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张振华,女,1930年生,北京市新华书店离休干部。从2001年起,她每年为希望工程捐款,资助35名贫困生考上大学。为公益捐助,她舍不得给自己置办衣物、电器,甚至就医看病;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被大家称为:“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二、主要事迹
博爱无私天地宽——记北京市新华书店离休干部张振华
1930年出生的张振华,家住北京市东四八条61号院。1986年离休前,她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内部书店副经理。提起这位老人,整个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会说:“那可是个热心人,难得的好人啊!”
苦难童年 投身革命
张振华祖籍广东,幼年被拐卖到天津做了童养媳。6岁那年,她的双脚被严重冻伤,10个脚趾全变黑了,狠心的养母抄起剪刀,将脚趾齐刷刷剪断,让她落下了终身残疾。
为了生存,她到煤矿挖过煤,给日本人做童工,尝尽了人间疾苦。1945年,15岁的她参加了革命,给自己更名“张振华”。她成为抗日小学的教员和区中心校长,教民众读书识字,后被保送到冀中军政干部学校,系统学习理论和业务。
北平和平解放,张振华随华北军区部队进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全国解放后,张振华担任北京市新华书店内部书店负责人。
关爱他人 心无旁骛
1986年,离休后的张振华和老伴过着简朴的生活,她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尽管收入不高,老两口还是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1999年,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
2001年,张振华从媒体上得知,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之后,她经多方打听,把第一笔助学款,送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点。
北京学生李旭生的父母下岗多年,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生活贫困,从初二起他就接受张奶奶的捐助。后来,李旭生考上北京市联合大学,在校期间担任了班长,还被评为“优秀团员青年”。
北京延庆山区的贫困学生唐盈磊,母亲是残疾人,父亲得了肝硬化,一家生活困难。他考上了高中,却交不起学费,眼瞅着要失学,是张奶奶资助了他,才得以完成学业。
张振华家附近有个电器修理店,路过时总看到一个小伙子。
一次张振华家冰箱坏了,请小伙子抬去修理。在聊天中,张振华了解到他叫李二永,19岁,因为家里穷,考上高中却上不起。16岁就来北京打工,由于没有专业特长,只能干力气活。
张振华就问他想学点什么,李二永说:“……想学修理电器,我喜欢鼓捣这些。”
之后,张振华用自己的离休费,给李二永报了电器维修班。为了让李二永安心学习,还留他在家里吃住,买了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置备了生活用品。在张奶奶资助下,李二永不仅学会了电器维修,还学习了中医。
凭着一手好技术,李二永南下深圳,在那里有了稳定的工作,过上了踏实的日子。现在的张二永重返家乡,娶妻生子。有时间,他就和张奶奶通电话,互报短长。
有人问张振华,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图什么?她平静地说:“图个心安。”
老当益壮 奉献社会
多年来,为了捐助他人,张振华舍不得给自己多花钱,牙齿掉了舍不得安假牙;洗衣机漏水舍不得更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连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战友和街坊送的。
随着年事增高,张振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三叉神经疼、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老人还有严重的风湿病,遇到阴雨天,变形的膝盖疼痛难忍。可她坚持不去医院,她说:“我的身体没有大问题。现在医药费这么贵,花在我身上是浪费,能多帮一个贫困学生就多帮一个。看着孩子们出息了、争气了,我就觉得特别舒心。”
从2001年至今,张振华不仅资助北京郊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还资助了内蒙古、江西等地的贫困生。她资助的学生中,已有35名相继上了大学。
多年来,张振华累计为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等活动,捐款40余万元。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三叉神经疼,张振华在宣武医院做手术,当时听说国内几乎没有成功先例。张振华就想,即便手术不成功,也能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她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起初是医院不接收,后来又是家人不理解,一直拖延下来。
2005年,张振华终于如愿以偿,做了捐献遗体公证。老人说:“我愿意医科大学的学生用我的遗体多做点实践。”
捐助希望工程收据
捐赠荣誉证书
在东城区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东四街道组织张振华等几名先进人物组成报告团,在社区作巡回报告。张振华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却不肯专车接送。张振华不顾年事已高,不顾腿脚不便,不顾天气炎热,自己来到报告会上发言。她的事迹感动了社区里的许多人,大家说:“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张振华,女,1930年生,北京市新华书店离休干部。从2001年起,她每年为希望工程捐款,资助35名贫困生考上大学。为公益捐助,她舍不得给自己置办衣物、电器,甚至就医看病;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被大家称为:“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二、主要事迹
博爱无私天地宽——记北京市新华书店离休干部张振华
1930年出生的张振华,家住北京市东四八条61号院。1986年离休前,她是北京市新华书店内部书店副经理。提起这位老人,整个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会说:“那可是个热心人,难得的好人啊!”
