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林云志,1975年出生,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总工程师。
他是智能化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领跑者,从理念创新到施工变革,从小改小革到模式升华,在轨道交通施工装备、施工工艺的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6项,取得创新成果23项。这些成果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进步。
二、主要事迹
林云志:轨道交通建设的智能专家
他书写了人生的新高度
2008年,33岁的林云志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放弃研究机构技术总监的职位和高薪,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引进的高端人才。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迅速成长为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技术领跑者,通过一次次的突破,成就了他人生的新高度。
林云志在调试检测地铁供电设备
从理论研究到项目实施。林云志坦言,只有在中国中铁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他的理论研究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在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的建设中崭露头角,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首次将施工和调试的内容按工序和逻辑关系建立模型组网,动态掌握各子系统的节点信息,此种模式在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国内首次创造了含车辆、信号、供电、通信等429项子系统全功能同步开通的记录,开创了中国地铁建设史上的先河。该工程获得北京市安装工程优质奖、长城杯金质奖和中国安装之星。
林云志对动态检测车工作数据进行解析
从小改小革到模式升华。在地铁施工工地,林云志住板房、看图纸、跑现场,孜孜以求,专注于每一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从接触轨检测仪、多功能接口测试仪、焊接夹紧装置、钢轨轨距检测等小革新、小发明到动态检测车等“四大装备”的成功研发再到数据化动车联调联试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全面推广,他的创新成果在不断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进步。
从林云志到“林云志创新工作室”。林云志的创新成果不仅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投身技术创新。北京市总工会挂牌的“林云志创新工作室”带来的“蝴蝶效应”在公司蔚然成风,他的团队成员遍布公司各个项目,47人成长为公司技术标兵、拔尖人才。各类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完成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1项,获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取得省部级及以上QC成果33项。
他树起了行业的新标杆
在项目的实践中,林云志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走出了一条“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他的一大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得到广大业主和用户的认可,为整个行业树立了科技创新的新标杆。
理念创新推动施工的变革。他在总结全国1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安装、调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运营和乘客为出发点的“大系统、深集成、专施工、精联调”的建设理念,在北京、重庆、南京等8个城市9条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中推广实施。这种理念的创新改变了人们对“施工”的以往认知,将狭义的施工延伸到“集成——施工——联调”为内容的广义施工,明确了工序之间的服务意识、红线意识,对整个施工有革命性的变革。联调联试项目被业界俗称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后“四电”专业之外开辟的“第五专业”。目前林云志正致力于推动住建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标准的制定。
林云志与创新工作室团队研讨技术方案
技术创新推动工艺的进步。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林云志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多项技术填补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空白。广州有轨电车是我国首条无接触网电容充电有轨线路,大容量快速充电技术成为项目实施的“拦路虎”。林云志反复试验,成功攻克快速充电技术,他研制的大电容快速充电机可以使电客车在停靠站台时用25秒的瞬间完成充电。经检测性能达标,控制稳定,并能满足极端状态的安全保护。在广州有轨电车线路建设中还成功把BIM技术首次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领域,避免了因现场不确定性、图纸深度不够等造成的“差错漏碰”等问题,将工程施工转化为工厂制造,确保工程建设的精准和可靠性,提高了现场施工作业的一次成功率。围绕技术创新他还先后组织参与编写了《地铁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低速磁浮交通供电技术规范》等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不断推动着工艺的进步。
装备创新推动工效的跃升。先进的施工装备不仅能解放一线员工的劳动力,也能推动工效的跃升。在装备创新的过程中,林云志打破跨行业技术壁垒,跨过交叉学科门槛,研制了多项施工装备。基于DSP+FPGA微电子控制和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广州有轨电车项目成功应用。基于雷达扫描、图像识别技术基础上研发的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车得到普遍推广。利用高压水泵驱动、以电动阀门控制流速方向、实现全断面清洗的隧道清洗车全面应用。基于刚性接触网人工安装需要劳力多且容易造成较大误差,研制的汇流排液压布放车成功提升了汇流排安装的精度和效率。
他引领着发展的新趋势
林云志一直致力于提供更高效、更节能、更安全的轨道交通建设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贯穿于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始终,更体现了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技术变革的独特认知。
深度整合,服务轨道交通的全过程。林云志始终围绕轨道交通设备这个大系统进行研发,这些科研成果相辅相成,贯穿于轨道交通全生命建设周期的始终,形成了“集成——施工——联调”的全过程体系。
吐故纳新,实现跨学科综合发展。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林云志及他的团队在总结传统地铁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微电子、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技术难题采取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确保在不同工程情况下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林云志应邀出席清华大学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并作了题为《到建设一线放飞梦想》的演讲
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中,林云志用自己的事迹勉励员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
准确把握,占领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在服务项目实施的同时,林云志不断开展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攻关。他提出的双向变流的供电方式,克服过去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难的问题,改变以往二级管整流的能量单向性,实现了电能的双向交互,将是城铁供电领域的一次革命。他目前正在致力于搭建全国首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项目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可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判断降低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大大缩减建设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在运营维管中对设备系统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林云志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还在用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格物致知的情怀描绘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美好未来。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林云志,1975年出生,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总工程师。
