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辛育龄,男,1921年生,新中国胸外科先驱、电化学疗法发明者。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白求恩医生身边工作,战场负伤后曾接受白求恩医生手术;作为首批公派苏联留学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一生都在创新:创办普及胸外科,发明电化学疗法,将改良后的针刺麻醉技术应用于胸外科,主持筹建中日友好医院等。直至80多岁,他还在一线为病人治疗。
二、主要事迹
一生创新为病人——记新中国胸外科先驱、电化学疗法发明者辛育龄
辛育龄工作照
他1921年出生,1939年曾在白求恩身边工作,1947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首批派往前苏联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为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开展了国内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并首次将针刺麻醉应用于胸外科;他是电化学疗法发明者。他叫辛育龄,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硝烟的考验,直到80多岁还奋战在手术台上。
聆听白求恩教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辛育龄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担任宣传员。1938年5月,他正式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医院卫生员,后被分配到制药厂做制药股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当时白求恩亲临前线手术,大家担心他离敌人太近,但他却泰然自若。尽管手术室外炮火连天,白求恩仍忘我工作,他的胆量和精湛技术,震撼着每一个人。
一次,医疗队遭遇敌机轰炸,马匹驮的药品撒落一地。辛育龄左手臂受伤,鲜血淋漓,他赶紧拽住惊马。白求恩见药品损失,非常气愤,跑过来看到辛育龄负伤,急忙叫住他:“小鬼!你也受伤了,来,我先给你处理伤口。我不是骂你,我是恨日本侵略者!”接着,白求恩为辛育龄缝合了伤口,瘢痕一直保留至今。白求恩牺牲后,辛育龄牢记他的启蒙和教诲,并为之奋斗终生。
1940年,19岁的辛育龄担任了冀中军区制药厂厂长。当时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疟疾和疥疮流行。辛育龄走访当地郎中,带人上山采药,制成片剂让战士服用,取得良好疗效。他还研制成治疗疥疮的软膏,很快消灭了顽症。
1947年7月1日,辛育龄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在医大附属医院做外科大夫。辽沈战役期间,他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东北解放后,他被任命为盛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辛育龄被调任保健防疫处长兼干部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抗美援朝期间,辛育龄组织医疗队赴朝救护,将伤病员分类安置在吉林、黑龙江等省治疗。
创办新中国胸外科
1951年,辛育龄被首批派往前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师从著名胸外科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包古士教授。1956年,辛育龄获苏联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毅然留在地方,他说:“因为当时部队医院只接受军队病员,到地方可以为更多病人做手术。”
辛育龄来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不久,他开创了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治疗了200多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病人,均获得成功,1958年获卫生部技术革新奖。双腔插管麻醉法也在国内得以推广,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症和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
辛育龄应用支气管残端粘膜外层缝合法,完成了4600多例肺切除手术,将残端瘘的发生率降低到0.4%,提高了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1963年相关论文在莫斯科外科学会上宣读后,受到国外专家赞同,并被国内多家医院采用。1954年到2004年间,在辛育龄领导下,完成胸外科手术1.5万例。
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为在全国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经卫生部批准,他牵头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为期一年,每期20名。从1958年到1980年,辛育龄为全国培养出3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为支持各省市胸外科发展,他亲赴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帮助40余家医院组建胸外科。
尼克松看他做手术
辛育龄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祖国传统医药学,经过多年探索实验,首次由40多根针变为1根针进行针麻开胸手术,是我国针刺麻醉应用于胸外科的带头人。
为取得疗效,辛育龄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用针麻,给自己实施阑尾炎手术。他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对人体穴位进行测试,终于发现“三阳络”镇痛效果最佳。
