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全天候村官”彭兴利
首都文明网 2014-10-13

  一、简介

  彭兴利,男,1960年生,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

  彭兴利工作起来,始终有一股冲劲:从带头养牛,到建起2个养殖区;从发展果园,到推动民俗旅游;从率先拆老屋,到监督完成全村的拆迁计划……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深山小村一步步走向富裕。2011年,带领村民致富的彭兴利获得了“全国身边好人”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全天候村官”彭兴利

彭兴利带领大家伙儿改变了村容,昔日泥土路变身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

  中榆树店村位于喇叭沟门乡白桦谷沿线,全村共有115户村民,256口人,其中满族人约占67%。三十年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环境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变为道路畅通、院落整洁;收入方式由单一的玉米制种,丰富为特色产业和民俗接待等多种渠道。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党支部书记彭兴利。

  从尝试养殖致富到推动生态发展

  1960年出生的彭兴利,20出头就当选为中榆树村村主任,1990年当选支部书记兼主任。他上任之初,中榆树店村是一个单一经营玉米制种的村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300多亩的玉米制种地,民居大多为石头房,主街道宽不足8米宽。

  起初几年,彭兴利带领大家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了粮食产量,村民手里有了些富裕钱。当大家已经感到十分满足的时候,彭兴利又有了新的想法。在村民代表会上,他提议打破单一的种植业,发展养牛产业。

  这个提议引起了乡亲们的争议,许多人觉得手里好不容易有了些积蓄,不愿去冒险投资;也有人担心大家都没养过牛,对这一领域不了解。于是,彭兴利决定自己带头,先养几头牛试试。2000年2月,彭兴利拿出多年的积蓄5000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去丰宁坝上买了19头小牛犊,在自家院后的荒地里盖了一个简易牛棚,搞起了肉牛养殖。夫妇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地忙活了起来。当年他们就售出肉牛18头,净赚7万元。乡亲们见养牛有这么好的收益,都争着抢着要搞养殖。参与的人多了,需要建立养殖小区,彭兴利就出门儿取经,找银行寻求资金扶持。2001年,他带领10户村民自筹了20万,又以村集体的名义贷款60万,建起了2个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2003年,全村销售肉牛120头,净获利140余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531元,达到历史新高。

彭兴利(左)

彭兴利解答村民疑问

  在引入肉牛养殖之后,彭兴利又提出建设以“三果园”(太平梨、晚秋黄梨、京白梨)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园,让中榆树店村真正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的三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在种植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摘园等项目,还让村民们尝到了生态旅游经济的甜头,也打开了彭兴利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

  从丰富民俗内涵到发展旅游产业

  中榆树店村位于“白桦生态谷”旅游环线上,每逢旅游旺季,川流不息的旅游车穿村而过。彭兴利看着这一派热闹景象、寻思着发展中榆树店村的民俗旅游业。

  一直以来,彭兴利就充分考虑到经济的长远发展,坚持把民居建设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他指挥完成了街道硬化工程,新建了大队部、医疗卫生室和太阳能公共浴室。为了更好地助推民俗旅游产业,他还组织举办了烹饪、剪纸、文艺演出多方面的培训,成功地借助2012年和2013年的“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活动进行宣传,大大提升了中榆树店村民俗旅游的知名度。 

工作中的彭兴利

村支书彭兴利在村里帮着修路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让更多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彭兴利再次绘制了宏伟蓝图——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娱乐项目。2013年,村里沿河修建了一条800米长水边步道,步道旁修建有水车、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此外,还修建了一条3000米长的登山“健身路”,供游客健身、观水、呼吸新鲜空气。为了凸显民俗特色,他花心思设计了具有浓厚满族风情的街道牌楼、文化墙。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了村标和民俗户分布图。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上满族文化的吸引,使中榆树店村民俗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

  让旧日穷乡僻壤变今朝富裕村庄

  彭兴利受到村民们的爱戴,不仅是因为他带领全村致富,更在于他以身作则,尽心尽力为大家办实事。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村里,和村民们在一起。稍有一点空闲,他总会在村里转转,和村民们聊天。为此,村民们都叫他“全天候村官”。

彭兴利在入户谈心(右)

  2009年中榆树店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整个村庄全部拆除重建。这遭到了很多村民的反对:“房子我拆了,别人不拆怎么办呀,拆了房子以后我住哪儿呀?”“新房子的质量能保证吗?这事儿靠谱吗?”。面对村民的声声质疑,彭兴利拍着胸脯保证道:“你们放心,我第一个拆房子,我最后一个住房子!”。就这样,彭兴利家仅仅住了两年的全砖瓦房,率先被拆除了。

  拆迁工作一开始,彭兴利就像上满弦的时钟。不管严寒酷暑,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起床,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了解情况,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拆迁过程中,有一名村民为了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用尽各种办法阻挠施工,甚至联合一些不明真相的党员,要罢免彭兴利村支部书记的职务。一时间,彭兴利的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当有人要罢免书记的消息传到村里的时候,几十个村民自发来到乡政府请愿,希望政府出面支持彭兴利的工作,严惩闹事者。事后,彭兴利感慨,只要心中有老百姓,百姓心中自然有你。

  在彭兴利的严格监督下,中榆树店村用了八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村120户标准化农村新居的建设。建房80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米,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乡亲们都说,“摊上这样一个好书记,是我们的福气。”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年度人物 >  “2014北京榜样”提名奖
[敬业奉献]“全天候村官”彭兴利
首都文明网 2014-10-13

