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农业信息化的领路人——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孙素芬
首都文明网 2014-09-22

  一、简介

  孙素芬,女,1964年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她是农业信息化的开拓者和领头人,创农业信息化的多项第一,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村民致富,她手把手教农民学电脑;她有求必应,热心帮助残疾农民上网取经奔小康。28年来,她创办的农业网站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惠顾农民2亿人次。

  二、主要事迹

农业信息化的领路人——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孙素芬

  她带领团队在全国首建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推广到全国20个省市;她创建北京农业信息网,多年蝉联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她第一个建立北京农业数字图书馆、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她叫孙素芬,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

  初出茅庐助村民致富

  1986年,孙素芬来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在日常走访中,她发现“农科院一个新成果出来,要市、区县、乡镇一层层培训,等真正培训到农民,常常滞后两三年。”如此长的周期,既耽误农时,又影响收成。

  1998年,互联网站在国内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孙素芬说:“当时计算机刚刚普及,农村更是少见,我们就考虑用卫星传输,在县镇建卫星接收站。”

  2001年,孙素芬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主持建设“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综合集成应用卫星网、互联网、通讯网、有线网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农民远程培训体系。

  这项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京模式”,现已在全国20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推广。

对农民进行信息技能培训

孙素芬到农户家指导

孙素芬下田地调研 

2010年6月孙素芬赴怀柔区开展技术服务

  那时,孙素芬天天下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上网,每天工作13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

  2002年,在孙素芬的帮助下,怀柔区喇叭沟门西府营村的彭光海,在自家安装了卫星接收器,成为第一个在自家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的农民信息员。他坐在家里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很快掌握了信息,开阔了视野,发展了食用菌栽培项目,还承包荒山建设果园,每年增收数万元。 

  当地农民纷纷到彭光海家学知识、学技术,他家被称为“农业科技加油站”。 

  孙素芬还帮助彭光海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黑木耳,及时联系银行、信用社申请贷款,还把国家扶持农户的优惠政策印成材料快递给他。现在,彭光海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彭光海经常说:“感谢远程教育,感谢孙所长。”

  解危难发挥网络优势

  2003年,北京非典期间,孙素芬带领团队,在北京农业信息网,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农村非典网络防治专栏。由此,通过全市200多个农村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上千人,大大提高了乡镇抗击非典的能力。此外,经孙素芬策划编辑,出版了《京郊农民预防非典型肺炎手册》,4天中印刷121万册,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顺义区龙湾屯镇丁甲庄村的石立民,从小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他梦想着“依靠自己的双手,减轻家人负担,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他一不懂技术,二没有信息。

  顺义区残联建议石立民:“试试跟农科院联系一下,他们有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就这样,石立民找来电话号码,怀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孙素芬打电话。

  没想到第二天,孙素芬就带人上门,给石立民家安装了远程教育和双向视频终端设备,并免费注册了学习账号,还手把手教他上网学习、查找资料。很快,石立民熟悉了上网学技术、找信息,解决了自家养殖难题,还帮助周围的乡亲。

  一次,丁甲庄村的苹果树发生干腐病,石立民向农科院求教。孙素芬第一时间通过12396热线,了解病害情况,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使当地几十名果农,及时掌握了干腐病防治技术,减少了损失。

  如今,石立民家成了村里又一个“农业科技加油站”。石立民说:“网络不仅让我重新站了起来,而且走得更远。要是没有孙所长,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新农村跨信息高速路

  2001年,孙素芬主持建立的“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至今已在京郊建立接收站435个,覆盖了京郊所有乡镇和重点村,开创了“一人讲课,万人受益”的远程教育新局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京模式”,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

  2003年,孙素芬带领团队,启动了“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项目。经过4年建设,资源中心包含12大数据库群,近200个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5T,相当于150个中型图书馆藏书量,成为北京地区农业信息最丰富的资源库。

  2009年,孙素芬构建了集远程视频咨询诊断、电话语音咨询服务和网络在线答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远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通过服务平台与郊区县、乡镇、村的宽带网络终端有效对接,建立了覆盖京郊13个区县100%乡镇、400余个村和846个示范基地的资源共享体系。

授牌

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市农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孙素芬 

  28年来,孙素芬走遍了京郊182个乡镇,而她创办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服务京内外农民2亿多人次,实现了“把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现代科学文明成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农民共享”的奋斗目标。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9月 >  第四周榜单
[敬业奉献]农业信息化的领路人——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孙素芬
首都文明网 2014-09-22