1970年6月25日,由辛育龄主刀,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三阳络透郄门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震惊了中医针麻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代表团特别要求参观辛育龄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这在现代医学是不可想象的。辛育龄先后用针刺麻醉做过1400多例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针麻肺切除手术的成功,揭示了针灸镇痛效果,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促进了中医走向世界,在为国家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让辛育龄一举成名。
发明电化学疗法
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落成。次年,作为创建者的辛育龄,主动辞去院长职位,选择回到胸外科。他说:“组织上交给我的筹建任务已经完成,而我更愿意做一名外科大夫。”
1989年5月,辛育龄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
虽已年过60,辛育龄仍痴迷于创新,他根据瑞典专家的生物电路学说提出,凡是开胸后不能切除的肿瘤,都可用直流电针直接灭杀。经过长期研究,他创造了直流电治疗肿瘤新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直流电治疗肿瘤后改称电化学治疗肿瘤,取得显著疗效,被卫生部批准为重大科研课题,并向全国推广。辛育龄至今为各省市区举办过152次技术培训班,有2800多名医师参加过学习,有近千家医疗单位开展了此项疗法。
1998年8月,辛育龄应台湾中医药大学邀请出席海峡两岸肿瘤学术研讨会
辛育龄还发起成立了国际电化学学会和中国分会,举办了8次国际电化学学术研讨会。迄今有11800余例肿瘤患者接受了电化学治疗,有效率达65%-85%。如今,电化学疗法已成为继外科、化疗、放疗、免疫、中医药之后的第六大肿瘤疗法。
无影灯下“不老松”
辛育龄80多岁还坚持每周出门诊,并参加科室查房。辛育龄说:“病人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我们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习。”
辛育龄与肺移植术后5年患者交谈
对病人,辛育龄永远像春天般温暖,许多危重病人别家医院拒收,辛育龄敢于承担风险,尽量收留住院。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许多病人再次获得新生。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减少开支;过年过节还到病房看望病人,拿出积蓄帮助病人;对各地求医问药的信件,他都抽时间一一回复。
2006年,85岁高龄的辛老亲自为党员干部讲党课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辛育龄在已经自愿捐款1万元的情况下,再次现场交纳了12200元“特殊党费”
2003年,82岁的辛育龄还亲自主刀做肺切除手术;2007年,86岁的辛育龄还在为患者做电化疗。2008年初,辛育龄接受了腰椎手术。5·12汶川特大地震,辛育龄捐款1万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1.2万元,为全院干部职工做出了表率。
辛育龄还远赴19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帮助开展胸外科手术,普及电化疗技术,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辛育龄,男,1921年生,新中国胸外科先驱、电化学疗法发明者。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白求恩医生身边工作,战场负伤后曾接受白求恩医生手术;作为首批公派苏联留学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一生都在创新:创办普及胸外科,发明电化学疗法,将改良后的针刺麻醉技术应用于胸外科,主持筹建中日友好医院等。直至80多岁,他还在一线为病人治疗。
二、主要事迹
一生创新为病人——记新中国胸外科先驱、电化学疗法发明者辛育龄
辛育龄工作照
他1921年出生,1939年曾在白求恩身边工作,1947年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首批派往前苏联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为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开展了国内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并首次将针刺麻醉应用于胸外科;他是电化学疗法发明者。他叫辛育龄,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硝烟的考验,直到80多岁还奋战在手术台上。
聆听白求恩教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辛育龄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担任宣传员。1938年5月,他正式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医院卫生员,后被分配到制药厂做制药股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当时白求恩亲临前线手术,大家担心他离敌人太近,但他却泰然自若。尽管手术室外炮火连天,白求恩仍忘我工作,他的胆量和精湛技术,震撼着每一个人。
一次,医疗队遭遇敌机轰炸,马匹驮的药品撒落一地。辛育龄左手臂受伤,鲜血淋漓,他赶紧拽住惊马。白求恩见药品损失,非常气愤,跑过来看到辛育龄负伤,急忙叫住他:“小鬼!你也受伤了,来,我先给你处理伤口。我不是骂你,我是恨日本侵略者!”接着,白求恩为辛育龄缝合了伤口,瘢痕一直保留至今。白求恩牺牲后,辛育龄牢记他的启蒙和教诲,并为之奋斗终生。
1940年,19岁的辛育龄担任了冀中军区制药厂厂长。当时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疟疾和疥疮流行。辛育龄走访当地郎中,带人上山采药,制成片剂让战士服用,取得良好疗效。他还研制成治疗疥疮的软膏,很快消灭了顽症。
1947年7月1日,辛育龄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在医大附属医院做外科大夫。辽沈战役期间,他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东北解放后,他被任命为盛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辛育龄被调任保健防疫处长兼干部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抗美援朝期间,辛育龄组织医疗队赴朝救护,将伤病员分类安置在吉林、黑龙江等省治疗。
