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范涛:情怀事业,无私奉献
首都文明网 2016-11-01

  一、简介

范涛,男,1971年2月出生,北京市网信办调研员。范涛患脑胶质瘤做了手术,医生诊断他的生命不会超过半年,但他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了7年。即使在患病期间,他心系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生前他谢绝了基金会为他筹到的用于后续治疗及护理的款项,并预嘱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去世后他捐赠的器官已经让5个病人获得了新生。

二、主要事迹

情怀事业,无私奉献

范涛,男,1971年2月出生,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

范涛曾历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处副处长、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他忠诚于党,勤恳工作,热心待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指导互联网行业做好网络新闻舆论工作,赢得了他所工作过的单位及工作对象的一致称赞。2009年9月,范涛因患脑胶质瘤,做了脑部手术,2013年7月复发,多次住院治疗,与病魔抗争了7年,于2016年8月26日不幸去世,时年45岁。范涛在临终前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即使在患病期间,他也一直心系工作、情怀事业。

在众多同事和他服务过的网站工作者的眼中,“敬业”和“平易近人”是最适合范涛的标签。

2006年,范涛迎来了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成立后的第一批新同事。他们中,有的是刚入职的新人,有的虽然有工作经验,却没从事过互联网行业,最初的工作常常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不少人都是由范涛领进门的。一位新同事对接到的任务很踌躇,但大家都非常忙,也不好意思去请教,是范涛主动走到她身边,耐心地教她怎么做。刚成立的单位,尚未明确处室设置,大家经常看到的是范涛忙碌的身影和他指导新同事工作时的微笑。

另一位同事回忆起了范涛工作生活的一个细节。一次,大家在打扫办公室的时候,把废弃的文件和纸张一股脑装进了角落的袋子里。等大家打扫结束离开后,这位同事发现范涛把袋子里能用的纸张一张一张收拾了回来。“他很懂得珍惜,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9年9月,因患脑胶质瘤,范涛进行了脑部手术。术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他就回到了岗位继续工作。当时,办里正在举办北京地区网站编辑业务培训班,一节编辑实务课没有确定教师,有同事就问范涛能不能去讲,范涛回答:“需要我,我就去。”授课的地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他从单位打车到了学校,因为是下午,路上比较堵,并且出租车进不了人民大学校门。当时,范涛的腿还没有恢复好,他下了车,拖着病腿往教室赶。同事劝慰他别太着急,他却说:“我不要迟到,好多人等着我呢。”

作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范涛经常要与北京属地各大网站的人们打交道。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回忆,虽然因为工作职能的关系,网站常常处于被批评的角色,年轻气盛的网络媒体人常常与管理要求磕碰不断。但每次,从公事公办的程序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范涛对他们个人的爱护以及为人处世的正派。

在进入网信系统工作前,范涛供职于北京日报,还是位“很拼的”记者。2000年底,北京日报社选调最精锐的力量组建了特别报道部,这是全国省级党报第一个全天候深度报道部门,也是最苦的一个部门。它没有任何领域之分,纯围着新闻走,而且是围着重大新闻走。范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各种急难险重采访面前,始终能够沉稳大气,遇事不慌,表现果敢。

2004年,京民大厦发生大火,特别报道部对这个新闻题材很看重,认为探究背后的原因,对火灾的防控很有意义。后来,借消防局领导来考察的机会,特别报道部决定把这篇新闻做出来,范涛说,“我上。”

接到任务是在下午四点半,晚上十点前一整版的稿子要全部写出来。范涛利用消防局领导检查工作、甚至吃晚饭的时间去了解信息,终于用执着打动了采访对象,获取了京民大厦大火的核心信息和细节,以及背后的原因揭秘。晚上六点半,没来得及吃饭,范涛就回到电脑前开始写稿,九点四十分,敲完最后一个字,理顺稿件,提交,后方编辑开始审稿编稿。等编辑中途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范涛躺在沙发上,脸色非常不好。原来,短短两个小时时间挖掘出一篇5000多字的深度报道,高度紧张过后,范涛发烧了。后来,编辑回忆起来时说,“这是我觉得在深度报道的经历里头,非常非常典型的一次。这就是范涛业务能力的体现。这是他的刚与强。”

范涛患病后,医生诊断他的生命不会超过半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生命力与病魔抗争了7年,以超人的承受力一次次战胜病魔,战胜自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他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了医学事业。

做记者时,范涛就十分关注器官移植,曾写过四篇关于器官移植的内参。他知道,在我国有很多病人,需要心脏的、肺脏的、角膜的等器官或组织的移植,需要公民死亡后的器官捐献。

2014年春节后,范涛通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当大夫的邻居认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杰,咨询器官捐献事宜。实际上,因为得了脑癌,范涛明白自己随时可能会离开人世,所以他非常焦急,想尽快把器官捐献的事情落实。2014年3月3日,范涛签署了所有的知情同意,包括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申请表。

范涛生前所在的临终关怀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说,这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有意识做生前预嘱,并且在疾病晚期进行姑息治疗的病人。一家基金会曾为范涛筹到一笔款项,用于后续的治疗以及长期护理。但范涛和他的父亲拒绝了。范涛说,自己得病之初得到了亚洲最好的医生的救治,后续又有单位和朋友进行了资助,他很知足了。范涛去世后,基金会为范涛的父亲送去资助款,老人家依然拒绝,说希望能够救助更多的人。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范涛去世后捐赠了自己的两个肝脏,两个肾脏,两个角膜,现在,这些器官已经在受捐病人身上很好地发挥着功能。范涛虽然离开了,但是另外五个病人得到了新生。没有火化,没有墓碑,范涛用另外一种形式活在了爱他的人们身边。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6年 >  年度人物 >  2016北京榜样特别奖
[敬业奉献]范涛:情怀事业,无私奉献
首都文明网 2016-11-01

