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一、简介
张涛,男,1973年12月出生,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
2011年张涛主抓安全生产后,推行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等管理创新,一年后主动发现漏气的及时率提高了23%,创立并保持了三年施工破坏事故零发生的记录。在十九大前的安全大检查中,他破解了燃气管道泄漏预防性发现的难关,这项技术性突破已成为管网检测的核心工作方式。
二、主要事迹
管理创新出效益 预防泄漏破难关
张涛,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基层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深受同事和领导信任,直至成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在基层岗位,他爱岗敬业、勤恳务实、开拓进取,提出并实现了多项重大生产技术创新,在提升两个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在管理岗位,他勤于思考、精心钻研、推陈出新,在编制安全规划、创新管理模式、改进效能考核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并在全集团得以推广;上任集团企业安全部经理近两年来,他兢兢业业,在推进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扁平化建设方面精耕细作,得到各方高度认可。从业22年来,他坚持“做就要精益求精,干就要至善至美”的信条,带领着他的团队,精心呵护着首都燃气供给的生命线。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燃气的使用,则代表着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对作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来说,燃气安全不仅仅意味着暖与热,还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燃气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但要时刻提醒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和督促全集团成千上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作为北京燃气集团企业安全部经理的张涛,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截至2016年,北京天然气供应量152亿立方米,燃气用户580万户,运行管线2万公里。无数个节点,哪怕出现一丝差错,出现一点点失误,轻则造成市民的生活不便,重则影响首都的城市运行。北京燃气集团公司这支安全团队,在张涛的带领下,用干劲换实效,以实效促提升,全力保障着北京市的燃气安全。
敬业前行,廿载春秋写壮志
“这个工地的现场管理整体不错,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气瓶倒伏放置、作业交底与实际不符等。你们要抓紧整改,别等着隐患整改通知单下来了才动手……”9月1日上午,张涛检查了海淀中关村某处施工现场后,对现场负责人当场提出了整改要求。
施工现场总开挖面积不到十平方米,张涛就检查了近半个小时,先后发现了近十处隐患。一名现场安监员站得离作业现场远了点,他也给指了出来:“你是安监员,就得负起责来,站那么远算怎么回事?”
2017年“四不两直”现场检查
2017年迎十九大安全检查查看现场方案(左二)
为了确保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的首都安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自8月初以来,北京燃气集团公司就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由集团领导带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牵头负责,不但要查基层作业单位,还要查集团平级部门。对张涛来说,这意味着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基层检查。
8月18日,张涛前往一工地检查,在检查中他注意到,某设备厂家调试设备时,忽略了设备在调试中已属于“带气运行”,而“带气运行”又属于集团安全制度中严格管控的环节,厂家并不清楚当日作业中具体的安全要求。当天下着中雨,检查人员的鞋都湿透了,可问题不理清,谁也不能走。张涛等11个人挤在一处屋檐下,开了一个现场会,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
回到公司后,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迅速向集团生产运营部发出了一份安全管理建议单。事情很普通,其实不简单。“向我们的同级部门发建议单,这是以往没有过的。过去碰上类似事情,都是私底下提醒他们一声,有时不能起到督促警示作用。加强安全管理,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要靠制度,不能靠人情。”张涛说。
都说干安全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张涛主管的企业安全部,职责类似企业里的安监局,有时也得“得罪人”。 比如,张涛借助集团的季度安全工作,搭建了一个安全经验交流平台,除了分析形势、通报情况,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实名点评。张涛的做法是,“做得好,当然要表扬;做得不好,就得提出批评”。
目前,各基层单位对实名点评已经从最先的害怕、抵触,转变为现在的理解和欢迎了。怎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
企业安全部副经理顾先凯,是张涛的搭档,年长张涛几岁。他说,张涛从事燃气安全管理工作22年来,对工作从来都是严格要求,并以身作则。“平时张涛对我很尊重,但遇上工作,一样会严格要求,绝不会降低标准。”
