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5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秀蓉:悉心调解四十载 平凡岗位筑和谐
首都文明网 2015-09-28

一、简介

李秀蓉,女,1947年出生,顺义区仁和地区河南村村委会调解员。

她在河南村做人民调解员,河南村村大、人多、纠纷多,她凭着心贴心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认真调查处理,调解过1500多件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近30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被群众尊称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二、主要事迹

李秀蓉:悉心调解四十载 平凡岗位筑和谐

李秀蓉,女,1947年2月出生,汉族,高中文化,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自1974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任河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08年退休被顺义区司法局返聘做人民调解员,现任仁和镇河南村民调副主任。曾获得“北京市一级人民调解员”、“北京市十大老年人民调解员”、“北京市劳动模范”、“顺义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河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2010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李秀蓉从事人民调解工作41年,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多件,其中防止矛盾激化近300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热爱本职 默默坚守

李秀蓉在调解岗位工作41年,说实在话,这41年的调解工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不算长,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人生而言,可以说是大半生。这期间,她做调解工作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会干到会干,从不爱干到爱干,到最后结缘的过程。多年的调解工作使她饱尝了调解工作的酸、甜、苦、辣,也享受了调解成功的喜悦,使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调解工作的性质、原则、目标和任务。从而产生工作动力,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无怨无悔,困难、挫折、百姓暂时的不理解都不曾动摇她做好调解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她认准一个理:河南村村大、人多、纠纷多不可怕,只要坚持认真调处,化解好每一件小小的矛盾纠纷,付出真情调解的平凡劳动就可以收获和谐,铸就平安。就这样她默默坚守在人民调解岗位41年。

贴心服务,爱心感人

李秀蓉入户为村民进行家庭纠纷进行调解

李秀蓉给村民组长讲解邻里调解方法

李秀蓉在工作中凭着心贴心为民的工作态度,为村民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河南村村民张某一家四口人,生活非常困难,夫妻间经常吵架。随着矛盾日趋深化,张某提出了离婚。李秀蓉得知后,一方面找张某的弟弟帮助做工作,另一方面找张某丈夫做工作,经过几个回合劝解,对夫妻双方推心置腹、依法依理的说服工作,最终使这起激烈的纠纷得以平息,夫妻二人冰释前嫌。但李秀蓉想到的不仅只是这些表面问题,而是想要怎样彻底解决矛盾纠纷。为此,李秀蓉积极向村委会反映,落实零就业家庭政策,把张某安排到村卫生队工作,同时帮助申办了农村低保和翻建危房。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张某渡过了难关,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两个孩子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一家人都非常感谢李秀蓉,称调解员是为群众办实事,可以信赖的娘家人。

公平调解,取信于民

李秀蓉平日自己学习《人民调解法》

李秀蓉在调解纠纷中出以公心,坚持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做到六个一样,一是公民与领导干部,与法人、其他组织一个样,双方地位完全平等,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衡量。二是本村人与流动人口一个样,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偏袒本村人。三是自己的亲属、好友、同事与他人一个样,不违反纪律,不徇私舞弊,不搞吃请受贿那一套,不以感情代替政策。四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闲散社会青年、有过劣迹人员与正常人一个样,对他们不歧视,不放弃,采取情法交融。五是反对自己和拥戴自己的人一个样,不搞打击报复,不泄私愤,不以个人恩怨从事。六是恶人善人一个样,坚持抑恶助善,分清是非,弘扬正气。

工作中不断创新

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李秀蓉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线,并总结出“公、快、细、耐、爱、疏、排、防”八字工作法,并坚持做到三勤,即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与此同时,她主动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人民调解的业务知识。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她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灵活运用亲情、感情,成功的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在她的带领下,河南村调委会在全区率先实现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并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李秀蓉(左2)参与BTV第三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

村民赠送给李秀蓉(左)锦旗,表达对她的感激和调解工作的肯定

李秀蓉从1974年开始从事调解工作,一直工作在基层农村,她经手的各类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经她调解的上千件纠纷中未出现违法违纪被投诉的情况,从未出现因工作不到位、失误、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当造成民间纠纷激化和民转刑重大案件。她的脚步迈进百户千家,化解了村民之间的误解,抹平了邻里之间的沟壑,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被称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5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李秀蓉:悉心调解四十载 平凡岗位筑和谐
首都文明网 2015-09-28

