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少汀
一、简介
胥少汀,男,1921年生,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等。他从医70年,80岁仍坚持手术,90岁还查房会诊,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尽力培养年轻医生,将医德医术传承下去;在鲐背之年,他将所有学术科研资料和稿酬10万元,无偿捐献给医院。
二、主要事迹
医者良师 道德楷模——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专家胥少汀
在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在临床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退而不休的他,80岁依然坚持手术,90岁还出诊查房,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鲐背之年,他将所有的学术科研资料和稿酬10万元,无偿捐献给医院,他就是胥少汀。
治病救人是最大幸福
离休时胥少汀已经年过八旬。此前,他每周二出门诊,周三查房,带4名研究生,担任《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5家杂志的编委。85岁时,他还操刀做了30多台手术,有时累得直不起腰,就坐在高凳子上操刀……直到2011年,北京军区总医院怕累着90岁高龄的他,才停了他的专家门诊。
胥少汀(右一)91岁高龄仍在指导研究生手术
92岁仍然出门诊
胥少汀是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河北邢台和唐山大地震等救护救灾。他一生医治病人无数,患者称他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仁爱大医”。对此,头发花白的胥少汀摆摆手说:“最根本还是医生,我最高兴病人叫我‘大夫’。”
门诊
为兵服务
1994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门诊,来了山东农民杨占军为女儿求治。3个月前,杨占军13岁的女儿杨晓霞,因右手拇指一个小黑点被挑破,引发感染,导致红肿溃烂,不断向手臂延伸。杨家看遍大小医院,花光了积蓄,女儿的病情仍在加重。
杨家辗转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已是身无分文。有人提醒这是罕见怪病,不要“砸牌子”。
胥少汀没想那么多,说:“救命要紧,先收下再说。”
杨晓霞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北京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军地专家联合5次会诊。由于病情危急,杨晓霞右手肘关节以下被截除,不少人提出,为避免感染扩散,将左手也截掉。“她是个小姑娘,今后还要学习,还要当妈妈,两只手都没有了,她怎么生活?能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就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吧。”最后发言的胥少汀说。
胥少汀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终于控制了杨晓霞的感染,经两次植皮,溃烂部位全部愈合。杨晓霞的怪病是世界首例,由13种细菌引发。怪病最终被命名为“多细菌协同性坏疽”。
杨晓霞感激地说:“胥爷爷改变了我的命运。”治疗康复后,由于左手保留了3根手指,她学会了左手写字,重新回到学校,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如今留在北京工作。
对此,胥少汀高兴地说:“治好病人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医生一刀子 病人一辈子
“既要给人看好病,还要最大限度地精打细算,为患者省钱。”这是胥少汀的一条原则。
一位女教师,因长期握粉笔板书导致右指关节麻木,胥少汀检查后,没有开药和化验单,只是为其进行推拿按摩,并叮嘱注意事项。女教师到医院没花钱,心中忐忑不安,但10多天后,病症消失了。女教师不仅敬佩他的医术,更为他高尚的医德而感动。
尽管被称为“大师”,但每次看病胥少汀依然“如履薄冰”。
2004年,天津蓟县一个小伙子右腿胫骨骨折引起并发症,多家医院建议截肢。找到胥少汀时,小伙子说:“不行就截吧。”虽然截肢风险小,但胥少汀精心设计,经4次手术,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右腿。事后谈起,胥大夫意味深长地说:“医生一刀子,病人一辈子啊!”