顾先凯还举了一个例子。每年集团的第一个会就是1月5日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报告都要提前一两个月准备,经过反复修改。张涛任企业安全部经理后,每年都会带领同事对会议报告逐字逐句审读,最晚的一次从头天改到第二天早上四五时。顾先凯说:“当时,我心里也感觉很苦。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段工作经历值!从张涛身上,我学到了什么叫全身心投入。”
贾文禄曾是张涛带过的“兵”,现任二分公司生产运营部经理。贾文禄也对张涛十分敬佩,“他既严格要求我们,也乐于发掘和培育人才。他总是会想办法,为我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目前,张涛带过的“兵”中,出了4名分公司中层管理干部。
公生明,廉生威。正因为有这种态度、精神,张涛干的虽然是 “得罪人”的活,却总能让大家服气、理解和支持,进而能自觉按规章制度,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智慧创新,聚精会神求至善
近五年来,北京市燃气供应规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5%。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数字略显枯燥;但对张涛及其安全团队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
2014年安全检查(右三)
2015年元旦前班组安全检查(左一)
燃气安全方面,一些老问题沉淀多年,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还有时新老交错。怎么办?张涛在工作中逐渐体会到,要在坚守集团“气融万物、惠泽万家”核心理念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用新视角发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要素整合,推动协同创新,“做就要精益求精,干就要至善至美”。
张涛曾任职二分公司。有一段时间内,二分公司辖区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会议、检查等场合,张涛要求加强巡检,但仍然于事无补。张涛多方收集资料,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巡检效能。
怎么提高,是向集团要人要资金吗?这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可行性不高,张涛自己就将这个方法否定了。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创新,改进管理模式,挖掘内部潜力。2011年,张涛尝试着在二分公司推行了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
原来,巡检是以小组模式进行,每组有多名人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专业领域和环节。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要求改成单人巡检,即把辖区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格,每人负责一块。一方面,不用额外增加巡检人员数量;二是每个人的责任清晰了,杜绝了以往少数巡检人员跟着巡检组“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正式实施前,张涛组织巡检人员进行了培训。后期,张涛还根据各单元格的巡检工作量,重新设立了考核工作指标,实现了巡检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收入成正比。一年后,统计结果出来了,巡检人员发现漏气的及时率提高了23%。很快,这一运行模式在全集团得以推广。
燃气管道泄漏有时不可预料,一旦出现,就得紧急处置。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各方面对燃气管道泄漏的应急要求是,发现早、反应快、处置好。
张涛在二分公司任职时就发现,燃气管道出现泄漏后,应急人员赶到现场,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并核实大量图纸资料,才能着手处置,耽误时间,还十分被动。张涛查阅一些资料后就琢磨着,能不能推行一种最小控制单元,缩短抢险处置时间?张涛提出,自上而下,制订模块化的应急预案,把若干模块嵌入用户信息。发现险情后,抢险车抵达现场,就向集团应急平台传回位置信息,实施远程应急预案的调阅。按照谁先到、谁先担任一级指挥员的原则,现场马上进入控制处置环节。张涛说,这样可以解决现场必须依靠某个人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局面。推行最小网格单元处置,可以使突发事件及其后续处置措施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目前这一设想在集团层面得以实现,在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后,更是如虎添翼。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100起漏气,哪怕有99起都妥善处置了,只要有1起没有处置好,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张涛开始思考,能不能在天然气泄漏发生前发现这些隐患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提前处置了。在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后,张涛发现,所有出现泄漏的管道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管道防腐涂层事前都受到过外力破坏或存在破损。但管道埋在地下,隔着几米厚的土层,要想检查出防腐涂层的损坏情况,可不容易。张涛和同事尝试利用现有设备,给管道通上微小电流,再通过电流溢出的大小,就可以较准确判断破损点所在及严重程度。这项成果在二分公司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使用这项成果后,通过提前发现并处置防腐涂层损坏,抢修成本下降了50%以上,修复过的地区燃气管道泄漏发生率下降了20%以上。这项成果也很快在集团生产管理系统得以推广应用。
