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翠
一、简介
赵晓翠,女,1989年8月出生,密云区日尚小商品城小店店主。
赵晓翠自幼身患低磷佝偻病,但立志长大后要自己养活自己。2012年她通过偶然机遇学习了“珠编”技艺,后来自己创作艺术品,售卖创业。练习时她手上经常被针刺破,为了编织一个物件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她说:“哪怕是挣一分钱,也是我自己挣的,付出多少辛苦,我也觉得值!”
二、主要事迹
残疾女孩自尊自强 立志编织美好生活
在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有一位现代版的“张海迪”,她就是从小因遗传病不能走路、硬凭骨子里的自信和坚强走出大山并最终靠双手编织梦想的残疾女孩——赵晓翠。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所经营的小店——日尚小商品城二层23号。小店不大,却摆满各类手工艺品:笔筒、台灯、十二生肖摆件……琳琅满目、美轮美奂。“这些工艺品的造型,很多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摸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物件,自豪舞动在晓翠的眉梢。
“我妈和我姐都是这个病——遗传性的低磷佝偻病,小时候因为没钱治,只治疗过一年,后来就成这个样子了。我妈和我都走不了路,姐姐稍微好点儿,是家里唯一能够凑合着走路的人。我爸去世后,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难。还在早几年时,我跟姐姐学会了读书认字,和母亲学会了绣鞋垫,在大集上换来一点微薄收入后,我就想:这点儿钱虽然改变不了家里的困境,但我有一双手,一定能养活自己!这个家一定会有希望!”
赵晓翠的珠串作品
赵晓翠和她的作品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晓翠听说大兴区一个残疾人基地正在教布艺,她和姐姐一商量赶去了。期间,一位老师告诉她们现在正流行珠编,你们可以去学习。经这位老师介绍,她们去市里的一家手工艺店学习了半天,那半天,她们学会了最简单的珠编“玫瑰花”……
对于姐妹俩学习手工艺这事,母亲一开始是反对的,她找来姐妹俩,“你们走路都不方便,学会编这东西也没啥用!再说,家里日子虽然苦点儿,靠着政府的低保也饿不死,咱们几口凑乎着能活就行啦!”
晓翠却倔强地说:“我的身体虽然有残疾,但我要用自己健康的双手,改变明天!”赵晓翠的话一如她的性格——坚韧而执著。
姐俩在北京只学了半天珠编,便再也没去市里,因为学珠编,人家是要收费的!她们没有钱。然而,仅仅是这半天的珠编玫瑰花学习,让姐俩懂得了这门手工艺的基本编织技巧。那之后,晓翠买了几本专门介绍珠编技巧和设计的书籍,整天翻看琢磨,母亲说:“那些日子为了把珠编制作好,晓翠的手被线剌得一道子一道子的,看着就心疼!”
“我特佩服我媳妇的执著——一个物件如果没学会,她敢不吃不喝不睡,直到攻克为止,她不仅心灵手巧、坚韧执着,还特别善良、富有爱心——自己日子还很紧张,但当朋友圈看到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时,她总会发红包给予善助,而且还立志创办一支自强不息编织小组,力争带领和她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网聊与晓翠相识相知相恋最后走在一起的先生丰凯提起晓翠,一脸的怜惜与敬佩。
赵晓翠和她的店铺
赵晓翠每天的工作
赵晓翠在店铺内制作珠串
“刚学会珠编时,姐俩在大集上销售,后来,又跑到密云城里的鼓楼大街、富民街叫卖,原本身体不好,还大老远跑到县城里,夏天风吹日晒,冬天挨冷受冻,有的人看到她们残疾,还欺负她们,赶她们,我不愿看到她们再到街上风吹雨淋地卖货,于是就租下这个店,也算有了个家!”丰凯说。
而晓翠认为,这个店不仅是自己的家,更是自己的希望,自己和全家人所有的希望!
自从有了这个店后,丰凯每天用轮椅推着她来“上班”,之后,一个人招呼顾客,一个人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一旁陪着爱妻编织新的手工艺品。晓翠的衣食住行都要仰仗丰凯完成,由于手臂抬举受限,就连梳头这样的动作都要由先生亲力而为……透过如此温馨的场景,你可曾感知微笑背后那些艰辛与坚强,那些坎坷与波澜?
他们是去年登记结婚的,当时,晓翠28岁。
“我非常感恩他,没有他,我无法在这里完成想要的梦想。”晓翠的话朴实又朴素,但却将“感动”二字无限放大……
自从有了这个店后,母亲和姐姐翠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她们时常也会从老家张泉村来到城里看看自家的这个小店,在晓翠和丰凯租住的“车库”里住上几天。
所有见过晓翠的人都会认为:晓翠,太不容易了!每日在店里忙碌,收入却非常微薄;由于身体残疾,抵抗力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病倒……
困难面前,她没有诉苦,没有哭泣,微笑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她说:“我身有残疾,可能干点儿事比平常人要吃更多的苦,但哪怕是挣一分钱,也是我自己挣的,付出多少辛苦,我也觉得值!从开始做珠编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好了,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明天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走下去!”
