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6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苏艳青:15年班主任不放弃一个学生
首都文明网 2017-06-26

苏艳青

一、简介

苏艳青,女,1974年8月出生,通州区次渠中学教师。

苏艳青做班主任15年,每接新生班都要求自己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名字,一月内了解学生性格品质,年内走访到每个学生家庭。她不放弃每一个“问题少年”,让“小霸王”对妈妈说出了“我爱你”母子泪眼相对;让小学时的差生,初一就成了三好生。每一届学生都评选她为“最喜爱的班主任”,说“做您的学生真幸福”。

二、主要事迹

15年班主任不放弃一个学生

扎根农村教育二十三年,做班主任十五年,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苏艳青老师始终以一名老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课下精心备课,课上全心讲解,课余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喜欢聆听她的教诲,她所教过的学生成绩优异,品德良好。她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老师,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她的身影,只要有教育的契机,她就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她的无数个学生家长曾说:“苏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是无私的,爱是无私的,教育更是无私的。”她尊重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具有个性特征的孩子,因材施教,她的每一届学生都评选她为“最喜爱的班主任”,她的每一届家长都对她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苏艳青老师在办公室

苏艳青,女,1974年8月出生,通州区次渠中学教师。

苏艳青从教23年,做班主任15年。“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耿某出现厌学倾向,由于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频繁离家出走。苏老师关心耿某的生活,为他化解心结,同时督促家长用爱感化孩子。耿某顺利参加了中考并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陈某的妈妈对儿子要求严苛,孩子以不完成作业暗自对抗。苏老师对症下药,开导陈某及其妈妈,妈妈走出了教育误区,陈某进步飞快……苏老师喜学生之喜,忧学生之忧,每一棵幼苗的成长都凝结着她的人格魅力和园丁情怀。

苏艳青老师为学生讲课

苏艳青老师和学生一起备课

春风化雨感化问题少年

1993年,苏艳青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次渠中学,立志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表现再差也决不放弃。

苏艳青老师从2002年开始做班主任,她每接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在一周之内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一个月之内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品质,一年之内走访到每个家庭。她说:“每一个分到我们班的学生,能在一起学习成长就是一种缘分,我非常珍惜。无论学生有什么问题都要接受,尽可能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发展得更好。”

2015届毕业生耿某在小学时就是个小霸王,爱打架,眼神冰冷。苏艳青老师与他聊天发现,这个学生的本质还是不错的,比较仗义,只是情绪不稳定,脾气一上来,天不怕地不怕。

初一下学期,耿某痴迷网络游戏,出现厌学倾向,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的厌学及逆反情绪越来越强烈。有一天,耿某没来上课,苏老师焦急地向耿某的父母询问情况,这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因耿某常去网吧被爸爸打了一顿,孩子愤然离家出走。耿爸爸将妻子手里的钥匙夺走了,扬言不允许儿子进家门,耿妈妈负气回了娘家。

冬春交替的季节,夜凉如水。孩子会去哪?在哪过夜?会不会忍饥受冻?苏老师担心耿某在外面受苦,劝说耿爸爸尽快把孩子找回来,可爸爸比儿子还倔强。苏老师急得坐立不安,放学后也曾到街上去找,但是没找到。“孩子在外多呆一天,就少一分回到学校的希望。只要有一分希望把学生找回来,我就要争取。”苏老师多次打电话催促家长去找孩子,一周后,耿某终于回来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前奏,此后耿某频繁与父母因琐事产生矛盾,一次次离家出走,在网吧里一呆就是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久。缺钱了,就跟爷爷要,或者找同学“借”。苏艳青老师听说耿某多次向同学索要钱财,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是拦路抢劫了。苏老师把这件事转告给耿某的父母,郑重提醒家长如果再不挽救孩子,他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了。耿某的父母如坐针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说,儿子已然听不进去了。苏老师与耿某做了一次长谈,和他分析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耿某把钱还给了同学。

耿某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到初二下学期,耿爸爸对儿子失望透顶,一气之下到学校给儿子办理退学手续,对苏老师说:“您不用跟他着急了,他爱怎么样怎么样吧!”苏老师尝试着再次规劝这位固执的爸爸:“孩子终究是孩子,他冲动,家长不能冲动,要不然您生他、养他为的是什么?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家长改变一小步,孩子就能进步一大步。如果您不包容他,不帮助他,他感受不到父母家庭的温暖,他就没有一个归属感。我希望咱们一起努力感化他,让他迷途知返。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什么时候欢迎他。”苏老师的劝说打动了耿爸爸。苏老师对待一个让她如此操心的差生尚且不言放弃,何况是孩子的父亲呢?他决定挽救儿子。

苏艳青老师家访得知,耿某自幼在爷爷身边长大,和爷爷的感情比较深,她又去做爷爷的工作,恳求爷爷把孙子找回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督促他学习。

勉强回到学校的耿某萎靡不振,天天蒙头大睡,谁打扰了他他就横眉立目,无名火起。苏老师把耿某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老这样反复旷课,萎靡不振的,你将来连毕业证都没有啊!在学校不能混日子呀!”

