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她的双腿已经萎缩,但她仍然喜欢穿裙子。“你看我这么笑行吗?”我和她拍照的时候,漫漫有些羞涩,她希望我们把她拍得漂亮些,“让妈妈看看我最近是不是更漂亮了。”她把快乐归功于12岁开始拿起的二胡,“音乐是情绪的释放,释放了,心就干净了”。

“音乐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慢慢和音乐有了感情。”杜漫告诉我们,这份感情是无法割舍的。

“我们不是不会,只是不便而已。”刘继东说,“我们是一支专业的乐团,并不希望人们过多关注在我们的残疾上。我们其实也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因音乐而凝聚

这些年来,乐团里除了亲如一家人的感情,还成就了四对姻缘,仲辉乐和陈孟静就是其中的代表。仲辉乐在乐队里吹笛子,同时也担任团里的业务副团长。

因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仲辉乐只能在三四米内看到目标物的大致轮廓,他每次看乐谱都把脸贴到纸上瞅,笑称自己是在吃谱子。妻子陈孟静是大提琴手,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走动。在乐团里相识相知之后,他们结合在一起,并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是个意外,也是个奇迹。”仲辉乐说。

“孩子出生的时候,全团的人都到医院了。”陈孟静告诉记者,这是团里的第一个“团二代”,是在许多人的关爱与照顾中降临的,她给孩子起名儿叫“多多”。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让她非常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现在,团里已经成就了三对夫妻,新来的团员也会迅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还注意到,在乐团里,即使是盲人演员也能行走自如,他们对这个小院子实在太熟悉了。

“可以说,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盲人演员张志涛告诉我们,“平时外出都是由肢体残疾的带路,我们负责提一些重物,这样形成配合,这样就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中午12点,团员们经过一上午的训练之后,来到他们的“餐厅”,这里也是他们的集体演奏室,志愿者李敏和齐叔已经早早为他们准备好了午餐,视力好的帮盲人演员盛好饭菜,他们围坐一桌,更像是一家人。

“齐叔每天早上五点钟便起床开始做饭,一小时后李敏起床,帮忙做饭、打扫卫生以及为盲人团员冲马桶。而晚上,他们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夫妻俩为“孩子们”洗衣服、过生日、为“女儿们”梳头,‘孩子们’心里会叫李敏为‘李妈妈’。正因为他们,所以我们有了信心。”刘继东告诉我们。

下午2时许,团员们开始了网络直播。“我们也在利用互联网为大家演奏,有映客、花椒……”担任主持人的刘继东告诉记者,直播两个月他们已经拥有近千粉丝了。

在直播的一小时时间里,记者近距离的感受了一场音乐盛会的心灵洗礼。

《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四大名著的曲目被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群演奏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得不屏气凝神,静静感受生命的魅力。

“残而不残,不美而美”是山水乐团的口号,同样也是他们的追求。

在这个乐团里,让人感受到的不是他们身体上残缺的特殊性,而是他们身上一股团结、坚韧、自信、阳光的魅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有他们共同坚持的音乐梦想,有他们每个人的小家庭、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