他是智能化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领跑者,从理念创新到施工变革,从小改小革到模式升华,在轨道交通施工装备、施工工艺的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6项,取得创新成果23项。这些成果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进步。
二、主要事迹
林云志:轨道交通建设的智能专家
他书写了人生的新高度
2008年,33岁的林云志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放弃研究机构技术总监的职位和高薪,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引进的高端人才。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迅速成长为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技术领跑者,通过一次次的突破,成就了他人生的新高度。
林云志在调试检测地铁供电设备
从理论研究到项目实施。林云志坦言,只有在中国中铁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他的理论研究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在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的建设中崭露头角,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首次将施工和调试的内容按工序和逻辑关系建立模型组网,动态掌握各子系统的节点信息,此种模式在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国内首次创造了含车辆、信号、供电、通信等429项子系统全功能同步开通的记录,开创了中国地铁建设史上的先河。该工程获得北京市安装工程优质奖、长城杯金质奖和中国安装之星。
林云志对动态检测车工作数据进行解析
从小改小革到模式升华。在地铁施工工地,林云志住板房、看图纸、跑现场,孜孜以求,专注于每一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从接触轨检测仪、多功能接口测试仪、焊接夹紧装置、钢轨轨距检测等小革新、小发明到动态检测车等“四大装备”的成功研发再到数据化动车联调联试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全面推广,他的创新成果在不断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进步。
从林云志到“林云志创新工作室”。林云志的创新成果不仅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投身技术创新。北京市总工会挂牌的“林云志创新工作室”带来的“蝴蝶效应”在公司蔚然成风,他的团队成员遍布公司各个项目,47人成长为公司技术标兵、拔尖人才。各类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完成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1项,获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取得省部级及以上QC成果33项。
他树起了行业的新标杆
在项目的实践中,林云志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走出了一条“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他的一大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得到广大业主和用户的认可,为整个行业树立了科技创新的新标杆。
理念创新推动施工的变革。他在总结全国1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安装、调试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运营和乘客为出发点的“大系统、深集成、专施工、精联调”的建设理念,在北京、重庆、南京等8个城市9条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中推广实施。这种理念的创新改变了人们对“施工”的以往认知,将狭义的施工延伸到“集成——施工——联调”为内容的广义施工,明确了工序之间的服务意识、红线意识,对整个施工有革命性的变革。联调联试项目被业界俗称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后“四电”专业之外开辟的“第五专业”。目前林云志正致力于推动住建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标准的制定。
林云志与创新工作室团队研讨技术方案
技术创新推动工艺的进步。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林云志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多项技术填补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空白。广州有轨电车是我国首条无接触网电容充电有轨线路,大容量快速充电技术成为项目实施的“拦路虎”。林云志反复试验,成功攻克快速充电技术,他研制的大电容快速充电机可以使电客车在停靠站台时用25秒的瞬间完成充电。经检测性能达标,控制稳定,并能满足极端状态的安全保护。在广州有轨电车线路建设中还成功把BIM技术首次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领域,避免了因现场不确定性、图纸深度不够等造成的“差错漏碰”等问题,将工程施工转化为工厂制造,确保工程建设的精准和可靠性,提高了现场施工作业的一次成功率。围绕技术创新他还先后组织参与编写了《地铁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低速磁浮交通供电技术规范》等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不断推动着工艺的进步。
装备创新推动工效的跃升。先进的施工装备不仅能解放一线员工的劳动力,也能推动工效的跃升。在装备创新的过程中,林云志打破跨行业技术壁垒,跨过交叉学科门槛,研制了多项施工装备。基于DSP+FPGA微电子控制和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广州有轨电车项目成功应用。基于雷达扫描、图像识别技术基础上研发的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车得到普遍推广。利用高压水泵驱动、以电动阀门控制流速方向、实现全断面清洗的隧道清洗车全面应用。基于刚性接触网人工安装需要劳力多且容易造成较大误差,研制的汇流排液压布放车成功提升了汇流排安装的精度和效率。
他引领着发展的新趋势
林云志一直致力于提供更高效、更节能、更安全的轨道交通建设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贯穿于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始终,更体现了他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技术变革的独特认知。
深度整合,服务轨道交通的全过程。林云志始终围绕轨道交通设备这个大系统进行研发,这些科研成果相辅相成,贯穿于轨道交通全生命建设周期的始终,形成了“集成——施工——联调”的全过程体系。
吐故纳新,实现跨学科综合发展。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林云志及他的团队在总结传统地铁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微电子、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技术难题采取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确保在不同工程情况下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林云志应邀出席清华大学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并作了题为《到建设一线放飞梦想》的演讲
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中,林云志用自己的事迹勉励员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
准确把握,占领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在服务项目实施的同时,林云志不断开展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攻关。他提出的双向变流的供电方式,克服过去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难的问题,改变以往二级管整流的能量单向性,实现了电能的双向交互,将是城铁供电领域的一次革命。他目前正在致力于搭建全国首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项目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可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判断降低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大大缩减建设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在运营维管中对设备系统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林云志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还在用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格物致知的情怀描绘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美好未来。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