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6月 >  第五周榜单
[敬业奉献]这是技术更是爱的艺术——记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
首都文明网 2014-06-30

陈敏华教授

陈敏华生活照

  一、简介

陈敏华,女,1946年生,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她在医学领域的多项开拓为国际认可;她诊疗的1200余例中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4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人对她的信赖至死不渝,即便是遗属,日后都成了她的朋友;她因安装心脏起搏器,便不能做射频手术,就毅然放弃,每天靠药物和吸氧维持。如今,她带领着团队依然默默耕耘。

二、主要事迹

这是技术更是爱的艺术——记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

在北京多家大医院,很多医生遇到疑难时会想到一个人:“去找北京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的陈敏华主任……”而更多医生说:“参照她的超声诊断,可以放心上手术。”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人超过32万,很多是晚期难以手术。陈敏华经十年探索,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取得成功。经她治疗的1200余例患者,五年生存率47%,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开拓进取 刻苦钻研

上世纪80年代,陈敏华周末常骑车到患者家走访,推荐并帮助做进一步检查,最终定义出胆管轻度扩张的病理意义及诊断标准,她的首创被国际上称为“陈氏法”,代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水平。

1985年,陈敏华合著完成的《肝癌穿刺活检及早期癌超声诊断研究》论文,获得卫生部首届肿瘤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7年,陈敏华在日本留学,期间完成了彩超及超声造影等多项研究,发表了数篇论文。

2001年,陈敏华主持的“实体瘤超声诊断”通过审核,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获首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2002年,陈敏华承担新一代超声造影Ⅲ期临床实验,继而提出中国诊断标准,引起国际高度重视。在第九届东京国际超声大会上,她和研究生出席并发表论文,被英、美、日本专家誉为“中国年”。

心系患者 医德崇高

陈敏华常常前一天工作至半夜,第二天又去查房。她无数次拒绝患者和家属的红包,说:“得了病已经很不幸,我们更应该理解、关爱他们。”

会诊

术后查床 

医者仁心

上世纪80年代,北大医院颅脑外科找到陈敏华,一位9岁女孩需要手术,但病灶定位是个大问题。当时领导提醒:“这个禁区,还无人敢闯啊!”陈敏华用“对称结构排除法”成功进行手术,现场一片欢腾。而此时,陈敏华的汗水已将手术衣湿透。

一位满洲里男青年,在多家医院活检“未见肝癌组织”,正高兴回家。陈敏华放心不下,一直追到院外,再三说服让进一步检查。最后病理报告是一例罕见分胆管癌,经她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患者称她为:“救命恩人!”每年都来探望她。

北大生物系研究生小彦,毕业时发现肝癌,考虑到自己家境贫寒,他放弃了治疗。陈敏华多次打电话,还给捐了1万元钱。经几次治疗,小彦的病灶消除了。出院正是圣诞节,陈敏华送出大门,漫天大雪飘来,小彦鞠躬道:“妈妈,我无以为报……”陈敏华说:“孩子,相信我!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边说边解下自己的围巾给小彦围上,目送他走向新的生活。

如今,小彦走入了婚姻殿堂,并已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一位医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肝内多发肿瘤,由陈敏华主治。手术中,病人血压骤降;陈敏华从容应对,采用由她创建的“塔形消融止血法”成功止血,让在场的医生叹为奇迹。

她的医德医术,化作春雨,播撒在人间,多少患者给她写信、赋诗、送锦旗。有患者临终前,还托家属给她打电话,以表谢意。许多遗属都成了她的朋友。

爱岗敬业 培育人才

陈敏华心脏病严重,需要安装起搏器。手术前,医生告诉她,安装了起搏器,就不能为病人做射频手术了。她听了,毅然从病床跳下来,决心不安起搏器。现在,她每天靠药物和吸氧维持。

陈敏华带领医生做医学科研

陈敏华与Goldberg合影

陈敏华尽心培养研究生,热情扶植年轻医生,白天教他们诊疗技术,手把手地讲操作;夜晚和他们探讨课题,常常谈到第二天凌晨。她为学生修改论文,每每放下自己的稿件和课题,密密麻麻写满修改意见。科室人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导师,要把自己累死啊!”