耿某眼皮一挑:“哼!毕业证?”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他仇视父母,不懂得感恩,极端逆反。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一类的规劝,根本触动不了他那颗坚硬的心。耿某,就像他的姓一样,耿直倔强,用粗暴蛮横的态度回击父亲的粗暴蛮横,他宁愿在外面风餐露宿,也不肯低头认错,对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苏老师一字一顿地说:“你什么都不在乎了吗?你就不在乎苏老师在不在乎你吗?”听了这句话,耿某高扬的头慢慢垂下来了。看到学生这个动作,苏老师豁然开朗,她一下子看到了他转变的希望,他还是有救的。

苏老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只要他用心学,学的还是非常快的。他最大的缺点是比较任性,情绪化,情绪一上来就容易失控。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他、表扬他,给他表现的机会和自信;在课下,坦诚地指出他的问题,哪里做的不好,哪句话说的有问题,提醒他刚才情绪又失控了……这个孩子挺懂事,只要说得对,他就信服你。”

在生活中,苏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耿某。耿某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有时饿得胃疼。苏老师就把自己打的早饭留给耿某,他高兴地吃了,她用点滴关爱焐热学生冰冷的心。

渐渐地,耿某那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学习也有了进步。苏老师第一时间通知孩子爷爷,让爷爷高兴。同时鼓励耿某继续努力,不要辜负爷爷的期望,一点点引导学生回归正轨。

在初三那年五月的一天,耿某洗好了一大袋桑葚放在苏老师的办公桌上,苏老师望着那袋紫盈盈水灵灵的桑葚感动得热泪盈眶。

苏老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受到辨识能力的限制,有些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就需要老师、家长提出来,帮助孩子改正。这些小弯路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每次经历都能获得一次成长。”

接近中考,学校举办感恩演讲活动,苏老师劝说耿某的妈妈来参加。在感恩环节中,耿某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四目相对,泪眼迷蒙。

耿某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中考,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毕业前夕,苏老师和耿某约定,毕业后每个月末都跟老师通电话,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新的学校,耿某遇到的苦恼,苏老师依然像从前一样帮他分析,让他冷静地看清利与弊。

共同提高的喜悦

过度的爱何尝不是害

“从教育实践来看,问题孩子一般来说是两种原因造成的。”苏艳青老师说,“一种是像耿某这样,家长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就是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孩子屡教不改,家长放弃了孩子,孩子也就自暴自弃了;另一种是过度溺爱孩子,当家长发现问题严重了,想管已经管不了了,因为从小就没管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孩子难以接受。”

学生陈某就属于后一种情况。2015年9月的一天早晨,初一新生陈某的妈妈打电话说,儿子不起床,不上学。苏老师询问原因,他妈妈说,儿子的作业没写完,不敢面对老师。苏老师对孩子的妈妈说:“您转告他两句话:第一,他到学校来,老师可以看着他补作业;第二,作为军体委员,他要是不来的话班里的队伍就没有人带了,这怎么办?”陈某有体育特长,也喜欢当军体委员,不一会儿他就来上学了。

陈某不完成作业并非偶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不正常完成作业,他妈妈急得没招儿都想跳楼了。苏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陈某的妈妈是个女强人,非常强势,对孩子非常宠爱,期望也非常高。每天孩子学什么、做什么,她都给安排好了,孩子在家长设计好的轨道里被牵着走,没有一点儿自由。随着陈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反感妈妈的指东道西,用不完成作业暗自抵抗。苏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直言不讳地告诉陈妈妈:“孩子现在的表现与您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您要注意这三点:第一,青春期的孩子最烦家长唠叨,您不要过多地唠叨孩子;第二,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有情绪;第三,您有教育意识,但是教育方法不对,我给您推荐几本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书看看吧。”

陈妈妈通过反思和学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苏老师耐心引导教育陈某,看着他补作业,给他讲道理,学生的进步很大。