查患治患是加强安全生产的关键。2015年底,张涛任职企业安全部经理后提出,要在全集团确立以隐患排查系统为核心,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张涛和他的团队借力北京市安监局的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建立了适合燃气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过去,集团内只对治患提出过要求,却没有排查治理的细则。张涛他们尝试着建立了隐患风险分级模型,使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做,一目了然。2017年,张涛与团队一起又设计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能嵌入所有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让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看得见、能落实。
为民情怀,平安心愿化春雨
满怀为民情怀,做好查患治患工作,是张涛多年的坚守和心愿。他坚持和倡导,要尽早发现隐患,佑护居民安全;要妥善处置隐患,尽力方便居民;要举一反三,实现除患治本。
2017年安全检查,查看台账
2017年带队开展安全大检查(左二)
北京市的学院路周边高校众多,人口密集,是北京燃气集团重点保障的区域之一。2016年9月份,位于学院路上的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一处燃气管道周边燃气浓度异常,安全风险极大。
接报后,张涛提议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开展管道全面安全评估,对整个校区次高压以上管道进行彻底体检。通过检测,评估管道防腐层等级为劣,并发现了13个防腐层破损点。这意味着即使泄漏修复了,仍然会存在13处风险点。
依照此类评估结果,通常会将该段管道列入下一年度更新改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周期大约在6个月左右。考虑到学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安全评估结果,张涛立即组织专题会议,把隐患紧急情况向各部门进行通报,提出紧急立项实施的需求;同时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核实取证,确认抢险工程的性质及工程内容,简化流程,快速处置,不彻底消隐绝不放手。
由于组织协调得力,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有利时机,不间断地组织管道整体改造工程,10月20日,完成了此次管线更新改造任务并恢复通气,共更新管道470米。从发现隐患到隐患得到彻底治理,仅用时1个月。
天然气从管道进入用户家中后,就属使用环节了,同样存在风险和隐患。对那些低保家庭来说,他们长年使用同一套灶具和软管,甚至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灶具,由于年久失修,意外泄漏随时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意外,还可能威胁到邻居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底,北京市领导到北京燃气集团调研考察时,提出要对不合格燃气灶具问题高度重视。事后,在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企业安全部参与了低保家庭不合格燃气灶具的更换工作。张涛牵头制订了更换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张涛注意到,对用户来说,燃气安全薄弱环节不止存在于不合格灶具,还有一个是燃气软管,只更换前者,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
在集团内部开研讨会时,张涛提出,在更换不合格灶具时,要一并更换不合格软管。另外,还要给居民加装安全自闭阀,一旦出现泄漏,可以做到自动断气。这次更换工作惠及全市10万余户低保家庭,燃气集团承担了其中7万余户家庭的更换工作。预计到今年10月底,更换工作能全部完成,并进行验收。
燃气安全工作,对象是用户。如果能发动用户来关注、了解和参与燃气安全,无疑会事半功倍。张涛认为,燃气安全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今年,北京燃气集团承办了全国安全生产咨询日北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张涛和他的团队接手了这项活动的策划任务,而以往他们并没有类似工作经验。在北京市安监局的支持下,张涛他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打造了全市第一个以燃气安全为主题的公园,让参与活动的群众以游园互动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安全生产。
6月16日,咨询日活动举办当天,张涛及其活动团队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燃气安全进学校活动,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达到了4000余人。现场举行了小手拉大手、燃气安全大营救、安全小课堂等活动,很多家长也被吸引积极参加。据事后统计,这项活动在网上受到200多万人关注,成为燃气集团安全宣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受众最广、效果最好的燃气安全宣传活动。
在回忆活动策划时,不轻易叫苦叫累的张涛,也忍不住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段时间——呕心沥血。
然而,重任在肩的张涛,又得继续出发了。党的十九大即将在北京召开。确保十九大期间的北京燃气安全,这项工作任务既光荣又艰巨。“作为集团企业安全部的负责人,我对此责无旁贷。”张涛说。早在今年7月份,北京燃气集团就将以往历次重大活动的保障区域列入了排查计划,“四不两直”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当中。