几十年握笔书写,陈敏华的指纹被磨平,出国时无法留指印。她的中指第一关节已畸形不能平伸,局部皮肤一层厚厚老茧。几十年中,她平均每年要用3块橡皮,每块用到黄豆大小还舍不得扔掉。

多年来,陈敏华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发表论文300余篇。

如今,她依然忙碌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日程排得很满,几乎没有节假日……她被全国多家医院聘为首席教授,特邀专家。忙碌的陈敏华操劳得忘了时间、年龄、身体,顾不上照顾年迈的老母、多病的丈夫和极需帮助的孙儿。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6月 >  第五周榜单
[敬业奉献]这是技术更是爱的艺术——记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
首都文明网 2014-06-30

陈敏华教授

陈敏华生活照

  一、简介

陈敏华,女,1946年生,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她在医学领域的多项开拓为国际认可;她诊疗的1200余例中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4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人对她的信赖至死不渝,即便是遗属,日后都成了她的朋友;她因安装心脏起搏器,便不能做射频手术,就毅然放弃,每天靠药物和吸氧维持。如今,她带领着团队依然默默耕耘。

二、主要事迹

这是技术更是爱的艺术——记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

在北京多家大医院,很多医生遇到疑难时会想到一个人:“去找北京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的陈敏华主任……”而更多医生说:“参照她的超声诊断,可以放心上手术。”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人超过32万,很多是晚期难以手术。陈敏华经十年探索,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取得成功。经她治疗的1200余例患者,五年生存率47%,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开拓进取 刻苦钻研

上世纪80年代,陈敏华周末常骑车到患者家走访,推荐并帮助做进一步检查,最终定义出胆管轻度扩张的病理意义及诊断标准,她的首创被国际上称为“陈氏法”,代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水平。

1985年,陈敏华合著完成的《肝癌穿刺活检及早期癌超声诊断研究》论文,获得卫生部首届肿瘤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7年,陈敏华在日本留学,期间完成了彩超及超声造影等多项研究,发表了数篇论文。

2001年,陈敏华主持的“实体瘤超声诊断”通过审核,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获首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2002年,陈敏华承担新一代超声造影Ⅲ期临床实验,继而提出中国诊断标准,引起国际高度重视。在第九届东京国际超声大会上,她和研究生出席并发表论文,被英、美、日本专家誉为“中国年”。

心系患者 医德崇高

陈敏华常常前一天工作至半夜,第二天又去查房。她无数次拒绝患者和家属的红包,说:“得了病已经很不幸,我们更应该理解、关爱他们。”

会诊

术后查床 

医者仁心

上世纪80年代,北大医院颅脑外科找到陈敏华,一位9岁女孩需要手术,但病灶定位是个大问题。当时领导提醒:“这个禁区,还无人敢闯啊!”陈敏华用“对称结构排除法”成功进行手术,现场一片欢腾。而此时,陈敏华的汗水已将手术衣湿透。

一位满洲里男青年,在多家医院活检“未见肝癌组织”,正高兴回家。陈敏华放心不下,一直追到院外,再三说服让进一步检查。最后病理报告是一例罕见分胆管癌,经她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患者称她为:“救命恩人!”每年都来探望她。

北大生物系研究生小彦,毕业时发现肝癌,考虑到自己家境贫寒,他放弃了治疗。陈敏华多次打电话,还给捐了1万元钱。经几次治疗,小彦的病灶消除了。出院正是圣诞节,陈敏华送出大门,漫天大雪飘来,小彦鞠躬道:“妈妈,我无以为报……”陈敏华说:“孩子,相信我!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边说边解下自己的围巾给小彦围上,目送他走向新的生活。

如今,小彦走入了婚姻殿堂,并已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一位医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肝内多发肿瘤,由陈敏华主治。手术中,病人血压骤降;陈敏华从容应对,采用由她创建的“塔形消融止血法”成功止血,让在场的医生叹为奇迹。

她的医德医术,化作春雨,播撒在人间,多少患者给她写信、赋诗、送锦旗。有患者临终前,还托家属给她打电话,以表谢意。许多遗属都成了她的朋友。

爱岗敬业 培育人才

陈敏华心脏病严重,需要安装起搏器。手术前,医生告诉她,安装了起搏器,就不能为病人做射频手术了。她听了,毅然从病床跳下来,决心不安起搏器。现在,她每天靠药物和吸氧维持。

陈敏华带领医生做医学科研

陈敏华与Goldberg合影

陈敏华尽心培养研究生,热情扶植年轻医生,白天教他们诊疗技术,手把手地讲操作;夜晚和他们探讨课题,常常谈到第二天凌晨。她为学生修改论文,每每放下自己的稿件和课题,密密麻麻写满修改意见。科室人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导师,要把自己累死啊!”

几十年握笔书写,陈敏华的指纹被磨平,出国时无法留指印。她的中指第一关节已畸形不能平伸,局部皮肤一层厚厚老茧。几十年中,她平均每年要用3块橡皮,每块用到黄豆大小还舍不得扔掉。

多年来,陈敏华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发表论文300余篇。

如今,她依然忙碌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日程排得很满,几乎没有节假日……她被全国多家医院聘为首席教授,特邀专家。忙碌的陈敏华操劳得忘了时间、年龄、身体,顾不上照顾年迈的老母、多病的丈夫和极需帮助的孙儿。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