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华
“快板刘”文化大院的主人刘士华
刘士华(右)和他的孙子在文化大院表演节目
刘士华(右二)在2014“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表演自编快板
刘士华(右二)在2014“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表演自编快板
刘士华(右三)和徒弟们一起登台表演
一、简介
刘士华,男,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的农民说唱艺术家。2000年成立“快板刘文化大院”,为村民表演节目,远近闻名。2006年,大院正式挂牌吸引四方观众,更有老外慕名前来,游览观光。
二、主要事迹
用快板书吸引乡村民众——记北京市朝阳区快板刘文化大院创办人刘士华
在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院里常常聚集很多村民,在此看节目、听曲艺、学快板。大院的主人刘士华今年66岁,自幼爱好快板艺术,后来便有了“快板刘”的名号。2006年,刘士华在朝阳区文化馆的帮助下,以自家院落成立了“快板刘文化大院”,由此成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阵地。
自编自演的“快板刘”
少年刘士华从广播里学会了快板书。初中时当上了学校的曲艺队长。初中毕业后,刘士华回乡务农,在田间地头总会说上两段,大家听得乐呵,在劳动间隙,愉悦身心。
1964年的一天,十七岁的刘士华听说有农村文化工作队要来演出,下班后骑车赶了过去。刘士华回忆说:“我跑到后台,问有没有教快板的老师,他们就给叫来了。老师让我打两段快板看看,之后给提了些意见,让我在表演中融入更多表情,要声情并茂。”后来刘士华才知道,老师是著名快板书演员梁厚民。自此,刘士华与梁先生结下了师徒情。
在边听、边学、边唱的磨练中,1964年,刘士华把村里的变化写成快板《郎各庄变了样》,参加了朝阳区文化馆举行的农民汇演。谁想,刘士华第一次登台就获得创作表演奖。从此,人们说郎各庄有个快板能人。之后,刘士华经常参加演出,电台、电视台也常请他去表演,慢慢成了北京郊区小有名气的“快板刘”。
不仅如此,有时刘士华还带着家人一块儿表演,最开始是带着弟弟,后来是带着儿子和孙子,还曾带着自己93岁的老父亲同台演出,四世同台。
创办“快板刘文化大院”
2006年,刘士华将自家四合院做了改造,使院落变得古色古香。同年,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为院子挂牌——“快板刘文化大院”。挂牌当天来了很多领导,大院里很是热闹。从此,来大院参加活动、看演出、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来文化大院的人越来越多,看演出站不下。2010年,刘士华又在院里起了二层,为了全天演出,还给院子搭了罩棚。“这样院子里四季如春,什么时候演,什么时候看都成!”
说起来,刘家大院的格局,是老刘儿子帮助设计的,而老伴则承担了管理和卫生。如今,在郎各庄村提到“快板刘”大院,人人都会热心指路。有老外到文化大院参观,老刘还带着到街坊邻居家,“让他们看看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和发展。”
扎根农村后继有人
多年来,刘士华的床头一直放着笔和纸,“夜里睡不着就想想词,想到什么马上记下来,第二天再整理。”
刘士华的作品中,有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快板书《中华美德》;有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花板说唱《农民上楼》、群口快板《建设新农村》;有计划生育快板书《赞秀英》;有普法教育快板书《截飞车》;还有对口快板《北京欢迎你》;独唱歌曲《咱村明天更辉煌》等等。自编自演的作品已达近百,短小精悍,贴近群众。
他创作的作品小到村民的柴米油盐,大到文明城区创建,说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作品创作出来后,他听取意见,不断修改,精益求精。
在刘士华眼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而精神生活需要提高,他说:“我是农村文化工作者,也是文化志愿者,我觉得文化在农村是不可缺少的。”
刘士华希望把快板艺术传承下去。5年前,老刘作了附近两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教兴趣班的孩子说唱快板。刘士华说:“还有很多人想跟我学快板,有部队战士、白领、农民工子女……”
现在,刘士华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了各自岗位上的文艺骨干。
刘士华的快板书,曾获全国快板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三等奖,北京市新农村汇演表演一等奖,第三届首都家庭艺术节一等奖。刘士华的事迹,多次被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
刘士华
“快板刘”文化大院的主人刘士华
刘士华(右)和他的孙子在文化大院表演节目