张涛
一、简介
张涛,男,1973年12月出生,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
2011年张涛主抓安全生产后,推行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等管理创新,一年后主动发现漏气的及时率提高了23%,创立并保持了三年施工破坏事故零发生的记录。在十九大前的安全大检查中,他破解了燃气管道泄漏预防性发现的难关,这项技术性突破已成为管网检测的核心工作方式。
二、主要事迹
管理创新出效益 预防泄漏破难关
张涛,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基层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深受同事和领导信任,直至成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在基层岗位,他爱岗敬业、勤恳务实、开拓进取,提出并实现了多项重大生产技术创新,在提升两个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在管理岗位,他勤于思考、精心钻研、推陈出新,在编制安全规划、创新管理模式、改进效能考核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并在全集团得以推广;上任集团企业安全部经理近两年来,他兢兢业业,在推进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扁平化建设方面精耕细作,得到各方高度认可。从业22年来,他坚持“做就要精益求精,干就要至善至美”的信条,带领着他的团队,精心呵护着首都燃气供给的生命线。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燃气的使用,则代表着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对作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来说,燃气安全不仅仅意味着暖与热,还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燃气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但要时刻提醒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和督促全集团成千上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作为北京燃气集团企业安全部经理的张涛,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截至2016年,北京天然气供应量152亿立方米,燃气用户580万户,运行管线2万公里。无数个节点,哪怕出现一丝差错,出现一点点失误,轻则造成市民的生活不便,重则影响首都的城市运行。北京燃气集团公司这支安全团队,在张涛的带领下,用干劲换实效,以实效促提升,全力保障着北京市的燃气安全。
敬业前行,廿载春秋写壮志
“这个工地的现场管理整体不错,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气瓶倒伏放置、作业交底与实际不符等。你们要抓紧整改,别等着隐患整改通知单下来了才动手……”9月1日上午,张涛检查了海淀中关村某处施工现场后,对现场负责人当场提出了整改要求。
施工现场总开挖面积不到十平方米,张涛就检查了近半个小时,先后发现了近十处隐患。一名现场安监员站得离作业现场远了点,他也给指了出来:“你是安监员,就得负起责来,站那么远算怎么回事?”
2017年“四不两直”现场检查
2017年迎十九大安全检查查看现场方案(左二)
为了确保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的首都安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自8月初以来,北京燃气集团公司就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由集团领导带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牵头负责,不但要查基层作业单位,还要查集团平级部门。对张涛来说,这意味着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基层检查。
8月18日,张涛前往一工地检查,在检查中他注意到,某设备厂家调试设备时,忽略了设备在调试中已属于“带气运行”,而“带气运行”又属于集团安全制度中严格管控的环节,厂家并不清楚当日作业中具体的安全要求。当天下着中雨,检查人员的鞋都湿透了,可问题不理清,谁也不能走。张涛等11个人挤在一处屋檐下,开了一个现场会,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
回到公司后,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迅速向集团生产运营部发出了一份安全管理建议单。事情很普通,其实不简单。“向我们的同级部门发建议单,这是以往没有过的。过去碰上类似事情,都是私底下提醒他们一声,有时不能起到督促警示作用。加强安全管理,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要靠制度,不能靠人情。”张涛说。
都说干安全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张涛主管的企业安全部,职责类似企业里的安监局,有时也得“得罪人”。 比如,张涛借助集团的季度安全工作,搭建了一个安全经验交流平台,除了分析形势、通报情况,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实名点评。张涛的做法是,“做得好,当然要表扬;做得不好,就得提出批评”。
目前,各基层单位对实名点评已经从最先的害怕、抵触,转变为现在的理解和欢迎了。怎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
企业安全部副经理顾先凯,是张涛的搭档,年长张涛几岁。他说,张涛从事燃气安全管理工作22年来,对工作从来都是严格要求,并以身作则。“平时张涛对我很尊重,但遇上工作,一样会严格要求,绝不会降低标准。”
