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仁和友善]亲情与共十七载 捡来“老哥”成亲哥——记密云镇西户部庄村农民崔钢林
首都文明网 2014-07-14

一、简介

崔钢林,男,1952年生,密云县密云镇西户部庄村果农。17年前,他下地干农活儿回来从路边捡回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哥”。他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这个既不沾亲也不带故还患有轻微智障的聋哑人“老哥”;他让“老哥”吃得饱,穿得暧,住得安;面对智障“老哥”他忍让迁就,如同亲哥一样对待。

二、主要事迹

亲情与共十七载 捡来“老哥”成亲哥——记密云镇西户部庄村农民崔钢林

17年前,北京市密云镇西户部庄村老崔一家收养了一位聋哑流浪者,并亲切地称他为“老哥”。在老崔家生活了16年后,“老哥”的亲人找上门来,并接走了他。本以为缘分已尽,可半年后的一天晚上,“老哥”又找了回来,两家再续前缘。老崔说:“老大哥早已是家中的一员。”

怜自心生 捡“老哥”

1997年,崔钢林夫妇下地干农活儿的路上,看见铁道旁躺着一位流浪老汉,衣服残破,蓬头垢面,干瘪的双手撑着瘦弱的身子蜷缩在一起,呆滞的眼神看着身下铺着的厚厚一层秸秆。此时的老崔,起了怜悯之心,当即决定把他带回家。一顿饱饭后,崔钢林发现这位老汉是个有轻微智障的聋哑人,身上无任何证件,也不会写字。老崔根据长相估摸老汉比自己大几岁,就称呼他“老哥”。这“老哥”一叫就是17年……

崔钢林说,“老哥”来后没几天,自己就到村大队说明情况,又托乡亲们帮着“老哥”找家人,儿子也跑到公安局报了人口走失。一家人商量着,在“老哥”的家人找来前,先让他住在家里,“不管怎么样,在家里能喝口热水,吃饱饭,虽然家里条件有限,但总比出去流浪强”。 “咱家上有三个老人,下有两个未成家儿子,统共才两三亩地,这日子……你得想周全喽。”面对老伴儿朱清霞的提醒,老崔沉默了一会,接着说:“平常人都不会不管,何况我是老党员,他一天不被家人领走,咱就不能把他丢下”。

苦乐相伴 十六载

日子一天天过去,感情一点点积累。“老哥”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眼下能帮老崔干些家务活儿,虽然无法用语言和老崔的家人交流,但从“老哥”不时露出的笑容里能感觉到,这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崔钢林与老哥

崔钢林与老哥

“老哥”有个喜好,爱看战争片。刚领回家那年,家里人不知道他有这个爱好,每到晚上,他都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急得直叫,一看到战争片就特别高兴。可崔钢林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岳父、岳母都爱看戏剧片,这下他们可不干了,“遥控器抢夺战”在三个“老小孩”和“老哥”间就成了常有的事。有一次,“老哥”因抢遥控器发了邪脾气,用铁锨掘了老崔果园里的三棵苹果树。从那以后,老崔就特意嘱咐家里人:“他脾气不好,又听不见说不明的,咱们得让着点。”还叮嘱儿子:他爱抽烟,就给他抽;爱拍照,就多给他拍。一拍照,“老哥”就一脸憨笑。

“老哥”有许多不好的习惯。每次吃饭,都先把菜吃光了,再吃主食;喝酒、抽烟都上瘾;一见到生人,就往外跑;在老崔和老伴儿连续几年耐心地劝导下,现在 “老哥”不喝酒了,吃饭时能把主食和菜混着吃了,也不再怕生人,就剩了抽烟的“毛病”。“抽就抽吧,抽烟能帮他解解闷”老崔说。“老哥”不愿意理发,怕去理发店,老崔就买剃头推子边哄边给他剃;“老哥”饭量大,一顿能吃四五碗粥,老崔的老伴儿就给他买了个不锈钢的大盆当碗使。 

一家子吃饭

漫漫十余年,“老哥”已经能主动帮家里干些捡树枝、铲猪粪、推渣土的杂活,他的暴脾气,也在崔家变得平和了许多,他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情恋崔家 难离散

2013年3月,老崔捡个“老哥”养了十几年的事被多家媒体报道。第二天,老崔就接到了认领电话。对方说的特征跟“老哥”八九不离十,这一夜,老崔和老伴儿彻夜未眠。

崔家王家两家人合影(左四为老崔,左六为“老哥”)

