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刘树海,男,1953年生,北京大红门粮库退休职工。他不忘前妻的嘱托,与再婚妻子来到平谷区大东沟村安家,为前妻父母尽孝。他主动赡养村里的一对孤寡老人;用自己的面包车帮村民们救人拉货。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并不宽裕,却常拿出钱来为乡民排忧解难。他被称为平谷“活雷锋”。
二、主要事迹
北京平谷“活雷锋”——记北京粮食局退休职工刘树海
1979年,刘树海结婚,妻子家在平谷区黄松峪乡大东沟村,在北京市水产公司上班。妻子经常出入零下40度的冷库,患有气管炎,常感冒咳嗽。特别是夏天,冷库内外温差太大,使妻子病情加重。
妻子多病去世早
那些年,刘树海为了给妻子看病,经常加班,存休后带着妻子奔波于市内各大医院。一年住院少则两三次,多则五六次。刘树海还邮购注射针剂,在家里为妻子打针,可病情仍未好转。
妻子犯病越来越重,半夜上医院是常事。那时儿子还小,每次妻子夜里犯病,都将儿子锁在家里。一次,妻子夜间去医院,5岁的儿子额头撞在桌角上,磕出一个血口子。
妻子35岁那年,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不得不下岗。输液对妻子已不起作用,每天得吃激素。最后,妻子全靠氧气维持,每周刘树海要往家带氧气瓶,还专为妻子买了残疾车。他每天早起为妻子做好饭菜,再赶去上班。
妻子38岁临终前,拉着刘树海的手说:“我一辈子对不起你,可你对得起我。”弥留之际,妻子托丈夫帮忙给自己父母尽孝,并照顾好儿子。
在照顾妻子的14年中,刘树海在家是好丈夫,在单位是好职工。他在单位年年当先进,他带领的保管班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事迹刊登在粮食局系统刊物《奋斗者足迹》一书里。
为前妻父母尽孝
1993年,刘树海和再婚妻子提出,去山里看望前妻父母,妻子爽快地说:“应该的。”
前妻父母没想到闺女不在了,刘树海还带着再婚妻子来看他们。
妻子一进门,就帮助整理家务,还打来热水给岳父洗脚。老人脚脏不好意思,妻子把老人袜子脱了,把脚按到盆里,边洗边说:“大姐走了,您就把我当亲闺女吧。”
每到节假日,刘树海就和妻子从城里回到大东沟,和老人住上几天。为了照顾二老,刘树海在村里盖了新房,把家安在这里。这让岳母感动得掉眼泪,说:“没想到闺女不在了,姑爷还对我们这么好。”
刘树海照顾岳母(后妻的母亲)
十几年中,刘树海和妻子帮着老人洗衣、做饭、擦身子、打扫屋子。老人患病住院,夫妻俩在病床前看护。尽管老人身边有子女,可刘树海说:“尽孝有他们的一份,也有我们的一份。”
就这样,刘树海和妻子一直伺候到两位老人过世。
在大东沟村,陈秀峰和老伴陈玉英夫妇,都已年近80岁,无儿无女。2003年,刘树海开始照顾这两位老人,三天两头到老人家里,陪老人聊聊天,看看缺啥短啥,顺便给捎来。刘树海掏钱为老人装了电话、有线电视,并为老人交纳水电费。
2012年,陈秀峰老人患脚疾期间,刘树海抱老人上厕所
2014年春节前夕,刘树海给陈秀峰老人买来了新皮衣 潘军 摄
老人有3亩山坡地,替老人买化肥、种地、收秋成了刘树海的份内事。一次听见老人念叨:“……缺养老的家底儿。”刘树海又花了两千多元钱,给老人买了一头驴,而且负责喂养。
从2009年,每年的9月初四,刘树海都会买好生日蛋糕、鱼、肉、菜,去为老人过生日。老人生病住院,刘树海夫妻更是跑前跑后照顾。
2013年3月,刘树海夫妻和女儿去台湾旅游,回来后带上台湾的特产,就去看望两位老人。看到这些,乡亲们好不羡慕。
学雷锋助人为乐
刘树海在村里住久了,附近30多户人家,都得到他的帮助。
2004年的一天,村民徐占全找到刘树海说:“俺身体不好,想买个农用车做个小买卖,可是没钱……”
当时,刘树海正盖房用钱,可他没犹豫,说:“兄弟有事,哥们儿不帮谁帮啊?”