顾先凯还举了一个例子。每年集团的第一个会就是1月5日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报告都要提前一两个月准备,经过反复修改。张涛任企业安全部经理后,每年都会带领同事对会议报告逐字逐句审读,最晚的一次从头天改到第二天早上四五时。顾先凯说:“当时,我心里也感觉很苦。但现在回想起来,这段工作经历值!从张涛身上,我学到了什么叫全身心投入。”
贾文禄曾是张涛带过的“兵”,现任二分公司生产运营部经理。贾文禄也对张涛十分敬佩,“他既严格要求我们,也乐于发掘和培育人才。他总是会想办法,为我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目前,张涛带过的“兵”中,出了4名分公司中层管理干部。
公生明,廉生威。正因为有这种态度、精神,张涛干的虽然是 “得罪人”的活,却总能让大家服气、理解和支持,进而能自觉按规章制度,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智慧创新,聚精会神求至善
近五年来,北京市燃气供应规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5%。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数字略显枯燥;但对张涛及其安全团队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
2014年安全检查(右三)
2015年元旦前班组安全检查(左一)
燃气安全方面,一些老问题沉淀多年,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还有时新老交错。怎么办?张涛在工作中逐渐体会到,要在坚守集团“气融万物、惠泽万家”核心理念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用新视角发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要素整合,推动协同创新,“做就要精益求精,干就要至善至美”。
张涛曾任职二分公司。有一段时间内,二分公司辖区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会议、检查等场合,张涛要求加强巡检,但仍然于事无补。张涛多方收集资料,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巡检效能。
怎么提高,是向集团要人要资金吗?这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可行性不高,张涛自己就将这个方法否定了。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创新,改进管理模式,挖掘内部潜力。2011年,张涛尝试着在二分公司推行了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
原来,巡检是以小组模式进行,每组有多名人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专业领域和环节。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要求改成单人巡检,即把辖区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格,每人负责一块。一方面,不用额外增加巡检人员数量;二是每个人的责任清晰了,杜绝了以往少数巡检人员跟着巡检组“滥竽充数”的现象。在正式实施前,张涛组织巡检人员进行了培训。后期,张涛还根据各单元格的巡检工作量,重新设立了考核工作指标,实现了巡检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收入成正比。一年后,统计结果出来了,巡检人员发现漏气的及时率提高了23%。很快,这一运行模式在全集团得以推广。
燃气管道泄漏有时不可预料,一旦出现,就得紧急处置。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各方面对燃气管道泄漏的应急要求是,发现早、反应快、处置好。
张涛在二分公司任职时就发现,燃气管道出现泄漏后,应急人员赶到现场,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并核实大量图纸资料,才能着手处置,耽误时间,还十分被动。张涛查阅一些资料后就琢磨着,能不能推行一种最小控制单元,缩短抢险处置时间?张涛提出,自上而下,制订模块化的应急预案,把若干模块嵌入用户信息。发现险情后,抢险车抵达现场,就向集团应急平台传回位置信息,实施远程应急预案的调阅。按照谁先到、谁先担任一级指挥员的原则,现场马上进入控制处置环节。张涛说,这样可以解决现场必须依靠某个人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局面。推行最小网格单元处置,可以使突发事件及其后续处置措施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目前这一设想在集团层面得以实现,在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后,更是如虎添翼。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100起漏气,哪怕有99起都妥善处置了,只要有1起没有处置好,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张涛开始思考,能不能在天然气泄漏发生前发现这些隐患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提前处置了。在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后,张涛发现,所有出现泄漏的管道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管道防腐涂层事前都受到过外力破坏或存在破损。但管道埋在地下,隔着几米厚的土层,要想检查出防腐涂层的损坏情况,可不容易。张涛和同事尝试利用现有设备,给管道通上微小电流,再通过电流溢出的大小,就可以较准确判断破损点所在及严重程度。这项成果在二分公司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使用这项成果后,通过提前发现并处置防腐涂层损坏,抢修成本下降了50%以上,修复过的地区燃气管道泄漏发生率下降了20%以上。这项成果也很快在集团生产管理系统得以推广应用。