崔钢林与老哥

一大早,崔钢林等来了怀柔区汤河口镇大栅子村的王家一家6口。王家外甥彭兴瑞,一掀门帘,看见屋里端坐的“老哥”,激动地大喊“没错!”“老哥”伸着脖子看到了进门的王家人,向来对来人无动于衷的他竟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老哥”名叫王世久,1953年生,兄弟姊妹6人,排行老四。走失前一直与母亲和兄弟们一起生活,因从小有智障,脾气又不好,他曾因小事几次离家出走,又被找回,但自1989年出走后,再没有音讯。24年来,兄弟几个一听说有疑似老四的消息,便前往寻找,但一直未果。王家老五王世海哽咽地说:“老妈去世前反复叮嘱,一定得把老四找回来。崔大哥,要不是您和家人16年来的照顾,我四哥不知会……”话音落下,老王家全体起身,向老崔夫妇下跪谢恩,泪水模糊了在场每个人的眼睛。

“回家吧”侄子王国忠反复对“老哥”说,可“老哥”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指着现在的住处,表示还有很多活儿要干。“他在这儿生活惯了,不想走了,我也舍不得他……”说到这,老崔的眼眶又一次积满了泪水。

相别半年 再“寻家”

最终,“老哥”王世久还是抱着朝夕相处了五年的小土狗离开了崔家。

崔钢林明知这是自己收养“老哥”十多年最好的结果,但他还是不习惯,“溜达到后院,发现屋子空着,经过树林,也看不到他在里面溜达了”。崔钢林说,“老哥”在家里十几年,经历了自己两个儿子娶妻生子,见证了孙辈的出生,他早已成了崔家的一份子。

2013年6月份,崔钢林突然接到王家人电话,问王世久在不在。再三追问下,王家人告诉崔钢林,“老哥”王世久又出走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崔钢林一家吃完晚饭看电视时,院门口的大狗叫个不停,随即,屋门的门帘被掀开,“老哥”黝黑的脸出现在夜色里,堆满笑意。

经历了这一次,崔家人与“老哥”都不想再分别。

崔钢林说:“他愿意在我这一天,我们就养他一天……”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7月 >  第二周榜单
[仁和友善]亲情与共十七载 捡来“老哥”成亲哥——记密云镇西户部庄村农民崔钢林
首都文明网 2014-07-14

一、简介

崔钢林,男,1952年生,密云县密云镇西户部庄村果农。17年前,他下地干农活儿回来从路边捡回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哥”。他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这个既不沾亲也不带故还患有轻微智障的聋哑人“老哥”;他让“老哥”吃得饱,穿得暧,住得安;面对智障“老哥”他忍让迁就,如同亲哥一样对待。

二、主要事迹

亲情与共十七载 捡来“老哥”成亲哥——记密云镇西户部庄村农民崔钢林

17年前,北京市密云镇西户部庄村老崔一家收养了一位聋哑流浪者,并亲切地称他为“老哥”。在老崔家生活了16年后,“老哥”的亲人找上门来,并接走了他。本以为缘分已尽,可半年后的一天晚上,“老哥”又找了回来,两家再续前缘。老崔说:“老大哥早已是家中的一员。”

怜自心生 捡“老哥”

1997年,崔钢林夫妇下地干农活儿的路上,看见铁道旁躺着一位流浪老汉,衣服残破,蓬头垢面,干瘪的双手撑着瘦弱的身子蜷缩在一起,呆滞的眼神看着身下铺着的厚厚一层秸秆。此时的老崔,起了怜悯之心,当即决定把他带回家。一顿饱饭后,崔钢林发现这位老汉是个有轻微智障的聋哑人,身上无任何证件,也不会写字。老崔根据长相估摸老汉比自己大几岁,就称呼他“老哥”。这“老哥”一叫就是17年……

崔钢林说,“老哥”来后没几天,自己就到村大队说明情况,又托乡亲们帮着“老哥”找家人,儿子也跑到公安局报了人口走失。一家人商量着,在“老哥”的家人找来前,先让他住在家里,“不管怎么样,在家里能喝口热水,吃饱饭,虽然家里条件有限,但总比出去流浪强”。 “咱家上有三个老人,下有两个未成家儿子,统共才两三亩地,这日子……你得想周全喽。”面对老伴儿朱清霞的提醒,老崔沉默了一会,接着说:“平常人都不会不管,何况我是老党员,他一天不被家人领走,咱就不能把他丢下”。