  一、简介

  孙素芬,女,1964年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她是农业信息化的开拓者和领头人,创农业信息化的多项第一,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村民致富,她手把手教农民学电脑;她有求必应,热心帮助残疾农民上网取经奔小康。28年来,她创办的农业网站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惠顾农民2亿人次。

  二、主要事迹

农业信息化的领路人——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孙素芬

  她带领团队在全国首建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推广到全国20个省市;她创建北京农业信息网,多年蝉联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称号;她第一个建立北京农业数字图书馆、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她叫孙素芬,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所长。

  初出茅庐助村民致富

  1986年,孙素芬来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信息所。在日常走访中,她发现“农科院一个新成果出来,要市、区县、乡镇一层层培训,等真正培训到农民,常常滞后两三年。”如此长的周期,既耽误农时,又影响收成。

  1998年,互联网站在国内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孙素芬说:“当时计算机刚刚普及,农村更是少见,我们就考虑用卫星传输,在县镇建卫星接收站。”

  2001年,孙素芬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主持建设“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综合集成应用卫星网、互联网、通讯网、有线网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农民远程培训体系。

  这项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京模式”,现已在全国20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推广。

对农民进行信息技能培训

孙素芬到农户家指导

孙素芬下田地调研 

2010年6月孙素芬赴怀柔区开展技术服务

  那时,孙素芬天天下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上网,每天工作13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

  2002年,在孙素芬的帮助下,怀柔区喇叭沟门西府营村的彭光海,在自家安装了卫星接收器,成为第一个在自家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的农民信息员。他坐在家里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很快掌握了信息,开阔了视野,发展了食用菌栽培项目,还承包荒山建设果园,每年增收数万元。 

  当地农民纷纷到彭光海家学知识、学技术,他家被称为“农业科技加油站”。 

  孙素芬还帮助彭光海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黑木耳,及时联系银行、信用社申请贷款,还把国家扶持农户的优惠政策印成材料快递给他。现在,彭光海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彭光海经常说:“感谢远程教育,感谢孙所长。”

  解危难发挥网络优势

  2003年,北京非典期间,孙素芬带领团队,在北京农业信息网,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农村非典网络防治专栏。由此,通过全市200多个农村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上千人,大大提高了乡镇抗击非典的能力。此外,经孙素芬策划编辑,出版了《京郊农民预防非典型肺炎手册》,4天中印刷121万册,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顺义区龙湾屯镇丁甲庄村的石立民,从小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他梦想着“依靠自己的双手,减轻家人负担,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他一不懂技术,二没有信息。

  顺义区残联建议石立民:“试试跟农科院联系一下,他们有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就这样,石立民找来电话号码,怀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孙素芬打电话。

  没想到第二天,孙素芬就带人上门,给石立民家安装了远程教育和双向视频终端设备,并免费注册了学习账号,还手把手教他上网学习、查找资料。很快,石立民熟悉了上网学技术、找信息,解决了自家养殖难题,还帮助周围的乡亲。

  一次,丁甲庄村的苹果树发生干腐病,石立民向农科院求教。孙素芬第一时间通过12396热线,了解病害情况,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使当地几十名果农,及时掌握了干腐病防治技术,减少了损失。

  如今,石立民家成了村里又一个“农业科技加油站”。石立民说:“网络不仅让我重新站了起来,而且走得更远。要是没有孙所长,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新农村跨信息高速路

  2001年,孙素芬主持建立的“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至今已在京郊建立接收站435个,覆盖了京郊所有乡镇和重点村,开创了“一人讲课,万人受益”的远程教育新局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京模式”,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

  2003年,孙素芬带领团队,启动了“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项目。经过4年建设,资源中心包含12大数据库群,近200个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5T,相当于150个中型图书馆藏书量,成为北京地区农业信息最丰富的资源库。

  2009年,孙素芬构建了集远程视频咨询诊断、电话语音咨询服务和网络在线答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远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通过服务平台与郊区县、乡镇、村的宽带网络终端有效对接,建立了覆盖京郊13个区县100%乡镇、400余个村和846个示范基地的资源共享体系。

授牌

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市农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孙素芬 

  28年来,孙素芬走遍了京郊182个乡镇,而她创办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服务京内外农民2亿多人次,实现了“把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现代科学文明成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农民共享”的奋斗目标。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