今年母亲节那天,陈妈妈特意买了一个大蛋糕和一大束鲜花送给苏老师,苏老师感动得热泪直流。

落后生变三好生

苏艳青第一年当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家长是个修鞋匠,他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真理,他说:“教育孩子就是抽一抽拉一拉的事儿。”意思浅显易懂,可怎么抽,怎么拉,是需要技巧的。

王某小学时是个差生,每天中午都被留写作业,老师用过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2009年9月,苏艳青老师见到王鑫第一面的时候,这个学生游离躲闪的眼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老师在家访中了解了王某的情况。她通过班会和与王某单独交流的时候,一再向孩子灌输,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以前表现不好,并不意味着以后还是不好;小学表现不好,不能说明中学也表现不好,要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和信心。

苏老师给学生们讲美国著名黑人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蕾(OprahWinfrey)的经历,欧普拉·温芙蕾在美国的贫民窟长大,后来她自立自强,通过系统学习,进入美国广播公司,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脱口秀女王。苏老师告诉学生,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创造奇迹,另一种人是看着别人创造奇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奇迹的人,尤其是以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容易创造奇迹,超越自我。

在苏老师的不断激励和引导下,王某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也有了自信,作业不仅按时完成,字迹也写得工整漂亮。当年,她就获得了三好生的奖状。王某初三毕业的时候,家里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状。

2012年,王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十七中,目前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二。

“做您的学生真幸福!”很多学生这样对苏艳青老师说。节日里,苏老师总是能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有的是问候节日,有的是一吐感恩之情,有的则是聊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们对苏老师的工作更是感激不尽,赞不绝口。2014年教师节当天,已经毕业的王某的妈妈专程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苏老师对女儿三年来孜孜不倦的教育,让女儿进入高中依然对学习保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众。

殷殷之情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严格却不严厉”、“像老师又像妈妈”、“像良师又像益友”,苏艳青老师教过的学生如是评价她。在学生眼中,她是真的种子、善的天使、美的旗帜,是学生们心中一颗恒久璀璨的星。在看似普通的日子里,苏艳青老师呕心沥血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收获着属于她的那份喜悦和幸福。

苏艳青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左二)

苏艳青,2006年,在第十九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表彰会上荣获二等奖;2011年-2016年,连续6年被次渠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被评为通州区第六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14年,在通州区教委举办的“千师访万家”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台湖镇优秀班主任和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7年 >  6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苏艳青:15年班主任不放弃一个学生
首都文明网 2017-06-26

苏艳青

一、简介

苏艳青,女,1974年8月出生,通州区次渠中学教师。

苏艳青做班主任15年,每接新生班都要求自己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名字,一月内了解学生性格品质,年内走访到每个学生家庭。她不放弃每一个“问题少年”,让“小霸王”对妈妈说出了“我爱你”母子泪眼相对;让小学时的差生,初一就成了三好生。每一届学生都评选她为“最喜爱的班主任”,说“做您的学生真幸福”。

二、主要事迹

15年班主任不放弃一个学生

扎根农村教育二十三年,做班主任十五年,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苏艳青老师始终以一名老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课下精心备课,课上全心讲解,课余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喜欢聆听她的教诲,她所教过的学生成绩优异,品德良好。她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老师,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她的身影,只要有教育的契机,她就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她的无数个学生家长曾说:“苏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是无私的,爱是无私的,教育更是无私的。”她尊重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具有个性特征的孩子,因材施教,她的每一届学生都评选她为“最喜爱的班主任”,她的每一届家长都对她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苏艳青老师在办公室

苏艳青,女,1974年8月出生,通州区次渠中学教师。

苏艳青从教23年,做班主任15年。“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耿某出现厌学倾向,由于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频繁离家出走。苏老师关心耿某的生活,为他化解心结,同时督促家长用爱感化孩子。耿某顺利参加了中考并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陈某的妈妈对儿子要求严苛,孩子以不完成作业暗自对抗。苏老师对症下药,开导陈某及其妈妈,妈妈走出了教育误区,陈某进步飞快……苏老师喜学生之喜,忧学生之忧,每一棵幼苗的成长都凝结着她的人格魅力和园丁情怀。

苏艳青老师为学生讲课

苏艳青老师和学生一起备课

春风化雨感化问题少年

1993年,苏艳青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次渠中学,立志成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表现再差也决不放弃。

苏艳青老师从2002年开始做班主任,她每接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在一周之内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一个月之内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品质,一年之内走访到每个家庭。她说:“每一个分到我们班的学生,能在一起学习成长就是一种缘分,我非常珍惜。无论学生有什么问题都要接受,尽可能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发展得更好。”