苦乐相伴 十六载

日子一天天过去,感情一点点积累。“老哥”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眼下能帮老崔干些家务活儿,虽然无法用语言和老崔的家人交流,但从“老哥”不时露出的笑容里能感觉到,这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崔钢林与老哥

崔钢林与老哥

“老哥”有个喜好,爱看战争片。刚领回家那年,家里人不知道他有这个爱好,每到晚上,他都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急得直叫,一看到战争片就特别高兴。可崔钢林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岳父、岳母都爱看戏剧片,这下他们可不干了,“遥控器抢夺战”在三个“老小孩”和“老哥”间就成了常有的事。有一次,“老哥”因抢遥控器发了邪脾气,用铁锨掘了老崔果园里的三棵苹果树。从那以后,老崔就特意嘱咐家里人:“他脾气不好,又听不见说不明的,咱们得让着点。”还叮嘱儿子:他爱抽烟,就给他抽;爱拍照,就多给他拍。一拍照,“老哥”就一脸憨笑。

“老哥”有许多不好的习惯。每次吃饭,都先把菜吃光了,再吃主食;喝酒、抽烟都上瘾;一见到生人,就往外跑;在老崔和老伴儿连续几年耐心地劝导下,现在 “老哥”不喝酒了,吃饭时能把主食和菜混着吃了,也不再怕生人,就剩了抽烟的“毛病”。“抽就抽吧,抽烟能帮他解解闷”老崔说。“老哥”不愿意理发,怕去理发店,老崔就买剃头推子边哄边给他剃;“老哥”饭量大,一顿能吃四五碗粥,老崔的老伴儿就给他买了个不锈钢的大盆当碗使。 

一家子吃饭

漫漫十余年,“老哥”已经能主动帮家里干些捡树枝、铲猪粪、推渣土的杂活,他的暴脾气,也在崔家变得平和了许多,他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情恋崔家 难离散

2013年3月,老崔捡个“老哥”养了十几年的事被多家媒体报道。第二天,老崔就接到了认领电话。对方说的特征跟“老哥”八九不离十,这一夜,老崔和老伴儿彻夜未眠。

崔家王家两家人合影(左四为老崔,左六为“老哥”)

崔钢林与老哥

一大早,崔钢林等来了怀柔区汤河口镇大栅子村的王家一家6口。王家外甥彭兴瑞,一掀门帘,看见屋里端坐的“老哥”,激动地大喊“没错!”“老哥”伸着脖子看到了进门的王家人,向来对来人无动于衷的他竟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老哥”名叫王世久,1953年生,兄弟姊妹6人,排行老四。走失前一直与母亲和兄弟们一起生活,因从小有智障,脾气又不好,他曾因小事几次离家出走,又被找回,但自1989年出走后,再没有音讯。24年来,兄弟几个一听说有疑似老四的消息,便前往寻找,但一直未果。王家老五王世海哽咽地说:“老妈去世前反复叮嘱,一定得把老四找回来。崔大哥,要不是您和家人16年来的照顾,我四哥不知会……”话音落下,老王家全体起身,向老崔夫妇下跪谢恩,泪水模糊了在场每个人的眼睛。

“回家吧”侄子王国忠反复对“老哥”说,可“老哥”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指着现在的住处,表示还有很多活儿要干。“他在这儿生活惯了,不想走了,我也舍不得他……”说到这,老崔的眼眶又一次积满了泪水。

相别半年 再“寻家”

最终,“老哥”王世久还是抱着朝夕相处了五年的小土狗离开了崔家。

崔钢林明知这是自己收养“老哥”十多年最好的结果,但他还是不习惯,“溜达到后院,发现屋子空着,经过树林,也看不到他在里面溜达了”。崔钢林说,“老哥”在家里十几年,经历了自己两个儿子娶妻生子,见证了孙辈的出生,他早已成了崔家的一份子。

2013年6月份,崔钢林突然接到王家人电话,问王世久在不在。再三追问下,王家人告诉崔钢林,“老哥”王世久又出走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崔钢林一家吃完晚饭看电视时,院门口的大狗叫个不停,随即,屋门的门帘被掀开,“老哥”黝黑的脸出现在夜色里,堆满笑意。

经历了这一次,崔家人与“老哥”都不想再分别。

崔钢林说:“他愿意在我这一天,我们就养他一天……”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