  一、简介

范涛,男,1971年2月出生,北京市网信办调研员。范涛患脑胶质瘤做了手术,医生诊断他的生命不会超过半年,但他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了7年。即使在患病期间,他心系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生前他谢绝了基金会为他筹到的用于后续治疗及护理的款项,并预嘱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去世后他捐赠的器官已经让5个病人获得了新生。

二、主要事迹

情怀事业,无私奉献

范涛,男,1971年2月出生,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

范涛曾历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处副处长、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他忠诚于党,勤恳工作,热心待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指导互联网行业做好网络新闻舆论工作,赢得了他所工作过的单位及工作对象的一致称赞。2009年9月,范涛因患脑胶质瘤,做了脑部手术,2013年7月复发,多次住院治疗,与病魔抗争了7年,于2016年8月26日不幸去世,时年45岁。范涛在临终前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即使在患病期间,他也一直心系工作、情怀事业。

在众多同事和他服务过的网站工作者的眼中,“敬业”和“平易近人”是最适合范涛的标签。

2006年,范涛迎来了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成立后的第一批新同事。他们中,有的是刚入职的新人,有的虽然有工作经验,却没从事过互联网行业,最初的工作常常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不少人都是由范涛领进门的。一位新同事对接到的任务很踌躇,但大家都非常忙,也不好意思去请教,是范涛主动走到她身边,耐心地教她怎么做。刚成立的单位,尚未明确处室设置,大家经常看到的是范涛忙碌的身影和他指导新同事工作时的微笑。

另一位同事回忆起了范涛工作生活的一个细节。一次,大家在打扫办公室的时候,把废弃的文件和纸张一股脑装进了角落的袋子里。等大家打扫结束离开后,这位同事发现范涛把袋子里能用的纸张一张一张收拾了回来。“他很懂得珍惜,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9年9月,因患脑胶质瘤,范涛进行了脑部手术。术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他就回到了岗位继续工作。当时,办里正在举办北京地区网站编辑业务培训班,一节编辑实务课没有确定教师,有同事就问范涛能不能去讲,范涛回答:“需要我,我就去。”授课的地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他从单位打车到了学校,因为是下午,路上比较堵,并且出租车进不了人民大学校门。当时,范涛的腿还没有恢复好,他下了车,拖着病腿往教室赶。同事劝慰他别太着急,他却说:“我不要迟到,好多人等着我呢。”

作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范涛经常要与北京属地各大网站的人们打交道。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回忆,虽然因为工作职能的关系,网站常常处于被批评的角色,年轻气盛的网络媒体人常常与管理要求磕碰不断。但每次,从公事公办的程序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范涛对他们个人的爱护以及为人处世的正派。

在进入网信系统工作前,范涛供职于北京日报,还是位“很拼的”记者。2000年底,北京日报社选调最精锐的力量组建了特别报道部,这是全国省级党报第一个全天候深度报道部门,也是最苦的一个部门。它没有任何领域之分,纯围着新闻走,而且是围着重大新闻走。范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各种急难险重采访面前,始终能够沉稳大气,遇事不慌,表现果敢。

2004年,京民大厦发生大火,特别报道部对这个新闻题材很看重,认为探究背后的原因,对火灾的防控很有意义。后来,借消防局领导来考察的机会,特别报道部决定把这篇新闻做出来,范涛说,“我上。”

接到任务是在下午四点半,晚上十点前一整版的稿子要全部写出来。范涛利用消防局领导检查工作、甚至吃晚饭的时间去了解信息,终于用执着打动了采访对象,获取了京民大厦大火的核心信息和细节,以及背后的原因揭秘。晚上六点半,没来得及吃饭,范涛就回到电脑前开始写稿,九点四十分,敲完最后一个字,理顺稿件,提交,后方编辑开始审稿编稿。等编辑中途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范涛躺在沙发上,脸色非常不好。原来,短短两个小时时间挖掘出一篇5000多字的深度报道,高度紧张过后,范涛发烧了。后来,编辑回忆起来时说,“这是我觉得在深度报道的经历里头,非常非常典型的一次。这就是范涛业务能力的体现。这是他的刚与强。”

范涛患病后,医生诊断他的生命不会超过半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生命力与病魔抗争了7年,以超人的承受力一次次战胜病魔,战胜自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他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了医学事业。

做记者时,范涛就十分关注器官移植,曾写过四篇关于器官移植的内参。他知道,在我国有很多病人,需要心脏的、肺脏的、角膜的等器官或组织的移植,需要公民死亡后的器官捐献。

2014年春节后,范涛通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当大夫的邻居认识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杰,咨询器官捐献事宜。实际上,因为得了脑癌,范涛明白自己随时可能会离开人世,所以他非常焦急,想尽快把器官捐献的事情落实。2014年3月3日,范涛签署了所有的知情同意,包括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申请表。

范涛生前所在的临终关怀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说,这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有意识做生前预嘱,并且在疾病晚期进行姑息治疗的病人。一家基金会曾为范涛筹到一笔款项,用于后续的治疗以及长期护理。但范涛和他的父亲拒绝了。范涛说,自己得病之初得到了亚洲最好的医生的救治,后续又有单位和朋友进行了资助,他很知足了。范涛去世后,基金会为范涛的父亲送去资助款,老人家依然拒绝,说希望能够救助更多的人。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范涛去世后捐赠了自己的两个肝脏,两个肾脏,两个角膜,现在,这些器官已经在受捐病人身上很好地发挥着功能。范涛虽然离开了,但是另外五个病人得到了新生。没有火化,没有墓碑,范涛用另外一种形式活在了爱他的人们身边。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