2015届毕业生耿某在小学时就是个小霸王,爱打架,眼神冰冷。苏艳青老师与他聊天发现,这个学生的本质还是不错的,比较仗义,只是情绪不稳定,脾气一上来,天不怕地不怕。

初一下学期,耿某痴迷网络游戏,出现厌学倾向,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的厌学及逆反情绪越来越强烈。有一天,耿某没来上课,苏老师焦急地向耿某的父母询问情况,这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因耿某常去网吧被爸爸打了一顿,孩子愤然离家出走。耿爸爸将妻子手里的钥匙夺走了,扬言不允许儿子进家门,耿妈妈负气回了娘家。

冬春交替的季节,夜凉如水。孩子会去哪?在哪过夜?会不会忍饥受冻?苏老师担心耿某在外面受苦,劝说耿爸爸尽快把孩子找回来,可爸爸比儿子还倔强。苏老师急得坐立不安,放学后也曾到街上去找,但是没找到。“孩子在外多呆一天,就少一分回到学校的希望。只要有一分希望把学生找回来,我就要争取。”苏老师多次打电话催促家长去找孩子,一周后,耿某终于回来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前奏,此后耿某频繁与父母因琐事产生矛盾,一次次离家出走,在网吧里一呆就是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久。缺钱了,就跟爷爷要,或者找同学“借”。苏艳青老师听说耿某多次向同学索要钱财,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是拦路抢劫了。苏老师把这件事转告给耿某的父母,郑重提醒家长如果再不挽救孩子,他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了。耿某的父母如坐针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说,儿子已然听不进去了。苏老师与耿某做了一次长谈,和他分析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耿某把钱还给了同学。

耿某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到初二下学期,耿爸爸对儿子失望透顶,一气之下到学校给儿子办理退学手续,对苏老师说:“您不用跟他着急了,他爱怎么样怎么样吧!”苏老师尝试着再次规劝这位固执的爸爸:“孩子终究是孩子,他冲动,家长不能冲动,要不然您生他、养他为的是什么?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家长改变一小步,孩子就能进步一大步。如果您不包容他,不帮助他,他感受不到父母家庭的温暖,他就没有一个归属感。我希望咱们一起努力感化他,让他迷途知返。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什么时候欢迎他。”苏老师的劝说打动了耿爸爸。苏老师对待一个让她如此操心的差生尚且不言放弃,何况是孩子的父亲呢?他决定挽救儿子。

苏艳青老师家访得知,耿某自幼在爷爷身边长大,和爷爷的感情比较深,她又去做爷爷的工作,恳求爷爷把孙子找回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督促他学习。

勉强回到学校的耿某萎靡不振,天天蒙头大睡,谁打扰了他他就横眉立目,无名火起。苏老师把耿某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老这样反复旷课,萎靡不振的,你将来连毕业证都没有啊!在学校不能混日子呀!”

耿某眼皮一挑:“哼!毕业证?”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他仇视父母,不懂得感恩,极端逆反。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一类的规劝,根本触动不了他那颗坚硬的心。耿某,就像他的姓一样,耿直倔强,用粗暴蛮横的态度回击父亲的粗暴蛮横,他宁愿在外面风餐露宿,也不肯低头认错,对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苏老师一字一顿地说:“你什么都不在乎了吗?你就不在乎苏老师在不在乎你吗?”听了这句话,耿某高扬的头慢慢垂下来了。看到学生这个动作,苏老师豁然开朗,她一下子看到了他转变的希望,他还是有救的。

苏老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只要他用心学,学的还是非常快的。他最大的缺点是比较任性,情绪化,情绪一上来就容易失控。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他、表扬他,给他表现的机会和自信;在课下,坦诚地指出他的问题,哪里做的不好,哪句话说的有问题,提醒他刚才情绪又失控了……这个孩子挺懂事,只要说得对,他就信服你。”

在生活中,苏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耿某。耿某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有时饿得胃疼。苏老师就把自己打的早饭留给耿某,他高兴地吃了,她用点滴关爱焐热学生冰冷的心。

渐渐地,耿某那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学习也有了进步。苏老师第一时间通知孩子爷爷,让爷爷高兴。同时鼓励耿某继续努力,不要辜负爷爷的期望,一点点引导学生回归正轨。

在初三那年五月的一天,耿某洗好了一大袋桑葚放在苏老师的办公桌上,苏老师望着那袋紫盈盈水灵灵的桑葚感动得热泪盈眶。

苏老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受到辨识能力的限制,有些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就需要老师、家长提出来,帮助孩子改正。这些小弯路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每次经历都能获得一次成长。”

