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高玉红,女,1963年生,北京海淀区青龙桥工商所个体协会副会长。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高中毕业自学裁缝,从事个体服装加工;她成立“学雷锋义务指路队”,为来颐和园的游客担当向导;她带队苦学外语,为外宾制作中英文指路条;她帮助走散的孩子、老人找到家人和团队……
二、主要事迹
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记北京青龙桥社区义务指路队队长高玉红
来北京颐和园游览的外宾非常多。2006年北京奥运会前,有一次,一位金发老外来到颐和园东宫门南侧的义务指路处,一连说了十多遍:“toilet?”(洗手间)。刚成立的义务指路队几个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谁都不知老外说什么。这次遭遇,让队长高玉红铁了心要学外语。
初出茅庐指路队
高玉红所在的海淀区青龙桥街道个体协会义工服务队,以前是社区“学雷锋小队”。他们多年在社区为居民修车、理发、补衣……
青龙桥义务指路队
2006年6月,看着北京发展日新月异,即将举办奥运会,来颐和园的中外游客也越来越多。高玉红在青龙桥街道支持下,筹建成立了“学雷锋义务指路队”,由12名志愿者组成。在周末和节假日到颐和园东宫门为中外游客义务指路,高玉红被推举为队长。
“学雷锋义务指路队”成立之初,高玉红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京城“指路大王”谢亮的事迹,决定去拜师。
2006年7月27日,高玉红和街道人员王春红,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在东直门找到谢亮服务岗。长谈之后,谢亮认准了高玉红,他说:“你,我是帮定了。”
高玉红感慨说:“第二天,谢老就将自己的3大本‘指路秘笈’手册复印相赠。”
随后,谢亮又教高玉红用脚步帮游客“探路”的诀窍。在谢亮指点下,高玉红和队友探遍颐和园内景点,以及周边衣食住行;收集了新版地图、公交线路图;还坐遍十来条地铁线,40多条颐和园公交线,以及200多条市内公交线。
谢亮还将英语老师王启睿介绍给了指路队。
服务外宾学外语
2007年3月,高玉红开始每周二到东直门找王启睿老师学英语,回来再辅导队员学习。由于队员年龄相差悬殊,每次辅导她都非常耐心,反复朗读加深印象,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
指路队为服务外宾努力学习英语
经过学习,指路队见到国外游客,再也不慌张尴尬了,能用英语为外宾指路。
高玉红还特意制作了英文版指路条,受到外国游客欢迎。英文版指路条,上面加有一行黑体字“Welcome to Beijing”(北京欢迎您)。当外国游客拿到路条时,兴奋溢于言表,常常竖起大拇指,连声说:“Thank you”(谢谢你)。
“Can I help you?”(我能帮你吗?)一位外宾打听怎么去地铁站,志愿者孙伊凡用英语为她指路,并递给一张英文指路条。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2009年,高玉红帮一位马来西亚游客找到了导游,那名游客急忙掏钱非要给酬劳,被高玉红婉言谢绝了。她说:“帮助游客解决困难是我的荣幸,怎么能要钱。”
令人感动的是,经常有游客接受帮助后,买来纪念品、饮料送给指路队。还有一次,一位外国游客为了感谢指路队,特意买了最大号的“披萨”请队员们吃。
“现在大家不但能指路,连颐和园的历史和景点,我们都能用英语介绍给外宾。”高玉红笑着说。
为外宾写下英文指路条
目前,指路队不但制作了颐和园地区中英文双语平面图、常用地点中英文双语指路条,还招募日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国内游客常迷路
“我们整理出游客最常见的问题,打印出这些小纸条。有时候指路很复杂,说几遍游客也不明白,拿到小纸条一看就知道了。”高玉红说。
指路队的指路条有20多种,上面标注着:地铁站、北大清华、798艺术区、潘家园等等,游客们最想知道的去向以及走法。
帮小朋友找到妈妈
指路队为游客排忧解难,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广西男孩儿罗顺跟妈妈走散了,来到指路队桌前,伤心地哭着。高玉红先安慰他,又问妈妈的电话。罗顺慌忙说了两组号码,打过去都是空号;高玉红一再安慰他,让放松心情,这第三组号码终于打通了。当小男孩儿回到妈妈身边时,母子二人喜不自胜,罗顺妈妈激动地说:“真幸运,遇上了你们这些好人。”
安徽巢湖的残疾人杨先生,领着他的残疾儿子来问在哪里卖票、从哪里进园。父子在颐和园门口转了转,照了几张相,就往回走。高玉红迎上去问了才知道,他们是来北京看病,没有那么多钱了。高玉红二话没说,就为他们父子买了票,送他们进了公园。
帮走散的老人寻找老伴
帮走散的老人寻找老伴
2008年9月13日,一位78岁的台湾老人匆匆赶来指路处,原来老两口回四川探亲,并随团来颐和园游览,由于人太多,老人与团队和老伴全走散了。老人只记得跟大巴来的,叫什么阳公司。高玉红先安慰老人,经询问才知老人已通过公园广播找人,她马上到广播室,终于得知老人的老伴在新建宫门,而且警察正在帮助寻找。不一会儿,老伴被送到了指路处。老两口终于团聚,又兴奋,又激动,并连声道谢。之后,高玉红又辗转与4人通话,为老人找到了旅行团。
受关爱回报社会
