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6月 >  第一周榜单
[仁和友善]真情扶助“哑巴二爷”——记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退休职工刘金铭
首都文明网 2014-06-02

一、简介

刘金铭,男,1939年出生,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王泮庄村人。1992年退休后,一直照顾着村里孤老“哑巴二爷”;他给二爷送饭送药,用哑语与之交流;他学会保健按摩,帮二爷放松身心;搬离村子后还常回来给二爷送饭,直到老人92岁仙逝。他以一颗平凡的心,续写着夕阳的辉煌。

二、主要事迹

真情扶助“哑巴二爷”——记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退休职工刘金铭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这首赞美夕阳的歌,道出了晚霞的绚丽。一位退休的老职工,劳作了大半辈子,本该在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但他却谱写着夕阳人生,他就是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王泮庄村的刘金铭。

大忙人有颗火热的心

今年75岁的刘金铭,本该退休在家享清闲,但一副热心肠却让他闲不下来。

在村子里,若是谁家闹矛盾,刘金铭会去劝解:“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若是谁被疾病吓着了,他会去鼓励:“运动运动,病魔难碰。”在日常生活中,刘金铭十分注重养生,经常与村里的老哥哥们交流。他认为平和的心态,是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秘诀之一。

为了让大伙健康长寿,刘金铭参加了镇里社保所办的按摩培训班。他的老伴成了“试验品”,每天帮他检验学习成果。等练到手法娴熟时,他便想着为村里的“老朋友们”服务。

研读 

跟村里老伙伴的合影(左二是刘金铭)

座谈交流中

平日里,刘金铭不好吃、不好穿,可喜欢看医书,他的小三轮车上拉着常备药,碰到谁有个头疼脑热,甭管认识不认识,就主动拿出来帮人家。

一次,刘金铭去逛大集,正碰到卖菜的小贩脖子疼,周围人劝他赶紧去医院,可小贩舍不得走。刘金铭又是药膏,又是拔火罐给缓解了。小贩感激地说:“大爷,您拿几个萝卜吧,都是自家种的。”刘金铭却说:“孩子,我不要钱,萝卜青菜都是你的辛苦钱,我可伸不出那个手啊!”临走时,还一个劲嘱咐小贩千万别再着凉,也别老低着头卖东西,对颈椎不好……

扶助孤老“哑巴二爷”

王泮庄村住着位孤寡老人,名叫刘天生,人称“哑巴二爷”。自刘金铭1992年退休,就一直照顾“哑巴二爷”。由于两人是邻居,刘金铭经常给他送饭送药,并用简单的哑语与他交流,还时不时为他保健按摩,让他放松身心。

爱心理发

不幸的是,这位可怜的“哑巴二爷”,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还想过轻生。刘金铭多次开导他,白天为他做饭、洗衣,晚上为他烧炕、按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一如既往。

2009年9月的一天,“哑巴二爷”突然发起高烧,上吐下泻。刘金铭将他背上三轮车,拉到村医疗室后又去了医院。因为发现及时,才无大碍。回家后,刘金铭鞍前马后悉心照顾,使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一折腾,让刘金铭也过度劳累病倒了。

2010年,48岁的村民杨富长得了半身不遂,后来又摔伤了腿,瘫痪在床,由儿子照顾着。刘金铭一听到信儿,就赶到杨富长家,一方面安慰他,一方面询问病情,还到处寻医问药。之后一年多,刘金铭每周去杨家三四趟,为他按摩,嘘寒问暖,直到他离开人世。

左邻右舍都说刘金铭:“富长家女人走的早,多少年又脏又臭,熏得人睁不开眼。你这大岁数了,老去干啥?平时没事转转,尽尽心意就得了。”可刘金铭不这么想,他说:“就剩他爷俩了,平时吃喝就凑合,一肚子苦水,这阵子要是再想不开出点啥事,那这家不就散了?我也就帮着按摩按摩,陪着说说话儿,能值当个啥?”

村子里,从两鬓斑白的老人,到背着书包的孩子,提起刘金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他的义举,没人不竖大拇指。可刘金铭笑着说:“北京精神里就有个‘厚德’嘛,我这也是紧跟潮流了。”

搬家后仍然不离不弃

近些年,入冬后刘金铭就住到顺义县城的儿女家。尽管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他还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带上热乎乎的饭菜,看望“哑巴二爷”。刘金铭就是这样,用爱心陪伴着老邻居,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2013年11月,92岁的“哑巴二爷”去世了,可谓人生圆满。村上的人都说:“哑巴二爷”虽然不会说话,但眼神里流露着对“刘金铭”的感激。

刘金铭笑着说:“都是一个村的,街里街坊住着几十年了,跟家人有啥区别。他最后的日子没受啥罪,我也就安心了”。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榜样 >  往届回顾 >  2014年 >  6月 >  第一周榜单
[仁和友善]真情扶助“哑巴二爷”——记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退休职工刘金铭
首都文明网 2014-06-02