苦难童年 投身革命
张振华祖籍广东,幼年被拐卖到天津做了童养媳。6岁那年,她的双脚被严重冻伤,10个脚趾全变黑了,狠心的养母抄起剪刀,将脚趾齐刷刷剪断,让她落下了终身残疾。
为了生存,她到煤矿挖过煤,给日本人做童工,尝尽了人间疾苦。1945年,15岁的她参加了革命,给自己更名“张振华”。她成为抗日小学的教员和区中心校长,教民众读书识字,后被保送到冀中军政干部学校,系统学习理论和业务。
北平和平解放,张振华随华北军区部队进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全国解放后,张振华担任北京市新华书店内部书店负责人。
关爱他人 心无旁骛
1986年,离休后的张振华和老伴过着简朴的生活,她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尽管收入不高,老两口还是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1999年,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
2001年,张振华从媒体上得知,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之后,她经多方打听,把第一笔助学款,送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点。
北京学生李旭生的父母下岗多年,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生活贫困,从初二起他就接受张奶奶的捐助。后来,李旭生考上北京市联合大学,在校期间担任了班长,还被评为“优秀团员青年”。
北京延庆山区的贫困学生唐盈磊,母亲是残疾人,父亲得了肝硬化,一家生活困难。他考上了高中,却交不起学费,眼瞅着要失学,是张奶奶资助了他,才得以完成学业。
张振华家附近有个电器修理店,路过时总看到一个小伙子。
一次张振华家冰箱坏了,请小伙子抬去修理。在聊天中,张振华了解到他叫李二永,19岁,因为家里穷,考上高中却上不起。16岁就来北京打工,由于没有专业特长,只能干力气活。
张振华就问他想学点什么,李二永说:“……想学修理电器,我喜欢鼓捣这些。”
之后,张振华用自己的离休费,给李二永报了电器维修班。为了让李二永安心学习,还留他在家里吃住,买了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置备了生活用品。在张奶奶资助下,李二永不仅学会了电器维修,还学习了中医。
凭着一手好技术,李二永南下深圳,在那里有了稳定的工作,过上了踏实的日子。现在的张二永重返家乡,娶妻生子。有时间,他就和张奶奶通电话,互报短长。
有人问张振华,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图什么?她平静地说:“图个心安。”
老当益壮 奉献社会
多年来,为了捐助他人,张振华舍不得给自己多花钱,牙齿掉了舍不得安假牙;洗衣机漏水舍不得更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连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战友和街坊送的。
随着年事增高,张振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三叉神经疼、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老人还有严重的风湿病,遇到阴雨天,变形的膝盖疼痛难忍。可她坚持不去医院,她说:“我的身体没有大问题。现在医药费这么贵,花在我身上是浪费,能多帮一个贫困学生就多帮一个。看着孩子们出息了、争气了,我就觉得特别舒心。”
从2001年至今,张振华不仅资助北京郊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还资助了内蒙古、江西等地的贫困生。她资助的学生中,已有35名相继上了大学。
多年来,张振华累计为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等活动,捐款40余万元。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张振华老人生活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三叉神经疼,张振华在宣武医院做手术,当时听说国内几乎没有成功先例。张振华就想,即便手术不成功,也能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她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起初是医院不接收,后来又是家人不理解,一直拖延下来。
2005年,张振华终于如愿以偿,做了捐献遗体公证。老人说:“我愿意医科大学的学生用我的遗体多做点实践。”
捐助希望工程收据
捐赠荣誉证书
在东城区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东四街道组织张振华等几名先进人物组成报告团,在社区作巡回报告。张振华爽快地答应了邀请,却不肯专车接送。张振华不顾年事已高,不顾腿脚不便,不顾天气炎热,自己来到报告会上发言。她的事迹感动了社区里的许多人,大家说:“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