创办新中国胸外科
1951年,辛育龄被首批派往前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师从著名胸外科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包古士教授。1956年,辛育龄获苏联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毅然留在地方,他说:“因为当时部队医院只接受军队病员,到地方可以为更多病人做手术。”
辛育龄来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不久,他开创了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治疗了200多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病人,均获得成功,1958年获卫生部技术革新奖。双腔插管麻醉法也在国内得以推广,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症和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
辛育龄应用支气管残端粘膜外层缝合法,完成了4600多例肺切除手术,将残端瘘的发生率降低到0.4%,提高了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1963年相关论文在莫斯科外科学会上宣读后,受到国外专家赞同,并被国内多家医院采用。1954年到2004年间,在辛育龄领导下,完成胸外科手术1.5万例。
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为在全国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经卫生部批准,他牵头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为期一年,每期20名。从1958年到1980年,辛育龄为全国培养出3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为支持各省市胸外科发展,他亲赴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帮助40余家医院组建胸外科。
尼克松看他做手术
辛育龄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祖国传统医药学,经过多年探索实验,首次由40多根针变为1根针进行针麻开胸手术,是我国针刺麻醉应用于胸外科的带头人。
为取得疗效,辛育龄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用针麻,给自己实施阑尾炎手术。他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对人体穴位进行测试,终于发现“三阳络”镇痛效果最佳。
1970年6月25日,由辛育龄主刀,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三阳络透郄门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震惊了中医针麻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代表团特别要求参观辛育龄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这在现代医学是不可想象的。辛育龄先后用针刺麻醉做过1400多例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针麻肺切除手术的成功,揭示了针灸镇痛效果,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促进了中医走向世界,在为国家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让辛育龄一举成名。
发明电化学疗法
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落成。次年,作为创建者的辛育龄,主动辞去院长职位,选择回到胸外科。他说:“组织上交给我的筹建任务已经完成,而我更愿意做一名外科大夫。”
1989年5月,辛育龄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
虽已年过60,辛育龄仍痴迷于创新,他根据瑞典专家的生物电路学说提出,凡是开胸后不能切除的肿瘤,都可用直流电针直接灭杀。经过长期研究,他创造了直流电治疗肿瘤新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直流电治疗肿瘤后改称电化学治疗肿瘤,取得显著疗效,被卫生部批准为重大科研课题,并向全国推广。辛育龄至今为各省市区举办过152次技术培训班,有2800多名医师参加过学习,有近千家医疗单位开展了此项疗法。
1998年8月,辛育龄应台湾中医药大学邀请出席海峡两岸肿瘤学术研讨会
辛育龄还发起成立了国际电化学学会和中国分会,举办了8次国际电化学学术研讨会。迄今有11800余例肿瘤患者接受了电化学治疗,有效率达65%-85%。如今,电化学疗法已成为继外科、化疗、放疗、免疫、中医药之后的第六大肿瘤疗法。
无影灯下“不老松”
辛育龄80多岁还坚持每周出门诊,并参加科室查房。辛育龄说:“病人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我们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习。”
辛育龄与肺移植术后5年患者交谈
对病人,辛育龄永远像春天般温暖,许多危重病人别家医院拒收,辛育龄敢于承担风险,尽量收留住院。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许多病人再次获得新生。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减少开支;过年过节还到病房看望病人,拿出积蓄帮助病人;对各地求医问药的信件,他都抽时间一一回复。
2006年,85岁高龄的辛老亲自为党员干部讲党课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辛育龄在已经自愿捐款1万元的情况下,再次现场交纳了12200元“特殊党费”
2003年,82岁的辛育龄还亲自主刀做肺切除手术;2007年,86岁的辛育龄还在为患者做电化疗。2008年初,辛育龄接受了腰椎手术。5·12汶川特大地震,辛育龄捐款1万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1.2万元,为全院干部职工做出了表率。
辛育龄还远赴19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帮助开展胸外科手术,普及电化疗技术,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