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
一、简介
王小谟,1938年生,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从事雷达研制5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95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和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所挚爱的事业。
二、主要事迹
中国预警机之父——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
1938年11月,王小谟出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他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 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王小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预警机和雷达事业。
王小谟60年代就创造性地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他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主持设计的JY-8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80年代,主持设计制造我国第一部高低空兼顾的JY-9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低空性能,在国内外军事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的低空雷达。
90年代,王小谟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亲自担任某型预警机总设计师、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为我国预警机形成初步规模、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中国必须拥有预警机。于是,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预警机研制事业。
上世纪80年代,王小谟对机载预警雷达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获得突破。为加快预警机研制,中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后来的自主研制打下坚实基础。他还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
就在外国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将被扼杀在摇篮里时,中国决定自主研制预警机。王小谟临危受命,担纲国产预警机研制工作。为培养后续力量,他选用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自己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总师确定型号技术方案和工程设计。
王小谟工作照
王小谟生活照
十年磨一剑,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预警机首次完美亮相。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性能出色完成任务。
其实,早在投身预警机事业之初,王小谟就意识到中国疆域广大,除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他在心中描绘中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思考能否用国产中型飞机实现背负式大圆盘,打造类似美国E-3A性能的预警机,以验证“小平台、大预警”技术,解决大型预警机载机的国产化难题,并通过研制工程的延伸来锻炼培养技术队伍。
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蓝图,王小谟在条件简陋的外场试验现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和高分贝噪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在外场不幸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他依然镇静平和,即使躺在病床上输液,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谟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很快收获丰厚的回报:中国又一型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顿,王小谟随后又将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数字阵列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他认为这是中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新型中型预警机由此开始研制,而通过“小平台、大预警”,中国摆脱了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解决了中国预警机的规模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的主要技术将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王小谟院士的创新发展和辛勤耕耘下,中国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壮大,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国产预警机装备部队后,推动了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体化、信息化作战,推进解放军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在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也由此跨入世界上拥有先进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行列,并在国际上有力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凭借着突出贡献,王小谟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1986年、1995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1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向他颁发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小谟作报告
现在的王小谟院士虽已年逾七旬,仍坚持在科研一线,每天上班,每周都到实验室与课题组年轻人一起研讨技术问题。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相继走上重要岗位,有的已成为预警机研制的总设计师。 “预警机并没有到头,后面的路还很长。”他还在谋划祖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蓝图。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王小谟
一、简介
王小谟,1938年生,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从事雷达研制5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95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和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所挚爱的事业。
二、主要事迹
中国预警机之父——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
1938年11月,王小谟出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他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 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王小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预警机和雷达事业。
王小谟60年代就创造性地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他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主持设计的JY-8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80年代,主持设计制造我国第一部高低空兼顾的JY-9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低空性能,在国内外军事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的低空雷达。
90年代,王小谟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亲自担任某型预警机总设计师、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为我国预警机形成初步规模、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中国必须拥有预警机。于是,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预警机研制事业。
上世纪80年代,王小谟对机载预警雷达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获得突破。为加快预警机研制,中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后来的自主研制打下坚实基础。他还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
就在外国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将被扼杀在摇篮里时,中国决定自主研制预警机。王小谟临危受命,担纲国产预警机研制工作。为培养后续力量,他选用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自己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总师确定型号技术方案和工程设计。
王小谟工作照
王小谟生活照
十年磨一剑,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预警机首次完美亮相。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性能出色完成任务。
其实,早在投身预警机事业之初,王小谟就意识到中国疆域广大,除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他在心中描绘中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思考能否用国产中型飞机实现背负式大圆盘,打造类似美国E-3A性能的预警机,以验证“小平台、大预警”技术,解决大型预警机载机的国产化难题,并通过研制工程的延伸来锻炼培养技术队伍。
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蓝图,王小谟在条件简陋的外场试验现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和高分贝噪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在外场不幸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他依然镇静平和,即使躺在病床上输液,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谟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很快收获丰厚的回报:中国又一型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顿,王小谟随后又将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数字阵列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他认为这是中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新型中型预警机由此开始研制,而通过“小平台、大预警”,中国摆脱了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解决了中国预警机的规模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的主要技术将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王小谟院士的创新发展和辛勤耕耘下,中国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壮大,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国产预警机装备部队后,推动了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体化、信息化作战,推进解放军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在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也由此跨入世界上拥有先进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行列,并在国际上有力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凭借着突出贡献,王小谟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1986年、1995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1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向他颁发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小谟作报告
现在的王小谟院士虽已年逾七旬,仍坚持在科研一线,每天上班,每周都到实验室与课题组年轻人一起研讨技术问题。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相继走上重要岗位,有的已成为预警机研制的总设计师。 “预警机并没有到头,后面的路还很长。”他还在谋划祖国预警机未来发展的蓝图。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