高玉红1岁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1981年高中毕业自学服装加工,1985年创业成立个体服装加工部。2005年至2008年她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体工商户。
“那时很艰难,早晨五点我用一条好腿蹬着三轮车到木樨园进布料,回来赶早市。后来街道帮我租了70平方米的门面房,新店一开门我就参与养老助残。我创业不易,更得回报社会。”高玉红说。
2007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高玉红也越发忙碌,周一到东直门学英语;周二和周三早上7点到颐和园练习英语;周四和周五上午辅导队员学英语;周六和周日,到颐和园正门指路服务。
由于“朝九晚五”离不开,高玉红把店面交给72岁的老母亲;女儿平时住校,周末才能见面。每天白天的大事小事忙完,高玉红才回到5平方米的工作间,为顾客制作服装。高玉红心灵手巧,服装做得好,顾客常年不断。
2007年7月,高玉红参加第三届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服装裁剪项目中获得第三名。有关部门准备让她参加全国比赛,要集训一个半月,因为要管指路队的事她放弃了。
高玉红的小儿麻痹症,到25岁做了一次大手术,有了很大好转。
高玉红记得,1985年她做手术欠下2000多元,是村委会伸出援手,为她还清了债务。
高玉红还记得,刚学裁缝时,国际关系学院一位老师,给她极大的鼓励,把她这个村姑做的衣服穿到了美国……
“我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我很高兴,现在我也能帮助别人了。每当我看到游客从焦急、沮丧、麻木、疲惫,一下子变得愉快、开朗,我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高玉红说。
义务服务路宽广
目前,“义务指路队”除了指路,为游客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添加了轮椅租借处、介绍药店位置等;队员们还轮流到红十字会接受紧急救护培训,并学习常用的哑语手势……
“我们在这里做的不仅仅是指路,我们还帮着游客找人,帮他们策划旅游路线,帮他们修相机,甚至帮他们选可靠的药店。”高玉红说。
八年来,义务指路队从12人发展到百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10岁,他们来自个体工商户、首都公交8684网、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白领及颐和园武警消防中队等。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s://www.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一、简介
高玉红,女,1963年生,北京海淀区青龙桥工商所个体协会副会长。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高中毕业自学裁缝,从事个体服装加工;她成立“学雷锋义务指路队”,为来颐和园的游客担当向导;她带队苦学外语,为外宾制作中英文指路条;她帮助走散的孩子、老人找到家人和团队……
二、主要事迹
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记北京青龙桥社区义务指路队队长高玉红
来北京颐和园游览的外宾非常多。2006年北京奥运会前,有一次,一位金发老外来到颐和园东宫门南侧的义务指路处,一连说了十多遍:“toilet?”(洗手间)。刚成立的义务指路队几个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谁都不知老外说什么。这次遭遇,让队长高玉红铁了心要学外语。
初出茅庐指路队
高玉红所在的海淀区青龙桥街道个体协会义工服务队,以前是社区“学雷锋小队”。他们多年在社区为居民修车、理发、补衣……
青龙桥义务指路队
2006年6月,看着北京发展日新月异,即将举办奥运会,来颐和园的中外游客也越来越多。高玉红在青龙桥街道支持下,筹建成立了“学雷锋义务指路队”,由12名志愿者组成。在周末和节假日到颐和园东宫门为中外游客义务指路,高玉红被推举为队长。
“学雷锋义务指路队”成立之初,高玉红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京城“指路大王”谢亮的事迹,决定去拜师。
2006年7月27日,高玉红和街道人员王春红,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在东直门找到谢亮服务岗。长谈之后,谢亮认准了高玉红,他说:“你,我是帮定了。”
高玉红感慨说:“第二天,谢老就将自己的3大本‘指路秘笈’手册复印相赠。”
随后,谢亮又教高玉红用脚步帮游客“探路”的诀窍。在谢亮指点下,高玉红和队友探遍颐和园内景点,以及周边衣食住行;收集了新版地图、公交线路图;还坐遍十来条地铁线,40多条颐和园公交线,以及200多条市内公交线。
谢亮还将英语老师王启睿介绍给了指路队。
服务外宾学外语
2007年3月,高玉红开始每周二到东直门找王启睿老师学英语,回来再辅导队员学习。由于队员年龄相差悬殊,每次辅导她都非常耐心,反复朗读加深印象,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
指路队为服务外宾努力学习英语
经过学习,指路队见到国外游客,再也不慌张尴尬了,能用英语为外宾指路。
高玉红还特意制作了英文版指路条,受到外国游客欢迎。英文版指路条,上面加有一行黑体字“Welcome to Beijing”(北京欢迎您)。当外国游客拿到路条时,兴奋溢于言表,常常竖起大拇指,连声说:“Thank you”(谢谢你)。
