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日报:救命蜘蛛侠
北京日报 2021-06-24

悬崖峭壁之上,被困者体力渐渐不支。一位“蜘蛛侠”突然出现。只见他迅速悬吊到被困者身旁,用绳索将其固定。随着滑轮缓缓转动,两人开始下降,被困者最终化险为夷。

这是延庆蓝天救援队一次救援行动的场面。“蜘蛛侠”真名叫国鑫,今年40岁,加入蓝天救援队4年来,已参加了20多次救援任务。在蓝天救援队,国鑫还是绳索专业小组的教练。一根看似没有多大用处的绳子,到了他的手里就成了“救命绳”。

国鑫曾经是一名消防战士。在海淀区清河消防中队,国鑫曾担任抢险班班长,荣立三等功一次,连续四次被评为一级战斗员。一次次火场逆行,练就了他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一身过硬的救援技术。退伍后,国鑫回到延庆,“成天坐办公室”,让他有些不大适应。

“每天下班回到家只能看电视,感觉不充实。”脱下戎装,国鑫的胸中依然是那颗火热的心。一次,他无意间了解到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于是开始留意救援队的招募信息。2017年6月,在经过技能学习和考核之后,国鑫顺利成为了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

在延庆,蓝天救援队的工作强度不小。节假日,八达岭长城等景区人山人海,有时游客崴了脚,有时游客不慎摔伤,伤员的转运工作往往都需要蓝天救援队来完成。一次,一名有心脏病史的游客在八达岭长城突然发病。国鑫和队友们迅速赶到现场,爬到北城楼七楼半的位置,仅用了25分钟就把患者送上了救护车。送完病人,国鑫虽然气喘吁吁,但当年火场救人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国鑫接到更多的任务,是上山救人。在山上,他的绳索技能就派上了用场。

去年夏天,一名“驴友”在延庆北山迷路。国鑫带领队员上山寻找,发现他是沿着一条山脊上去的,上山根本没有路。山上植被茂密,国鑫穿着短袖,身上被划出好多口子。见到“驴友”时,发现他受了惊吓,身上也有多处划伤。原来,他一脚踩空,从崖顶上滑了下来,所幸植被茂密,才没有掉下去。国鑫利用随身携带的绳索等工具,将伤者安全带下了山。

然而,有的“驴友”却没有那么幸运。去年1月,一男一女两名游客在张山营镇黄柏寺村附近发生意外,男性游客坠亡,女性游客被卡在30多米高的山崖夹缝中。作为绳索救援技术小组的负责人,国鑫承担起绳索救援的重任,化身“蜘蛛侠”,利用山上的树木为支点,悬吊到被困者身边。

眼看离被困者越来越近,国鑫发现,被困者一只脚勉强站在一棵小树杈上,另外一只脚踩的地方只能放下一个脚尖。国鑫用绳索固定好被困者,让她抬脚时,发现被困者的脚已经不听使唤了。“还好来得及时。”国鑫说,如果不采用绳索救援,采用保守的救援方法,就得绕过整个山头,需要两个多小时。节省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生还的希望。

经历20多次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让形形色色的被困者脱离险境,国鑫从未想过回报。他说,自己只是尽了救援队员的职责而已。

原文链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624/20210624_008/content_20210624_008_3.htm#page7?digital:newspaperBjrb:AP60d39db6e4b03b88542b1425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日报:救命蜘蛛侠
北京日报 2021-06-24

悬崖峭壁之上,被困者体力渐渐不支。一位“蜘蛛侠”突然出现。只见他迅速悬吊到被困者身旁,用绳索将其固定。随着滑轮缓缓转动,两人开始下降,被困者最终化险为夷。

这是延庆蓝天救援队一次救援行动的场面。“蜘蛛侠”真名叫国鑫,今年40岁,加入蓝天救援队4年来,已参加了20多次救援任务。在蓝天救援队,国鑫还是绳索专业小组的教练。一根看似没有多大用处的绳子,到了他的手里就成了“救命绳”。

国鑫曾经是一名消防战士。在海淀区清河消防中队,国鑫曾担任抢险班班长,荣立三等功一次,连续四次被评为一级战斗员。一次次火场逆行,练就了他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一身过硬的救援技术。退伍后,国鑫回到延庆,“成天坐办公室”,让他有些不大适应。

“每天下班回到家只能看电视,感觉不充实。”脱下戎装,国鑫的胸中依然是那颗火热的心。一次,他无意间了解到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于是开始留意救援队的招募信息。2017年6月,在经过技能学习和考核之后,国鑫顺利成为了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

在延庆,蓝天救援队的工作强度不小。节假日,八达岭长城等景区人山人海,有时游客崴了脚,有时游客不慎摔伤,伤员的转运工作往往都需要蓝天救援队来完成。一次,一名有心脏病史的游客在八达岭长城突然发病。国鑫和队友们迅速赶到现场,爬到北城楼七楼半的位置,仅用了25分钟就把患者送上了救护车。送完病人,国鑫虽然气喘吁吁,但当年火场救人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国鑫接到更多的任务,是上山救人。在山上,他的绳索技能就派上了用场。

去年夏天,一名“驴友”在延庆北山迷路。国鑫带领队员上山寻找,发现他是沿着一条山脊上去的,上山根本没有路。山上植被茂密,国鑫穿着短袖,身上被划出好多口子。见到“驴友”时,发现他受了惊吓,身上也有多处划伤。原来,他一脚踩空,从崖顶上滑了下来,所幸植被茂密,才没有掉下去。国鑫利用随身携带的绳索等工具,将伤者安全带下了山。

然而,有的“驴友”却没有那么幸运。去年1月,一男一女两名游客在张山营镇黄柏寺村附近发生意外,男性游客坠亡,女性游客被卡在30多米高的山崖夹缝中。作为绳索救援技术小组的负责人,国鑫承担起绳索救援的重任,化身“蜘蛛侠”,利用山上的树木为支点,悬吊到被困者身边。

眼看离被困者越来越近,国鑫发现,被困者一只脚勉强站在一棵小树杈上,另外一只脚踩的地方只能放下一个脚尖。国鑫用绳索固定好被困者,让她抬脚时,发现被困者的脚已经不听使唤了。“还好来得及时。”国鑫说,如果不采用绳索救援,采用保守的救援方法,就得绕过整个山头,需要两个多小时。节省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生还的希望。

经历20多次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让形形色色的被困者脱离险境,国鑫从未想过回报。他说,自己只是尽了救援队员的职责而已。

原文链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624/20210624_008/content_20210624_008_3.htm#page7?digital:newspaperBjrb:AP60d39db6e4b03b88542b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