有人劝刘树海说:“他有心脏病,在医院做了搭桥手术,孩子又上大学,家里欠了好多债。他就是个无底洞,借钱说没就没了。”
刘树海说:“既然人提出来了,能帮就帮吧。”
第二天,刘树海拿了8000元给徐占全送去。
几年后,徐占全跑运输,供养孩子上大学,还清了外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辆农用车至今还在用。
徐占全对刘树海说:“兄弟去年挣了9万多元,能有现在,全是您的大恩啊。”
为此,徐占全逢人就说:“树海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刘树海有辆面包车,被村民誉为不花钱的出租车。
2008年,村民李井友10岁的儿子不慎摔伤,李井友找到刘树海,他二话没说,拉着孩子直奔北京积水潭医院。
2009年,村民李井祥回家路上,不慎摔折了腿。刘树海接到电话,拿着钱立刻驱车将李井祥送到医院。
2009年,村民李井元的妻子因妇科病大出血,非常危急。刘树海晚上9点多开车送病人到平谷区医院,又连夜转院到市内医院。
像这样的事,乡民们也数不过来。
退休后发挥余热
2008年,刘树海办理了退休手续,妻子是北京内燃机厂职工,也已退休。夫妻管理着5亩山坡地,种些杂粮,外加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金,小日子不富裕也过得去。
刘树海患糖尿病20多年,大夫嘱咐每月到乡卫生院查一两次血糖,每次检查费8元,可他嫌贵。他的饮食主要是棒子面和萝卜条,说是对糖尿病有好处。他三四年不舍得添件新衣,家里用的还是上世纪的29寸彩电。
刘树海看望脑瘫患者尉洪山 潘军 摄
2014年春节,刘树海给脑瘫患者尉洪山的母亲送去1000元慰问金 潘军 摄
刘树海给老人送年货 潘军 摄
自己省着过,可遇到谁家有困难,他们都慷慨大方出手相帮,每年都有几千元。
有人对他说:“不要这样了,平时又搭车、搭人、还搭钱,你得吃多大亏啊!”
刘树海笑着说:“吃亏好,吃亏是福嘛。”
刘树海对乡民尽心尽力,默默地付出,感动着朴实的人们。谁家地里新鲜的蔬菜,都会悄悄地放在他家的门口。
2013年,刘树海的儿子专门给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女儿看到继父整天开着面包车很辛苦,2013年年初,她拿10多万元给买了辆红色的小轿车。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刘树海,男,1953年生,北京大红门粮库退休职工。他不忘前妻的嘱托,与再婚妻子来到平谷区大东沟村安家,为前妻父母尽孝。他主动赡养村里的一对孤寡老人;用自己的面包车帮村民们救人拉货。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并不宽裕,却常拿出钱来为乡民排忧解难。他被称为平谷“活雷锋”。
二、主要事迹
北京平谷“活雷锋”——记北京粮食局退休职工刘树海
1979年,刘树海结婚,妻子家在平谷区黄松峪乡大东沟村,在北京市水产公司上班。妻子经常出入零下40度的冷库,患有气管炎,常感冒咳嗽。特别是夏天,冷库内外温差太大,使妻子病情加重。
妻子多病去世早
那些年,刘树海为了给妻子看病,经常加班,存休后带着妻子奔波于市内各大医院。一年住院少则两三次,多则五六次。刘树海还邮购注射针剂,在家里为妻子打针,可病情仍未好转。
妻子犯病越来越重,半夜上医院是常事。那时儿子还小,每次妻子夜里犯病,都将儿子锁在家里。一次,妻子夜间去医院,5岁的儿子额头撞在桌角上,磕出一个血口子。
妻子35岁那年,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不得不下岗。输液对妻子已不起作用,每天得吃激素。最后,妻子全靠氧气维持,每周刘树海要往家带氧气瓶,还专为妻子买了残疾车。他每天早起为妻子做好饭菜,再赶去上班。
妻子38岁临终前,拉着刘树海的手说:“我一辈子对不起你,可你对得起我。”弥留之际,妻子托丈夫帮忙给自己父母尽孝,并照顾好儿子。
在照顾妻子的14年中,刘树海在家是好丈夫,在单位是好职工。他在单位年年当先进,他带领的保管班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事迹刊登在粮食局系统刊物《奋斗者足迹》一书里。
为前妻父母尽孝
1993年,刘树海和再婚妻子提出,去山里看望前妻父母,妻子爽快地说:“应该的。”
