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社区居民的大当家——记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爱英
首都文明网 2014-08-18

  一、简介

  刘爱英,女,1971年生,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结束了小区十几年没有居委会的混乱;她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社区正能量;她不辞辛苦走遍社区四千余户家庭;她雷厉风行解决小区居民的诉求;她想方设法转变农民入城旧观念,防止他们由拆迁致富又挥霍返贫。

  二、主要事迹

社区居民的大当家——记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爱英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建于1990年,自居民入住,一直未成立居委会。此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有老城区危房改造拆迁户;有城中村就地上楼户;有东城区教委教师康居住房;还有东城区委分房和农业部分房;以及商品楼入住居民。2003年7月,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延宕多年终于产生。

  社区工作靠组织

  当初,芍药居二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小区没有像样的路,更别提公共服务;14.3公顷面积,绿化只有三棵树;草坪里种着菜;阳台上养着鸡;楼道堆满农具和垃圾;墙上到处是黑鞋印;走在路上,得提防楼上扔“炸弹”;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层出不穷。

  2002年底,下岗3年的刘爱英通过公开招聘,来到芍药居二社区筹备处,以上的景象让人吃惊。

  2003年初,正当刘爱英犹豫是否干社区时,非典来了。区内有7户被隔离,除了24小时值守,一天还要几次给疑似患者送物品。

  此时,居民都闭门不出。正当刘爱英犯难时,老党员孟翠贤大妈对她说:“爱英啊,你们回家吧,我替你们站岗、送东西。你们还年轻,我这么大岁数了,就是死了也不可惜。”

  一瞬间,刘爱英的眼泪夺眶而出,对孟大妈说:“我也是党员,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据刘爱英回忆,当时社区43名在册党员。等挨门挨户找齐了,在职的党员都愿意参加志愿活动;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更愿意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

  “这些可爱的老人,很快自愿成立了‘智囊团’,没有任何党务工作经验的我们,短短几天就被打造成了‘升级版’。”刘爱英说。

书记刘爱英讲党课

组织志愿服务

  2009年7月,在刘爱英推动下,社区“红芍社”党员服务中心成立,这里从周一到周日,排满党建、法律、理论、艺术培训等课程;党员志愿服务站,自觉排班为居民服务;这里的“天天课堂”,每天都有免费课程;往这里打个电话,就能得到全天候免费服务;这里的十几支文体队伍,每天演绎着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展开。社区419名党员中,大部分是老人,为了保证每位党员不落课、不掉队,刘爱英制订了“帮学计划”,组成“帮学小组”,亲自带队入户,为体弱多病的党员上门“送学”。刘爱英的率先垂范,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了真正的“零距离、全覆盖”。

  如今,“红芍社”已培训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红芍社”被居民称之为“咱们的家”,是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社区民生无小事

  2003年6月,刘爱英在北京非典期间的表现,感动了社区居民,并在北京市基层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居委会主任。

刘爱英日常工作

党代表接待工作

  当时,居委会对社区住户不了解,对辖区内单位也一无所知。“当然,也有主动登门的,那是拍桌子的,踢板凳的。”刘爱英说。

  非典后,面对混乱的社区状况,刘爱英和同事主动登门走访。每敲开一扇门,常常面对猜疑、不屑、冷言冷语,有的甚至把门摔上。

  “您对社区有什么意见?”、“愿意当楼门组长吗?”、“有什么兴趣特长?”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刘爱英一行人不辞辛苦,用了半年多时间,访问了19栋塔楼,4834户,摸清了万余居民的情况。谁家是孤寡;谁家是双职工;谁家有残疾人……居委会整理了18本台账,也集中了迫切需要解决的18大难题。

  首先是“楼区没有无障碍设施”,一些残疾人、老人下楼不方便,居民意见很大。开发商早走了,物业公司不管,居委会又没钱。社区党组织出面,四处奔走,找乡党委争取支持、找驻区单位拉赞助。终于,楼门修上了坡道。竣工那天,重残居民李老师握着刘爱英的手,眼里闪着光:“爱英啊,我有十年都没下楼了。”

  其次是京承高速路扰民等17件难题。刘爱英一件件反映,去协调落实。最终,吵闹的台球厅变成了菜市场;嘈杂的歌舞厅变成了商品超市;楼道里的垃圾和农具不见了;贴在楼道电梯的墙报没人撕了;原来养鸡的加入了钓鱼队;原来种菜的参加了花卉种植培训班……刘爱英也和社区居民,变成了彼此依靠的亲人。