一、简介

李秀蓉,女,1947年出生,顺义区仁和地区河南村村委会调解员。

她在河南村做人民调解员,河南村村大、人多、纠纷多,她凭着心贴心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认真调查处理,调解过1500多件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近30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被群众尊称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二、主要事迹

李秀蓉:悉心调解四十载 平凡岗位筑和谐

李秀蓉,女,1947年2月出生,汉族,高中文化,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自1974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任河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08年退休被顺义区司法局返聘做人民调解员,现任仁和镇河南村民调副主任。曾获得“北京市一级人民调解员”、“北京市十大老年人民调解员”、“北京市劳动模范”、“顺义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河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2010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李秀蓉从事人民调解工作41年,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多件,其中防止矛盾激化近300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热爱本职 默默坚守

李秀蓉在调解岗位工作41年,说实在话,这41年的调解工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不算长,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人生而言,可以说是大半生。这期间,她做调解工作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会干到会干,从不爱干到爱干,到最后结缘的过程。多年的调解工作使她饱尝了调解工作的酸、甜、苦、辣,也享受了调解成功的喜悦,使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调解工作的性质、原则、目标和任务。从而产生工作动力,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无怨无悔,困难、挫折、百姓暂时的不理解都不曾动摇她做好调解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她认准一个理:河南村村大、人多、纠纷多不可怕,只要坚持认真调处,化解好每一件小小的矛盾纠纷,付出真情调解的平凡劳动就可以收获和谐,铸就平安。就这样她默默坚守在人民调解岗位41年。

贴心服务,爱心感人

李秀蓉入户为村民进行家庭纠纷进行调解

李秀蓉给村民组长讲解邻里调解方法

李秀蓉在工作中凭着心贴心为民的工作态度,为村民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河南村村民张某一家四口人,生活非常困难,夫妻间经常吵架。随着矛盾日趋深化,张某提出了离婚。李秀蓉得知后,一方面找张某的弟弟帮助做工作,另一方面找张某丈夫做工作,经过几个回合劝解,对夫妻双方推心置腹、依法依理的说服工作,最终使这起激烈的纠纷得以平息,夫妻二人冰释前嫌。但李秀蓉想到的不仅只是这些表面问题,而是想要怎样彻底解决矛盾纠纷。为此,李秀蓉积极向村委会反映,落实零就业家庭政策,把张某安排到村卫生队工作,同时帮助申办了农村低保和翻建危房。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张某渡过了难关,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两个孩子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一家人都非常感谢李秀蓉,称调解员是为群众办实事,可以信赖的娘家人。

公平调解,取信于民

李秀蓉平日自己学习《人民调解法》

李秀蓉在调解纠纷中出以公心,坚持公平、公正,取信于民,做到六个一样,一是公民与领导干部,与法人、其他组织一个样,双方地位完全平等,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衡量。二是本村人与流动人口一个样,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偏袒本村人。三是自己的亲属、好友、同事与他人一个样,不违反纪律,不徇私舞弊,不搞吃请受贿那一套,不以感情代替政策。四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闲散社会青年、有过劣迹人员与正常人一个样,对他们不歧视,不放弃,采取情法交融。五是反对自己和拥戴自己的人一个样,不搞打击报复,不泄私愤,不以个人恩怨从事。六是恶人善人一个样,坚持抑恶助善,分清是非,弘扬正气。

工作中不断创新

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李秀蓉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线,并总结出“公、快、细、耐、爱、疏、排、防”八字工作法,并坚持做到三勤,即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与此同时,她主动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人民调解的业务知识。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她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灵活运用亲情、感情,成功的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在她的带领下,河南村调委会在全区率先实现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并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李秀蓉(左2)参与BTV第三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

村民赠送给李秀蓉(左)锦旗,表达对她的感激和调解工作的肯定

李秀蓉从1974年开始从事调解工作,一直工作在基层农村,她经手的各类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经她调解的上千件纠纷中未出现违法违纪被投诉的情况,从未出现因工作不到位、失误、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当造成民间纠纷激化和民转刑重大案件。她的脚步迈进百户千家,化解了村民之间的误解,抹平了邻里之间的沟壑,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被称为“不戴帽徽的法官”。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