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李庚:用水墨丹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首都文明网 撰稿日期:2019-11-12

李庚

一、人物介绍

李庚,男,1950年2月出生,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

李可染之子李庚14岁即获世界大奖、30岁起游走海外从事水墨研究、教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画院院长他秉承先父心愿,将画院与高级研究所融为一体,集百名以上教授专项研究、同时培养青年艺术家。他与慈善机构合作将拍卖所得百万元用于青年美术教师的培训及山区支教用书。

二、主要事迹

用水墨丹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岁随父执笔习画,6岁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14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艺术节并获大奖,30岁游走各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62岁建立李可染画院,而今69岁的他依旧执着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他就是一代国画巨匠李可染之子、“李家山水”第二代嫡系传承人、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近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坚守本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着自己的贡献。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这是他始终的坚持。

李庚办公照

“现在我最关心的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中国艺术的改革,一个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美术的发展,再有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提取并融合进世界当代艺术,这个是我一直在研究,未来要持续做的事情。”李庚坐在他建立的李可染画院的办公室里,娓娓道来。69岁的他依旧对艺术充满追求,在这条路上,他从未止步,也永不会止步。

1950年,李庚出生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宿舍里,身边大师云集,来往的邻居都是中国当代的顶尖艺术泰斗——院长徐悲鸿、齐白石、吴作人、李苦禅、黄永玉、叶浅予、吴冠中等。李庚自幼身处在普通人根本无缘接触的艺术宝地之中,并接受最顶尖的国画教育,3岁开始跟随父亲李可染练笔,6岁跟随李苦禅学习水墨画,7岁跟随黄永玉练习水彩画,9岁就在全国儿童绘画大赛中获得金奖,14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艺术节并获大奖。他集百家之长,创自家之新,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有“神童”之称。

50年代出生的李庚经历了中国发展的巨大变化,期间最苦的时候甚至吃不上一口饭,但他依旧坚持作画,从未放弃,他说:“历史长河中,最困苦的时代却最是不缺乏艺术大师,艺术家的使命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在这些艰难的时代用精神食粮给人们以慰藉。”

1980年,李庚30岁,被日本京都大学院录取,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我要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在那个出国很不方便的年代,李庚便下了这样的决心,并学起了外语。他坦言:“我语言学习能力很差的,学习外语是我至今最大的一个痛点。”但李庚坚信,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别人学一遍,我学10遍还学不会吗,10遍不行我就学100遍。”就这样,在电车上、卫生间里、路上……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李庚学习朗读外语的声音。“那段时间,周围的人看到我都以为我是神经病,因为同样的单词我会反复地不停地念啊念的。”

80年代日本的美术思潮受到“包豪斯”的影响,当代艺术遍地开花,众多的艺术形式被细化,李庚正在这时带着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了汹涌澎湃的艺术大潮中。京都市立艺术学院毕业后,李庚先后在日本、德国从事水墨研究、教学。

在四川写生

几十年的海外经历让李庚洞悉了世界艺术潮流与民族文化交融,也发现很多西方人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他说:“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和世界互通的地方很多。有时候融合的口径大,有时候融合的口径小,而我正是在融合小的时候出的国。在日本的早些年,国外对当代中国持否定态度的比较多,那是因为外国评论家没有能力评论中国当代艺术。”对此他直言不讳:“你们还是坐飞机到北京看看再说话吧。”李庚这种引领西方站在立体的、多层面的角度去看待东方文化的方式,得到了西方艺术家的广泛认可。李庚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这是他把中国艺术思想传播海外的动力,也是李可染大师毕生的追求。

《芥子园画传》新书发布会

《芥子园画传》新书发布会现场

作为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延续着李可染先生的心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开拓并立足于当代文化艺术。对于李可染画院承担的任务,李庚说:“李可染画院集画院与高级研究所为一体,以研究的精神立足当代。集合百名以上的教授以单项研讨会的形式从事专项研究,同时培养青年艺术家,给青年人提供广阔的平台,将100年来中国文人做了什么和当代青年人应该干什么做一个接轨,并以免费演讲等形式给普通老百姓普及文化,有教无类,这也是李可染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全体中国文人的心愿。”

在与李庚老师聊毕起身离开之时,两位特殊的客人来向李庚求画。原来,多年来,李庚一直与慈善机构合作,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支教、赠书。去年,李庚的一幅作品更是在慈善拍卖会上拍出了100万的高价,用于青年美术教师的培训以及支教图书的印刷等。孩子就是中国艺术的未来,这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对未来的期许……