接近中考,学校举办感恩演讲活动,苏老师劝说耿某的妈妈来参加。在感恩环节中,耿某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四目相对,泪眼迷蒙。

耿某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中考,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毕业前夕,苏老师和耿某约定,毕业后每个月末都跟老师通电话,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新的学校,耿某遇到的苦恼,苏老师依然像从前一样帮他分析,让他冷静地看清利与弊。

共同提高的喜悦

过度的爱何尝不是害

“从教育实践来看,问题孩子一般来说是两种原因造成的。”苏艳青老师说,“一种是像耿某这样,家长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就是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孩子屡教不改,家长放弃了孩子,孩子也就自暴自弃了;另一种是过度溺爱孩子,当家长发现问题严重了,想管已经管不了了,因为从小就没管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孩子难以接受。”

学生陈某就属于后一种情况。2015年9月的一天早晨,初一新生陈某的妈妈打电话说,儿子不起床,不上学。苏老师询问原因,他妈妈说,儿子的作业没写完,不敢面对老师。苏老师对孩子的妈妈说:“您转告他两句话:第一,他到学校来,老师可以看着他补作业;第二,作为军体委员,他要是不来的话班里的队伍就没有人带了,这怎么办?”陈某有体育特长,也喜欢当军体委员,不一会儿他就来上学了。

陈某不完成作业并非偶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不正常完成作业,他妈妈急得没招儿都想跳楼了。苏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陈某的妈妈是个女强人,非常强势,对孩子非常宠爱,期望也非常高。每天孩子学什么、做什么,她都给安排好了,孩子在家长设计好的轨道里被牵着走,没有一点儿自由。随着陈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反感妈妈的指东道西,用不完成作业暗自抵抗。苏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直言不讳地告诉陈妈妈:“孩子现在的表现与您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您要注意这三点:第一,青春期的孩子最烦家长唠叨,您不要过多地唠叨孩子;第二,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有情绪;第三,您有教育意识,但是教育方法不对,我给您推荐几本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书看看吧。”

陈妈妈通过反思和学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苏老师耐心引导教育陈某,看着他补作业,给他讲道理,学生的进步很大。

今年母亲节那天,陈妈妈特意买了一个大蛋糕和一大束鲜花送给苏老师,苏老师感动得热泪直流。

落后生变三好生

苏艳青第一年当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家长是个修鞋匠,他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真理,他说:“教育孩子就是抽一抽拉一拉的事儿。”意思浅显易懂,可怎么抽,怎么拉,是需要技巧的。

王某小学时是个差生,每天中午都被留写作业,老师用过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2009年9月,苏艳青老师见到王鑫第一面的时候,这个学生游离躲闪的眼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老师在家访中了解了王某的情况。她通过班会和与王某单独交流的时候,一再向孩子灌输,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以前表现不好,并不意味着以后还是不好;小学表现不好,不能说明中学也表现不好,要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和信心。

苏老师给学生们讲美国著名黑人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蕾(OprahWinfrey)的经历,欧普拉·温芙蕾在美国的贫民窟长大,后来她自立自强,通过系统学习,进入美国广播公司,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脱口秀女王。苏老师告诉学生,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创造奇迹,另一种人是看着别人创造奇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奇迹的人,尤其是以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容易创造奇迹,超越自我。

在苏老师的不断激励和引导下,王某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也有了自信,作业不仅按时完成,字迹也写得工整漂亮。当年,她就获得了三好生的奖状。王某初三毕业的时候,家里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奖状。

2012年,王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十七中,目前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二。

“做您的学生真幸福!”很多学生这样对苏艳青老师说。节日里,苏老师总是能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有的是问候节日,有的是一吐感恩之情,有的则是聊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们对苏老师的工作更是感激不尽,赞不绝口。2014年教师节当天,已经毕业的王某的妈妈专程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苏老师对女儿三年来孜孜不倦的教育,让女儿进入高中依然对学习保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众。

殷殷之情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严格却不严厉”、“像老师又像妈妈”、“像良师又像益友”,苏艳青老师教过的学生如是评价她。在学生眼中,她是真的种子、善的天使、美的旗帜,是学生们心中一颗恒久璀璨的星。在看似普通的日子里,苏艳青老师呕心沥血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收获着属于她的那份喜悦和幸福。

苏艳青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左二)

苏艳青,2006年,在第十九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表彰会上荣获二等奖;2011年-2016年,连续6年被次渠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被评为通州区第六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14年,在通州区教委举办的“千师访万家”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台湖镇优秀班主任和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