前妻父母没想到闺女不在了,刘树海还带着再婚妻子来看他们。
妻子一进门,就帮助整理家务,还打来热水给岳父洗脚。老人脚脏不好意思,妻子把老人袜子脱了,把脚按到盆里,边洗边说:“大姐走了,您就把我当亲闺女吧。”
每到节假日,刘树海就和妻子从城里回到大东沟,和老人住上几天。为了照顾二老,刘树海在村里盖了新房,把家安在这里。这让岳母感动得掉眼泪,说:“没想到闺女不在了,姑爷还对我们这么好。”
刘树海照顾岳母(后妻的母亲)
十几年中,刘树海和妻子帮着老人洗衣、做饭、擦身子、打扫屋子。老人患病住院,夫妻俩在病床前看护。尽管老人身边有子女,可刘树海说:“尽孝有他们的一份,也有我们的一份。”
就这样,刘树海和妻子一直伺候到两位老人过世。
在大东沟村,陈秀峰和老伴陈玉英夫妇,都已年近80岁,无儿无女。2003年,刘树海开始照顾这两位老人,三天两头到老人家里,陪老人聊聊天,看看缺啥短啥,顺便给捎来。刘树海掏钱为老人装了电话、有线电视,并为老人交纳水电费。
2012年,陈秀峰老人患脚疾期间,刘树海抱老人上厕所
2014年春节前夕,刘树海给陈秀峰老人买来了新皮衣 潘军 摄
老人有3亩山坡地,替老人买化肥、种地、收秋成了刘树海的份内事。一次听见老人念叨:“……缺养老的家底儿。”刘树海又花了两千多元钱,给老人买了一头驴,而且负责喂养。
从2009年,每年的9月初四,刘树海都会买好生日蛋糕、鱼、肉、菜,去为老人过生日。老人生病住院,刘树海夫妻更是跑前跑后照顾。
2013年3月,刘树海夫妻和女儿去台湾旅游,回来后带上台湾的特产,就去看望两位老人。看到这些,乡亲们好不羡慕。
学雷锋助人为乐
刘树海在村里住久了,附近30多户人家,都得到他的帮助。
2004年的一天,村民徐占全找到刘树海说:“俺身体不好,想买个农用车做个小买卖,可是没钱……”
当时,刘树海正盖房用钱,可他没犹豫,说:“兄弟有事,哥们儿不帮谁帮啊?”
有人劝刘树海说:“他有心脏病,在医院做了搭桥手术,孩子又上大学,家里欠了好多债。他就是个无底洞,借钱说没就没了。”
刘树海说:“既然人提出来了,能帮就帮吧。”
第二天,刘树海拿了8000元给徐占全送去。
几年后,徐占全跑运输,供养孩子上大学,还清了外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辆农用车至今还在用。
徐占全对刘树海说:“兄弟去年挣了9万多元,能有现在,全是您的大恩啊。”
为此,徐占全逢人就说:“树海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刘树海有辆面包车,被村民誉为不花钱的出租车。
2008年,村民李井友10岁的儿子不慎摔伤,李井友找到刘树海,他二话没说,拉着孩子直奔北京积水潭医院。
2009年,村民李井祥回家路上,不慎摔折了腿。刘树海接到电话,拿着钱立刻驱车将李井祥送到医院。
2009年,村民李井元的妻子因妇科病大出血,非常危急。刘树海晚上9点多开车送病人到平谷区医院,又连夜转院到市内医院。
像这样的事,乡民们也数不过来。
退休后发挥余热
2008年,刘树海办理了退休手续,妻子是北京内燃机厂职工,也已退休。夫妻管理着5亩山坡地,种些杂粮,外加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金,小日子不富裕也过得去。
刘树海患糖尿病20多年,大夫嘱咐每月到乡卫生院查一两次血糖,每次检查费8元,可他嫌贵。他的饮食主要是棒子面和萝卜条,说是对糖尿病有好处。他三四年不舍得添件新衣,家里用的还是上世纪的29寸彩电。
刘树海看望脑瘫患者尉洪山 潘军 摄
2014年春节,刘树海给脑瘫患者尉洪山的母亲送去1000元慰问金 潘军 摄
刘树海给老人送年货 潘军 摄
自己省着过,可遇到谁家有困难,他们都慷慨大方出手相帮,每年都有几千元。
有人对他说:“不要这样了,平时又搭车、搭人、还搭钱,你得吃多大亏啊!”
刘树海笑着说:“吃亏好,吃亏是福嘛。”
刘树海对乡民尽心尽力,默默地付出,感动着朴实的人们。谁家地里新鲜的蔬菜,都会悄悄地放在他家的门口。
2013年,刘树海的儿子专门给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女儿看到继父整天开着面包车很辛苦,2013年年初,她拿10多万元给买了辆红色的小轿车。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