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李震 推动垃圾分类的先行者
北京青年报 2020-05-25

李震,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大学刚毕业的李震就投身环保,成为推动垃圾分类的先行者。17年来,公司创建示范小区、开展垃圾运输业务,成为“两网融合”的试点;他研制的分类回收房、精细化垃圾处理方法等还获得了国家创新专利。

大学刚刚毕业的李震选择从事通讯行业,工作光鲜、收入不菲。但他随后却放弃了高收入,转行到了环保固废行业。这一转变,缘起于李震无意间看到的一个场景,有一次看到环卫工人冒着脏臭,从小山似的垃圾堆里翻捡“废品”,他就开始琢磨“如果垃圾转运前就能精细化分类就好了!”

说干就干,2003年开始李震就带领团队与劲松的富顿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开始分类回收生活垃圾。2011年,李震带领公司进驻劲松街道,在劲松五区设立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14年,与国内知名道路运输企业合作,开展垃圾运输业务,2016年,李震协同首创集团成立首创智慧环卫,成为北京首批“两网融合”试点。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一站式大件垃圾处理终端设备。2018年,劲松街道成为朝阳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并圆满完成创建工作。

在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委和街道办事处的各级领导支持下,李震的“绿色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他研制的一站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绿馨小屋”、精细化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法、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法、大件垃圾处理设备等获得了国家创新专利;他还带头编写了“变废为宝”宣传册,参与北京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咨询,设计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兑换积分的“双积分”政策;在劲松地区形成了“干湿分离”、“定时定点”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垃圾分类小程序,帮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其他上榜人物

顺丰小哥组建服务小分队雪中送炭

杨敬山,男,1980年10月出生,顺丰北京区北航经营分部收派员。疫情中杨敬山带动三伙伴组成顺丰小分队为7个小区的独居、失独和隔离户服务,日均上门百余户。小区内多是老旧楼,送菜只能爬楼。除送快递他们还代购生活物品、为隔离人员测体温统计上报、走时还顺便带走生活垃圾,工作量翻了好几倍;志愿付出的小分队已成希格玛社区一道风景。

一腔真情牵两地 两个“朝阳”一家亲

卢勇,男,1974年10月出生,朝阳区孙河乡政府调研员、安监科负责人。春节回湖北探亲被滞留的卢勇两度请缨终成志愿者。洪湖朝阳社区12人确诊形势严峻,他参与社区防控出谋划策每天超负荷工作甚至到凌晨。得知物资匮乏他即刻向北京单位求援,孙河工委紧急行动筹备了防疫物资共计42箱,上贴红纸大字“两地朝阳同心战疫”,让湖北同胞深深感动。

老党员诗书画讴歌天使为抗疫鼓劲

张晋明,男,1950年4月出生,北京市商务局退休职工。退休后张晋明即融入社区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撰写对联疏导交通排水扫雪刷墙垫坑。2月2日,他向离退休老同志发出“万众一心抗疫情,坚决打赢阻击战”的倡议书,还创作出13幅书法绘画作品、9篇诗词歌赋颂扬白衣天使和各界无名英雄;很多作品被市区有关部门转发或采用。

凡人之躯向火而行舍命保四邻

张维贤,男,1959年8月出生,西红门镇宏业东区社区居民;崔凯,男,1979年10月出生,西红门镇宏业东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5月31日邻家失火,敲门无人应答后,张维贤迅速使用消防栓水龙带从自家向邻家喷射灭火,险些被水压弹开。突然有一只手抬住水枪,原来是崔凯。崔凯从空调窗钻到楼外双脚跨在阳台边近距离喷水;待消防车赶来火势已退,才发现距屋内火焰一米处放置着几十瓶酒,火险晚灭一时,后果不敢设想。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5/25/content_353853.htm?div=-1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李震 推动垃圾分类的先行者
北京青年报 2020-05-25

李震,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大学刚毕业的李震就投身环保,成为推动垃圾分类的先行者。17年来,公司创建示范小区、开展垃圾运输业务,成为“两网融合”的试点;他研制的分类回收房、精细化垃圾处理方法等还获得了国家创新专利。

大学刚刚毕业的李震选择从事通讯行业,工作光鲜、收入不菲。但他随后却放弃了高收入,转行到了环保固废行业。这一转变,缘起于李震无意间看到的一个场景,有一次看到环卫工人冒着脏臭,从小山似的垃圾堆里翻捡“废品”,他就开始琢磨“如果垃圾转运前就能精细化分类就好了!”

说干就干,2003年开始李震就带领团队与劲松的富顿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开始分类回收生活垃圾。2011年,李震带领公司进驻劲松街道,在劲松五区设立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14年,与国内知名道路运输企业合作,开展垃圾运输业务,2016年,李震协同首创集团成立首创智慧环卫,成为北京首批“两网融合”试点。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一站式大件垃圾处理终端设备。2018年,劲松街道成为朝阳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并圆满完成创建工作。

在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委和街道办事处的各级领导支持下,李震的“绿色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他研制的一站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绿馨小屋”、精细化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法、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法、大件垃圾处理设备等获得了国家创新专利;他还带头编写了“变废为宝”宣传册,参与北京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咨询,设计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兑换积分的“双积分”政策;在劲松地区形成了“干湿分离”、“定时定点”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垃圾分类小程序,帮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其他上榜人物

顺丰小哥组建服务小分队雪中送炭

杨敬山,男,1980年10月出生,顺丰北京区北航经营分部收派员。疫情中杨敬山带动三伙伴组成顺丰小分队为7个小区的独居、失独和隔离户服务,日均上门百余户。小区内多是老旧楼,送菜只能爬楼。除送快递他们还代购生活物品、为隔离人员测体温统计上报、走时还顺便带走生活垃圾,工作量翻了好几倍;志愿付出的小分队已成希格玛社区一道风景。

一腔真情牵两地 两个“朝阳”一家亲

卢勇,男,1974年10月出生,朝阳区孙河乡政府调研员、安监科负责人。春节回湖北探亲被滞留的卢勇两度请缨终成志愿者。洪湖朝阳社区12人确诊形势严峻,他参与社区防控出谋划策每天超负荷工作甚至到凌晨。得知物资匮乏他即刻向北京单位求援,孙河工委紧急行动筹备了防疫物资共计42箱,上贴红纸大字“两地朝阳同心战疫”,让湖北同胞深深感动。

老党员诗书画讴歌天使为抗疫鼓劲

张晋明,男,1950年4月出生,北京市商务局退休职工。退休后张晋明即融入社区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撰写对联疏导交通排水扫雪刷墙垫坑。2月2日,他向离退休老同志发出“万众一心抗疫情,坚决打赢阻击战”的倡议书,还创作出13幅书法绘画作品、9篇诗词歌赋颂扬白衣天使和各界无名英雄;很多作品被市区有关部门转发或采用。

凡人之躯向火而行舍命保四邻

张维贤,男,1959年8月出生,西红门镇宏业东区社区居民;崔凯,男,1979年10月出生,西红门镇宏业东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5月31日邻家失火,敲门无人应答后,张维贤迅速使用消防栓水龙带从自家向邻家喷射灭火,险些被水压弹开。突然有一只手抬住水枪,原来是崔凯。崔凯从空调窗钻到楼外双脚跨在阳台边近距离喷水;待消防车赶来火势已退,才发现距屋内火焰一米处放置着几十瓶酒,火险晚灭一时,后果不敢设想。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0-05/25/content_35385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