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奋战15昼夜研发出“筛查利器”
北京青年报 2020-07-13

林长青,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伊始,国内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当时,市面上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均为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平均检测时间为120分钟。因此疫情防控急需快速、简易筛查感染者的诊断试剂盒,其研发迫在眉睫。林长青冷静分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将病毒检测试剂的研发从早期科研转向临床应用,研制实用、便捷、高效的检测试剂,优先保证医院单位抗击疫情急需的医疗器械供应。

疫情发生时恰逢春节假期,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上下游供应链非常紧张。林长青带着团队,克服困难,整合自身力量,从原材料开发开始,逐步攻坚。他带领着研发团队争分夺秒,一天当成两天用。林长青经常加班到下半夜,回休息室睡几个小时,继续回到实验室加班加点。

从1月15日远程指挥启动研发开始,20日团队完成核酸试剂研发,21日开始基因重组蛋白表达,22日开始免疫试剂研发,30日免疫快速试剂和酶免试剂先后研发成功。最终,2月初热景生物在国内研发出用于检测和甄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检测试剂,仅15分钟就能快速得出检测结果,并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等投入使用,成为支撑一线抗击疫情、筛查疑似病例工作的重要利器。他们所研发的产品还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医疗器械三类文号。

截至4月,国内多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全球疫情态势发展,全球对于病毒快速诊断试剂、仪器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标准也更加严格,林长青和团队肩上的担子没有减轻,反而更加重了,他们依然在实验室里面奋战。

  其他上榜人物

帮扶队伍生根“科技小院”

张福锁,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国农大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自2009年起,张福锁每年300多天扎根贫困和低收入村带领师生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的“科技小院”,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零距离扶贫。10年来全国25个省市已建127个“科技小院”,覆盖45种作物产业,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增收节支793亿元。

为重症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刘景院,男,1969年9月出生,北京地坛医院ICU主任。刘景院从事传染病救治27年,出色完成了SARS、甲流、禽流感等历次重大疫情的应急任务。从接诊新冠第一例患者开始他始终坚守一线,坚持将前沿研究成果与具体临床案例结合确定诊疗方案;至第一波病例清零医院共收治新冠患者272人,救治成功率高达99.6%、医务人员零感染。

助力家乡平谷多产业发展

张海龙,男,1988年2月出生,北京绿谷塔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6项国家专利的张海龙助力家乡平谷多产业发展,打造桃产业链、建养老驿站、带返乡青年创业,还“养羊上云端”带动京津冀周边260家养殖户提升经济收益1200余万元。疫情期间他带领40余家餐饮企业为一线送爱心餐、带雷锋车队运送防疫物资、帮农户销售果品40余万斤。

专家型法官启动“云庭审”快进键

杨杰,男,1986年10月出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独自承担全院土地承包合同案件成为专家型法官的杨杰,承办案例连续3年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019年入选市“十大调解案例”;审理的国家和市区重点工程案件200余件无一发生群体性信访。疫情中他启动“云庭审”在线审案420余件,获市“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金奖。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7/13/content_357101.htm?div=-1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奋战15昼夜研发出“筛查利器”
北京青年报 2020-07-13

林长青,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伊始,国内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当时,市面上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均为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平均检测时间为120分钟。因此疫情防控急需快速、简易筛查感染者的诊断试剂盒,其研发迫在眉睫。林长青冷静分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将病毒检测试剂的研发从早期科研转向临床应用,研制实用、便捷、高效的检测试剂,优先保证医院单位抗击疫情急需的医疗器械供应。

疫情发生时恰逢春节假期,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上下游供应链非常紧张。林长青带着团队,克服困难,整合自身力量,从原材料开发开始,逐步攻坚。他带领着研发团队争分夺秒,一天当成两天用。林长青经常加班到下半夜,回休息室睡几个小时,继续回到实验室加班加点。

从1月15日远程指挥启动研发开始,20日团队完成核酸试剂研发,21日开始基因重组蛋白表达,22日开始免疫试剂研发,30日免疫快速试剂和酶免试剂先后研发成功。最终,2月初热景生物在国内研发出用于检测和甄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检测试剂,仅15分钟就能快速得出检测结果,并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等投入使用,成为支撑一线抗击疫情、筛查疑似病例工作的重要利器。他们所研发的产品还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医疗器械三类文号。

截至4月,国内多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全球疫情态势发展,全球对于病毒快速诊断试剂、仪器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标准也更加严格,林长青和团队肩上的担子没有减轻,反而更加重了,他们依然在实验室里面奋战。

  其他上榜人物

帮扶队伍生根“科技小院”

张福锁,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国农大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自2009年起,张福锁每年300多天扎根贫困和低收入村带领师生创建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的“科技小院”,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零距离扶贫。10年来全国25个省市已建127个“科技小院”,覆盖45种作物产业,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增收节支793亿元。

为重症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刘景院,男,1969年9月出生,北京地坛医院ICU主任。刘景院从事传染病救治27年,出色完成了SARS、甲流、禽流感等历次重大疫情的应急任务。从接诊新冠第一例患者开始他始终坚守一线,坚持将前沿研究成果与具体临床案例结合确定诊疗方案;至第一波病例清零医院共收治新冠患者272人,救治成功率高达99.6%、医务人员零感染。

助力家乡平谷多产业发展

张海龙,男,1988年2月出生,北京绿谷塔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6项国家专利的张海龙助力家乡平谷多产业发展,打造桃产业链、建养老驿站、带返乡青年创业,还“养羊上云端”带动京津冀周边260家养殖户提升经济收益1200余万元。疫情期间他带领40余家餐饮企业为一线送爱心餐、带雷锋车队运送防疫物资、帮农户销售果品40余万斤。

专家型法官启动“云庭审”快进键

杨杰,男,1986年10月出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独自承担全院土地承包合同案件成为专家型法官的杨杰,承办案例连续3年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019年入选市“十大调解案例”;审理的国家和市区重点工程案件200余件无一发生群体性信访。疫情中他启动“云庭审”在线审案420余件,获市“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金奖。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7/13/content_3571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