  一、简介

  彭兴利,男,1960年生,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

  彭兴利工作起来,始终有一股冲劲:从带头养牛,到建起2个养殖区;从发展果园,到推动民俗旅游;从率先拆老屋,到监督完成全村的拆迁计划……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深山小村一步步走向富裕。2011年,带领村民致富的彭兴利获得了“全国身边好人”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全天候村官”彭兴利

彭兴利带领大家伙儿改变了村容,昔日泥土路变身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

  中榆树店村位于喇叭沟门乡白桦谷沿线,全村共有115户村民,256口人,其中满族人约占67%。三十年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环境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变为道路畅通、院落整洁;收入方式由单一的玉米制种,丰富为特色产业和民俗接待等多种渠道。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党支部书记彭兴利。

  从尝试养殖致富到推动生态发展

  1960年出生的彭兴利,20出头就当选为中榆树村村主任,1990年当选支部书记兼主任。他上任之初,中榆树店村是一个单一经营玉米制种的村子,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300多亩的玉米制种地,民居大多为石头房,主街道宽不足8米宽。

  起初几年,彭兴利带领大家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了粮食产量,村民手里有了些富裕钱。当大家已经感到十分满足的时候,彭兴利又有了新的想法。在村民代表会上,他提议打破单一的种植业,发展养牛产业。

  这个提议引起了乡亲们的争议,许多人觉得手里好不容易有了些积蓄,不愿去冒险投资;也有人担心大家都没养过牛,对这一领域不了解。于是,彭兴利决定自己带头,先养几头牛试试。2000年2月,彭兴利拿出多年的积蓄5000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去丰宁坝上买了19头小牛犊,在自家院后的荒地里盖了一个简易牛棚,搞起了肉牛养殖。夫妇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地忙活了起来。当年他们就售出肉牛18头,净赚7万元。乡亲们见养牛有这么好的收益,都争着抢着要搞养殖。参与的人多了,需要建立养殖小区,彭兴利就出门儿取经,找银行寻求资金扶持。2001年,他带领10户村民自筹了20万,又以村集体的名义贷款60万,建起了2个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2003年,全村销售肉牛120头,净获利140余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5531元,达到历史新高。

彭兴利(左)

彭兴利解答村民疑问

  在引入肉牛养殖之后,彭兴利又提出建设以“三果园”(太平梨、晚秋黄梨、京白梨)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园,让中榆树店村真正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的三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在种植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摘园等项目,还让村民们尝到了生态旅游经济的甜头,也打开了彭兴利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

  从丰富民俗内涵到发展旅游产业

  中榆树店村位于“白桦生态谷”旅游环线上,每逢旅游旺季,川流不息的旅游车穿村而过。彭兴利看着这一派热闹景象、寻思着发展中榆树店村的民俗旅游业。

  一直以来,彭兴利就充分考虑到经济的长远发展,坚持把民居建设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他指挥完成了街道硬化工程,新建了大队部、医疗卫生室和太阳能公共浴室。为了更好地助推民俗旅游产业,他还组织举办了烹饪、剪纸、文艺演出多方面的培训,成功地借助2012年和2013年的“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活动进行宣传,大大提升了中榆树店村民俗旅游的知名度。 

工作中的彭兴利

村支书彭兴利在村里帮着修路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让更多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彭兴利再次绘制了宏伟蓝图——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娱乐项目。2013年,村里沿河修建了一条800米长水边步道,步道旁修建有水车、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此外,还修建了一条3000米长的登山“健身路”,供游客健身、观水、呼吸新鲜空气。为了凸显民俗特色,他花心思设计了具有浓厚满族风情的街道牌楼、文化墙。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了村标和民俗户分布图。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上满族文化的吸引,使中榆树店村民俗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

  让旧日穷乡僻壤变今朝富裕村庄

  彭兴利受到村民们的爱戴,不仅是因为他带领全村致富,更在于他以身作则,尽心尽力为大家办实事。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村里,和村民们在一起。稍有一点空闲,他总会在村里转转,和村民们聊天。为此,村民们都叫他“全天候村官”。

彭兴利在入户谈心(右)

  2009年中榆树店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整个村庄全部拆除重建。这遭到了很多村民的反对:“房子我拆了,别人不拆怎么办呀,拆了房子以后我住哪儿呀?”“新房子的质量能保证吗?这事儿靠谱吗?”。面对村民的声声质疑,彭兴利拍着胸脯保证道:“你们放心,我第一个拆房子,我最后一个住房子!”。就这样,彭兴利家仅仅住了两年的全砖瓦房,率先被拆除了。

  拆迁工作一开始,彭兴利就像上满弦的时钟。不管严寒酷暑,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起床,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了解情况,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拆迁过程中,有一名村民为了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用尽各种办法阻挠施工,甚至联合一些不明真相的党员,要罢免彭兴利村支部书记的职务。一时间,彭兴利的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当有人要罢免书记的消息传到村里的时候,几十个村民自发来到乡政府请愿,希望政府出面支持彭兴利的工作,严惩闹事者。事后,彭兴利感慨,只要心中有老百姓,百姓心中自然有你。

  在彭兴利的严格监督下,中榆树店村用了八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村120户标准化农村新居的建设。建房80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米,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乡亲们都说,“摊上这样一个好书记,是我们的福气。”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