座谈会发言 

  刘爱英说:“居民的事,好像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牵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今,芍药居二社区已从信访大户到零上访,从管理混乱转变为和谐文明社区。

  都市村庄居委会

  刘爱英说:“村民变成居民,村委会变成居委会后,原来的村集体家长制的管理和分配方式就没有了。”

  芍药居二社区原是太阳宫乡龙道村,1990年规划,1994年开工建设,1996年后村民陆续拆迁上楼。常见农民回迁楼上,洗手间马桶两边垒着砖头;在家里砌起了土炕,还提煤球上楼烧火。

  龙道村集体土地收归国有后,“对劳动力村民,乡里安排了转工。”刘爱英说,“为转工安排的工作,有保洁单位工人、对外经贸大学后勤人员等,但很多人受不了上班约束,就回到家里待岗。”

  那段时间,芍药居二社区住宅楼下,经常三三两两聚集着居民,一起喝酒打牌。因为拆迁户得到少则几十万,多则四五百万元拆迁补偿款,“一夜暴富”的居民,带着攀比心理竞相购买奥迪、宝马之类的豪华轿车。还有一个故事称,一位居民被安排去当清洁工,将扫帚绑在奥迪车尾去扫马路。

  像老城区的居委会一样,刘爱英他们开始入户了解情况,村民们根本不理,“他们觉得凭什么告诉你,告诉你也没什么用处。”

  后来居委会找到原来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向村民宣传居委会不是管理居民,而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刘爱英说:“我们还找到原来村里的计划生育干部,向他了解情况和索要材料。”以后,居委会代表居民进行维权,成功从噪音工地为居民讨到每月80元补偿费,居委会工作才慢慢展开了。

  刘爱英认为:“村民以前的等靠要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更需要的是居民转变观念,要给他们提供相应劳动技能培训,以便他们更具市场竞争力。”

  那一阵,刘爱英总是劝说社区里的居民,不要购买昂贵的汽车用于享受,而是转向经济实惠的车型;还要帮居民联系一些“可行”的工作,防止他们从三套住房中拿出两套变卖,用于生活和消费。

  为解决社区就业,刘爱英自编了下岗人员就业指导教材,利用“天天课堂”进行培训,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帮扶平台,并创办了残疾人康复项目,使社区智残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8月 >  第三周榜单
[敬业奉献]社区居民的大当家——记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爱英
首都文明网 2014-08-18

  一、简介

  刘爱英,女,1971年生,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结束了小区十几年没有居委会的混乱;她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社区正能量;她不辞辛苦走遍社区四千余户家庭;她雷厉风行解决小区居民的诉求;她想方设法转变农民入城旧观念,防止他们由拆迁致富又挥霍返贫。

  二、主要事迹

社区居民的大当家——记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爱英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建于1990年,自居民入住,一直未成立居委会。此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有老城区危房改造拆迁户;有城中村就地上楼户;有东城区教委教师康居住房;还有东城区委分房和农业部分房;以及商品楼入住居民。2003年7月,芍药居二社区居委会延宕多年终于产生。

  社区工作靠组织

  当初,芍药居二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小区没有像样的路,更别提公共服务;14.3公顷面积,绿化只有三棵树;草坪里种着菜;阳台上养着鸡;楼道堆满农具和垃圾;墙上到处是黑鞋印;走在路上,得提防楼上扔“炸弹”;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层出不穷。

  2002年底,下岗3年的刘爱英通过公开招聘,来到芍药居二社区筹备处,以上的景象让人吃惊。

  2003年初,正当刘爱英犹豫是否干社区时,非典来了。区内有7户被隔离,除了24小时值守,一天还要几次给疑似患者送物品。

  此时,居民都闭门不出。正当刘爱英犯难时,老党员孟翠贤大妈对她说:“爱英啊,你们回家吧,我替你们站岗、送东西。你们还年轻,我这么大岁数了,就是死了也不可惜。”

  一瞬间,刘爱英的眼泪夺眶而出,对孟大妈说:“我也是党员,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据刘爱英回忆,当时社区43名在册党员。等挨门挨户找齐了,在职的党员都愿意参加志愿活动;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更愿意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

