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锋
一、简介
黄相锋,男,1979年11月出生,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相锋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等多个技术难题,他负责的万寿寺站是全国首座全都采用PBA工法施工的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他创造的施工技术及风险控制,得到充分肯定。他还致力于推广BIM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对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二、主要事迹
为地铁建设攻坚克难
黄相锋,现任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区域指挥部指挥长,分管公司的营销工作和北京地铁14号线08标、16号线13标、19号线03标三个项目。黄相锋参加工作15年来,历任施工技术员、项目建设质量检查员、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常务经理及项目经理等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步锻炼成长为一名基础知识牢固、创新意识突出、懂得现代化项目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他始终抱着“投身中国建筑,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勇于奉献,积极进取,为公司承建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创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技术攻关 (左一)
技术攻关(左二)
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黄相锋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10多年,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勇于奉献,积极进取,先后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深基坑工程支护体系信息化监测、复杂地层条件下地铁暗挖工程超前加固、暗挖工程格栅直螺纹连接等技术难题,通过系统的管理实践,在指导相关工程的施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先后申报专利4项,发表论文3篇,组织科技开发立项3项,申报工法4个。积极推进“双优化”,创造价值千万元。先后荣获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公安局个人嘉奖”、“2014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度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6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带领技术团队开展实地技术研讨
现场开展技术攻关(右二)
查看监测数据(左二)
精益求精,锐意进取。黄相锋通过多年在地铁项目的锻炼与实践,全面掌握了地铁施工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掌握了施工中的控制重点、作业标准。同时对于地铁矿山法的施工组织、工艺流程、作业类别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他带领团队负责建设的16号线13标万寿寺站是全国首座全部采用PBA工法施工的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8117㎡。车站东侧总政歌舞团所属的中国剧院、八一剧场及其办公楼,西侧有北科大厦,毗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地理位置特殊,工程意义重大。按照工期要求,工程已于2016年年底完工,车站建成后,有效地缓解周围交通压力。施工过程中要克服在狭小的空间内成桩的困难,黄相锋决定采用改装的反循环钻机,根据现场环境采用临时竖井作为泥浆池,同时洞内运输采用电瓶车,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代替焊接,洞内通风系统采用镀锌铁皮代替易受损老化的皮质通风管,以克服洞内空气污浊不利于操作工人职业健康的问题,开工后取得了显著效果。他创造的主干道下浅覆土三层三跨大断面车站新型洞桩法施工技术研究以及地铁暗挖车站施工仿真、监测及风险控制研究两项科技研发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科研立项。
伏案钻研
查阅专业书籍
精益求精,品质追求
开拓创新,追求极致。黄相锋致力于推广BIM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BIM做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一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技术一系列的创新,BIM技术对建筑行业,包括轨道交通是一次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将涉及到行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加深认识,深入思考,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技术轨道交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他是BIM的学习者、BIM的应用者,更是BIM的传播者,他将BIM技术应用于北京地铁19号线03合同段积水潭站,包括地铁车站模型3d打印,交通导改模拟,施工模拟、三维技术交底场地动态布置等,为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做出巨大贡献。他始终坚信借助BIM技术的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会建设得更好!
勇于担当,攻艰克难。泥泞路书写着他拼搏的足迹,霜晨月映照着他奉献的身影。轨道交通施工总是存在着太多的艰难,他们用“无私奉献”战胜了“无情风险”。当项目员工驾驶的“八局二号”掘进至930环时,正面临下穿城西河。河宽约30m,穿越地层为全断面富水卵砾石层,更重要的是河底正进行复建西门桥的基坑开挖,基坑底部距离隧道拱顶仅4.7m。轨道交通施工就是这样残酷,盾构穿越期间一旦出错,势必造成严重后果。黄相锋蹲点盾构工区,昼夜奋战,讨论技术难点,及时解决问题。没日没夜的操劳让他长出了白发,下竖井的领导看到他那憔悴的样子,劝他要注意身体,可他却挥挥手,笑着说“没事儿”。就是用这样的干劲儿,凝聚力量,精心组织,“八局二号”与“八局一号”相继穿越城西河,终于圆满完成了工程主体结构及车站附属结构,顺利通车。
黄相锋紧紧围绕轨道施工中的重、难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工作,并在现场技术、施工管理方面培养专业化人才梯队,为北京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北京轨道交通领域排头兵”的宏伟目标不断努力,他的汗水将继续在攻关会战中闪闪发光!
