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林
一、简介
陈若林,男,1926年生,公安部离休干部。他生活节俭却乐于助人。他家的住房从1988年入住就没装修过,2007年还放弃了调整住房的机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将28万元房屋拆迁补偿款,购买成少儿图书,捐赠给灾区的66所小学。2013年,他向组织提出了“遗体捐献”的申请。
二、主要事迹
就想再多做点事——记勤俭节约捐助书灾区的公安部离休干部陈若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少儿图书区,常有一位老者在不停翻阅、挑选、记录着。他先后三次为灾区孩子捐赠了28万元的图书。2013年,他向组织申请遗体捐献……这位面容清瘦,头发花白,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老人就是陈若林。
离休干部一生简朴
陈若林是公安部离休干部,走进他在北京木樨地的家,铁窗框老化、白石灰墙、水泥地板、陈旧家具……墙上挂着许多书法作品,其中,最显眼是他写的“永远跟党走,无悔公安人”。
陈若林老人家中陈设简朴
陈若林老人
陈若林老人家里书画满墙
陈若林家中的摆设,可是有些年头儿,家具是结婚时的,足有几十年了,还可以用。陈若林说:“还没有坏啊,何必花钱去买新的。”
他家的水泥地板,是自己手工打磨的;小圆桌是在废品店买的,只花了5元钱。陈若林家的住房,从1988年入住就没装修过,2007年他还主动放弃了调整住房的机会。
其实,陈若林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他爱人是北京帆布厂离休工程师,儿子是北京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司机,女儿是北京某企业退休工人。由于女儿退休后经济拮据,还要外出做小时工来补贴家用。
买书捐给灾区孩子
“我现在已经87岁了,可能没几年时间了,能多做一点儿是一点儿。”陈若林爽朗地说。
2008年初,陈若林家一处15平方米的旧房拆迁,拿到28万元拆迁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陈若林每天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灾区校舍损毁,图书馆塌陷,废墟压住桌椅,以及孩子们的目光。他寝食不安,产生了为灾区捐书的念头。
陈若林不顾年高体弱,多次到西单图书大厦,查阅少儿图书目录,向工作人员了解图书价格和邮寄方式。
时年82岁的陈若林,从木樨地住所赶往西单图书大厦。“一去就大半天,早上出门,下午3点回来,家里带的饼当午饭。”前后一个多月,陈若林跑了数十趟,挑了好几百本书。“地震发生前,我刚好领了一笔拆迁款,我每月有退休工资,这些钱放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捐给需要帮助的人。”陈若林说。
2008年12月,陈若林向汶川县政府发出第一封信,提出给灾区小学捐书。2009年4月,他又给四川省民政厅救灾办公室写信,提出向灾区小学捐书。不久,汶川县教育局与他联系,并向他提供了5所小学的地址。
陈若林知悉后与北京图书大厦谈妥了购书、邮寄等事宜,于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将价值5万元的少儿读物寄到了5所小学。2009年6月和8月,陈若林又先后给北川、青川县政府写信捐书。不久,北川、青川县教育局相继回信,提供了61所小学的名单。随后,陈若林于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了为61所小学捐赠图书的工作。北京图书大厦有感于陈若林赠书,按八折优惠,并免除了2万余元的邮寄费。
至此,陈若林3次向汶川、北川、青川捐赠图书价值28万余元。
陈若林捐赠图书,在灾区学校引起巨大反响。灾区一位孩子来信说:“爷爷,您就是我们心中的活雷锋。”
申请去世捐献遗体
2013年3月15日,刚刚过完生日的陈若林给他所在的党支部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了去世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
“父亲都没跟我们商量,9月份医院通知我们签字时才知道,最初母亲有一些反对,不过最终大家觉得应当尊重他的意愿。”陈若林的女儿说。
陈若林称,通过电视、报刊的报道,“遗体捐献”的话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希望去世后,能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陈若林在信中写道:“人死后,有的土葬,有的海葬,有的火葬……我希望自己在离世后,将遗体捐给医疗卫生部门,供教学研究之用。我更愿意在临终时,将自己身上可作医用之器官,无偿供给急需此种器官之患者。”
陈若林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东华”人物
《北京晨报》报道陈若林事迹
陈若林用行动践行着“甘做红烛照来人”、“永远跟党走、无悔公安人”的铮铮誓言。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陈若林