赵晓翠
一、简介
赵晓翠,女,1989年8月出生,密云区日尚小商品城小店店主。
赵晓翠自幼身患低磷佝偻病,但立志长大后要自己养活自己。2012年她通过偶然机遇学习了“珠编”技艺,后来自己创作艺术品,售卖创业。练习时她手上经常被针刺破,为了编织一个物件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她说:“哪怕是挣一分钱,也是我自己挣的,付出多少辛苦,我也觉得值!”
二、主要事迹
残疾女孩自尊自强 立志编织美好生活
在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有一位现代版的“张海迪”,她就是从小因遗传病不能走路、硬凭骨子里的自信和坚强走出大山并最终靠双手编织梦想的残疾女孩——赵晓翠。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所经营的小店——日尚小商品城二层23号。小店不大,却摆满各类手工艺品:笔筒、台灯、十二生肖摆件……琳琅满目、美轮美奂。“这些工艺品的造型,很多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摸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物件,自豪舞动在晓翠的眉梢。
“我妈和我姐都是这个病——遗传性的低磷佝偻病,小时候因为没钱治,只治疗过一年,后来就成这个样子了。我妈和我都走不了路,姐姐稍微好点儿,是家里唯一能够凑合着走路的人。我爸去世后,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难。还在早几年时,我跟姐姐学会了读书认字,和母亲学会了绣鞋垫,在大集上换来一点微薄收入后,我就想:这点儿钱虽然改变不了家里的困境,但我有一双手,一定能养活自己!这个家一定会有希望!”
赵晓翠的珠串作品
赵晓翠和她的作品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晓翠听说大兴区一个残疾人基地正在教布艺,她和姐姐一商量赶去了。期间,一位老师告诉她们现在正流行珠编,你们可以去学习。经这位老师介绍,她们去市里的一家手工艺店学习了半天,那半天,她们学会了最简单的珠编“玫瑰花”……
对于姐妹俩学习手工艺这事,母亲一开始是反对的,她找来姐妹俩,“你们走路都不方便,学会编这东西也没啥用!再说,家里日子虽然苦点儿,靠着政府的低保也饿不死,咱们几口凑乎着能活就行啦!”
晓翠却倔强地说:“我的身体虽然有残疾,但我要用自己健康的双手,改变明天!”赵晓翠的话一如她的性格——坚韧而执著。
姐俩在北京只学了半天珠编,便再也没去市里,因为学珠编,人家是要收费的!她们没有钱。然而,仅仅是这半天的珠编玫瑰花学习,让姐俩懂得了这门手工艺的基本编织技巧。那之后,晓翠买了几本专门介绍珠编技巧和设计的书籍,整天翻看琢磨,母亲说:“那些日子为了把珠编制作好,晓翠的手被线剌得一道子一道子的,看着就心疼!”
“我特佩服我媳妇的执著——一个物件如果没学会,她敢不吃不喝不睡,直到攻克为止,她不仅心灵手巧、坚韧执着,还特别善良、富有爱心——自己日子还很紧张,但当朋友圈看到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时,她总会发红包给予善助,而且还立志创办一支自强不息编织小组,力争带领和她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网聊与晓翠相识相知相恋最后走在一起的先生丰凯提起晓翠,一脸的怜惜与敬佩。
赵晓翠和她的店铺
赵晓翠每天的工作
赵晓翠在店铺内制作珠串
“刚学会珠编时,姐俩在大集上销售,后来,又跑到密云城里的鼓楼大街、富民街叫卖,原本身体不好,还大老远跑到县城里,夏天风吹日晒,冬天挨冷受冻,有的人看到她们残疾,还欺负她们,赶她们,我不愿看到她们再到街上风吹雨淋地卖货,于是就租下这个店,也算有了个家!”丰凯说。
而晓翠认为,这个店不仅是自己的家,更是自己的希望,自己和全家人所有的希望!
自从有了这个店后,丰凯每天用轮椅推着她来“上班”,之后,一个人招呼顾客,一个人微笑着,静静地坐在一旁陪着爱妻编织新的手工艺品。晓翠的衣食住行都要仰仗丰凯完成,由于手臂抬举受限,就连梳头这样的动作都要由先生亲力而为……透过如此温馨的场景,你可曾感知微笑背后那些艰辛与坚强,那些坎坷与波澜?
他们是去年登记结婚的,当时,晓翠28岁。
“我非常感恩他,没有他,我无法在这里完成想要的梦想。”晓翠的话朴实又朴素,但却将“感动”二字无限放大……
自从有了这个店后,母亲和姐姐翠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她们时常也会从老家张泉村来到城里看看自家的这个小店,在晓翠和丰凯租住的“车库”里住上几天。
所有见过晓翠的人都会认为:晓翠,太不容易了!每日在店里忙碌,收入却非常微薄;由于身体残疾,抵抗力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病倒……
困难面前,她没有诉苦,没有哭泣,微笑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她说:“我身有残疾,可能干点儿事比平常人要吃更多的苦,但哪怕是挣一分钱,也是我自己挣的,付出多少辛苦,我也觉得值!从开始做珠编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好了,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明天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