黄相锋
一、简介
黄相锋,男,1979年11月出生,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相锋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等多个技术难题,他负责的万寿寺站是全国首座全都采用PBA工法施工的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他创造的施工技术及风险控制,得到充分肯定。他还致力于推广BIM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对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二、主要事迹
为地铁建设攻坚克难
黄相锋,现任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区域指挥部指挥长,分管公司的营销工作和北京地铁14号线08标、16号线13标、19号线03标三个项目。黄相锋参加工作15年来,历任施工技术员、项目建设质量检查员、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常务经理及项目经理等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步锻炼成长为一名基础知识牢固、创新意识突出、懂得现代化项目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他始终抱着“投身中国建筑,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勇于奉献,积极进取,为公司承建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创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技术攻关 (左一)
技术攻关(左二)
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黄相锋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10多年,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勇于奉献,积极进取,先后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深基坑工程支护体系信息化监测、复杂地层条件下地铁暗挖工程超前加固、暗挖工程格栅直螺纹连接等技术难题,通过系统的管理实践,在指导相关工程的施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先后申报专利4项,发表论文3篇,组织科技开发立项3项,申报工法4个。积极推进“双优化”,创造价值千万元。先后荣获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公安局个人嘉奖”、“2014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度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6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带领技术团队开展实地技术研讨
现场开展技术攻关(右二)
查看监测数据(左二)
精益求精,锐意进取。黄相锋通过多年在地铁项目的锻炼与实践,全面掌握了地铁施工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方法,掌握了施工中的控制重点、作业标准。同时对于地铁矿山法的施工组织、工艺流程、作业类别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他带领团队负责建设的16号线13标万寿寺站是全国首座全部采用PBA工法施工的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8117㎡。车站东侧总政歌舞团所属的中国剧院、八一剧场及其办公楼,西侧有北科大厦,毗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地理位置特殊,工程意义重大。按照工期要求,工程已于2016年年底完工,车站建成后,有效地缓解周围交通压力。施工过程中要克服在狭小的空间内成桩的困难,黄相锋决定采用改装的反循环钻机,根据现场环境采用临时竖井作为泥浆池,同时洞内运输采用电瓶车,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代替焊接,洞内通风系统采用镀锌铁皮代替易受损老化的皮质通风管,以克服洞内空气污浊不利于操作工人职业健康的问题,开工后取得了显著效果。他创造的主干道下浅覆土三层三跨大断面车站新型洞桩法施工技术研究以及地铁暗挖车站施工仿真、监测及风险控制研究两项科技研发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科研立项。
伏案钻研
查阅专业书籍
精益求精,品质追求
开拓创新,追求极致。黄相锋致力于推广BIM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BIM做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一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技术一系列的创新,BIM技术对建筑行业,包括轨道交通是一次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将涉及到行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加深认识,深入思考,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技术轨道交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他是BIM的学习者、BIM的应用者,更是BIM的传播者,他将BIM技术应用于北京地铁19号线03合同段积水潭站,包括地铁车站模型3d打印,交通导改模拟,施工模拟、三维技术交底场地动态布置等,为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做出巨大贡献。他始终坚信借助BIM技术的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会建设得更好!
勇于担当,攻艰克难。泥泞路书写着他拼搏的足迹,霜晨月映照着他奉献的身影。轨道交通施工总是存在着太多的艰难,他们用“无私奉献”战胜了“无情风险”。当项目员工驾驶的“八局二号”掘进至930环时,正面临下穿城西河。河宽约30m,穿越地层为全断面富水卵砾石层,更重要的是河底正进行复建西门桥的基坑开挖,基坑底部距离隧道拱顶仅4.7m。轨道交通施工就是这样残酷,盾构穿越期间一旦出错,势必造成严重后果。黄相锋蹲点盾构工区,昼夜奋战,讨论技术难点,及时解决问题。没日没夜的操劳让他长出了白发,下竖井的领导看到他那憔悴的样子,劝他要注意身体,可他却挥挥手,笑着说“没事儿”。就是用这样的干劲儿,凝聚力量,精心组织,“八局二号”与“八局一号”相继穿越城西河,终于圆满完成了工程主体结构及车站附属结构,顺利通车。
黄相锋紧紧围绕轨道施工中的重、难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工作,并在现场技术、施工管理方面培养专业化人才梯队,为北京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北京轨道交通领域排头兵”的宏伟目标不断努力,他的汗水将继续在攻关会战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