一、简介
陈若林,男,1926年生,公安部离休干部。他生活节俭却乐于助人。他家的住房从1988年入住就没装修过,2007年还放弃了调整住房的机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将28万元房屋拆迁补偿款,购买成少儿图书,捐赠给灾区的66所小学。2013年,他向组织提出了“遗体捐献”的申请。
二、主要事迹
就想再多做点事——记勤俭节约捐助书灾区的公安部离休干部陈若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少儿图书区,常有一位老者在不停翻阅、挑选、记录着。他先后三次为灾区孩子捐赠了28万元的图书。2013年,他向组织申请遗体捐献……这位面容清瘦,头发花白,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老人就是陈若林。
离休干部一生简朴
陈若林是公安部离休干部,走进他在北京木樨地的家,铁窗框老化、白石灰墙、水泥地板、陈旧家具……墙上挂着许多书法作品,其中,最显眼是他写的“永远跟党走,无悔公安人”。
陈若林老人家中陈设简朴
陈若林老人
陈若林老人家里书画满墙
陈若林家中的摆设,可是有些年头儿,家具是结婚时的,足有几十年了,还可以用。陈若林说:“还没有坏啊,何必花钱去买新的。”
他家的水泥地板,是自己手工打磨的;小圆桌是在废品店买的,只花了5元钱。陈若林家的住房,从1988年入住就没装修过,2007年他还主动放弃了调整住房的机会。
其实,陈若林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他爱人是北京帆布厂离休工程师,儿子是北京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司机,女儿是北京某企业退休工人。由于女儿退休后经济拮据,还要外出做小时工来补贴家用。
买书捐给灾区孩子
“我现在已经87岁了,可能没几年时间了,能多做一点儿是一点儿。”陈若林爽朗地说。
2008年初,陈若林家一处15平方米的旧房拆迁,拿到28万元拆迁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陈若林每天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灾区校舍损毁,图书馆塌陷,废墟压住桌椅,以及孩子们的目光。他寝食不安,产生了为灾区捐书的念头。
陈若林不顾年高体弱,多次到西单图书大厦,查阅少儿图书目录,向工作人员了解图书价格和邮寄方式。
时年82岁的陈若林,从木樨地住所赶往西单图书大厦。“一去就大半天,早上出门,下午3点回来,家里带的饼当午饭。”前后一个多月,陈若林跑了数十趟,挑了好几百本书。“地震发生前,我刚好领了一笔拆迁款,我每月有退休工资,这些钱放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捐给需要帮助的人。”陈若林说。
2008年12月,陈若林向汶川县政府发出第一封信,提出给灾区小学捐书。2009年4月,他又给四川省民政厅救灾办公室写信,提出向灾区小学捐书。不久,汶川县教育局与他联系,并向他提供了5所小学的地址。
陈若林知悉后与北京图书大厦谈妥了购书、邮寄等事宜,于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将价值5万元的少儿读物寄到了5所小学。2009年6月和8月,陈若林又先后给北川、青川县政府写信捐书。不久,北川、青川县教育局相继回信,提供了61所小学的名单。随后,陈若林于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了为61所小学捐赠图书的工作。北京图书大厦有感于陈若林赠书,按八折优惠,并免除了2万余元的邮寄费。
至此,陈若林3次向汶川、北川、青川捐赠图书价值28万余元。
陈若林捐赠图书,在灾区学校引起巨大反响。灾区一位孩子来信说:“爷爷,您就是我们心中的活雷锋。”
申请去世捐献遗体
2013年3月15日,刚刚过完生日的陈若林给他所在的党支部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了去世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
“父亲都没跟我们商量,9月份医院通知我们签字时才知道,最初母亲有一些反对,不过最终大家觉得应当尊重他的意愿。”陈若林的女儿说。
陈若林称,通过电视、报刊的报道,“遗体捐献”的话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希望去世后,能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陈若林在信中写道:“人死后,有的土葬,有的海葬,有的火葬……我希望自己在离世后,将遗体捐给医疗卫生部门,供教学研究之用。我更愿意在临终时,将自己身上可作医用之器官,无偿供给急需此种器官之患者。”
陈若林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东华”人物
《北京晨报》报道陈若林事迹
陈若林用行动践行着“甘做红烛照来人”、“永远跟党走、无悔公安人”的铮铮誓言。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