  “这些可爱的老人,很快自愿成立了‘智囊团’,没有任何党务工作经验的我们,短短几天就被打造成了‘升级版’。”刘爱英说。

书记刘爱英讲党课

组织志愿服务

  2009年7月,在刘爱英推动下,社区“红芍社”党员服务中心成立,这里从周一到周日,排满党建、法律、理论、艺术培训等课程;党员志愿服务站,自觉排班为居民服务;这里的“天天课堂”,每天都有免费课程;往这里打个电话,就能得到全天候免费服务;这里的十几支文体队伍,每天演绎着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展开。社区419名党员中,大部分是老人,为了保证每位党员不落课、不掉队,刘爱英制订了“帮学计划”,组成“帮学小组”,亲自带队入户,为体弱多病的党员上门“送学”。刘爱英的率先垂范,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了真正的“零距离、全覆盖”。

  如今,“红芍社”已培训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红芍社”被居民称之为“咱们的家”,是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社区民生无小事

  2003年6月,刘爱英在北京非典期间的表现,感动了社区居民,并在北京市基层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居委会主任。

刘爱英日常工作

党代表接待工作

  当时,居委会对社区住户不了解,对辖区内单位也一无所知。“当然,也有主动登门的,那是拍桌子的,踢板凳的。”刘爱英说。

  非典后,面对混乱的社区状况,刘爱英和同事主动登门走访。每敲开一扇门,常常面对猜疑、不屑、冷言冷语,有的甚至把门摔上。

  “您对社区有什么意见?”、“愿意当楼门组长吗?”、“有什么兴趣特长?”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刘爱英一行人不辞辛苦,用了半年多时间,访问了19栋塔楼,4834户,摸清了万余居民的情况。谁家是孤寡;谁家是双职工;谁家有残疾人……居委会整理了18本台账,也集中了迫切需要解决的18大难题。

  首先是“楼区没有无障碍设施”,一些残疾人、老人下楼不方便,居民意见很大。开发商早走了,物业公司不管,居委会又没钱。社区党组织出面,四处奔走,找乡党委争取支持、找驻区单位拉赞助。终于,楼门修上了坡道。竣工那天,重残居民李老师握着刘爱英的手,眼里闪着光:“爱英啊,我有十年都没下楼了。”

  其次是京承高速路扰民等17件难题。刘爱英一件件反映,去协调落实。最终,吵闹的台球厅变成了菜市场;嘈杂的歌舞厅变成了商品超市;楼道里的垃圾和农具不见了;贴在楼道电梯的墙报没人撕了;原来养鸡的加入了钓鱼队;原来种菜的参加了花卉种植培训班……刘爱英也和社区居民,变成了彼此依靠的亲人。

座谈会发言 

  刘爱英说:“居民的事,好像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牵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今,芍药居二社区已从信访大户到零上访,从管理混乱转变为和谐文明社区。

  都市村庄居委会

  刘爱英说:“村民变成居民,村委会变成居委会后,原来的村集体家长制的管理和分配方式就没有了。”

  芍药居二社区原是太阳宫乡龙道村,1990年规划,1994年开工建设,1996年后村民陆续拆迁上楼。常见农民回迁楼上,洗手间马桶两边垒着砖头;在家里砌起了土炕,还提煤球上楼烧火。

  龙道村集体土地收归国有后,“对劳动力村民,乡里安排了转工。”刘爱英说,“为转工安排的工作,有保洁单位工人、对外经贸大学后勤人员等,但很多人受不了上班约束,就回到家里待岗。”

  那段时间,芍药居二社区住宅楼下,经常三三两两聚集着居民,一起喝酒打牌。因为拆迁户得到少则几十万,多则四五百万元拆迁补偿款,“一夜暴富”的居民,带着攀比心理竞相购买奥迪、宝马之类的豪华轿车。还有一个故事称,一位居民被安排去当清洁工,将扫帚绑在奥迪车尾去扫马路。

  像老城区的居委会一样,刘爱英他们开始入户了解情况,村民们根本不理,“他们觉得凭什么告诉你,告诉你也没什么用处。”

  后来居委会找到原来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向村民宣传居委会不是管理居民,而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刘爱英说:“我们还找到原来村里的计划生育干部,向他了解情况和索要材料。”以后,居委会代表居民进行维权,成功从噪音工地为居民讨到每月80元补偿费,居委会工作才慢慢展开了。

  刘爱英认为:“村民以前的等靠要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更需要的是居民转变观念,要给他们提供相应劳动技能培训,以便他们更具市场竞争力。”

  那一阵,刘爱英总是劝说社区里的居民,不要购买昂贵的汽车用于享受,而是转向经济实惠的车型;还要帮居民联系一些“可行”的工作,防止他们从三套住房中拿出两套变卖,用于生活和消费。

  为解决社区就业,刘爱英自编了下岗人员就业指导教材,利用“天天课堂”进行培训,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帮扶平台,并创办了残疾人康复项目,使社区智残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