胥少汀常对科里同事讲:“给人治病是天大的事,如果疏忽大意,就是对职业的不敬,是对生命的亵渎。”
技术传下去 生命在延续
“……通过几次出院病例审查,总感觉病历中存在不少问题,改进的对策有……”时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孙天胜的抽屉里,珍藏了22封来自胥少汀的科室“家书”,最短的半张纸、6句话;最长的8页纸、近6000字;内容大到科室发展规划,小到资料收集整理,既有对工作的肯定,也有直言不讳的批评。
骨科历任主任在一起讨论骨科学再版一事
解读国际新近文献
这些科室“家书”,凝结着胥少汀对后任骨科主任孙天胜的扶持关爱。当年,孙天胜做第一台大手术时,胥少汀就在他旁边当助手。后来,他还推荐孙天胜赴美国得州理工大学医学院和奥地利保兹曼创伤骨科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开阔了孙天胜的视野。
胥少汀(前排左二)和学生一起讨论病历
查房解决疑难病例
“我把技术一代一代往下传,就等于我的生命在延续,为什么要保留呢?”90岁高龄的胥少汀,还带着年轻医生一起查房、讨论病例。一些医生私下说:“老爷子查房经常查得我们满头冒汗,他的认真劲儿让很多人吃不消。”胥老却说:“当医生就得小心谨慎,否则就是草菅人命。”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胥少汀
一、简介
胥少汀,男,1921年生,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等。他从医70年,80岁仍坚持手术,90岁还查房会诊,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尽力培养年轻医生,将医德医术传承下去;在鲐背之年,他将所有学术科研资料和稿酬10万元,无偿捐献给医院。
二、主要事迹
医者良师 道德楷模——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专家胥少汀
在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在临床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退而不休的他,80岁依然坚持手术,90岁还出诊查房,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鲐背之年,他将所有的学术科研资料和稿酬10万元,无偿捐献给医院,他就是胥少汀。
治病救人是最大幸福
离休时胥少汀已经年过八旬。此前,他每周二出门诊,周三查房,带4名研究生,担任《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5家杂志的编委。85岁时,他还操刀做了30多台手术,有时累得直不起腰,就坐在高凳子上操刀……直到2011年,北京军区总医院怕累着90岁高龄的他,才停了他的专家门诊。
胥少汀(右一)91岁高龄仍在指导研究生手术
92岁仍然出门诊
胥少汀是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参加过抗美援朝、河北邢台和唐山大地震等救护救灾。他一生医治病人无数,患者称他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仁爱大医”。对此,头发花白的胥少汀摆摆手说:“最根本还是医生,我最高兴病人叫我‘大夫’。”
门诊
为兵服务
1994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门诊,来了山东农民杨占军为女儿求治。3个月前,杨占军13岁的女儿杨晓霞,因右手拇指一个小黑点被挑破,引发感染,导致红肿溃烂,不断向手臂延伸。杨家看遍大小医院,花光了积蓄,女儿的病情仍在加重。
杨家辗转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已是身无分文。有人提醒这是罕见怪病,不要“砸牌子”。
胥少汀没想那么多,说:“救命要紧,先收下再说。”
杨晓霞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北京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军地专家联合5次会诊。由于病情危急,杨晓霞右手肘关节以下被截除,不少人提出,为避免感染扩散,将左手也截掉。“她是个小姑娘,今后还要学习,还要当妈妈,两只手都没有了,她怎么生活?能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就多保留一个指关节吧。”最后发言的胥少汀说。
胥少汀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终于控制了杨晓霞的感染,经两次植皮,溃烂部位全部愈合。杨晓霞的怪病是世界首例,由13种细菌引发。怪病最终被命名为“多细菌协同性坏疽”。
杨晓霞感激地说:“胥爷爷改变了我的命运。”治疗康复后,由于左手保留了3根手指,她学会了左手写字,重新回到学校,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如今留在北京工作。
对此,胥少汀高兴地说:“治好病人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医生一刀子 病人一辈子
“既要给人看好病,还要最大限度地精打细算,为患者省钱。”这是胥少汀的一条原则。
一位女教师,因长期握粉笔板书导致右指关节麻木,胥少汀检查后,没有开药和化验单,只是为其进行推拿按摩,并叮嘱注意事项。女教师到医院没花钱,心中忐忑不安,但10多天后,病症消失了。女教师不仅敬佩他的医术,更为他高尚的医德而感动。
尽管被称为“大师”,但每次看病胥少汀依然“如履薄冰”。
2004年,天津蓟县一个小伙子右腿胫骨骨折引起并发症,多家医院建议截肢。找到胥少汀时,小伙子说:“不行就截吧。”虽然截肢风险小,但胥少汀精心设计,经4次手术,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右腿。事后谈起,胥大夫意味深长地说:“医生一刀子,病人一辈子啊!”
胥少汀常对科里同事讲:“给人治病是天大的事,如果疏忽大意,就是对职业的不敬,是对生命的亵渎。”
技术传下去 生命在延续
“……通过几次出院病例审查,总感觉病历中存在不少问题,改进的对策有……”时任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孙天胜的抽屉里,珍藏了22封来自胥少汀的科室“家书”,最短的半张纸、6句话;最长的8页纸、近6000字;内容大到科室发展规划,小到资料收集整理,既有对工作的肯定,也有直言不讳的批评。
骨科历任主任在一起讨论骨科学再版一事
解读国际新近文献
这些科室“家书”,凝结着胥少汀对后任骨科主任孙天胜的扶持关爱。当年,孙天胜做第一台大手术时,胥少汀就在他旁边当助手。后来,他还推荐孙天胜赴美国得州理工大学医学院和奥地利保兹曼创伤骨科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开阔了孙天胜的视野。
胥少汀(前排左二)和学生一起讨论病历
查房解决疑难病例
“我把技术一代一代往下传,就等于我的生命在延续,为什么要保留呢?”90岁高龄的胥少汀,还带着年轻医生一起查房、讨论病例。一些医生私下说:“老爷子查房经常查得我们满头冒汗,他的认真劲儿让很多人吃不消。”胥老却说:“当医生就得小心谨慎,否则就是草菅人命。”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