刘士华(右二)在2014“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表演自编快板
刘士华(右二)在2014“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表演自编快板
刘士华(右三)和徒弟们一起登台表演
一、简介
刘士华,男,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的农民说唱艺术家。2000年成立“快板刘文化大院”,为村民表演节目,远近闻名。2006年,大院正式挂牌吸引四方观众,更有老外慕名前来,游览观光。
二、主要事迹
用快板书吸引乡村民众——记北京市朝阳区快板刘文化大院创办人刘士华
在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郎各庄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院里常常聚集很多村民,在此看节目、听曲艺、学快板。大院的主人刘士华今年66岁,自幼爱好快板艺术,后来便有了“快板刘”的名号。2006年,刘士华在朝阳区文化馆的帮助下,以自家院落成立了“快板刘文化大院”,由此成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阵地。
自编自演的“快板刘”
少年刘士华从广播里学会了快板书。初中时当上了学校的曲艺队长。初中毕业后,刘士华回乡务农,在田间地头总会说上两段,大家听得乐呵,在劳动间隙,愉悦身心。
1964年的一天,十七岁的刘士华听说有农村文化工作队要来演出,下班后骑车赶了过去。刘士华回忆说:“我跑到后台,问有没有教快板的老师,他们就给叫来了。老师让我打两段快板看看,之后给提了些意见,让我在表演中融入更多表情,要声情并茂。”后来刘士华才知道,老师是著名快板书演员梁厚民。自此,刘士华与梁先生结下了师徒情。
在边听、边学、边唱的磨练中,1964年,刘士华把村里的变化写成快板《郎各庄变了样》,参加了朝阳区文化馆举行的农民汇演。谁想,刘士华第一次登台就获得创作表演奖。从此,人们说郎各庄有个快板能人。之后,刘士华经常参加演出,电台、电视台也常请他去表演,慢慢成了北京郊区小有名气的“快板刘”。
不仅如此,有时刘士华还带着家人一块儿表演,最开始是带着弟弟,后来是带着儿子和孙子,还曾带着自己93岁的老父亲同台演出,四世同台。
创办“快板刘文化大院”
2006年,刘士华将自家四合院做了改造,使院落变得古色古香。同年,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为院子挂牌——“快板刘文化大院”。挂牌当天来了很多领导,大院里很是热闹。从此,来大院参加活动、看演出、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来文化大院的人越来越多,看演出站不下。2010年,刘士华又在院里起了二层,为了全天演出,还给院子搭了罩棚。“这样院子里四季如春,什么时候演,什么时候看都成!”
说起来,刘家大院的格局,是老刘儿子帮助设计的,而老伴则承担了管理和卫生。如今,在郎各庄村提到“快板刘”大院,人人都会热心指路。有老外到文化大院参观,老刘还带着到街坊邻居家,“让他们看看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和发展。”
扎根农村后继有人
多年来,刘士华的床头一直放着笔和纸,“夜里睡不着就想想词,想到什么马上记下来,第二天再整理。”
刘士华的作品中,有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快板书《中华美德》;有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花板说唱《农民上楼》、群口快板《建设新农村》;有计划生育快板书《赞秀英》;有普法教育快板书《截飞车》;还有对口快板《北京欢迎你》;独唱歌曲《咱村明天更辉煌》等等。自编自演的作品已达近百,短小精悍,贴近群众。
他创作的作品小到村民的柴米油盐,大到文明城区创建,说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作品创作出来后,他听取意见,不断修改,精益求精。
在刘士华眼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而精神生活需要提高,他说:“我是农村文化工作者,也是文化志愿者,我觉得文化在农村是不可缺少的。”
刘士华希望把快板艺术传承下去。5年前,老刘作了附近两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教兴趣班的孩子说唱快板。刘士华说:“还有很多人想跟我学快板,有部队战士、白领、农民工子女……”
现在,刘士华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了各自岗位上的文艺骨干。
刘士华的快板书,曾获全国快板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三等奖,北京市新农村汇演表演一等奖,第三届首都家庭艺术节一等奖。刘士华的事迹,多次被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
北京榜样官方网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询电话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