查患治患是加强安全生产的关键。2015年底,张涛任职企业安全部经理后提出,要在全集团确立以隐患排查系统为核心,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张涛和他的团队借力北京市安监局的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建立了适合燃气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过去,集团内只对治患提出过要求,却没有排查治理的细则。张涛他们尝试着建立了隐患风险分级模型,使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做,一目了然。2017年,张涛与团队一起又设计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能嵌入所有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让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看得见、能落实。
为民情怀,平安心愿化春雨
满怀为民情怀,做好查患治患工作,是张涛多年的坚守和心愿。他坚持和倡导,要尽早发现隐患,佑护居民安全;要妥善处置隐患,尽力方便居民;要举一反三,实现除患治本。
2017年安全检查,查看台账
2017年带队开展安全大检查(左二)
北京市的学院路周边高校众多,人口密集,是北京燃气集团重点保障的区域之一。2016年9月份,位于学院路上的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内一处燃气管道周边燃气浓度异常,安全风险极大。
接报后,张涛提议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开展管道全面安全评估,对整个校区次高压以上管道进行彻底体检。通过检测,评估管道防腐层等级为劣,并发现了13个防腐层破损点。这意味着即使泄漏修复了,仍然会存在13处风险点。
依照此类评估结果,通常会将该段管道列入下一年度更新改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周期大约在6个月左右。考虑到学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安全评估结果,张涛立即组织专题会议,把隐患紧急情况向各部门进行通报,提出紧急立项实施的需求;同时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核实取证,确认抢险工程的性质及工程内容,简化流程,快速处置,不彻底消隐绝不放手。
由于组织协调得力,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有利时机,不间断地组织管道整体改造工程,10月20日,完成了此次管线更新改造任务并恢复通气,共更新管道470米。从发现隐患到隐患得到彻底治理,仅用时1个月。
天然气从管道进入用户家中后,就属使用环节了,同样存在风险和隐患。对那些低保家庭来说,他们长年使用同一套灶具和软管,甚至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灶具,由于年久失修,意外泄漏随时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意外,还可能威胁到邻居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底,北京市领导到北京燃气集团调研考察时,提出要对不合格燃气灶具问题高度重视。事后,在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企业安全部参与了低保家庭不合格燃气灶具的更换工作。张涛牵头制订了更换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张涛注意到,对用户来说,燃气安全薄弱环节不止存在于不合格灶具,还有一个是燃气软管,只更换前者,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
在集团内部开研讨会时,张涛提出,在更换不合格灶具时,要一并更换不合格软管。另外,还要给居民加装安全自闭阀,一旦出现泄漏,可以做到自动断气。这次更换工作惠及全市10万余户低保家庭,燃气集团承担了其中7万余户家庭的更换工作。预计到今年10月底,更换工作能全部完成,并进行验收。
燃气安全工作,对象是用户。如果能发动用户来关注、了解和参与燃气安全,无疑会事半功倍。张涛认为,燃气安全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今年,北京燃气集团承办了全国安全生产咨询日北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张涛和他的团队接手了这项活动的策划任务,而以往他们并没有类似工作经验。在北京市安监局的支持下,张涛他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打造了全市第一个以燃气安全为主题的公园,让参与活动的群众以游园互动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安全生产。
6月16日,咨询日活动举办当天,张涛及其活动团队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燃气安全进学校活动,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达到了4000余人。现场举行了小手拉大手、燃气安全大营救、安全小课堂等活动,很多家长也被吸引积极参加。据事后统计,这项活动在网上受到200多万人关注,成为燃气集团安全宣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受众最广、效果最好的燃气安全宣传活动。
在回忆活动策划时,不轻易叫苦叫累的张涛,也忍不住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段时间——呕心沥血。
然而,重任在肩的张涛,又得继续出发了。党的十九大即将在北京召开。确保十九大期间的北京燃气安全,这项工作任务既光荣又艰巨。“作为集团企业安全部的负责人,我对此责无旁贷。”张涛说。早在今年7月份,北京燃气集团就将以往历次重大活动的保障区域列入了排查计划,“四不两直”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