一、简介

刘金铭,男,1939年出生,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王泮庄村人。1992年退休后,一直照顾着村里孤老“哑巴二爷”;他给二爷送饭送药,用哑语与之交流;他学会保健按摩,帮二爷放松身心;搬离村子后还常回来给二爷送饭,直到老人92岁仙逝。他以一颗平凡的心,续写着夕阳的辉煌。

二、主要事迹

真情扶助“哑巴二爷”——记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退休职工刘金铭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这首赞美夕阳的歌,道出了晚霞的绚丽。一位退休的老职工,劳作了大半辈子,本该在家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但他却谱写着夕阳人生,他就是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王泮庄村的刘金铭。

大忙人有颗火热的心

今年75岁的刘金铭,本该退休在家享清闲,但一副热心肠却让他闲不下来。

在村子里,若是谁家闹矛盾,刘金铭会去劝解:“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若是谁被疾病吓着了,他会去鼓励:“运动运动,病魔难碰。”在日常生活中,刘金铭十分注重养生,经常与村里的老哥哥们交流。他认为平和的心态,是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秘诀之一。

为了让大伙健康长寿,刘金铭参加了镇里社保所办的按摩培训班。他的老伴成了“试验品”,每天帮他检验学习成果。等练到手法娴熟时,他便想着为村里的“老朋友们”服务。

研读 

跟村里老伙伴的合影(左二是刘金铭)

座谈交流中

平日里,刘金铭不好吃、不好穿,可喜欢看医书,他的小三轮车上拉着常备药,碰到谁有个头疼脑热,甭管认识不认识,就主动拿出来帮人家。

一次,刘金铭去逛大集,正碰到卖菜的小贩脖子疼,周围人劝他赶紧去医院,可小贩舍不得走。刘金铭又是药膏,又是拔火罐给缓解了。小贩感激地说:“大爷,您拿几个萝卜吧,都是自家种的。”刘金铭却说:“孩子,我不要钱,萝卜青菜都是你的辛苦钱,我可伸不出那个手啊!”临走时,还一个劲嘱咐小贩千万别再着凉,也别老低着头卖东西,对颈椎不好……

扶助孤老“哑巴二爷”

王泮庄村住着位孤寡老人,名叫刘天生,人称“哑巴二爷”。自刘金铭1992年退休,就一直照顾“哑巴二爷”。由于两人是邻居,刘金铭经常给他送饭送药,并用简单的哑语与他交流,还时不时为他保健按摩,让他放松身心。

爱心理发

不幸的是,这位可怜的“哑巴二爷”,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还想过轻生。刘金铭多次开导他,白天为他做饭、洗衣,晚上为他烧炕、按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一如既往。

2009年9月的一天,“哑巴二爷”突然发起高烧,上吐下泻。刘金铭将他背上三轮车,拉到村医疗室后又去了医院。因为发现及时,才无大碍。回家后,刘金铭鞍前马后悉心照顾,使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一折腾,让刘金铭也过度劳累病倒了。

2010年,48岁的村民杨富长得了半身不遂,后来又摔伤了腿,瘫痪在床,由儿子照顾着。刘金铭一听到信儿,就赶到杨富长家,一方面安慰他,一方面询问病情,还到处寻医问药。之后一年多,刘金铭每周去杨家三四趟,为他按摩,嘘寒问暖,直到他离开人世。

左邻右舍都说刘金铭:“富长家女人走的早,多少年又脏又臭,熏得人睁不开眼。你这大岁数了,老去干啥?平时没事转转,尽尽心意就得了。”可刘金铭不这么想,他说:“就剩他爷俩了,平时吃喝就凑合,一肚子苦水,这阵子要是再想不开出点啥事,那这家不就散了?我也就帮着按摩按摩,陪着说说话儿,能值当个啥?”

村子里,从两鬓斑白的老人,到背着书包的孩子,提起刘金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他的义举,没人不竖大拇指。可刘金铭笑着说:“北京精神里就有个‘厚德’嘛,我这也是紧跟潮流了。”

搬家后仍然不离不弃

近些年,入冬后刘金铭就住到顺义县城的儿女家。尽管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他还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带上热乎乎的饭菜,看望“哑巴二爷”。刘金铭就是这样,用爱心陪伴着老邻居,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2013年11月,92岁的“哑巴二爷”去世了,可谓人生圆满。村上的人都说:“哑巴二爷”虽然不会说话,但眼神里流露着对“刘金铭”的感激。

刘金铭笑着说:“都是一个村的,街里街坊住着几十年了,跟家人有啥区别。他最后的日子没受啥罪,我也就安心了”。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