“Can I help you?”(我能帮你吗?)一位外宾打听怎么去地铁站,志愿者孙伊凡用英语为她指路,并递给一张英文指路条。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2009年,高玉红帮一位马来西亚游客找到了导游,那名游客急忙掏钱非要给酬劳,被高玉红婉言谢绝了。她说:“帮助游客解决困难是我的荣幸,怎么能要钱。”
令人感动的是,经常有游客接受帮助后,买来纪念品、饮料送给指路队。还有一次,一位外国游客为了感谢指路队,特意买了最大号的“披萨”请队员们吃。
“现在大家不但能指路,连颐和园的历史和景点,我们都能用英语介绍给外宾。”高玉红笑着说。
为外宾写下英文指路条
目前,指路队不但制作了颐和园地区中英文双语平面图、常用地点中英文双语指路条,还招募日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国内游客常迷路
“我们整理出游客最常见的问题,打印出这些小纸条。有时候指路很复杂,说几遍游客也不明白,拿到小纸条一看就知道了。”高玉红说。
指路队的指路条有20多种,上面标注着:地铁站、北大清华、798艺术区、潘家园等等,游客们最想知道的去向以及走法。
帮小朋友找到妈妈
指路队为游客排忧解难,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广西男孩儿罗顺跟妈妈走散了,来到指路队桌前,伤心地哭着。高玉红先安慰他,又问妈妈的电话。罗顺慌忙说了两组号码,打过去都是空号;高玉红一再安慰他,让放松心情,这第三组号码终于打通了。当小男孩儿回到妈妈身边时,母子二人喜不自胜,罗顺妈妈激动地说:“真幸运,遇上了你们这些好人。”
安徽巢湖的残疾人杨先生,领着他的残疾儿子来问在哪里卖票、从哪里进园。父子在颐和园门口转了转,照了几张相,就往回走。高玉红迎上去问了才知道,他们是来北京看病,没有那么多钱了。高玉红二话没说,就为他们父子买了票,送他们进了公园。
帮走散的老人寻找老伴
帮走散的老人寻找老伴
2008年9月13日,一位78岁的台湾老人匆匆赶来指路处,原来老两口回四川探亲,并随团来颐和园游览,由于人太多,老人与团队和老伴全走散了。老人只记得跟大巴来的,叫什么阳公司。高玉红先安慰老人,经询问才知老人已通过公园广播找人,她马上到广播室,终于得知老人的老伴在新建宫门,而且警察正在帮助寻找。不一会儿,老伴被送到了指路处。老两口终于团聚,又兴奋,又激动,并连声道谢。之后,高玉红又辗转与4人通话,为老人找到了旅行团。
受关爱回报社会
高玉红1岁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1981年高中毕业自学服装加工,1985年创业成立个体服装加工部。2005年至2008年她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体工商户。
“那时很艰难,早晨五点我用一条好腿蹬着三轮车到木樨园进布料,回来赶早市。后来街道帮我租了70平方米的门面房,新店一开门我就参与养老助残。我创业不易,更得回报社会。”高玉红说。
2007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高玉红也越发忙碌,周一到东直门学英语;周二和周三早上7点到颐和园练习英语;周四和周五上午辅导队员学英语;周六和周日,到颐和园正门指路服务。
由于“朝九晚五”离不开,高玉红把店面交给72岁的老母亲;女儿平时住校,周末才能见面。每天白天的大事小事忙完,高玉红才回到5平方米的工作间,为顾客制作服装。高玉红心灵手巧,服装做得好,顾客常年不断。
2007年7月,高玉红参加第三届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服装裁剪项目中获得第三名。有关部门准备让她参加全国比赛,要集训一个半月,因为要管指路队的事她放弃了。
高玉红的小儿麻痹症,到25岁做了一次大手术,有了很大好转。
高玉红记得,1985年她做手术欠下2000多元,是村委会伸出援手,为她还清了债务。
高玉红还记得,刚学裁缝时,国际关系学院一位老师,给她极大的鼓励,把她这个村姑做的衣服穿到了美国……
“我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我很高兴,现在我也能帮助别人了。每当我看到游客从焦急、沮丧、麻木、疲惫,一下子变得愉快、开朗,我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高玉红说。
义务服务路宽广
目前,“义务指路队”除了指路,为游客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添加了轮椅租借处、介绍药店位置等;队员们还轮流到红十字会接受紧急救护培训,并学习常用的哑语手势……
“我们在这里做的不仅仅是指路,我们还帮着游客找人,帮他们策划旅游路线,帮他们修相机,甚至帮他们选可靠的药店。”高玉红说。
八年来,义务指路队从12人发展到百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10岁,他们来自个体工商户、首都公交8684网、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白领及颐和园武警消防中队等。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s://www.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